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专家担任学术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
北京大学国学班教师荐为国学精英教育读本
原文 以历史上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 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新成果
译文 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 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 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周易》中所揭示的阴阳理论、道器学说、以六十四卦模拟天下万物的整体观、物极必反的变化观,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17世纪末,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创立了二进制,二进制是近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而莱布尼茨之能创立二进制,则正是受到了《周易》的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理论的启发。因此,深入挖掘《周易》中蕴涵的智慧,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一个共识。
作者简介
译注者简介: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图说汉字王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传统体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列入北京市重点出版工程)、《图说周易》(华夏出版社2007年出版)、《图说论语》(华夏出版社2007年出版)。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共60册,80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新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年出版)等多种书籍,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经
(乾下乾上)乾第一
(坤下坤上)坤第二
(震下坎上)屯第三
(坎下艮上)蒙第四
(乾下坎上)需第五
(坎下乾上)讼第六
(坎下坤上)师第七
(坤下坎上)比第八
(乾下巽上)小畜第九
(兑下乾上)履第十
(乾下坤上)泰第十一
(坤下乾上)否第十二
(离下乾上)同人第十三
(乾下离上)大有第十四
(艮下坤上)谦第十五
(坤下震上)豫第十六
(震下兑上)随第十七
(巽下艮上)蛊第十八
(兑下坤上)临第十九
(坤下巽上)观第二十一
(震下离上)噬嗑第二十
(离下艮上)贲第二十二
(坤下艮上)剥第二十三
(震下坤上)复第二十四
(震下乾上)无妄第二十五
(乾下艮上)大畜第二十六
(震下艮上)颐第二十七
(巽下兑上)大过第二十八
(坎下坎上)坎第二十九
(离下离上)离第三十
下经
(艮下兑上)咸第三十一
(巽下震上)恒第三十二
(艮下乾上)遁第三十三
(乾下震上)大壮第三十四
(坤下离上)晋第三十五
(离下坤上)明夷第三十六
(离下巽上)家人第三十七
(兑下离上)睽第三十八
(艮下坎上)蹇第三十九
(坎下震上)解第四十
(兑下艮上)损第四十一
(震下巽上)益第四十二
(乾下兑上)夹第四十三
(巽下乾上)姤第四十四
(坤下兑上)萃第四十五
(巽下坤上)升第四十六
(坎下兑上)困第四十七
(巽下坎上)井第四十八
(离下兑上)革第四十九
(巽下离上)鼎第五十
(震下震上)震第五十一
(艮下艮上)艮第五十二
(艮下巽上)渐第五十三
(兑下震上)归妹第五十四
(离下震上)丰第五十五
(艮下离上)旅第五十六
(巽下巽上)巽第五十七
(兑下兑上)兑第五十八
(坎下巽上)涣第五十九
(兑下坎上)节第六十
(兑下巽上)中孚第六十一
(艮下震上)小过第六十二
(离下坎上)既济第六十三
(坎下离上)未济第六十四
系辞传上
系辞传下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附录一:《周易》名言索引
附录二:《周易》重要概念术语释义
精彩书摘
故称为长男;巽卦(三)是乾卦求得坤卦的初爻后生成的,巽的初爻为阴爻,所以称为长女;等等。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乾阳求合于坤阴得男性,坤阴求合于乾阳得女性,亦可备一说。
第五部分为从第五段至第十二段即本章的末段,广泛论述了八卦所象征的各种事物,其中包括动物、植物、器物、家庭成员、社会关系、事物的性质等等,无所不有。历代有不少学者绞尽脑汁,努力探寻八卦与这些象征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了种种解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文中有“乾为天……为瘠马”之句,乾为什么象征“瘠马”?有的学者认为,那是因为瘠马即瘦马,瘦马亦健行;有的学者认为,那是因为瘦马精干;有的学者认为,那是因为瘦马奔行矫健。其实,瘠马即瘦弱之马,并无精干矫健之意,若要表达健行之意,说“壮马”即可,为何要说“瘠马”?上述解释无疑过于牵强。还有如文中的“乾……为木果”,即乾象征树木的果实。乾为什么象征树木的果实?有学者认为,因为乾象征天,天为圆形,木果亦为圆形;有学者认为,木果圆而坚硬,与乾的特性符合;等等。事实上,树木的果实未必皆为圆形,也未必都坚硬,这是简单的常识,因此,上述解释显得十分离谱。其实,朱熹早就明确指出,此处所说的八卦与其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多不可晓者,求之于经,亦不尽合也”(《周易本义》)。故我在对此部分内容作注时,只对八卦与其重要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经文的内容极其重要)作了剖析,对于其他内容,则只作字面上的注译,而不去作牵强附会的解释。
本章中亦存在一些难解的或有争议的词句,如“决躁”、“反生”、“薄蹄”、“附决”、“近利市三倍”等等,我在此主要谈一下对“近利市三倍”的理解。关于此句,学者们或释为贪图利益而购物必少出多入,或释为亲近于利而购物必获三倍利益,等等。他们释“近利”为贪图或亲近利益,“市”为购买。我认为,把“利市”两字拆开理解是不妥的,此处的“利市”是一个词组,意为好买卖或有利可图的生意,如《左传·昭公十六年》中有“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一句,其中的“利市”就指好买卖。因此,此句应理解为:可获近三倍之利的好买卖。
前言/序言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周易》中所揭示的阴阳理论、道器学说、以六十四卦模拟天下万物的整体观、物极必反的变化观,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17世纪末,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创立了二进制,二进制是近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而莱布尼茨之能创立二进制,则正是受到了《周易》的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理论的启发。因此,深入挖掘《周易》中蕴涵的智慧,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一个共识。
然而,围绕《周易》一书,却又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诸如阴爻和阳爻的符号是何时确立的?八卦是谁发明的?六十四卦是由六爻相叠而成的呢,还是由两个三画卦重叠而成的?《易经》的作者是谁,《易传》的作者又是谁,它们分别创作于什么年代?《周易》是一部I、筮(shi)书呢,还是一部哲理书?……在此拟就最后两个问题作概括的说明。
首先,关于《易经》和《易传》的作者和创作年代,历史上一度流行的说法是:上古时期的伏羲创立了八卦,周文王把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并为每个卦和爻配上了卦爻辞,从而创作出了《易经》;《易传》的作者则是春秋时期的孔子。然而,自宋代开始,这一说法受到了质疑,此后,关于《周易》经传的作者和创作年代的不同观点层出不穷。如关于《易经》,或认为创作于西周初年,或认为创作于西周末年,或认为创作于春秋晚期:关于《易传》,或认为创作于战国时期,或认为创作于秦汉时期。
《易经》:一部承载智慧与启示的古老经典 导论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有无数的经典著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周易》,又称《易经》,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古老、最深奥的哲学著作之一,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智慧宝典,贯穿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变化之道。自其诞生以来,《易经》便以其独特的象、数、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乃至社会生活,其智慧的火花穿越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与思考。 《周易》并非一部简单的占卜书籍,尽管其卦象与占筮的联系由来已久,但其核心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部关于“变化”的哲学。《周易》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观察与提炼,创造了一套精巧的符号系统——卦象,来象征和解释世间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和消亡。从天体的运行到季节的更替,从人生的起伏到社会的变迁,无不蕴含着《周易》所揭示的“易道”。它告诉我们,变化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理解了“易”的道理,便能更好地顺应自然,把握时机,趋吉避凶,实现自身的价值。 《周易》的智慧体现在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它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应该效法自然的规律,遵循天道。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天人相应”的境界。同时,《周易》也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乾卦象征着阳刚、进取,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坤卦象征着阴柔、包容,教导人们宽厚待人,承载万物。这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共同构成了《周易》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周易》的价值还体现在其辩证的思维方式。书中充满了对矛盾的揭示和对转化的阐述。例如,阴阳的相互依存与转化,是《周易》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阴阳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统一体。当事物发展到极致时,便会向其反面转化,这种辩证的智慧,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复杂性与发展规律。 《周易》的构成与解读 《周易》全书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经》部分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易经》中的“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符号,每个爻又分为阴爻(断裂的线条,代表柔)和阳爻(完整的线条,代表刚)。这八个基本符号(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被称为“八卦”。八卦相互组合,便能形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情境、状态或发展趋势。 卦辞:每一卦的命名,是对该卦整体意象的概括性描述。卦辞通常简洁而富有深意,揭示了该卦所代表的宏观意义和基本原则。它如同一个总括,让我们对所处的情境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爻辞:每一卦有六条爻,每一条爻都有其对应的“爻辞”。爻辞是对卦中某一具体位置、某一具体因素的阐释,它进一步细化了卦辞的含义,描述了在特定情境下,不同力量、不同态度的具体表现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爻辞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个人的行为来体会,是理解《周易》动态变化的关键。 “传”部分,又称“十翼”,是孔子及其弟子对《周易》的解读和阐释。它们是对《周易》经文的补充和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周易》的思想内涵,也使得《周易》从一部古老的占卜经典,升华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十翼包括: 1. 彀辞: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解释,阐述卦象的含义和哲理。 2. 象传:用形象化的语言,解释卦象所象征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说明卦象的意义。 3. 系辞传:阐述《周易》的哲学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变化等基本概念,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 4. 文言传:专门解释乾卦和坤卦的含义,是理解《周易》中“天道”与“人道”的重要篇章。 5. 说卦传:解释八卦的象征意义和相互关系。 6. 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7. 杂卦传:对六十四卦的含义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周易》的智慧之光 《周易》的智慧,并非仅仅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顺应自然,把握时机:《周易》强调“效法自然”的原则,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人类应该观察和理解自然的运行规律,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春夏秋冬的更替,万物生长凋零的周期,都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节奏和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便能更好地把握时机,顺势而为,减少不必要的阻碍。 变化是永恒的,无常是常态:《周易》的核心在于“易”,即变化。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状态。人生也一样,会有高潮,也会有低谷;会有顺利,也会有挫折。理解了“变化”的道理,我们就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因一时的得意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失意而悲观绝望。 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周易》通过阴阳的辩证关系,教导我们要刚柔并济,动静结合。乾卦代表刚健、进取,坤卦代表柔顺、包容。只有将两者巧妙地结合,才能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在人生中,既要有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魄力,也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容人之量。同时,也要懂得适时地行动,适时地休息,动静结合,才能保持活力和效率。 自省反思,知人善任:爻辞中充满了对不同行为和态度的预测,鼓励人们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来修正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周易》也强调“得人”的重要性,指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 整体观的思维:《周易》并非孤立地看待个体,而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一个卦象的解读,需要结合其整体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这种整体观的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周易》的现代价值 尽管《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但其蕴含的智慧却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光芒。 管理与决策:在商业管理、军事策略、政治决策等领域,《周易》的辩证思想和变化观,能够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分析形势,预判风险,做出更加周全和富有远见的决策。 个人成长与修养:《周易》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以及对人生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探讨,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滋养和行为指南,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成长。 人际关系:《周易》中关于“诚信”、“宽容”、“合作”等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哲学思考:《周易》对宇宙、人生、社会 fundamental questions 的探索,能够激发人们的哲学思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结语 《周易》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悟和收获。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宇宙的规律,人生的起伏,以及我们内心的深邃。通过对《周易》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启示,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以更加从容、智慧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开启更具深度和意义的人生旅程。它提醒我们,变化是生命的常态,唯有顺应变化,方能生生不息,臻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