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重新解读世界丑闻形成的历史,重新认识丑闻的研究价值,这一话题对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极具吸引力。大量文物图片,以图证史。
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现代,本书将权力、金钱、性的丑闻一网打尽!可谓是石破天惊的另类世界史。罗马皇帝卡里古拉的荒淫无耻、法国救国圣女贞德的审判、风流皇帝亨利八世与女儿伊丽莎白的处女传说、路易十四与毒杀网、性的革命家萨德侯爵、肯尼迪遭暗杀与梦露之死、列侬枪杀案、克林顿的性丑闻等等,权力、金钱和性纠缠在一起那就必将产生轰动社会的丑闻。
内容简介
我们看到伟人或名人栽跟头就会发笑,内心会颇感释然,原来他们也会跌倒,也会摔跟头啊。丑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的愚蠢史。人类是多么的愚蠢和卑微啊!
那就从这里开始,让我们走进人类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的种种丑闻中去吧。何为丑闻,实际上问的是何为人类。人类就是丑闻的主角。人类是会栽跟头的。
作者简介
海野弘,1939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在出版社工作,目前从事美术、电影、音乐、城市论、花道、小说等多领域的创作活动。主要著作有:《艺术派的世界》、《现代城市东京》、《城市神话学》、《世纪末的街头》、《减肥的历史》、《现代舞的历史》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丑闻的结构
第一篇 古希腊嘲笑众神
宙斯与魔戒
众神也会栽跟头
喜剧与丑闻
赫尔墨斯像丑闻的真相
第二篇 罗马丑闻的饕餮盛宴
丑闻造就了罗马
加图与名声
非洲贪污事件
喀提林的阴谋
罗马皇帝的丑闻,毒妇
从卡里古拉到尼禄
第三篇 中世纪基督教与丑闻
中世纪的丑闻
查理曼大帝水性杨花的女儿们
卡诺莎屈辱
十字军的丑闻
圣殿骑士团事件
审判圣女贞德
理查德三世的恶名
第四篇 文艺复兴时期充满个性的人们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梅迪奇家族的兴衰
萨沃纳罗拉现象
博尔吉亚家族的恶行
桑西家族的悲剧
审判乔尔丹诺·布鲁诺
卡拉瓦乔的罪孽
亨利八世与他的六位妻子
伊丽莎白的处女传说
凯瑟琳·德·梅迪奇
路易十四与毒杀网
第五篇 18世纪丑闻的时代
风言风语的18世纪
南海泡沫
地狱之火俱乐部
无与伦比的威尔克斯
亨德尔的《弥赛亚》,拯救丑闻
《芬妮·希尔》,猥亵与审查
乔治三世,丑闻的一家
忠魂鹃血离恨天,艾玛·汉密尔顿
路易十五的时代
国王的秘密
奥贝·普雷沃的冒险
艾昂是男是女?
卡萨诺瓦的回忆录
玛丽·安托尼特的首饰事件
米拉波,革命豪侠
萨德侯爵,性的革命家
第六篇 19世纪革命风潮之后
由混乱转为改革
快乐王子乔治四世
阿龙·伯尔的决斗
拿破仑的两位王妃
卡洛琳王妃问题
拜伦的丑闻史
洋梨与路易·菲利普国王——杜米埃讽刺画事件
乔治·桑的男装
讨厌丑闻的维多利亚女王
性爱的崇拜集团“奥奈达”
拿破仑三世,永不停止的狂欢
莫奈的裸体丑闻
美国的“老板”特威德
巴拿马运河事件
“开膛手杰克”也是丑闻吗?
奥斯卡·王尔德的世纪末
军事丑闻,德雷福斯事件
第七篇 20世纪丑闻的时代
第一章 20世纪初年
20世纪,丑闻快车
芝加哥恶毒的流言
纽约社交界的杀人事件
西奥多·罗斯福的时代
Muckraker(丑闻揭发者)
《嘉莉妹妹》的纠纷
爱德华王朝女人的战斗
光脚的邓肯
杀人魔和无线通信——克里平事件
第二章 20世纪10年代
泰坦尼克的阴谋
人类起源的捏造,皮尔当人
《春之祭》骚乱
桑格夫人——避孕有罪?
拉斯普京,俄罗斯的惨剧
消失的罗曼诺夫家族,俄国革命
艺术的死亡,丑闻的诞生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
好莱坞,笑声停止的日子
戴斯蒙德·泰勒杀人事件
肮脏的白袜队
哈定总统不可思议的死亡
茶壶顶丑闻
英国贵族的爵位买卖
萨伏伊酒店事件
萨柯和樊塞蒂事件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
林白,由光荣走向悲剧
史塔维斯基的离奇之死
臭名昭著的休伊·朗
邦妮与克莱德,我们没有明天
动摇王冠的恋情,辛普森夫人
火星人入侵,奥逊·威尔斯的演出
第五章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的法西斯主义
肯尼亚的丑闻天堂
托洛茨基被暗杀
好莱坞的红色黑名单
阿尔杰·希斯的伪证事件
埃罗尔·弗林是间谍吗?
第六章 20世纪50年代
麦卡锡的抬头和陨落
开除、审判奥本海默
男人们的酒池肉林,《花花公子》创刊
拉娜·特纳,好莱坞的夕阳
玛格丽特公主的冒险
猜谜冲击
第七章 20世纪60年代
肯尼迪的光荣与悲惨
玛丽莲,安息吧
普罗富莫事件的闹剧
默罕默德·阿里,参赛资格被剥夺
莎伦·泰特杀人事件
查帕奎迪克事件
第八章 20世纪70年代
探究水门事件
猫王去世
性手枪
杰雷米·索普事件
哈维·米尔克的旧金山
洛克菲勒的风流韵事
第九章 20世纪80年代
约翰·列侬与美国的疯狂
里根总统超强的抗丑闻性
德劳瑞恩短暂的一生
克劳斯·冯·比洛的疑惑
洛克·哈德森的秘密生活
第十章 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
范思哲与美国的颓废派
克林顿的性丑闻
戴安娜短暂的一生
O.J.辛普森无罪
伍迪·艾伦的重罪和轻罪
后记
后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呢?根据某种说法,罗马是以一桩丑闻为契机建立起来的。这个有趣的说法来自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所著的《谣言的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罗马建国的传说。故事要追溯到特洛伊战争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埃涅阿斯的猛将,他是人类的父亲和女神维纳斯所生。虽然特洛伊被灭,但他却在众神的保护下逃了出来,并被赋予创建新王国(罗马)的使命。埃涅阿斯游历各地,来到迦太基后,受到女王蒂朵的喜爱并被挽留下来。朱庇特(希腊神话中为宙斯)派遣墨丘利(希腊神话中为赫尔墨斯)向他传达使命,于是埃涅阿斯出发前往意大利,而蒂朵则伤心离世。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所著的《埃涅阿斯记》中讲述的故事。
在定居意大利的埃涅阿斯的子孙中,有一位叫瑞亚·西尔维亚的女人与战神马尔斯(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生下了双胞胎罗穆路斯和瑞摩斯,据说正是罗穆路斯建立了罗马。
如果要问这个传说中丑闻何在,那么就要从埃涅阿斯和蒂朵的恋情说起了。
蒂朵原本是腓尼基的公主,因为兄弟夺位,她逃亡到非洲,受到当地国王伊阿鲁巴斯的保护,并接受了国王的求婚。因此她与埃涅阿斯的恋情是秘密进行的。
但这个秘密却被“风闻”嗅到,并作为一桩丑闻被带走。维吉尔将“风闻”进行了拟人化,在这里可以将其称为谣言女神。“于是这个‘风闻’跑遍了利比亚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没有什么毒药能比它快。而且它无休止地奔跑,越跑力量越大。最初还只是小打小闹,不久就发展到神龙不见首尾的地步。”(维吉尔,《埃涅阿斯记》)
依照维吉尔所述,谣言女神“风闻”似乎属于被宙斯击败的巨人族的一员,是传播谣言的神,但“风闻”不光有好的谣言(名声)还有坏的谣言(恶名、丑闻),而且两者间的区别并不明显,所以这就变成了一种很奇怪的事物。谣言女神不管谣言虚假或真实,也不管谣言善或恶,只负责将其四处传播。这时,蒂朵和埃涅阿斯之间的关系在谣言的驱动下变成了以下状态。
“在这个漫长的冬季,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个国家的存在,相互在淫荡中嬉戏,成为可耻的情欲的奴隶。人人都把这个讨厌的女神的绯闻挂在嘴上加以评说。蒂朵立刻来到伊阿鲁巴斯国王这里,企图扭转局面。她用花言巧语煽动他的怒火,使他的愤怒越积越多。”
谣言女神向伊阿鲁巴斯国王告发了这件事,引起国王的嫉妒。于是,国王向朱庇特控诉说,来自特洛伊的埃涅阿斯会像帕里斯夺走海伦一样把蒂朵从迦太基抢走。
原本众神交给埃涅阿斯建设一个新首都(罗马)的使命,他却沉迷于美色之中,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于是,众神派墨丘利去提醒他,让他回想起自己的使命。最后,埃涅阿斯又向着建设罗马的目标进发了。
在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所著的《谣言的研究》一书中断定:“如果没有谣言女神就不会有罗马。”也就是说,如果谣言女神没有将埃涅阿斯和蒂朵之间的事传递给伊阿鲁巴斯国王,那么这件事仍会是个秘密,而不能成为丑闻。正因为它成了丑闻,才会有国王向朱庇特诉讼,墨丘利才会让埃涅阿斯从恋爱的诱惑中觉醒,再次向着自己的使命前进,也才会有“如果没有谣言女神就不会有罗马”的说法。
正因如此,由这样的丑闻开始的罗马历史才会和丑闻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这是一段充斥着各种丑闻的历史。
前23年,维吉尔向罗马皇帝屋大维朗读了《埃涅阿斯记》。因为当中出现了谣言女神,人们才意识到谣言女神的活跃。
“实际上,在维吉尔时代和接下来的数十年间,谣言在世界大都市罗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近代西欧的大城市或18世纪的巴黎完全不同,古代的罗马是一个充满风言风语的城市,谣言可以渗透到各个公共空间。日常生活、战争甚至选举,谣言都是从政治家的口中传出来的,公共的政治体制依存于谣言。于是人们的口口相传便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谣言的研究》)
可以说罗马四处都充满了谣言,而且像神的声音或天的声音那样,人们还将谣言说成是女神,把谣言拟人化。于是,谣言女神存在于海陆天际,能够见到全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而谣言女神的房子则是以下景象。
“房子很宽敞,却显得极为杂乱。真实交织在无数的可笑谣言之中,乱成一团并四处徘徊,到处充斥着混乱的语言。它们四处寻找空闲的耳朵,希望其能将正在听的话放在一旁,并拼命把它们自己的内容塞进去。以讹传讹在这里是被鼓励的。随着这样肆意发展,新的谣言传播者不断出现,并在听到的内容里再加上一些新鲜的材料。这里居住着轻信和不经意的错觉以及毫无理由的喜悦。而胡乱的恐怖、随意的反叛和暖昧的呢喃更是这里的常客。谣言自己则往来于天地之间,搜罗全世界的消息。”(奥维德乌斯,《变身物语》)
一提到《变身物语》,人们就会联想到变身为水仙和风信子等花朵的美丽故事。但其内容却不仅仅如此,这当中还会出现谣言女神一类的世俗神灵。
于是,在谣言女神恶作剧的作用下,蒂朵的恋情最终完结。埃涅阿斯来到意大利,在他的子孙中,罗穆路斯和瑞摩斯围绕建立罗马王国发生争斗,最终罗穆路斯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成为罗马的统治者。他首先掠夺近郊萨维尼的女人,似乎古代史都是从掠夺女性开始的。
在意大利北部生活着伊特鲁里亚人,他们建造了拉齐奥等城市。罗马人则吸收了伊特鲁里亚文化。
罗穆路斯的继任者是被称为圣贤的努马·庞皮留斯,他统一了拉丁(罗马)、萨维尼和伊特鲁里亚。
前言/序言
丑闻一词在字典中总是伴随着耻辱、不光彩、名誉扫地、丑事、贪污、渎职、引起轰动、反感、批评、中伤、造谣、坏名声等词出现,大体上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吧。
简单来说,我认为所谓丑闻就是指栽跟头、摔跤、失足、垮台。我以前曾用踩到香蕉皮而滑倒这个比喻来对丑闻进行说明。
看到别人踩到香蕉皮滑倒了,有的人会觉得很有趣而嗤嗤发笑。在这笑声中,既有纯粹觉得好笑的部分,也包括了认为对方是笨蛋的轻蔑意味。
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将丑闻看做一件和“可笑”有一定关系的事件。无论怎么看,丑闻都是一出喜剧。当然,对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来说,或许是一出悲剧,但对在一旁关注这一切的人来说,这其实是喜剧。因此,我们可以将丑闻当做一出喜剧来好好欣赏。
那么,你也许会问,那所谓的丑闻和“可笑的事”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看到别人栽跟头会觉得很有趣,这所谓的可笑又是指什么呢?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另类历史和未解之谜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独立于《世界丑闻史》: 《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的辉光与覆灭》 本书导语: 人类历史的年轮上,总有那么一些被迷雾笼罩的篇章,它们如同深海中的幽灵船,既令人心驰神往,又令人不寒而栗。我们熟知古埃及的金字塔,了解罗马帝国的辉煌,但对于那些在已知历史的边缘闪烁,最终却无声无息沉入时间洪流的文明,我们知之甚少。《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的辉光与覆灭》,并非一本标准的考古学著作,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一次对人类集体记忆深处最古老神话的严肃审视与重构。 本书将聚焦于一个贯穿东西方古老文献、哲学思辨乃至民间传说的核心命题——亚特兰蒂斯(Atlantis)。我们不会满足于柏拉图在《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斯篇》中留下的模糊侧写,而是试图通过跨学科的视野,追溯其可能存在的地理坐标、社会结构、技术成就,以及最终导致其毁灭的内在原因。 第一部分:神话的源头与文明的轮廓 本书的第一部分旨在剥离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神话外衣,探寻其在真实历史中的可能投射。我们将从古典文献入手,详细解析柏拉图叙事的精确性与象征意义。随后,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地中海,对比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与圣托里尼火山爆发之间的惊人巧合。米诺斯人卓越的航海技术、复杂的宫殿系统和对海洋的依赖,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原型记忆的残留? 更进一步,本书将探讨亚特兰蒂斯在不同文化中的回响。从凯尔特神话中的“日耳曼尼亚”,到中美洲阿兹特克传说中关于白色神祇传授知识的记载,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失落文明网络”。这一部分的核心论点是:一个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实体,其毁灭的震撼力,足以在不同地域的人类心智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们特别关注亚特兰蒂斯社会形态的推测。根据残存的只言片语,这个文明被描绘为一个拥有先进冶金术、精妙水利工程和独特政治哲学的国度。本书将引入“青铜时代的技术飞跃”理论,论证一个独立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流域之外的文明中心,是否可能在约公元前一万年就已经掌握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能源利用方式。 第二部分:毁灭的动力学:自然灾害与文明的傲慢 亚特兰蒂斯的覆灭,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灾难叙事之一。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深入分析导致其沉没的可能机制。我们不会简单地归咎于“天谴”,而是将地质学、海洋学与文明发展轨迹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因子的毁灭模型。 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1. 板块构造的无情作用: 基于最新的地质证据,我们推演了数万年前地中海东部或大西洋中部可能发生的极端海底地震和海啸事件。本书将精确模拟这些事件对沿海或岛屿文明的冲击力。 2. 气候剧变与冰期末期: 探讨冰川融化引发的海平面快速上升对低洼、依托海岸线而建的亚特兰蒂斯城市群的致命影响。 3. “技术傲慢”的代价: 这是本书最具争议性的一章。如果亚特兰蒂斯真的掌握了超越其时代的能源技术(例如,对地热或晶体能源的利用),那么对其力量的过度自信或滥用,是否加速了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引来了无法控制的反噬?我们将审视古代文明中“过度索取自然”与“平衡哲学”的冲突。 第三部分:遗迹的追寻与现代诠释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从理论推演转向实地考察的假想场景。我们审视了所有主要的“亚特兰蒂斯候选地”——从加那利群岛到巴哈马群岛,从里奇特结构到南极冰盖下的异常形貌。 我们着重分析了近年来深海探测技术获得的图像证据,并尝试用“亚特兰蒂斯视角”来重新解读这些地质构造。本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观点:亚特兰蒂斯的真正遗产,可能不在于宏伟的遗址,而在于它们对后世文明的思想烙印。它们象征着人类对“完美社会”的构想、对科技力量的敬畏与恐惧,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知。 结语:未竟的警示 《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的辉光与覆灭》是一部对“时间”的沉思录。它邀请读者跳出线性史观的桎梏,去理解那些在我们认知边界之外存在的可能性。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失落王国的考古报告,不如说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文明走向的镜子——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能力去塑造世界时,我们是否也正在重蹈覆辙,走向一个同样辉煌而必然的黄昏? 本书风格严谨而不失浪漫,融合了考古学、地质学、古典文献学及哲学思辨,旨在为所有对人类历史深层结构和未解之谜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引人深思的解读框架。它将带你潜入历史的深渊,去寻找那些被海水淹没的、关于人类潜能与极限的伟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