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摩天大楼100

世界摩天大楼1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安东尼·伍德编于丽红,潘潇潇译 著
图书标签:
  • 摩天大楼
  • 建筑
  • 城市规划
  • 建筑设计
  • 世界建筑
  • 高层建筑
  • 工程技术
  • 现代建筑
  • 建筑史
  • 城市景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71222
商品编码:10032585217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英)安东尼·伍德 编;于丽红,潘潇潇 译 定  价:298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01日 页  数:295 装  帧:精装 ISBN:9787549571222 前言
对未来高层建筑类型趋势的预测
世界高楼的历史
本书中使用的标准及定义
世界百座高层建筑项目
国王大厦,吉达
哈利法塔,迪拜
苏州中南中心,苏州
平安金融中心,深圳
武汉绿地中心,武汉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麦加
高银117金融大厦,天津
国际金融中心,沈阳
乐天世界大厦,首尔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纽约
广州CFT金融中心,广州
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天津
中国尊大厦,北京
大连绿地中心,大连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我们正身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这个时代有着崭新的城市、高效的节能技术、超链接交通系统和地面经济改造。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口密集城市的土地市场增加巨额收益。
《世界摩天大楼100》对100座世界优选建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其中的部分高层建筑已经建成,部分仍在建设中或将在本书出版时竣工。书中的项目建设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书中的百座世界摩天大楼,多数来自于中国,故而很好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英)安东尼·伍德 编;于丽红,潘潇潇 译 安东尼·伍德是世界高楼建筑协会的执行董事,诺丁汉大学和伊利诺理工大学建筑学方向的副教授。安东尼曾经在香港、英国、曼谷、雅加达等地区作为建筑师工作过。他是多种高楼建筑方面书籍的作者,包括《高楼建筑的结构设计》、《世界高楼协会靠前获奖项目》、《高楼建筑的靠前潮流》等30多种。
城市脉搏:百年建筑奇观与工程史诗 一部关于人类雄心、创新精神与工程极限的宏伟叙事。 图书名称:城市脉搏:百年建筑奇观与工程史诗 书籍简介: 《城市脉搏:百年建筑奇观与工程史诗》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形式和高度的图录,而是一部深入挖掘过去一百五十年间,人类如何利用材料科学、结构力学和城市规划的革命性进步,将“向上生长”这一本能转化为令人叹为观止的现实的史诗。本书聚焦于那些定义了现代城市天际线,并深刻影响了我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宏伟建筑群落,它们是特定时代社会经济状态、技术突破与文化抱负的实体化证明。 本书将带您穿梭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之后,从芝加哥的早期摩天楼实验,到纽约的装饰艺术黄金时代,再到当代全球城市为争夺“世界之巅”头衔而展开的激烈竞赛。我们着眼于驱动这些“垂直村庄”诞生的核心动力:对有限土地的竞争、资本的集中以及对技术极限的不断试探。 第一部分:钢铁骨架的诞生与现代主义的崛起(约1880s – 1940s) 本章探讨了结构工程的奠基性突破,尤其是钢框架结构的普及,这彻底解放了砖石承重墙的束缚,使建筑的高度不再受制于材料本身的抗压强度。 芝加哥学派的奠基:深入分析威廉·勒巴伦·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的家庭保险大楼(Home Insurance Building)如何巧妙地将外墙转化为非承重覆层,并详细阐述了早期电梯技术(特别是奥的斯安全电梯的发明)如何将高层建筑的使用价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装饰艺术的巅峰对决:本书将重点描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纽约市在“城市高度竞赛”中的戏剧性过程。我们将细致剖析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如何通过其闪耀的冠饰,表达了企业文化和对速度的迷恋;以及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建造的背后,所蕴含的美国工业效率与不屈精神。我们不仅关注其美学,更关注其结构——如何利用后退(setbacks)设计来适应1916年纽约市分区法案,确保阳光能到达街道。 第二部分:战后重建与全球化浪潮中的功能主义(约1950s – 1980s) 二战结束后,全球进入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扩张阶段。建筑理念从装饰转向了纯粹的功能主义和玻璃幕墙的美学。 密斯·凡德罗的遗产与玻璃盒子:本书详细考察了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对现代商业建筑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解析西格拉姆大楼(Seagram Building)如何通过对钢结构表达的极致纯粹化,定义了精英主义的现代办公美学。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这种玻璃幕墙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制与传播,及其对城市景观同质化带来的批评。 结构创新的隐秘革命:高层建筑的设计不再只关注垂直向上,还必须应对更强的横向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力)。本章将引入核心筒(Core Tube)、束筒(Bundled Tube)和桁架系统(Truss Systems)等关键结构概念。我们将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John Hancock Center)如何通过外置的X形支撑结构,挑战了既有的结构表达范式,实现了效率与清晰度的完美结合。 第三部分:后现代的解构与技术美学的融合(约1990s – 2000s) 随着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技术的进步,建筑开始寻求超越纯粹的功能性,表达地方特色和叙事性。 从传统到新奇:本部分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如何通过引入历史元素和玩世不恭的语汇,对抗了现代主义的单调。我们将探讨一些在形式上极具颠覆性的作品,它们开始挑战传统的“盒子”形态,例如融合了地域文化符号的早期混合用途塔楼。 工程的精细化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人电脑和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FEA)的普及,使得建筑师和工程师能够进行前所未有的复杂几何体设计。本书将介绍扭转结构(Twisted Structures)和斜交网格(Diagrid Systems)的出现,这些技术不仅在美学上引人注目,更在结构效率上实现了重大飞跃,为后来的超级高层建筑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四部分:超级高层时代的来临与可持续性的挑战(21世纪至今) 进入21世纪,建筑的焦点转向了极致高度的挑战、混合用途的集成,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关注。 超越一公里的大挑战:本书将细致分析迈向超高层(Supertall,指超过300米)和巨型高层(Megatall,指超过600米)过程中,工程学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探讨了如何控制“摇摆”(sway)和“鼓振”(buffeting)效应,例如通过使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s, TMDs)来确保居住者的舒适性。同时,我们将剖析垂直交通系统的革命——如何设计高效的“天空大堂”和双层巴士电梯来管理数万人的日常流动。 绿色垂直城市:未来的建筑不仅要高,还要“智慧”和“绿色”。本章关注可持续性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集成,包括自然通风策略、高性能幕墙对热负荷的控制、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建筑作为城市能源消耗者的角色转变。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的建筑形态(如带空中花园的塔楼),在限制开发面积的同时,最大化绿化和居民福祉。 《城市脉搏》是一部面向所有对城市历史、工程学毅力以及人类对天空的永恒向往感兴趣的读者的综合性著作。它记录的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人类文明在特定历史阶段,以钢铁和混凝土写下的关于“可能性”的宣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世界摩天大楼100》,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城市剪影。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建筑图册,而是一场沉浸式的探索之旅。我仿佛置身于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群中,感受着它们带给世界的震撼。书中对于每一栋摩天大楼的介绍,都饱含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展示建筑的外观,更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故事。例如,关于纽约帝国大厦的章节,它详细讲述了在大萧条时期,这座建筑如何成为人们心中希望的象征,以及在那个年代,如何克服巨大的技术挑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拔地而起。书中对阿联酋迪拜哈利法塔的描述,更是让我惊叹于人类在工程技术上的飞跃,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建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尖端技术,如新型混凝土、先进的钢结构支撑系统等,都为未来的高层建筑树立了新的标杆。我也被书中对于这些摩天大楼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探讨所吸引,它们如何带动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天际线,成为城市的地标和名片,这一切都让我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摩天大楼的建造,是对人类智慧、勇气和协作精神的最高礼赞。

评分

翻开《世界摩天大楼100》,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场关于高度与勇气的视觉盛宴,是人类挑战自然极限的壮丽史诗。然而,这本书所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百科全书,将我带入了一个个宏伟的建筑工地,让我亲历了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天方夜谭般的建造过程。书中对每一座摩天大楼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冰冷的数字和参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故事。比如,那些在设计之初遇到的重重困难,工程师们如何凭借智慧与毅力克服地基不稳、风力侵袭等自然挑战;那些在施工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无数劳动者挥洒汗水,将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直插云霄的钢铁巨兽。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标志性摩天大楼的起源和演变的描述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发展轨迹、经济的腾飞,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梦想。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摩天大楼的风格差异,也让我大开眼界,从纽约的Art Deco到迪拜的未来主义,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它所诞生的土地的独特文化和审美。它让我意识到,摩天大楼的建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术实践,而是融合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是一部活生生的建筑史和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评分

作为一个对城市景观和建筑艺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耸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情有独钟。《世界摩天大楼100》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欲望。它以一种极为详尽的方式,为我呈现了全球最顶尖的100座摩天大楼。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栋建筑的独特之处。从它的设计理念,到它所使用的创新材料和建造技术,再到它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日本东京晴空塔的部分,它不仅解释了其超高的电视塔功能,更着重强调了其在防震设计上的独到之处,以及如何将传统日本建筑的美学融入现代设计之中。还有书中对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的介绍,那三座高耸入云的塔楼顶部连接着令人惊叹的空中花园和无边泳池,这本书不仅展示了其视觉上的震撼,还解释了建造过程中如何解决将巨大的船型结构稳固在三座塔楼顶端的复杂工程难题。这本书就像一个导游,带领我漫步于全球各大都市,细品每一座摩天大楼的独特韵味,让我对“高”与“美”的结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栋摩天大楼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建筑师和工人的智慧与汗水,它们是人类创造力的最好证明。

评分

《世界摩天大楼100》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建筑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人类梦想与奋斗的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书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当我翻阅到关于上海中心大厦的部分时,我被书中对其独特扭曲设计的解读深深吸引,它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减少风荷载,这一巧妙的设计理念让我看到了工程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其复杂的地下工程,以及如何在这个高密度城市中为如此庞大的建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对书中关于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的研究颇感兴趣,它独特的X形外支撑结构,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巧妙地解决了高层建筑的侧向稳定性问题。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单一建筑的描述,它更像是串联起全球建筑史的一条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它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对“高”的追求是如何演变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每一栋摩天大楼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最佳注脚。

评分

在翻阅《世界摩天大楼100》时,我被书中洋溢着的磅礴气势深深打动。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象征。书中对每一栋摩天大楼的介绍,都如同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充满了故事性和深度。我尤其被书中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峰塔的描绘所吸引,它不仅讲述了这两座标志性建筑如何成为马来西亚的骄傲,还细致地描绘了它们之间极具创意的空中桥梁设计,以及这些桥梁在建造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书中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超越的摩天大楼的追溯,也让我对建筑的演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们曾经是时代的最高成就,如今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这种变迁本身就充满了引人深思的意味。这本书也让我思考,当人类不断挑战建筑高度的极限时,我们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也在不断增加,而书中对于一些环保型摩天大楼的介绍,也展现了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让我明白,摩天大楼的建造,是一项集技术、艺术、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宏大工程,它不仅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更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