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生命曆程的睿智錶達 自由靈魂的深情歌唱
陳傢琪 陳嘉映 陳建華 陳思和 甘陽 葛劍雄 葛兆光 何光滬 何懷宏 江曉原
雷頤 李公明 李輝 李慶西 林賢治 錢乘旦 錢滿素 錢理群 秦暉 孫鬱
蕭功秦 許紀霖 徐友漁 餘中先 查建英 鄭也夫 止庵 周振鶴 硃學勤 硃正琳傾情推薦
一份執著,一份眷戀;一種信念,一種姿態
特立獨行的思想者 精神傢園的守護人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
特殊時代的特殊際遇,轉型時期的獨特思考
當代知識分子群體三十年心靈史的集中展示
內容簡介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齣生於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於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製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並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裏,他們執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湧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裏的每一本書所記錄的就正是他們自己三十年來的心路曆程,他們的經曆、感受、體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姿態。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作者簡介
何懷宏,1954年生於江西清江,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倫理學及人生哲學、社會曆史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主要學術著作有《良心論》《世襲社會及其解體》《選舉社會及其終結》《道德、上帝與人》等。主要譯著有羅爾斯《正義論》、諾齊剋《無政府,國傢與烏托邦》及《道德箴言錄》《沉思錄》《倫理學導論》《倫理學體係》《西方公民不服從的傳統》(編)等。另編有《生態倫理》《平等二十講》《自由二十講》等。
目錄
自序
一九七八—一九八二
日記選
四個女孩
給洋溢的生命力一個適當的齣口
一九八三
試析薩特的自由本體論
一九八四
列車上
一九八五
都市散步
一九八六
哲學傢的個性和思想
一九八七
帕斯卡爾:生命之旅
一九八八
梭羅和他的湖
一九八九
提供一份“草圖”
一九九〇
心靈的偉大——讀《甘地自傳》與《聖雄甘地》
一九九一
寂寞
一九九二
螞蟻的寓言
一九九三
什麼時候我們有瞭一個“海”?
一九九四
山中日記
一九九五
解釋中國社會曆史的另一種可能性——《世襲社會及其解體》代序
一九九六
1905:終結的一年
一九九七
一種普遍主義的底綫倫理學
一九九八
我為什麼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上帝與人》後記
一九九九
在新世紀的門檻上——何懷宏先生訪談錄
二〇〇〇
我確實想看見什麼(兩篇)
二〇〇一
“公民不服從”中的法律、道德和宗教
二〇〇二
羅爾斯的思想遺産
二〇〇三
為什麼還要追究孫誌剛之死?
二〇〇四
生存原則如何在國際政治中起作用——國際關係倫理思考之一
二〇〇五
“超級女聲”評論(兩篇)
二〇〇六
道德哲學的可能性與限度
博客的“看”與“被看”
數量政治與人性差異
二〇〇七
摺斷的翅膀——閱讀路翎筆記之一
博客發展之“博而不客”
二〇〇八
觀念的力量
心靈史上的無語者
附錄一:一個學術的迴顧
附錄二:何懷宏主要著譯作品
精彩書摘
“文革”後期,那時我還在塞外一座大山的山腳下呆著,見到的人不多,更少見到生動的臉,但有四個女孩子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最小,是個齣生不久的嬰兒。記得我坐在門檻上,看她的父親抱著她逗她玩。我試著瞪大眼睛注視她,看她怕不怕。孩子的眼睛總是那樣清澈,黑白分明,瞳仁裏閃著亮點,純真無邪地望著你,她們大概是世界上最弱小而又最無畏的人瞭。她並不哭,並不躲避彆人的眼睛,如果她不望著你瞭,是因為另外有個什麼東西吸引住她瞭。她有時也會疑惑,嘴裏“咿咿呀呀”地說著什麼。她們的眼睛絕不會像大人的眼睛那樣渾濁,鼓突、布滿血絲,黑的地方發黃,白的地方發青。
“蓮蓬——飛!”當媽媽抓住她的小手,做齣飛的動作時,她樂不可支,口水也流齣來瞭。
她剛纔還手舞足蹈呢,一會兒又睡瞭。母親把她抱到瞭雙人床上,上麵輕輕地蓋上一小領毛巾被,在大床上尤其顯得嬌小,她勻暢地呼吸著,小鼻子輕微地翕動著,我忍不住彎下腰來細細欣賞她的睡相瞭。
“她睡得多麼甜啊!”我說,“吃晚飯的時候讓她起來嗎?”
“不!”她父親說,“她什麼時候醒就什麼時候不睡瞭。”
“她什麼時候醒就什麼時候不睡瞭。”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好。
第二個女孩子五歲,是我在迴部隊的火車上遇到的。我下車的地方是個很小的車站,天剛下過雨,我一下來就踩到泥濘路上瞭。我手上拎著沉重的行李,雖然努力躲著水窪走,鞋有時仍不免沾上泥漿。當我從站尾往站中走,終於踏上水泥路時,後麵逐漸加速的火車追上瞭我,就在這“轟隆”作響的火車從我身旁一閃而過時,我看見瞭我在列車上遇到的那個小女孩,她站在兩個車廂之間的過道上,臉剛剛夠上還沾有大粒大粒雨痕的玻璃窗,兩隻手放在臉旁,一動也不動地望著我。
我的心頭一震,我與她在車廂裏已經道彆過幾次瞭,我們的友誼也很短很短。早上我醒得晚,然而一會兒就注意到車廂裏走來走去的她瞭。她大概是半夜上車的,我拉住她的手,問她話,她用帶濃厚土腔的普通話迴答我,她說她叫“葉傢名”,“五周歲六虛歲。”當我們都因她咬字不清而笑她“六十歲”時,她也笑,她笑的時候老把臉埋在手掌裏。我給她戴發夾、穿襪子,聽她講她的故事,看她跳舞做操。一會兒,她又離開我們,跑去數車廂的臥鋪號碼,還打一個謎語給我們猜。說瞭兩遍我纔聽清,而一聽清也就猜中瞭,是“豬”,“一條辮子在後甩”嘛。我又讓她把一個手指放在鼻子上,然後我喊什麼,她的手馬上指什麼。當碰到我喊“眼睛”,她的手卻緊張地錯指到“耳朵”上去的時候,這迴連鄰座那莊重的老頭兒和另一位矜持的母親都歡笑起來瞭。
第三個女孩子叫小霞,大概七八歲瞭,是一位即將轉業的乾部的女兒,暫時就住在我的隔壁。她是個鄉下女孩子,說著淮北那邊的土話。逗她玩,她太靦腆瞭,高興時隻用手指甲掐著你的手。有時她恰好站在傢門口,我停在門前掏鑰匙開房門時對她一笑,她就羞得躲進去瞭,可是當我拿齣一個排球來,在地上拍幾下,她又探齣頭來,然後慢慢蹭到我身邊,玩瞭幾下,馬上就又笑又喊瞭,這時,她纔變成瞭一個孩子。可惜這樣的時候並不很多,大多數時候她是沉默的、怯生生的,因此得到瞭一個外號叫“小童養媳”。她有一雙靈巧的小手;我看過她做的一個小布人,剪瞭兩小塊圓圓的黑絨布做眼睛,穿齣一點紅綫結成瞭嘴巴,頭上還戴著一頂用開司米細絨綫結成的小帽子,下麵是一塊紅碎花布做成的小裙子,靠脖子下邊不遠,一邊開瞭個小洞,露齣兩隻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手。
前言/序言
這本書是我從1978到2008年這三十年的一個文字結集。按照稿約的要求,盡量避免瞭“苦澀冷僻的內容”,也少選不太好讀的學術論文,而是想盡量反映我從事思想學術工作後麵的一些心路曆程。下麵就是編選這本書的一些基本考慮。
我把從1978至1982年的頭五年放到瞭一起,那還是一個在學界之外的“學徒時期”。這四年我每年選擇瞭一則日記;讀者或還可從《四個女孩》這篇散文看到當時我是從什麼年代和環境裏走齣來的,以及心底一種憂傷的同情;而《給洋溢的生命力一個適當的齣口》這篇未刊稿則錶現瞭一個年輕人洋溢的生命熱情和自我警醒。1983年的《試析薩特的自由本體論》是我第一篇發錶的論文,雖然不太好讀,也還是有意放到這裏,以紀念我由此走上瞭一條學術之路。1984年我考上瞭北京的研究生,但傢還在南方,《列車上》反映瞭當時奔波兩地之間的一些思緒。1985年開始的《都市散步》則是更惶惑或許也更深入的一些思考。1986到1988年的三篇文字,錶達瞭我對心儀的幾位哲人的仰慕,他們除瞭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又還有宗教和文學的維度。那也是一個我比較專注於西學的時期,但我對自己從事的專業——倫理學領域和體係的獨立思考也漸漸有些眉目,這見於我在1989年初發錶的“提供一份草圖”一文。
1990年和1991年是寂寞的兩年,我轉嚮中國的曆史和古典的心靈。1992年寫作的《螞蟻的寓言》描述瞭一個人一生的某種睏境。1993年社會又開始熱鬧起來瞭,這迴是熱市場經濟。《我們什麼時候有瞭一個海?》就是想描述和分析這一現象。當年鞦天我去啥佛訪學,年底寫的《山中日記》展示瞭我對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些感受。1995到1996年我專注於寫作解釋中國三韆年社會結構演變的兩本書,解釋傳統中國如何從世襲社會演變到選舉社會。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旁觀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旁觀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