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是作者郭聖銘晚年的代錶作,文字流暢,脈絡清晰。蓋亦欲探究人類曆史演進之跡,通古今之變,明當世之務,用以教育自己,嘉惠方來。 《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適讀於大專院校師生、圖書館、廣大讀者,是《世界曆史文化叢書》之一,由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齣版發行。
郭聖銘編寫的這本《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 》係《世界曆史文化叢書》之一種書。
《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講述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個時期是從 17世紀中葉的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直到19世紀60年代之 末,這是資本主義在歐洲和美洲各先進**中勝利和 確立的時期;第二個時期是從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直 到**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近代史初期是資産階級的 民主運動,其中包括資産階級的民族統一運動。18世 紀末葉的法國大革命,是具有歐洲規模的資産階級革 命,它猛烈地清除瞭西歐各地的封建藩籬,為資本主 義的發展鋪平瞭道路。意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德意 誌的民族統一運動,美國的南北戰爭,俄國在1861年 廢除農奴製,日本的明治維新,這一係列的事件在曆 史上都標誌著巨大的進步。然而,就是在資産階級民 主革命的進程中,無産階級逐漸由一個自在的階級轉 變為一個自為的階級,開始為實現本身的曆史任務而 鬥爭。作者通過世界文明史的*替演進,把人類社會 曆史作為一個發展進步的過程來觀察,並把這一具體 過程作一綜閤的敘述,說明我們當前這個世界是怎樣 發展過來的。
郭聖銘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曆史學傢。
序言
**章 英國資産階級革命
一、革命前夕英國的經濟和政治,議會與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鬥爭
二、革命戰爭的爆發,查理一世的就刑
三、剋倫威爾獨裁——共和國時期(1649—1660年),英國的內政和外交,掘土派的原始“共産主義運動”
四、斯圖亞特王朝的復闢
五、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資産階級代議製政體的*後確立
六、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的曆史意義,17世紀英國的文化概況
第二章 從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末期的法國
一、波旁王朝專製政體的確立——黎塞留與馬紮然
二、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內政
三、路易十四的對外戰爭
四、路易十五時代的法國
五、18世紀法國的啓濛思想傢——梅葉、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百科全書派、馬布利、摩萊裏
第三章 17—18世紀的德意誌,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
一、三十年戰爭後神聖羅馬帝國的衰微
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國
三、普魯士的興起
四、奧地利王位戰爭和七年戰爭
五、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
第四章 17—18世紀的俄羅斯
一、近代俄羅斯的形成
二、彼得大帝的改革
三、彼得大帝對瑞典和土耳其帝國的戰爭,聖彼得堡的建立
四、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的俄羅斯,俄土戰爭,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大起義
第五章 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和美國的成立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概況
二、獨立戰爭的爆發——大陸會議的召開和獨立宣言的發錶
三、獨立戰爭的進程,歐洲各國對於美國的援助,1783年的《巴黎和約》
四、獨立戰爭結束後的美國,謝斯起義,1787年憲法
五、美國獨立戰爭的曆史意義
第六章 17—18世紀的印度和日本
一、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二、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
第七章 英國的工業革命
一、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原始積纍
二、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手工工場中的分工、紡織業和礦冶業方麵的技術發明
三、瓦特改良蒸汽機,火車和汽船的發明,電力的*初應用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八章 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
一、革命形勢的醞釀成熟
二、法國大革命的開端——三級會議轉變為國民議會,巴士底獄的攻陷,各地的反封建鬥爭
三、《人權宣言》的發錶,1791年的憲法,革命期間的主要黨派
四、列強的武裝乾涉,革命戰爭的開始,路易十六的就刑
五、革命直綫上升的發展,忿激派的興起,雅各賓派與吉倫特派的鬥爭,吉倫特派的被清洗
六、雅各賓派的民主專政,封建殘餘的肅清,革命的恐怖主義,雅各賓派的分裂,熱月9日的反革命政變
七、法國大革命的曆史意義
第九章 1794—1815年的法國和歐洲
一、熱月黨的反動,1795年的憲法,巴貝夫及其所領導的起義
二、1796一1799年的拿破侖戰爭,霧月18—19日的政變
三、執政府時期法國的內政和對外戰爭
四、拿破侖帝國的擴張,大陸封鎖政策
五、拿破侖帝國的危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民族解放運動,1812年俄國的反拿破侖戰爭及其世界性的意義
六、1813年的萊比锡各民族大會戰,拿破侖帝國的傾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復闢,滑鐵盧之戰
七、拿破侖戰爭的影響
第十章 維也納會議,神聖同盟與19世紀20年代的革命運動
一、維也納會議所造成的政治秩序
二、神聖同盟的反動,四國同盟與五國同盟,神聖同盟扼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革命
三、神聖同盟企圖乾涉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運動,美國的門羅主義
四、希臘的民族獨立運動,神聖同盟的瓦解
五、俄國十二月黨人的起義
第十一章 1815—1848年的法國
一、波旁王朝的復闢
二、七月革命及其對於歐洲的影響,比利時的獨立
三、七月王朝統治下的法國
四、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和傅立葉以及其他非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流派——布朗基、路易·勃朗、蒲魯東
第十二章 1815—1848年的英國
一、英國的經濟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二、1832年的議會改革法案
三、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
四、憲章 運動
第十三章 1815—1848年的德意誌和奧地利帝國
一、維也納會議後德意誌的政治,進步勢力與反動勢力的鬥爭
二、德意誌的經濟發展,德意誌關稅同盟的成立
三、德意誌文化——貝多芬、歌德、席勒、海涅、黑格爾、費爾巴哈
四、德意誌的空想共産主義者魏特林,西裏西亞的織工起義
第十四章 馬剋思、恩格斯和科學共産主義的興起
一、産生科學共産主義的曆史前提,馬剋思主義
二、馬剋思和恩格斯的早年生活
三、共産主義者同盟的建立
四、《共産黨宣言》及其世界性的曆史意義
第十五章 1848—1849年的歐洲革命
一、法國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義,路易·拿破侖的政變
二、1848—1849年德意誌的革命和反革命
三、1848—1849年奧地利帝國境內的革命和反革命
四、1848—1849年意大利的革命
第十六章 1848—1849年革命後的歐洲政治,各國的經濟高漲,近東問題與剋裏米亞戰爭
一、1848—1849年革命後的歐洲政治
二、19世紀中期歐洲各國的經濟高漲
三、近東問題和剋裏米亞戰爭
第十七章 19世紀50—60年代的英國
一、英國經濟的發展,《榖物法》和《航海條例》的取消,自由貿易政策的勝利
二、19世紀中期的英國政治
三、英國的殖民政策
四、愛爾蘭人的抗英鬥爭,芬尼運動
五、英國人民的生活狀況,英國工人運動,1867年英國的選舉改革,英國文學中的寫實主義
第十八章 意大利的統一
一、19世紀50年代的意大利
二、意大利統一運動中兩種傾嚮的鬥爭——馬誌尼與加富爾
三、1858年薩法同盟和1859年的反奧戰爭
四、意大利南部的人民起義和加裏波第的紅衫軍
五、意大利王國的建立和意大利統一的完成
第十九章 德意誌的統一
一、19世紀50年代的德意誌,普魯士與奧地利的爭霸,德意誌統一的兩條道路
二、普魯士的憲法糾紛和俾斯麥的鐵血政策
三、1 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丹麥的戰爭,1866年普奧戰爭
四、北德意誌邦聯的建立和奧匈帝國的形成
五、19世紀60年代德意誌的工人運動
第二十章 美國的南北戰爭
一、美國的領土擴張和經濟發展,美國的工人運動
二、美國南部與北部的衝突,罪惡的黑奴製,廢奴運動和約翰·布朗起義
三、林肯當選為總統和南部諸州的分離運動
四、南北戰爭的進程,《宅地法》,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北方諸州的勝利
五、美國南北戰爭的曆史意義
第二十一章 19世紀50—60年代的東方**
一、1875—187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二、日本的明治維新
第二十二章 **國際
一、**國際産生的時代背景
二、**國際的成立
三、從1866年的日內瓦大會到1869年的巴塞爾大會——馬剋思和恩格斯為反對一切非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流派而鬥爭
四、**國際在1870年以後的活動,**國際的曆史意義
第二十三章 普法戰爭
一、普法戰爭的原因,**國際關於普法戰爭的**次宣言,色當戰役
二、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國際關於普法戰爭的第二次宣言,法國人民繼續抗戰
三、德意誌帝國的成立,《法蘭剋福和約》
第二十四章 巴黎公社
一、3月18日起義和巴黎公社的成立
二、巴黎公社的性質及其在行政上的措施
三、巴黎公社的失敗及其在曆史上的意義
第二十五章 1871—1914年的德意誌帝國
一、德意誌帝國的政治
二、德意誌帝國的經濟發展
三、德意誌帝國的內政
四、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德、奧、意三國同盟的成立,德意誌帝國的殖民和侵略政策
五、德意誌帝國的工人運動
第二十六章 1867—1914年的英國
一、英國在世界工業中壟斷地位的喪失
二、英國的兩黨政治,愛爾蘭人的獨立運動
三、英國繼續擴張殖民地
四、英國工人運動,英國工黨的成立
五、英日同盟,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形成,英國的戰爭政策
第二十七章 1871—1914年的法國
一、法國的經濟發展,法國的高利貸的帝國主義**
二、1875年的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內政,政治風潮
三、法國加緊掠奪殖民地,法俄同盟的成立,摩洛哥危機與法國的戰爭政策
四、法國的工人運動
第二十八章 1865—1914年的美國
一、南北戰爭後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美國的兩黨政治,美國黑人繼續受壓迫的情況
三、美國的工人運動
四、美國的海外擴張——美西戰爭,巴拿馬運河的開鑿,門羅主義的新解釋
五、美國對華的門戶開放政策
第二十九章 1870—1914年的意大利
一、意大利統一後的政治,教皇的作用及其與意大利政府之間的關係
二、意大利的經濟情況
三、意大利帝國主義的特點,它的侵略和戰爭政策
四、意大利的工人運動
第三十章 1867—1914年的奧匈帝國
一、奧匈帝國的政治體製及其內部的民族問題
二、奧匈帝國的經濟概況
三、德奧同盟,奧匈帝國的侵略政策
四、奧匈帝國的工人運動,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在民族問題上所犯的錯誤
第三十一章 1861—1914年的俄國
一、俄國農奴製的廢除
二、列寜早期的革命活動,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建立,布爾什維剋黨的産生
三、日俄戰爭與樸次茅斯和約
四、1905年的俄國革命
我一直對近代史中思想與社會變革的關係深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極其豐富的視角。作者對浪漫主義思潮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在理性至上的時代,人們對於情感、個性與民族精神的迴歸。書中對民族主義的探討,更是將這一復雜的概念置於曆史的顯微鏡下,揭示瞭它如何在統一與分裂、解放與壓迫之間搖擺。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帝國”衰落與“民族國傢”興起的論述所吸引,它展示瞭一個舊的全球秩序是如何被打破,一個新的、以民族為基本單位的國際體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評分這部《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近代曆史的宏偉大門,作者以極其宏大的視野和深邃的洞察力,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讀罷全書,我深感近代世界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平穩過渡,而是充滿瞭激烈的碰撞、深刻的變革與不懈的探索。從文藝復興的曙光,到啓濛運動的智慧之光,再到工業革命的引擎轟鳴,每一個節點都被作者細緻入微地解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民族國傢興起的論述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政治版圖的劃分,更是一種深植於人民心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的覺醒。作者沒有迴避殖民擴張帶來的復雜性,而是從多個維度呈現瞭其對世界格局造成的深遠影響,既有經濟上的掠奪與重塑,也有文化上的衝突與融閤,這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不平等與發展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羅列瞭多少曆史事件,更在於它如何引導讀者去思考這些事件背後的邏輯與聯係。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反復強調瞭思想的解放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例如,書中對宗教改革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教義的爭論,而是深入挖掘瞭其如何挑戰瞭教會的權威,為後來的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奠定瞭思想基礎。我被書中對“革命”這一概念的解讀深深吸引,作者指齣,近代史上的革命並非都是暴力推翻,更多的是觀念、製度和生産方式的顛覆性變革。這種“溫和的革命”與“激起的革命”在書中交織呈現,展現瞭不同社會力量之間的博弈與演進。讀到關於科學革命的部分,我仿佛親曆瞭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巨匠的時代,感受到瞭他們如何挑戰古老的神學束縛,用理性和觀察去探索宇宙的奧秘,這種精神的火焰,至今仍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之一是作者對“理性”與“非理性”在近代社會發展中所扮演角色的辯證思考。啓濛運動高舉理性的大旗,試圖用科學和邏輯來解釋世界,重塑社會。然而,書中也毫不迴避地指齣瞭,在理性光輝的背後,依然存在著愚昧、偏見和非理性的衝動。例如,對法國大革命的分析,作者描繪瞭理想主義的火炬如何在實踐中被極端主義所吞噬,最終走嚮瞭恐怖與專製。這種對曆史復雜性的尊重,使得本書在眾多曆史著作中顯得尤為珍貴。它沒有簡單地將曆史人物和事件臉譜化,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的選擇與局限。
評分這部《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它對曆史的“整體性”把握。作者在敘述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曆史時,始終不忘將它們置於全球的背景下進行考察。我被書中對世界經濟體係的演變過程的梳理所吸引,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再到早期國際金融的萌芽,它讓我們看到瞭資本主義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擴張其影響力的。書中對宗教在近代社會中的變遷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從宗教改革到世俗化的進程,再到新興宗教的齣現,都展現瞭信仰的多元化與復雜性。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對“進步”的理解有瞭更深的層次。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西方文明的擴張視為進步的唯一象徵,而是揭示瞭進步背後所付齣的代價,以及不同文明在這一進程中所遭受的創傷。書中關於女權運動的早期發展,以及對底層人民生存狀態的描繪,都讓我看到瞭進步並非是普惠的,而是需要持續的鬥爭與爭取。我被書中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等思潮的批判性分析所打動,它讓我們看到瞭科學理論被濫用,服務於不平等的意識形態的危險。
評分這部《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讓我們看到瞭“現代性”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來的。作者在闡述工業革命對社會結構的改變時,詳細描繪瞭城市化的進程、階級的分化以及新的社會矛盾的産生。我仿佛看到瞭蒸汽機的轟鳴如何改變瞭鄉村的麵貌,工廠的煙囪如何塑造瞭新的城市景觀,以及工人階級如何在艱辛的勞動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意識。書中關於民主政治的演進也同樣引人入勝,它並非是一條直綫式的進步,而是充滿瞭反復與妥協,從有限的民主到普選權的爭取,再到議會製度的成熟,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奮鬥與犧牲。
評分《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最讓我驚嘆的是其處理史料的功力和敘事的張力。作者在引用大量一手史料的同時,能夠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宏大的敘事之中,讓曆史事件仿佛就在眼前發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殖民地人民反抗鬥爭的描繪印象深刻,它讓我們看到瞭在被壓迫的環境下,人類爭取自由與獨立的頑強意誌。書中對不同文明之間衝突與融閤的呈現,也避免瞭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展現瞭其間韆絲萬縷的聯係與相互影響,例如,西方科學技術對東方傳統社會的衝擊,以及東方藝術和哲學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曆史著作,能夠引發讀者持續的思考。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在結尾處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結論,而是留下瞭許多值得我們迴味和探討的問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現代化”的定義及其多重路徑的討論印象深刻,它讓我們認識到,不同國傢和地區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催生瞭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模式。書中對兩次世界大戰的簡要鋪墊,也讓我看到瞭近代曆史的某些衝突,是如何為後來的全球性災難埋下伏筆,這使得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史實陳述,而具有瞭深刻的警示意義。
評分《世界文明史綱要(近代部分)》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像是一部精心編織的織錦,無數條綫索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瞭近代世界文明的肌理。作者在處理不同地區文明的互動時,展現瞭極高的技巧。他並沒有將歐洲文明置於絕對的中心,而是努力展現瞭東方文明在近代進程中的獨特地位和遭遇。例如,書中對中國和印度的論述,不僅僅是作為被動接受西方影響的客體,而是展現瞭它們在麵對外部衝擊時的抵抗、適應與轉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經濟發展時,對“全球化”早期形態的解讀,從地理大發現到新航綫的開闢,再到早期貿易網絡的形成,它揭示瞭世界經濟聯係日益緊密的必然性,以及這種聯係背後所蘊含的權力結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