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傢侯吉諒,
第一本超美的書法散文作品,
有文、有字、有圖,更有生活、有感覺。
從一張紙、到一首詩、到一件書法作品
一本書,用書法看盡人間百態
從一張紙,到一首詩,到一件書法作品。書法名傢侯吉諒的首部極美的書法散文作品,有文、有字、有圖,更有生活、有感覺。
這些年來,侯先生幾本關於書法普及的書,在海峽兩岸三地都獲得很大的反響,侯先生希望能夠傳達書法的美感與快樂,即使沒有書法經驗的人們,在侯先生的美文之中也能感受到書法之美。
《書法的生活美學:紙上太極》是作者首部以書法為主題的散文集,希望以較為感性的文學性筆法,讓大傢更易於理解書法的種種境界,進而提筆寫字,體會流淌在筆墨之中的靈動氣韻、奧妙境界。
侯吉諒,詩人、畫傢,同時擅長書法、篆刻及散文創作。師承前颱北故宮副院長江兆申先生。福建南安人,齣生颱灣嘉義。
已在颱灣、美國、日本等地舉辦過數十次書畫展。2004年受邀赴華盛頓展覽,同時應邀至美國國務院、馬裏蘭大學演講並示範。
他熱愛古典傳統藝術,著迷科技時尚美感,其文學風格精緻凝練、長於變化,多次獲得「時報文學奬」。已齣版詩集《交響詩》等七本,散文集《紙上太極》等十七本,作品集《筆墨新天》等九本。
他不斷創造美麗動人的藝術,將生命全然投入文學藝術創作,並緻力推展書法教育。首創以數學、幾何、物理、力學來解析書法觀念及賞析,公開他四十多年的書寫秘技。
《書法的生活美學:紙上太極》展現生活中的書法美學與境界探索。書法是文化的根本,透過《如何欣賞書法》讓喜愛書法的人,有係統地瞭解書法,進而喜愛書法、學習書法,擁有正確的觀念與態度深入欣賞書法,從而理解時代的風格對生活、文化的影響與意義。
“書法,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技藝。由技至道,蘊藉陰陽,通往太極。侯吉諒先生有喻象“紙上太極”,這是心靈的體悟與舞蹈,是文化的一種融通。先生沉浸書道多年,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心有靈犀,獨纂心得。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感受,來自傳統,來自哲學,完全與我們往日所接觸的書法類圖書不是一迴事,給人有很大的啓喻性。雲淡風輕,傍花隨柳,有如此之境,纔能理解書法的學習是對人身心的一種修煉與提升,隻有對傳統哲學與書法的雙重深入,纔能這麼深緻,這麼韻長。
——吳川淮 中國新聞齣版書協副主席,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書畫評論傢
第一篇
紙上太極
一、 磨墨寫字
二、 泡筆精心
三、 筆下含情
四、 紙上太極
書法如道
一、 定靜生慧
二、 潛移默化
三、 傳道授業
墨說從頭
一、 初學書法初磨墨
二、 故宮的墨
三、 江老師的墨
四、 王國財研究墨
五、 詩硯齋墨
墨韻穿越
一、 墨的穿越
二、 墨分五色
三、 墨的韻味
做筆的故事
一、 做筆很難、用筆更難
二、 選錯毛筆,影響嚴重
三、 學習畫畫,首要尊師
四、 筆墨紙硯,天份纔情
一張好紙的故事
一、 靈漚館製紙
二、 廣興紙寮贈純楮皮羅紋
三、 楮皮仿宋羅紋的誕生
四、 當代zui好的手工紙,就在颱灣
第二篇 書法與修行
書法的修行
一、 書法連接中華文明
二、 漢字發明的大智慧
三、 書法有道
四、 書法與時代
禪與書法
一、 書法的無限抒情
二、 禪與書法、同中有異
三、 專心寫字、定靜生慧
字如其人
一、 書品與人品
二、 手寫的奧秘
三、 中文輸入法的危害
四、 書寫是深度的閱讀
五、 安靜寫字,調和身心
懸腕寫字
一、 颱靜農傳奇
二、 寫毛筆字要不要懸腕
三、 人體的自動力學工程
四、 蘇東坡的啓發
五、 懸腕要怎麼練
書法與技法
一、 心靈手巧與藝術傢
二、 以拙為美
書法的理性與感性
一、《書譜》的寂寞與繁華
二、“自敘帖”自得其樂
三、書法的理性與感性
日常生活中的寫字
一、 偶然欲書
二、 書寫的季節
三、 不同季節,時令的書寫心情
四、 現場揮毫
書法的生活美學
為什麼要認識書法
一、 不懂書法,不瞭解文化
二、 學寫書法不等於懂書法
第三篇
修書,問道
修書問道
一、 寫信求教,修書問道
二、 寫信的規矩與講究
三、 寫信的錶達方式
四、 從寫信進入寫作的堂奧
五、 網路時代的寫信規矩
六、 寫信反應的是整體修養
師徒與師生
一、師徒不是師生關係
二、成為徒弟纔能入門
三、“尊師重道”不止是禮節
道傢王淮
一、思想的啓濛
二、聊天的智慧
三、天纔是難以想象的
四、不平凡的美學
五、讀不盡的《老子探義》
硃龍盦及其他
一、境界的存在
二、更深入瞭解中國書畫
三、寂寞硃龍盦
大和尚寫字
一、大和尚為什麼要寫書法
二、書法史上,會寫字的和尚很多
三、星雲大師的書法
寫字的夢想
先文人,後畫傢
一、江趙申的文學成就
二、書畫秘籍《靈漚類稿》
三、江兆申的詩情
四、記錄與當代名傢往來的作品
雲深不知處──書法的境界
現代人雖然已經不寫書法,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也沒真正練過書法,但幾乎每個人對書法都會有一點自己的看法。
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原因或許是漢字是華人每天使用的字體,大傢對字體的好壞高低都有一點基本的認識,所以都可以提齣一點自己的看法。
然而事情的確如此嗎?
我常常說,書法雖然是白紙寫黑字,但其中的技術、境界,卻不見得可以一目瞭然,甚至欣賞書法也要下一點功夫去學習。
不是寫瞭書法就一定能瞭解書法,如果沒有開闊的胸襟,一樣會視而不見。很多人學瞭書法,卻與書法之美愈離愈遠,因為學瞭書法之後,反而對書法有瞭偏見與執著。
古人說「善書者不鑒」,意思是,會寫字的人,不會鑒定書法,起初無法理解,後來纔慢慢領悟,原來寫字的人很容易對他熟悉之外的風格存有偏見。
更多人學寫字隻是學到瞭種種偏見與偏執,如同次宗教團體的信仰,總是以誇大的姿態說自己纔是活佛轉世、未來的救世主。
學顔真卿的人會覺得趙孟俯的風格太柔媚,彷佛天地之間隻能容納顔真卿那種雄渾磅礡的書風。而擅長晉人風流筆法的人,卻覺得顔真卿的字太過拙劣,不堪入目。
趙孟俯的書法是元朝至今zui好的字,但明末清初的「天下第一寫傢」傅山對趙孟俯卻深惡痛絕,北宋的書法傢們極度崇拜顔真卿,而米芾卻痛斥顔真卿的楷書為「後世醜怪惡劄之祖」,書法之難懂,由此可見一斑。
唐朝大書法傢孫過庭在《書譜》中說人們對書法的認識是「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絕,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人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緻之由。或乃就分布於纍年,嚮規矩而猶遠,圖真不悟,習草將迷。」可見古人對書法之美的理解,一樣未必能夠掌握。
無論如何,學會欣賞,總是瞭解書法的第一步。
三十餘年來,我每天臨習書法,無時不刻都在思考書法的諸多精微幽妙的道理,還是常常覺得書法之美有如「雲深不知處」,其深奧幽遠,真可以說讓人探索不盡,妙趣無窮。
這些年來,我寫的幾本關於書法學習的書,在海峽兩岸三地都獲得很大的迴響,可見書法的學習,並不因為計算機網絡手機的流行而被時代淘汰,反而更因為寫字機會的減少,大傢更嚮往動手書寫的快樂。
因而我也希望能夠傳達這種書法的美感與快樂,一同與讀者們分享,無論有沒有學習書法,都可以感受書法之美。《紙上太極》是我第一本以書法為主題的散文集,希望以較為感性的文學性筆法,讓大傢更易於理解書法的種種境界,進而提筆寫字,體會流淌在筆墨之中靈動氣韻、奧妙境界。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和節奏感,處理得極其老道和成熟。讀起來完全沒有一般學術性著作的沉悶感,反而有一種行雲流水的韻味,這本身就呼應瞭書名中的“太極”二字——剛柔並濟,動靜相宜。作者在闡述理論時,常常會穿插一些極為個人化的體驗和感悟,比如他對某一特定碑帖的癡迷,或是某次臨帖時的心境波動,這些小插麯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代入感和可信度。我注意到,書中的許多論述結構並不是簡單的綫性遞進,而是像太極圖一樣,在看似對立的元素(如“方”與“圓”,“急”與“緩”)之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這讓我聯想到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與專注。它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理由和方法,不是強迫性的“靜坐”,而是通過對筆墨的精微控製,實現對思緒的梳理。這種由外在的技法訓練導嚮內在的精神構建的路徑,是這本書最迷人也最值得稱道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坦白說,非常具有個人魅力,帶著一種溫暖而堅定的知識分子氣息。它的句式並不總是工整的散文化,有時會齣現非常精煉、近乎格言警句的短句,一下子就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仿佛是作者在沉思片刻後,用毛筆在心中寫下的精粹。閱讀體驗如同與一位學識淵博卻又平易近人的長者對談,他既有深厚的學養支撐,又願意放下身段,用最直觀的語言去闡釋那些看似深奧的道理。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使得全書讀起來酣暢淋灕,沒有被冗餘的術語和陳舊的理論所纍贅。它讓人在享受文字帶來的流暢感的同時,也獲得瞭對自身審美能力提升的信心,明白美的追求是一條永無止境、但每一步都充滿樂趣的修行之路。
評分從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來看,齣版方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這對於一本討論“美學”的書來說至關重要。紙張的選擇,墨色的還原度,都體現瞭對原作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我特意對比瞭書中引用的幾幅名傢作品的圖片,那種紙張的肌理感和墨色的層次變化,即便是通過印刷品也能感受到其厚重和靈動。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展示“成品”,還深入探討瞭“過程美”。這在我看來,是超越瞭一般藝術鑒賞的範疇。作者沒有將書法視為一個結果導嚮的活動,而是強調瞭“在進行中”的狀態。這種對過程的珍視,映射到生活的其他方麵,就是培養一種接受不完美、享受探索的開放心態。每一次落筆,都是一次與自己的對話,一次對傳統文化的再確認。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有效和深刻。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座橫跨曆史與當代的橋梁。侯老師並沒有將書法束之高閣,讓它成為博物館裏的古董,而是將其置於現代人的日常語境中進行審視。他會探討如何將古代書傢的審美趣味融入到現代設計、個人名片,甚至是日常的筆記書寫中去。這種“古為今用”的視角非常新鮮,打破瞭我對傳統藝術的刻闆印象——以為它們隻屬於過去。讀完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辦公桌上的文具,連同筆盒裏的幾支筆,似乎都帶上瞭一種新的審視維度。它鼓勵讀者去發掘自身文化基因中的美感元素,並將其激活。這種對傳統文化“活化”的努力,是極具時代價值的,它讓“美學”不再是少數人的鑒賞活動,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文化實踐。
評分這本《書法的生活美學:紙上太極》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並非那種枯燥地講解筆畫結構的傳統書法教材,而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進入一種生活哲學的指南。初讀之下,我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對於“美”的理解是如此的開闊和深入。他似乎在告訴我們,書法不僅僅是書寫漢字的技術,更是一種將內在心境外化於筆端的藝術錶達。翻開書頁,那些細膩的文字和巧妙的排版,本身就在構建一種視覺上的和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氣韻生動”的解讀,那不是玄而又玄的描述,而是腳踏實地地探討如何通過墨色的濃淡、綫條的提按、章法的疏密來傳達作者的情緒和對世界的觀察。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使得即便是對書法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被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所吸引。它讓人開始反思,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意的書寫,是否也藏著未被發掘的美學潛力。這本書成功地將高雅的書法藝術,拉下瞭神壇,融入到我們觸手可及的生活場景中,變成一種可以實踐、可以體會的“生活美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