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弧焊技术入门与提高(第3版)

氩弧焊技术入门与提高(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景荣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氩弧焊
  • 焊接技术
  • 焊接工艺
  • 金属加工
  • 工业技术
  • 实操指南
  • 入门教程
  • 技术提升
  • 焊接材料
  • 焊接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1527
商品编码:10137464973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作  者:孙景荣 主编 定  价:39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01日 页  数:327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251527 本书经过多次再版,内容实用、系统、全面,;累计销量超过2.2万册,深受读者喜欢。 第1章氩弧焊基础知识001
1.1氩弧焊概述001
1.1.1氩弧焊的分类001
1.1.2氩弧焊的焊接过程002
1.2氩弧的形成004
1.2.1电弧的“阴极雾化”作用004
1.2.2交流电弧中的局部整流作用004
1.2.3气体的电离现象007
1.2.4气体保护008
1.2.5电弧的刚度011
1.3氩弧焊的特点012
1.3.1氩弧焊电弧的组成012
1.3.2氩弧焊的特点012
1.4氩弧焊的电源种类与极性013
1.5手工钨极氩弧焊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015
1.5.1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程序及方法015
1.5.2钨极氩弧焊的主要参数017
1.6熔化极氩弧焊的熔滴过渡019
1.7电弧产生偏吹及稳定措施019
第2章焊工识图021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介绍了钨极氩弧焊(GTAW)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以及金属材料的焊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焊接等实用技术,解析了钨极氩弧焊的应用,同时也讲解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考试要求等内容,应用技术比较全面。
本书以初级工的实用技术为主,兼顾初、中级焊工学习和提高,多以图解方式说明原理和操作技巧,通俗易懂,并结合经常接触到的氩弧焊接实用技术,对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和异种有色金属焊接等技术,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上,作了全面讲解,突出焊接的实用性。
本书适合初、中、不错焊工自学和提高。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扎实的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读者从零开始掌握各类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最终能够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本书内容涵盖了机械加工的各个重要环节,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与性能 在深入探讨加工工艺之前,了解我们所加工的材料至关重要。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金属材料的基本分类,包括黑色金属(如各种钢材、铸铁)和有色金属(如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的特性。我们将着重分析这些材料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切削性能、硬度、塑性、韧性以及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解材料的内在属性,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刀具和工艺参数,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二部分:常用机械加工方法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对当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几种机械加工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讲解。 车削加工: 详细介绍车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领。涵盖外圆车削、端面车削、内圆车削、螺纹车削、偏心车削等基本操作。重点讲解不同车刀的几何角度、材料选择、刃磨方法,以及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选择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实现高精度和良好的表面粗糙度。 铣削加工: 阐述铣床的类型、结构和工作方式。重点介绍平面铣削、沟槽铣削、成形铣削、齿轮铣削等。详细讲解铣刀的种类(如圆柱铣刀、面铣刀、三面刃铣刀、角度铣刀、成形铣刀等)及其应用,并强调装夹方法、刀具补偿、切削方向(顺铣与逆铣)对加工结果的影响。 钻削与镗削加工: 讲解钻孔、扩孔、锪孔、铰孔等钻削工艺,以及镗孔加工的原理和应用。重点介绍不同钻头、镗刀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和刃磨要求,以及钻削孔的定位、夹紧和冷却措施。 磨削加工: 介绍磨床的种类(如外圆磨床、平面磨床、内圆磨床、无心磨床等)和工作原理。深入讲解砂轮的选用(结合磨料、粒度、硬度、结构等参数)、砂轮的修整与平衡,以及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探讨如何获得极高的尺寸精度和极低的表面粗糙度。 特种加工简介: 对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切割、数控加工(CNC)等现代先进加工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优势,为读者拓展视野。 第三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掌握了基本的加工方法后,如何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是关键。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学习工艺规程的制定流程。 零件图分析: 如何正确理解零件图纸,包括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材质、热处理要求等。 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确定加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分析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加工方法和设备选择。 工序内容的具体确定: 确定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采用的加工方法、刀具、量具和设备。 夹具与量具的选择: 根据加工工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装夹具和测量工具,确保加工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切削用量的选择: 根据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方法和设备刚性等因素,选择最优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设备操作安全、用电安全等。 第四部分:典型零件的加工实例分析 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习的关键。本部分将选取几个典型的机械零件,如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进行详细的加工工艺分析。从零件图纸的解读开始,逐步推导出完整的加工工艺路线、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所用刀具、量具、设备以及切削参数的选取依据,并给出相应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实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工艺规程的制定过程,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第五部分:机械加工常见问题与排除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刀具磨损过快、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合格、尺寸超差、振动等。本部分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例如,针对表面粗糙度不良,会分析是由于刀具几何角度不当、切削用量选择不合理、冷却润滑不足还是工件夹紧不牢等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第六部分:机械加工的发展趋势 为了让读者对机械加工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本部分将简要介绍当前机械加工领域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等,以及它们对传统加工方式带来的影响和革新。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配有丰富的图示和表格,旨在帮助机械制造领域的初学者和从业人员快速掌握机械加工的核心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机械加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字体大小忽大忽小,行间距也时常跳跃,读起来很不连贯,让人总是在阅读过程中分神。而且,很多插图的清晰度也堪忧,有些关键的步骤图简直模糊不清,让我不得不反复揣摩,生怕理解错了。更让我恼火的是,一些术语的翻译似乎也存在问题,感觉不够专业,甚至有些词语的运用让我感到困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我原本是想通过这本书快速入门,但现在看来,光是克服这些阅读上的障碍就费了不少力气。书中有些理论部分的讲解也显得有些枯燥乏累,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的指导,让人感觉像是直接在读一本理论教材,而非一本面向实践的技术书籍。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真实的焊工操作视频或者详细的步骤分解,但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不足。

评分

关于焊接缺陷的识别和纠正,这本书的讲解显得有些过于表面化。书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焊接缺陷,比如气孔、夹渣、未焊透等,并且给出了它们可能的原因。但是,对于如何精确地识别这些缺陷,尤其是那些细微的缺陷,缺乏详细的图文对比和分析。例如,对于“夹渣”这个缺陷,书中只是简单地描述其外观,但我很难通过图片来区分不同的夹渣类型,也无法判断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如何针对性地纠正这些缺陷,提供的建议也比较笼统,往往只是说“调整焊接参数”、“改进操作方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多不同缺陷的实拍图片,并且详细地讲解每种缺陷的成因及其对应的具体纠正措施。

评分

关于焊丝的选择和使用,这本书的讲解让我感到非常不尽如人意。书中虽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焊丝种类,比如不锈钢焊丝、铝合金焊丝等,但对于不同种类的焊丝在不同材料、不同厚度以及不同焊接位置下的具体应用,却缺乏细致的分析。我曾尝试根据书中的描述去选择焊丝,但很多时候发现实际操作与书中所述有较大出入,导致焊接出来的焊缝质量不佳。例如,书里只是简单地说“选择合适的焊丝”,但并没有给出判断“合适”的标准,也没有提供一个表格或者流程来帮助我根据被焊材料的成分、厚度和焊接要求来系统地选择。对于焊丝的预处理,比如清洗、烘干等步骤,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没有强调其重要性,也没有说明不正确的预处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评分

这本书在介绍不同种类的氩弧焊机时,信息量非常有限,对于一些专业参数的解释也相当笼统。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焊机的性能特点,比如它们在电压、电流、脉冲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焊接的效果。书中提到了一些焊机的型号,但对于如何根据实际焊接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焊机,却缺乏详细的指导。我尝试去理解书中关于“功率因数”、“占空比”等术语的解释,但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没有找到一个清晰易懂的比喻或者实际应用场景来帮助我理解。此外,书中对于焊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的章节也相当简略,我期待能看到一些更具体的操作步骤,比如如何检查焊枪的冷却系统,如何判断焊机是否出现过热现象,以及一些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焊枪操作的讲解感到非常困惑,作者似乎假设读者已经对如何握持焊枪、如何控制电弧长度、如何进行送丝等基本操作了如指掌,从而忽略了对这些基础动作的细致描述。当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去练习时,我发现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书中并未提及,例如,不同角度的焊枪倾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送丝的速度如何与焊丝的熔化速度相匹配,以及在不同位置焊接时,焊枪的角度和送丝方式又该如何调整。这些关键性的操作技巧,在书中显得异常含糊,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性的手册,而非一本能真正指导新人上手的实操指南。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翻阅其他资料,甚至请教了有经验的焊工,才勉强理解了书中的一些概念。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有点跳跃,有时候会突然插入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术语,然后又迅速跳到下一个话题,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

评分

这本书在介绍各种坡口准备和焊接方法时,让我觉得缺乏实践指导。例如,在准备对接接头时,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进行坡口处理”,但对于不同厚度的材料,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坡口形式(比如U型坡口、V型坡口、X型坡口等),以及如何精确地加工这些坡口,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描述去操作,但发现很多时候加工出来的坡口并不符合要求,导致焊接时出现未焊透或者焊缝外观不佳。书中对于不同焊接位置(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的焊接技巧也讲解得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提到了需要调整姿势和操作方法,但没有提供一些具体的技巧或者技巧性的提示,比如如何控制焊枪的运动轨迹,如何应对重力对熔池的影响等。

评分

书中关于材料科学的介绍,对我而言显得有些脱节。虽然提到了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比如它们的导电性、导热性、熔点等,但这些信息并没有很好地与氩弧焊技术本身结合起来。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材料特性如何直接影响焊接过程和焊缝的质量。例如,为什么某些材料焊接时容易产生裂纹,而另一些材料则不容易?如何通过调整焊接工艺来避免这些问题?书中对于“热影响区”的讲解也比较理论化,没有足够多的实例来展示热影响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来减小热影响区的范围。我感觉这部分内容更像是一个独立的材料科学课程的摘录,而不是本书整体技术指导的一部分。

评分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书中关于“脉冲氩弧焊”的讲解,但仍然觉得模棱两可。书中提到了脉冲功能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焊接效率,改善焊缝外观,但对于脉冲的参数设置,比如脉冲频率、脉冲峰值电流、脉冲基值电流以及脉冲占空比,却缺乏清晰的指导。我尝试根据书中的零散信息去调整这些参数,但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我需要知道,在焊接不同材料、不同厚度时,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脉冲参数组合。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脉冲波形(比如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讲解得不够透彻,导致我在实际操作中无从选择。我渴望能够看到一个更详细的脉冲参数设置指南,或者是一些基于具体案例的参数推荐。

评分

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强调,这本书做得远远不够。虽然书中在某个章节提到了“佩戴防护装备”等基本要求,但对于氩弧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这些危险,却没有进行深入的阐述。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焊接面罩,避免弧光对眼睛的伤害;如何处理焊丝和金属切割产生的火花,防止火灾;如何避免在潮湿环境中进行焊接,防止触电;以及长期暴露在焊接烟尘中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书中对于通风设施的要求也仅仅是一笔带过,我更希望能够看到关于如何正确设置和使用通风系统,以及如何监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的具体指导。

评分

这本书在介绍氩气流量的控制方面,让我觉得十分不清晰。我明白氩气对于保护焊缝至关重要,但书中对于“合适的氩气流量”的定义,显得非常主观,并且没有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当我尝试根据书中的建议来调整氩气流量时,我发现有时候氩气太多,导致焊缝表面出现气孔,有时候又太少,保护效果不佳,焊缝容易氧化。书中似乎认为这是一个“凭经验”就能掌握的技能,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缺乏一个量化的标准或者一个可以参考的范围,让人无从下手。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表格,比如根据焊接电流、焊缝类型、环境风速等因素来推荐一个合适的氩气流量范围,或者提供一些通过观察火焰来判断氩气流量是否合适的具体方法。

评分

评分

内容丰富,对于初学者有帮助

评分

图解不是很详细

评分

图解不是很详细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图解不是很详细

评分

不错,是正版书。

评分

不错,是正版书。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