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医案(第1辑)

蒲辅周医案(第1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辉远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案
  • 蒲辅周
  • 清代医学
  • 方剂
  • 临床经验
  • 传统医学
  • 伤寒
  • 温病
  • 医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9656
商品编码:1027781058
出版时间:2005-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高辉远 著作 定  价:13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7069656 这是本医案整理书籍。内分四部分,即内科、妇科和儿科及其他。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治病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特别强调辨证论治这个原则,在他认为:治病必求其本,治病以胃气为本。而在立法用药上,他又贯彻“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伐”的原则。 一、内科治验 1 类中风 2 健忘头晕(高血压) 3 眩晕一(美尼尔氏综合征) 4 眩晕二(高血压) 6 心气虚痛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8 心气虚痛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 心气痛夹痰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 胸痹(心绞痛等) 13 心悸(风湿性心脏病) 17 头痛头晕 20 头痛一 22 头痛二(视交叉部蜘蛛膜炎) 23 头痛三 25 胸胁痛 26 梅核气 27 老年腰痛兼二便秘涩(前列腺肥大) 29 风寒湿痹 30 呃逆 31 积滞 33 吐血(胃溃疡出血) 34 便血 36 自汗 37 自汗二(植物神经失调) 39 自汗三 40 自汗四 41 伤风 43 感冒一 44 感冒二 45 湿热一 46 湿热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48 伏暑夹湿 50 凉燥 51 伏寒化燥 53 寒湿 54……

内容简介

蒲辅周先生是我国有名中医临床家。本书是根据蒲辅周先生部分门诊和会诊的病案进行整理的。全书共四部分,力求反映蒲辅周先生治病的特点――特别强调辨证论治,治病务求其本和以胃气为本,并抓住季节气候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临床证候的分析综合这两个主要环节;立法用药上贯彻“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伐”的原则,配方严谨,药味少、剂量小、价格廉、效果好。每个病案下的按语则体现了蒲辅周先生的具体治疗思路。
观世音菩萨灵感集 《观世音菩萨灵感集》是一部汇集了历代以来,因虔诚礼拜观世音菩萨而感应灵验、获得种种福报与庇佑的真实故事的经典著作。本书并非作者一家之言,而是广泛搜集民间传说、家族史记、僧人语录以及古籍记载,经由有识之士整理编纂而成,旨在彰显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慈悲无量的宏大愿力,以期感化世人心灵,劝导众生皈依三宝,勤修善法,从而离苦得乐。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唐代至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人们,在遭遇疾病、困厄、危难、忧愁、甚至生死存亡之际,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虔心礼拜,或诵读经文,最终蒙受菩萨显现瑞相、赐予灵药、指点迷津、驱除灾祸,得以化险为夷、重获新生的种种真实事迹。这些故事,或发生在普通百姓家中,展现了人间百态,充满生活气息;或发生在宫廷贵族之间,体现了权贵阶层的敬畏之心;或发生在僧侣道场之中,印证了修行者的虔诚与精进。 在疾病方面,《灵感集》中记载了许多令人称奇的康复事例。例如,有一位身患绝症、久治不愈的孩童,其父母绝望之际,听闻邻里讲述观音菩萨的灵验事迹,便燃起希望,日夜为孩子诵念观音圣号,并许下宏愿,若孩子康复,愿终身吃素。不久,孩子奇迹般地退烧、食欲恢复,病情日渐好转,最终痊愈。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有的是患了传染病,有的是中了毒,有的是年老体衰,在凡俗医药无效的情况下,皆因诚心祈祷观音菩萨而获得康复。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奇迹的记录,更深刻地揭示了“信为道源功德母”的道理,以及至诚之心能够感通诸佛菩萨的慈悲力量。 在遭遇困厄与危难时,观音菩萨的灵感更是不可思议。本书收录了许多在战乱、水灾、火灾、盗贼侵扰等极端情况下,信众凭借对观音菩萨的坚定信仰,得以逃脱险境的记载。有一位商人,在海上遭遇风暴,船只濒临沉没,船上众人惊恐万分,纷纷向观音菩萨哭诉。奇迹发生了,风暴骤然平息,海面恢复平静,船只得以安然驶回港口。又如,一位女子在家中遭遇强盗,生命垂危,她临危不乱,高声呼唤观音菩萨,强盗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慑,仓皇逃窜,女子得以幸免。这些故事,无不展现了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的妙用,无论身处何种险境,只要真心呼唤,菩萨皆能听到,并施以援手。 《灵感集》还着重强调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心,以及众生因慈悲而获得的善报。书中有一段记载,一位老僧,终生以慈悲为怀,救助孤寡,救济贫困,从不吝啬自己的财物。在他临终时,天空中祥云朵朵,梵音阵阵,众人亲眼见到他安详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慈悲心与菩萨的愿力是相契合的,发心慈悲,不仅能够利益他人,更能为自己积累无量的功德,种下往生善处的因缘。 此外,本书还包含了许多关于求子、求智慧、求事业顺利等方面的灵验故事。例如,一对膝下无子的夫妇,多年来尝试各种方法都未果,在绝望之际,他们听闻邻居讲述观音菩萨送子的传说,便虔诚地供奉观音菩萨,每日礼拜,并许愿若得子,必将好好教育,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不久,妻子果然怀有身孕,并顺利生下健康的男孩。长大后,孩子聪慧懂事,学业有成。这类的故事,都体现了观音菩萨满足众生愿望的广大心量,只要发心正念,虔诚祈求,菩萨皆会予以加持。 《观世音菩萨灵感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记载的奇闻异事,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教诲。本书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以及慈悲、智慧、信仰的力量。它劝诫人们要心存善念,行善积德,遇事不慌,遇难不惧,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回向。对于那些心存疑虑,对佛法将信将疑的人,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有力的劝诫与引导;对于已经皈依三宝的信众,本书更是增益信心的宝贵资粮。 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叙事清晰,不故弄玄虚,力求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每一个故事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读来令人心生敬畏,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作者在搜集整理过程中,严谨考据,力求真实,并附有各故事的出处和年代,增加了本书的可信度。 总而言之,《观世音菩萨灵感集》是一部集信仰、智慧、慈悲、故事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向我们展示了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的慈悲光辉,以及众生因信仰而获得的种种福祉。阅读本书,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见闻,更能启发我们的善根,坚定我们的信仰,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人生道路。它是一部能够涤荡心灵、启迪智慧、安抚烦恼的宝典,值得每一位有缘人细细品读,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获得心灵的慰藉。通过这些真实的灵感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菩萨宏愿,并从中获得面对生活挑战的力量与信心。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认识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方剂和理论的层面,总觉得它有些神秘,又有些难以触及。偶然间翻到一本关于中医名家医案的书,虽然并非我最初想要寻找的《蒲辅周医案(第1辑)》,但它也着实让我对中医的临床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堆砌理论的学术著作,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医案,将中医的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叙述医案时,不仅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苔等望闻问切的所得,更深入剖析了病机的演变,以及为何选择某个方剂、调整某个药物的 rationale。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关于“脾胃虚弱”的案例,患者长期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成形,西医检查却无明显异常。作者通过细致的问诊,了解到患者饮食不规律,且情绪时常低落。辨证后认为其病因在于思虑过度伤及脾胃,湿邪内生。处方时,不仅用了健脾益气的药物,还巧妙地加入了疏肝解郁的成分,使得治疗并非局限于“补”或“泻”,而是兼顾了身体的整体平衡。读完这个医案,我才真正体会到中医的“治未病”和“辨证论治”并非空谈,而是建立在对人体生命活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精准施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精气神”,看到了它如何从看似杂乱的表象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它让我对中医临床的严谨性和艺术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古代文人雅趣的书籍,虽然与我最初设想的《蒲辅周医案(第1辑)》方向不同,但这本古籍中的许多细节却意外地触动了我。书中描绘了文人在闲暇时如何品茗赏画,抚琴论道,甚至是如何精于园林艺术,营造一隅清幽。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花鸟画”的章节所吸引,作者详细讲解了不同花卉、禽鸟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作中寄托情思,表达志趣。比如,竹子象征君子之德,梅花寓意傲骨凌寒,而牡丹则代表富贵吉祥。这些并非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书中的描绘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个文人荟萃的时代,感受着他们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从对花鸟画的欣赏,我联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相互感应,融为一体。文人将自然之美融入生活,又将生活之感悟赋予艺术,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循环。这种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正是那个时代特有的风韵。虽然不是医学著作,但它让我体会到一种“养生”的另一种维度——精神层面的滋养。这种精神上的富足,我想也是一种重要的健康之源,与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

评分

闲暇时翻阅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手工艺的书籍,虽然我的初衷是寻找《蒲辅周医案(第1辑)》,但这本书也让我大开眼界。书中介绍了诸如陶瓷、丝绸、玉器、漆器等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并详细讲述了它们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艺、材料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我尤其被陶瓷制作的章节所吸引,从泥土的选取、揉捏,到拉坯、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书中描绘的那些精美的瓷器,无论是釉色、造型还是纹饰,都充满了东方古典的韵味,展现了古代中国在艺术和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匠人们不仅是将自己的技艺发挥到极致,更是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之中。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仅是物质的产物,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以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灵感,回归对“质”的追求,去感受那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匠心”的价值,以及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艺术家的重要性。

评分

刚读完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虽然我原本的兴趣点是《蒲辅周医案(第1辑)》,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释、道等不同学派的核心观点,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底色。我尤其对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先贤的论述,解释了“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强求,不妄为。这是一种智慧,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而“道法自然”则强调一切都应该遵循事物的本性,不加人为的干预和扭曲。读到这里,我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过度的焦虑和执念,反而扰乱了自己的心绪,也破坏了事情的自然进程。这本书让我反思,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成功”和“圆满”,或许并不需要我们拼尽全力去“争取”,而是需要我们去“感知”和“顺应”。它让我意识到,哲学思想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世界,如何更平和地面对人生。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对智慧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评分

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籍,这并非我原本打算找的《蒲辅周医案(第1辑)》,但它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宫殿、园林、民居等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设计理念、材料运用、空间布局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东方美学。我尤其对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感到惊叹,它并非简单地堆砌花草树木,而是通过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等手法,创造出丰富而富有层次的空间感,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同时又体验到人工的匠心独运。书中还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不仅仅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更是与山水、气候、植被等自然元素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力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我从中看到了古人对生活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建筑来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蕴含着一种文化精神和哲学理念。这种对“美”的追求,对“和谐”的向往,正是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所在。

评分

完全理解需要一些时间,最好结合临床慢慢体会。

评分

帮朋友买的,我本人看不懂.

评分

整体还可以,好像不是原著啊!

评分

很好很实用,学习收藏都不错

评分

很实用,满意

评分

书很不错。。纸质很好。。价格比别的都低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物美价廉,物流超快,非常满意!

评分

内容不多说,字迹清晰,纸张也好,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