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1794—1857),中国近代史上一代巨人中的杰出代表。
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坐言起行的改革家,著作等身的经学家,博古通今的史学家,造诣极深的舆地学家,诗文俱佳的诗人和文学家,见解独到的军事理论家,还是对净土四经深有研究的佛门信徒和“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的旅游家。龚自珍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划时代的文化巨人。魏源一生,著述宏富。此次收集整理的有存世刊本15种、抄本6种,共21种专著和专集,内容涉及到经学、理学、兵学、经世之学、史地之学、小学、佛学以及诗联等多方面。全书大体按经、史、子、集次序分为20册。这是魏源存世著作的一次全面集结,必将促进今后的魏源研究。
我一直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变革深感着迷,而《海国图志》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第一次翻开它,就被洪亮吉那“欲中国海权,非建立海军不可”的论断所震撼。在那个国门洞开,列强环伺的年代,林则徐的禁烟壮举固然可歌可泣,但真正让我的思绪奔涌的,是魏源的远见卓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外国炮火的恐惧,而是深入剖析了“制器之用”的根本,认识到闭关锁国只会加速灭亡。书中关于各国地理、风俗、军事、政治的详细描述,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对中国自身落后的深刻反思。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却饱含着民族的屈辱与自强的决心。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海疆”的论述,他敏锐地捕捉到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强调了建立强大海军的必要性。这种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每次阅读《海国图志》,都会让我感慨万千,既为那个时代进步人士的睿智与勇气感到敬佩,也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坎坷与奋斗而深思。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固步自封,而在于勇于学习,敢于变革。
评分最近重读了《资治通鉴》,这次的感受与以往大不相同。年轻时读它,更多的是关注权力斗争的波诡云谲,诸侯列国的兴衰更替,仿佛只是在欣赏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然而,随着年岁渐长,阅历的增加,我越发体会到司马光编撰这部巨著的良苦用心。他并非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鉴照”,为后世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书中那些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关于国家治理的得失,关于民生问题的探讨,都充满了现实的智慧。我尤其被其中对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理念的反复强调所打动。司马光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深刻地揭示了民心向背对于一个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作用。他对于一些重大历史决策的分析,细致入微,旁征博引,展现了他卓越的史学功底和深邃的政治洞察力。阅读《资治通鉴》,与其说是在学习历史,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领导者”,以及“如何规避历史的陷阱”。这本书就像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老师,它不回避历史的残酷,但同时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阅读,都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一丝冷静的思考,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评分翻开《梦溪笔谈》,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知识宝库。沈括这位宋代科学家,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实在是令人惊叹。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深奥的哲学理论,它更像是一本充满了生活智慧与科学探索的随笔集。我被书中关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工程等各个方面的记录深深吸引。例如,他对“磁针指示南北”的精确描述,比西方早了几个世纪,这让我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他又对“地形图”的绘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于“印刷术”的改进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书中不仅仅是干巴巴的科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态度。他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通过严谨的实验与思考来寻求答案。这种“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财富。读《梦溪笔谈》,你会发现,科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它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沈括用他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窗户,让我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评分《说文解字》对我而言,是一本需要“慢品”的书,它的厚重感与研究价值,绝非一蹴而就能够领略的。我并非是专业的文字学研究者,只是对汉字起源与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最初接触它,是为了理解一些古籍中晦涩难懂的词汇,但很快,我就被它所展现的汉字世界的奇妙所吸引。许慎先生通过“形、音、义”三位一体的释义方法,将每一个汉字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讲述着古人的生活、智慧与信仰。例如,当你看到“日”字,它不仅仅是一个发光的星球,而是古人对于太阳最朴素的观察与描绘;而“休”字,一个人靠在树下,则生动地展现了古人对于休息的理解。这种“会意”的造字智慧,在现代语言中已不多见,却承载着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基因。阅读《说文解字》,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部思想史、文化史的百科全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惊喜,感受到汉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的神奇魅力。我深信,深入了解《说文解字》,对于真正理解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初识《论衡》是在求学路上,彼时对王充这位魏晋时期的大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尚不甚了然,只觉其文字辛辣,逻辑严谨,对当时的迷信思潮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我尤为欣赏他“质言之,辩而言之”的论述风格,不回避矛盾,直指核心,将一个个看似坚不可摧的鬼神之说,在抽丝剥茧后,暴露出其荒谬与虚无。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强调“天地者,万物之所由,非万物之所由也”,将自然的变化归结为气之聚散,而非神灵的意志。这种将一切归于自然的理性精神,在那个神鬼观念盛行的年代,无疑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宣言。读《论衡》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与一位两千年前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他对于“死生论”的剖析,对于“命运论”的驳斥,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他的文字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充满力量的思考,字字珠玑,引人入胜。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理解到更多深层次的含义。这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份对独立思考的强大召唤,它鼓励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理性。
评分。《曾国荃全集》以其身后传世的《曾忠襄公遗集》为底本,并在此基础上广泛辑佚、重新编次、细加考订、认真校勘而成。《全集》共6册,第一、二册奏疏;第三册书札;第四册书札、电稿;第五册家书;第六册公牍、批牍、文集、诗词、联语、题铭、附录。各部分均按写作时间的循序编次,从曾国荃早期写给曾国藩的家书,到晚年与张之洞之间的电稿,时间跨度40余年。《全集》中“家书”部分,主要辑自台湾学生书局影印出版的《湘乡曾氏文献》;“附录”部分,除收录底本中的“荣哀录”外,又收入《清史稿》、《清史列传》等文献中的《曾国荃传》等几种主要传记资料和梁小进编撰的曾氏年表。《曾国荃全集》的整理系由中南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和其他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全集出版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历经两年编辑而成。它的出版不仅对研究湘军史和太平天国史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研究晚清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评分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本所于一九八二年开始征得应访者(或其家属)同意,陆续刊印访问纪录,列为口述历史丛书。一九八四年春在所长吕实强推动下,成立口述历史组,恢复访问工作。
评分2013年是梁启超诞辰140周年,中华书局特推出《饮冰室合集》典藏版。典藏版恢复初版原貌,分装40册,在对经典版本的纪念中增加使用的便利;放大开本与版
评分很好,内容很好,价格合适,做活动买的,真的很不错,京东真是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书用以学,学以致用,才能不违背购书的初心。
评分¥614.30,精装不错
评分马一浮先生的全集,记录马一浮先生一生的经学研究心得,趁着活动入手一套~值得认真学习!!需要认真研读思考~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书不错!!京东活动给力,希望京东以后可以多多搞活动!辛苦快递小哥,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2013年是梁启超诞辰140周年,中华书局特推出《饮冰室合集》典藏版。典藏版恢复初版原貌,分装40册,在对经典版本的纪念中增加使用的便利;放大开本与版心,重选底本,限量精印,制作更加考究。
评分国学经典,值得收藏,诲人不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