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徐霞客遊記中華經典藏書
作者:硃惠榮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101115505
字數:200000
頁碼:39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四書五經”、諸子百傢,經典的價值和魅力在流光歲影裏永不褪色,先賢聖哲的智慧光芒照耀著我們的現代生活。為在古代經典與現代經驗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我書局推齣“中華經典藏書書係”。
本套書係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遴選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書目,加以注釋、翻譯,引領大傢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在編寫中體現傢庭藏書計劃的理念,依據市場需求分批齣版,所推書目遵循從“基礎”到“拓展”的延伸,體現層級深入的理念,展現傢庭藏書的層次。內容遵從經典,約請國內古代文史哲領域的專傢把關,具有性;形式追求現代,采用雙色印製;全麵照應“經典藏書”理念。
內容提要
《徐霞客遊記》是我國明代的旅行傢、地理學傢、史學傢、文學傢徐霞客所著。它既是地理百科全書,也是一部實錄性質的曆史著作,還是一部文學名著,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閃光的瑰寶。在我國古代,作為單一的著作,沒有第二部書涉及如此廣闊的科學領域,包括瞭如此豐富的科學內容,因此,這部書具有多方麵的科學價值。
本選本作者曆史學傢硃惠榮先生多年來緻力於《徐霞客遊記》的研究,選文精當,譯注簡明流暢,值得閱讀收藏。
目錄
遊天颱山日記 浙江颱州府
遊雁宕山日記 浙江溫州府
遊黃山日記 徽州府
遊武彝山日記 福建建寜府崇安縣
遊廬山日記 江西九江府 山之陰為九江府 山之陽為南康府
遊黃山日記 後
遊九鯉湖日記 福建興化府仙遊縣
遊嵩山日記 河南河南府登封縣
遊太華山日記 陝西西安府華陰縣
遊太和山日記 湖廣襄陽府均州
遊五颱山日記 山西太原府五颱縣
遊恒山日記 山西大同府渾源州
遊秦人三洞日記
湘江遇盜日記
遊七星岩日記
遊灕江日記
與靜聞永訣日記
遊白水河瀑布日記
遊盤江橋日記
遊太華山記
隨筆二則
黃草壩劄記
麗江從教日記
遊茈碧湖日記
遊大理日記
越高黎貢山日記
遊雞足山日記後
溯江紀源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精裝本的《山海經異獸誌》簡直是中華古籍中的一股清流,裝幀設計得古樸典雅,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曆史氣息。內頁的紙張選用的是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特種紙,觸感溫潤,油墨印刷的色彩飽滿而不失古韻,尤其是那些對奇珍異獸的描摹,綫條勾勒得細膩入微,栩栩如生,仿佛能透過紙張看到那些傳說中的生物在山林間奔跑。我尤其欣賞編者在考證上的嚴謹態度,對於那些難以考證的地理位置和生物原型,他們都標注瞭不同的學說,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對於深度研究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探險。書中對“九尾狐”、“饕餮”、“鯤鵬”等形象的圖解和釋義,遠比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要詳盡和富有文化內涵,它不僅僅停留在怪力亂說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形象在古代社會中的象徵意義和演變軌跡。翻到捲末的附錄,更是驚喜連連,整理瞭一份詳細的古代地理名詞對照錶,對於理解《山海經》的地理邏輯大有裨益。如果你對上古神話、博物學以及古代地理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花費時間去細細品味,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體驗,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慢慢咀嚼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幅圖樣的智慧結晶。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曆史傳記類書籍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會是韆篇一律的“偉人贊歌”,但這本《三國風雲:曹魏的謀略與人纔使用之道》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視角非常獨特,幾乎沒有花費太多筆墨去描繪那些耳熟能詳的戰役場麵,而是聚焦於曹操集團內部的人纔甄選、人事管理和戰略決策機製。作者仿佛是一位現代企業管理顧問,在審視曹操這位“首席執行官”是如何通過製度化的手段,打破門閥限製,吸引和留住頂尖人纔的。書中對荀彧、郭嘉、賈詡等謀士的分析,不再是簡單的性格標簽化,而是深入探討瞭曹操如何根據不同人纔的特點,設計齣最適閤他們的崗位和權力結構,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管理思想。閱讀時,我感覺就像是在讀一本高明的商業案例分析,充滿瞭對權謀與人性的深刻剖析。特彆是對曹操晚年集權與用人失察的辨析,也處理得非常客觀和立體,沒有盲目美化,也沒有過度貶低。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犀利而富有洞察力,讀起來酣暢淋灕,讓人在曆史的迷霧中看到清晰的組織行為學邏輯。
評分拿到這套《唐宋八大傢散文精選》時,我最先被吸引住的是那份撲麵而來的文學氣息,它不像很多現代齣版物那樣追求花哨的封麵,而是選擇瞭極簡的留白設計,僅用燙金字體標明篇目,低調卻透著一股傲氣。打開第一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那流暢、自然、不事雕琢的語言,立刻將我帶迴瞭那個詞藻華美而不失真摯情感的時代。這部選集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的選篇策略,它並沒有一味堆砌那些耳熟能詳的篇目,而是巧妙地穿插瞭一些鮮為人知卻更見功力的佳作,比如柳宗元筆下那份在貶謫中依然保持的曠達與孤獨,讀來讓人心生敬意。文字的編排也極具匠心,比如將蘇軾的政論與抒情文放在一起對比閱讀,便能清晰地感受到他那“一蓑煙雨任平生”背後深厚的學養和政治抱負。我發現,閱讀這些古代散文,就像是與古人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對談,他們對於人情世故的洞察,對於自然景物的描摹,那種超脫時空的共鳴感是現代小說難以給予的。特彆是那些關於友誼、隱逸和生命哲思的片段,反復讀上幾遍,總能從中提煉齣新的感悟,讓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處可以安放靈魂的寜靜角落。
評分我最近淘到的這本《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與美學》讓我對我們自己的傳統建築産生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腔調,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帶著你,一步步走進榫卯的奧秘之中。它著重於“結構”的解析,而非僅僅停留在外觀的贊美,這一點非常對我的胃口。書中大量的透視圖、剖麵圖和詳細的節點分解圖,清晰地展示瞭鬥拱是如何巧妙地將屋頂的巨大重量分散到柱子上,以及梁架體係是如何實現柔性抗震的。特彆是關於“天人閤一”的理念在建築布局中的體現,作者用瞭很多具體的實例來論證,比如院落的朝嚮、采光通風的設計,無不體現齣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讀完關於《營造法式》的章節後,我再去看故宮或蘇州園林時,那種“看門道”的感覺完全不同瞭,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體會到每一塊磚、每一根木頭背後的力學智慧和設計哲學。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深奧的工程原理,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和圖示轉化成瞭普通讀者可以理解的知識,極大地提升瞭人們對本土建築遺産的欣賞維度。
評分這部《敦煌壁畫藝術通鑒》簡直是視覺上的盛宴,裝幀厚重,全彩印刷的質量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標準,每一幅壁畫的色彩還原度都令人贊嘆,那些曆經韆年的礦物顔料,在高清的圖像下依然展現齣驚人的生命力和細膩的層次感。我本來對敦煌藝術隻是略知皮毛,但這本書的係統性講解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圖片的堆砌,而是以時間為軸綫,清晰地梳理瞭從十六國到元代,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洞窟群的藝術風格演變,這對於理解佛教藝術在中國的本土化過程至關重要。書中對“飛天”形象的解析尤為精彩,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造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從西域犍陀羅風格的硬朗,逐漸演變為唐代雍容華貴、宋代秀麗飄逸的演變軌跡,每一個細節都伴隨著詳盡的文字說明和局部放大圖。此外,關於壁畫顔料的構成、繪製技法以及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闡釋部分,也極為專業和詳盡,讓人明白瞭藝術背後的科學與曆史。對於藝術愛好者或者曆史研究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它將浩如煙海的敦煌藝術精華,以一種極其直觀和專業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對美的朝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