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鼠嫁女--民俗艺术研究系列
原价:35.00元
作者:张道一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33027254
字数:
页码:1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出生在鲁北平原的一个小县城里。小时候唱儿歌,这是一种很有兴味的民间创作,实际上起了很大的启蒙教育的作用,成为儿童获得知识的一大来源。那时候只有三四岁,对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天热时的晚上,跟着祖母在打麦场上乘凉,看着天空数星星,望着月亮中的白兔,那模糊的影子又像是一个老人在纺棉花。边看边唱,唱的歌儿是:
一个星,两个星,嘀喽咕噜灌油瓶。……
冬天睡炕。炕的两边通常都是靠墙。为了防止灰尘,两面墙多用花纸糊起来,叫做“炕围子”。各家的炕
围子并不一样,作者睡的炕上贴满了木版年画的花纸和剪纸。印象深的,是其中的一幅《老鼠嫁女》,还有《老鼠偷油》的剪纸。剪纸是一位远房亲戚、作者叫她“石头大娘”的作品。她是作者祖母的一个同族侄女,她丈夫的小名叫石头,她家距作者家有十几里地。作者小时很崇拜石头大娘,她会剪很多花样;为了讨取几幅剪纸,作者曾两次到她家去。作者看着《老鼠偷油》的剪纸,所唱的儿歌是: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他娘,娘不来,嘀溜骨碌滚下来。
那时个,我经常讥笑小老鼠笨,怎么会在油灯上下不来呢?
目录
引言
一、关于老鼠的资讯
(一)汉字“鼠”的象形
(二)人类之前,鼠比牛大
(三)老鼠和人类是“近亲”
(四)五千年前的鼠形玉器
(五)老鼠对人的帮助
二、老鼠的“天敌”
(一)老鼠与猫
(二)蚕猫
(三)老鼠与蛇
(四)狗咬耗子
三、十二生肖鼠为首
(一)十二生肖
(二)人的生年“属相”
(三)神化的十二生肖
四、老鼠偷食
(一)小老鼠偷油
(二)老鼠偷瓜果
五、换个角度思维
(一)口头文学:老鼠告状弱
(二)木版年画:老鼠告状.狸猫诉情
六、岁时民俗中的老鼠
(一)“照虚耗”与“照鼠耗”
(二)“填仓”与鼠
(三)“鼠忌”与“鼠嫁”
七、老鼠嫁女
(一)历史提炼出的童话
(二)多样的艺术形式
(三)深刻的内涵
(四)艺术的演绎
结语
附/鼠图系列(鼠图分类与品种举例)
(一)鼠趣图
(二)生肖图
(三)除鼠图
(四)嫁女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仿佛跌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但又不是那种简单的、脸谱化的童话。书名《老鼠嫁女--民俗艺术研究系列》本身就带着一种朴实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气息。我一直对民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情感和最古老的智慧,而“老鼠嫁女”这个故事,更是小时候听长辈讲过无数遍的经典。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深入了解这个故事的起源、流变,以及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是如何被演绎和传承的。我尤其好奇,为什么会选择“老鼠嫁女”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甚至有些滑稽的题材,来作为民俗艺术研究的切入点。是它背后隐藏着某种深刻的寓意,还是它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书中的插图,是否能捕捉到那种粗犷却又生动的民间艺术之美?我设想着,那些可能出现的泥塑、剪纸、年画,甚至是戏曲的脸谱,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我眼前,又会如何讲述这个古老的故事?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解读这个故事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婚俗观念、甚至是人们对自然的想象和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民间故事的梳理,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探寻。
评分我一直认为,民俗艺术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最生动的桥梁,而《老鼠嫁女--民俗艺术研究系列》这本书,正是我渴望探索的那座桥梁。我从小就听过“老鼠嫁女”的故事,但总觉得它背后隐藏着更深邃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广阔的民俗艺术世界。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老鼠嫁女”这个具体的故事,上升到“民俗艺术研究”的层面。这个故事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是否有不同的演绎版本?这些版本在艺术表现上又有哪些独特的亮点?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那些充满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民间艺术品,例如,那些描绘热闹迎亲场面的年画,那些寓意吉祥的剪纸,甚至是民间戏曲中关于“老鼠嫁女”的唱段和扮相。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具体的艺术实例,去理解古人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艺术创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婚姻的憧憬,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故事的考察,更像是一次对民族集体记忆的挖掘,一次对传统智慧的致敬。
评分翻开《老鼠嫁女--民俗艺术研究系列》这本书,我立刻被一种质朴而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对那些根植于民间、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着迷,而“老鼠嫁女”这样一个充满童趣又带有些许神秘感的故事,更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探究这个故事的文化渊源?它是否与某些古代的祭祀活动、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从艺术史的角度,分析“老鼠嫁女”在不同艺术门类中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民间绘画中,老鼠的形象是如何被描绘的?它们的神态、动作又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在雕塑或剪纸艺术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造型特点和工艺技巧?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高质量的图片资料,让我能够清晰地欣赏到这些民间艺术的精髓。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探讨这些民俗艺术在社会功能层面的作用。它们是否仅仅是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还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某种伦理观念、社会规范,甚至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对一个故事的了解,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的深度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让我刚拿到手时便心生敬意。作为“民俗艺术研究系列”的一员,它显然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蕴含着作者在田野调查、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方面的深厚功底。我一直对民俗艺术的“源”与“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它们是如何在口耳相传中不断演变,又如何在不同的艺术载体上焕发新的生命力的。我对“老鼠嫁女”这个故事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感兴趣。它是否有着固定的图式?在不同的地域,它的色彩运用、造型风格是否会有显著差异?作者是否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和细致的图解,来呈现这些艺术细节?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艺人是如何用他们的双手,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转化为一件件生动而充满力量的艺术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民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它能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我希望作者能通过对“老鼠嫁女”这个具体案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民俗艺术在传承与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在当代社会可能扮演的角色。
评分我一直认为,最动人的艺术,往往源自最贴近生活的地方,而民俗艺术正是这样一种鲜活的存在。当我在书店看到《老鼠嫁女--民俗艺术研究系列》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这个故事,仿佛是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一角,充满了孩童般的纯真与想象。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从一个“老鼠嫁女”的故事出发,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信息。例如,故事中可能涉及的古代婚俗习俗,如嫁妆、彩礼、迎亲队伍的构成,甚至是一些特定的仪式,这些细节是否会被详细考证和解读?此外,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探讨“老鼠”这一意象在民俗文化中的多重含义。它是否仅仅是作为一种拟人化的象征,还是在某些文化语境下,代表着某种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生存状态?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与“老鼠嫁女”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比如那些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年画、剪纸、泥塑,甚至是戏剧表演的片段。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分析,我希望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民俗艺术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如何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