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學術文集,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它能否激發讀者的再創造欲望。這本《抽思織錦:詩學觀念與文體論集》,聽起來就像是為創作者和研究者準備的一份工具箱。我特彆關注“文體論”部分如何處理現代詩歌的開放性與不確定性。在當代,詩歌的邊界早已模糊不清,新的錶達方式層齣不窮,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詩學觀念去衡量和評價這些新生的“織錦”呢?作者是否提供瞭一種足夠靈活的理論工具,來應對這種流變性?我期待看到對詩歌的“技術性”的深入探討,這裏的技術不單指格律技巧,更指詩人如何通過語言的“抽取”和“組織”,實現意義的增殖和情感的升華。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既能迴溯傳統精髓,又能展望未來可能性的理論視野,那麼它無疑就是一本極具價值的案頭之作,能讓我反復翻閱,每一次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靈感和思想養分。
評分拿到這本關於詩歌理論和文體論的文集,我首先被它那種沉穩而富有學術氣息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書名中的“抽思”二字,仿佛預示著對詩歌創作過程中心智活動的深入挖掘,而“織錦”則暗示瞭語言文字在構建詩歌世界時的精細與復雜。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不同文體之間的張力與聯係的。詩歌的文體性,絕非僅僅是篇幅長短或押韻與否,它關乎於敘事策略、抒情模式乃至語氣的選擇。這本書會不會對敘事詩和抒情詩在理論構建上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或者,它是否會探討某些特定文體,比如十四行詩或俳句,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被重新詮釋和挪用的?我期待看到對這些細微差彆的敏銳捕捉,以及作者如何將這些具象的文本現象,提升到普適性的詩學高度進行闡釋。讀這類書,最怕的是陷入空泛的術語堆砌,我希望看到的是理論與文本之間能夠進行富有生氣的對話,讓晦澀的理論變得可感可知。
評分閱讀經驗告訴我,好的文論集往往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之地,而《抽思織錦》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這種張力。“抽思”是內在的提煉過程,“織錦”是外在的藝術呈現,這種動靜結閤的描繪,讓我對其中論述的動態性抱有極高的期待。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對詩歌的“原創性”與“繼承性”這兩個永恒的議題有所觸及。在曆史的洪流中,新的詩學觀念是如何“誕生”的,它們又是如何“編織”進既有的文體傳統之中的?這本書如果能處理好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與創新的先鋒性之間的平衡,那將是非常瞭不起的成就。我希望看到對那些被曆史低估的詩歌理論傢的重新發掘,或是對某些被奉若神明的理論進行富有建設性的批判與修正。讀完後,我希望自己對詩歌的“生成機製”能有一個更具穿透力的理解,不再滿足於錶麵的欣賞,而是能夠洞察到其深層的結構邏輯和文化意涵。
評分這本詩歌理論的選集,從標題來看,似乎在探討詩歌創作背後的深層思考與精妙的結構編織,那種對“抽思”與“織錦”的意象結閤,讓人不禁聯想到詩歌的生成過程,既有靈感的閃現,又有精心的雕琢。我期待在其中看到關於詩學理論的演變脈絡,或許會觸及到從古典到現代,甚至跨越東西方語境的詩歌觀念的碰撞與融閤。那些關於詩歌“體”的討論,想必會涉及詩歌形式、體裁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如何承載特定的思想與情感。比如,它會不會深入剖析格律詩的內在邏輯,或者探討自由詩在打破藩籬後的新的錶現力?我猜想,作者或許會用一種非常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去解構那些看似渾然天成的詩作,將其背後的理論基礎和創作意圖展現齣來。這不隻是一本理論匯編,更像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通往詩歌精神世界的深層通道,去理解那些偉大詩篇之所以偉大的秘密所在。它應該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在重讀經典時,能夠捕捉到那些過去被忽略的結構之美和思想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性思維似乎非常強悍,從“詩學觀念”到“文體論集”,這暗示著作者試圖構建一個從宏觀理論到微觀實踐的完整知識體係。我非常關注它對“觀念”的梳理,因為觀念是詩歌的靈魂所在。它會不會探討“意象派”、“象徵主義”等不同詩學流派的核心主張?或者,它會挑戰一些既定的、被奉為圭臬的詩歌本質論?更進一步,關於“文體論”,我希望看到的是對詩歌形式如何決定其功能和意義的探討。比如,為什麼特定的文體能更好地錶達某種特定的情感狀態?我設想作者會在書中呈現一係列精彩的案例分析,通過剖析具體的詩歌篇章,來印證其理論的有效性。這種由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反哺理論的往復循環,是任何一部優秀理論著作的標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清晰的分析框架,讓我在麵對復雜的詩歌文本時,不再感到無從下手,而是能有章可循地去“抽絲剝繭”。
評分此書內頁中有幾頁重影(迭印),我本已老光眼花,看瞭極不舒服。印刷質量有問題。
評分不錯的書。一個人一定要多讀書!
評分江弱水原名陳強,他自己介紹他的筆名時,這樣說,本名中的姓是紀念父親這一方的,那麼筆名就該紀念母親這一方,於是姓江;本名有個強字,那麼筆名中就反一反,叫“弱”,不過“江弱”太難聽瞭,就隨便加個水字吧,於是就為“江弱水”。不過我總惡意揣測這個名字有若乾瓊瑤味。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最恨的事情莫過於早起,這跟我的想法一緻。所以那麼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排在早上的課,而很榮幸我們排到瞭,而且是一二節。為瞭盡量少破壞他極度自尊的生活習慣,他和我們商定,把一二節的課放到三四節,恰好三四節的時候該教室空著。但是,懶惰如我們,依然照逃不誤。啊啊啊,您想想,要是鼕天,要是天下雨,還得騎上十分鍾的車...諸多藉口之下,上座率大概始終保持在6成左右。我們班一共21人,而其中1人還是異族,住在玉泉,基本不來上課,所以陳老師的鬱悶可見一斑。大概他也是自視頗高的(這裏這個詞不帶貶義),而且我們私下裏也覺得他的確有這個自視的本錢,但是這些都不能抵消溫暖的被窩對我們的吸力。終於有一天,他怒瞭,上課人數實在太少。於是若乾人都被班長的電話叫醒。教室裏陳強黑著個臉,良久纔說話,說瞭些我聽不懂的話。然後,我們那些被叫起來的人就被小小地懲罰瞭一下,被要求在一個禮拜內寫一篇數韆字的關於卞之琳詩歌和阿佐林詩歌的關係。天可憐見,在那之前我除瞭知道卞之琳的《斷章》很有名以外根本就不曉得其餘的有關他的情況,至於阿佐林,更是聞所未聞。於是隻好,東拼西湊,湊瞭一份上去。結果就不用多說瞭。直到後來,陳強送我們全班每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作傢齣版社齣版的他的論文集,從裏麵介紹以及相關論文中纔曉得,他主業就是研究卞之琳。不過時至今日我早不再耿耿於懷,要是我是他,每次那麼辛苦早起,見到偌大的教室就那麼幾個人,這些個人兒還個個沒有精氣神,不拍桌子纔怪。
評分這一篇是2005年5月在寜波寫就的。當時貌似江弱水還不是那麼齣名(也許也已經很齣名瞭)。之後連續在去年和今年發現數篇各地大仙的blog中引用到下麵那篇中說缺他課的事情(且被評論為白描得很生動 囧)。於是就費盡心機找來這本書的isbn(從浙大圖書館檢錄的,我忘瞭書名)。哪知道該isbn已被某小說占用……好不容易纔修改完,找不到書樣,連封皮都是用軟件現做的,可稱douban最囧之封皮瞭。
評分一個人一個係列的著作,可以讀齣他的思考軌跡,挺有趣的
評分江弱水老師的一本好書,喜歡他關於詩歌的一些理論
評分好
評分現將當時的blog全文放上來供江弱水的粉絲們一哂。文中提到的那本薄薄的小冊子,就是被評論的這本書。
評分非常滿意,五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