編輯推薦
王世襄、餘英時分彆為《管領風騷三百年》初、貳集題寫書名。
內容簡介
同類圖書有兩種傾嚮:學術化或實用型。《管領風騷三百年:近三百年學人翰墨(3集)》則兩者兼之,以文人書法藏品為引子勾劃齣的深藏其中的精微大義和奇妙的故事。直觀的展現齣一條清晰的學術脈絡,簡約不失嚴謹,無論有爭議的還是引用原文的一律溯源,找到原注或可靠憑證。
藝術修養性兼顧實用性、故事性,呈現方式生動。
一本收藏辭典,方便查閱與對比,書中選定人物不帶政治偏見,而且大多是被遺忘卻有著不可替代貢獻和地位的人,書法作品真實清晰,有長期的留存價值,引發讀者對文人手跡的興趣。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如此精緻之收藏,如此周全之文字,如此寬裕之編排,實在罕見。
——董橋
近三百年文化名人珍貴墨寶匯集本書,煙雲滿紙,展示前賢良知卓見;生動考述,彰顯作者的人文關懷。
——陳子善
目錄
吳盛藻
龔鼎孳
查士標
笪重光
汪士鉉
瀋德潛
曹文埴
吳锡麒
王芑孫
錢泳
鮑桂星
吳修
王引之
郭磨
張廷濟
吳榮光
鄭珍
曾國藩
彭玉麐
端木埰
張鳴珂
馮煦
王懿榮
黃士陵
盛昱
嚴復
鄭文焯
陳衍
硃孝臧
梁鼎芬
鄭孝胥
葉德輝
柳亞子
鄭逸梅
汪靜之
施蟄存
精彩書摘
龔鼎孳與錢牧齋、吳梅村在清初並稱“江左三大詩人”,“三傢”都身經變亂遭際。如果說“國傢不幸詩人幸”,那麼國傢之不幸,非止江山易祚,更因戰爭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多災多難的人民所帶來的巨大悲痛;所謂詩人幸,乃因詩人經曆著悲憤與睏頓,遭遇其考驗與掙紮,其心路曆程一旦化成文字,便是血淚凝結,在後人看來,這是文學的魅力,而這魅力無疑來自於真。真實情感的渲泄,剝開自己,痛苦地展示於曆史與世人。這樣的詩,無疑可以稱之“詩史”,是個人的,更是社會的曆史。那麼,透過他們的文字,我們直可進入其心靈的世界,盡管顯得麯摺而晦暗,但卻充滿誘人的氣息。譬如,對於龔鼎孳,比起錢謙益和吳偉業,他的身世和遭際尤為復雜,曆來非議最多,從他的個人寫作窺視其情感世界無疑最真切而直接。或謂龔鼎孳的詩“多送彆贈答紀遊詠懷之作,繪景狀物多所寄托,善藉景物抒懷舊之感”(《龔鼎孳詩》前敘。廣陵書社)。所謂狀物寄托,因景懷舊,蓋物是境非,心有所思,情有所寄,眼前的一切也悄然發生變化。“詩言誌”,是詩人心靈的外化。
吾皖閤肥,能稱之“閤肥”者,前有“龔閤肥”芝麓,後有“李閤肥”少荃,近有“段閤肥”祺瑞。有意味的是,龔、李二人皆清史曆來最有爭議之人物。隨著今人對近代曆史史料的發掘,學界對近代史的認識也潛移默化地發生瞭改變,對“李閤肥”的個人魅力及其對近代中國所産生的影響也漸有新的認識,從“賣國賊”而勾畫齣另一種形象:一個忍辱負重的國傢棟梁。相對而言,關於龔鼎孳的研究工作就顯得十分不夠。不止因年代久遠,文獻稀闕,更主要的恐怕還是他的遭際更要復雜得多。首先,“一臣侍三君”的曆史定論,已經使得後世研究者無形中有一個思維框架,而曆來中國人所信奉的“一臣不侍二君”的道德理念似乎已使得這位“投機分子”不堪討論。不妨略從龔氏這三次遭遇加以分析。
明崇禎七年甲戌,龔鼎孳成是科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這一年,他十八歲。鏇赴任湖北蘄水知縣。在任七年。高(迎祥)、李(自成)兵臨城下,龔鼎孳“以守城功,擢兵科給事中”。兵科就任,一月內連呈十七道奏疏,且年少氣盛,動輒彈劾權要,因獲牢獄之禍。即所謂“以狂言忤執政,趣湯提烹”(《懷方密之詩·序》)。甲申(1644年)三月,李白成攻陷北京,崇禎縊死煤山,大順建立。龔鼎孳受任直指使,巡視北城。此所謂“一臣侍三君”之第一次“變節”。龔鼎孳在“懷方密之詩》序中,詳細地記敘瞭這一遭遇。其下獄後,“濛恩薄譴,得逃死.為城旦。”下麵這大段的文字再現情景,飽含血淚。摘抄如下:
餘以罪臣名不掛朝籍,萬分一得脫,可稍需以觀變,遂易姓名,雜小傢擁保間,短簷顧日,畏見其影。時密之與舒章李子、介子吳子同戢身一破廟中,相視悲泣,若有思者。餘從門隙窺之,謂必有異,亟過而耳語,各心許彆去。越二日,同慟哭靈爽於午門。再越日,遂有僞署朝臣之事。
前言/序言
前兩集,能夠在齣版後幾個月就加印,無疑給我寫作第三集添加瞭幾分動力。可能還是與現在人們對文人書法的興趣有關吧!書甫齣版,即於南京有一次小眾的“雅集”,記者們要我說說收藏的故事,我實在想不齣有什麼可以講給彆人聽的故事來。記者們無奈,便問我有沒有魯迅的信?我說沒有。又問,一封信多少錢?我說:總是要50萬吧!後來,這便成瞭故事。當天的報上豁然標題:一封魯迅的信價值五十萬。朋友們見瞭,都說,魯迅的字你是撿不到漏瞭。一封魯迅的信值不值50萬?我無法給它定個準價,但我想一定會有人要的。對於愛好者或收藏者而言,總是喜歡掠奇的。不過說真的,50萬買一封魯迅的信,我還是下不瞭手的。我可能會將50萬分而花之,尋找更多的樂趣去的。
憑心而論,我的薄藏是不足以稱之“收藏傢”的。非止財力不足,更重要的是那些大藏傢們的膽魄、眼光和機遇,如今已不可夢見。雖然今日拍場不乏豪客,一件《石渠寶笈》著錄明畫甩手就是幾韆萬。
我對每一件喜愛的作品是極其謹慎的,我並不在意質地或品相如何,更在意書法的趣味和內容。我更不在意名頭之大與小,倒是更關注那些湮滅不顯的“邊緣人物”,尋繹那些平凡卻感人的舊事。或許這隻是一個讀書人的嗜好,談不上“收藏”,更不敢侈求做一個收藏傢之類。說到收藏傢,想起老子所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這恐怕是每位收藏愛好者所煩惱並值得深思的。昔日天籟閣、雕橋莊、過雲樓等的藏品大多星散,或遭戰火一炬,隻留著錄。煙雲過眼,對於每一個收藏者來說不過是暫時的保管罷瞭。
三月二十八日,又在安徽大學的逸夫圖書館做瞭一場小型講座,題目叫做《墨香裏的舊時文人》,透過舊時文人的墨跡去尋繹、想象當年讀書人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的心性、情趣,無疑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研究工作,這樣的研究是愉快而輕鬆的。
謝泳說得好,“有趣的曆史研究,應當是在看似不相關的文獻中,發現有用的史料,所以學者讀書不能太專門,專門是職業,不專門纔是趣味。
管領風騷三百年:近三百年學人翰墨(3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管領風騷三百年:近三百年學人翰墨(3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