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看中國
原價:58.00元
作者:馬國川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8655581
字數:320000
頁碼:37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吳敬璉、資中筠、柳傳誌、俞可平、錢穎一重磅推薦!
新的改革大幕即將開啓,中國迫切需要一場新的思想變革。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
四位諾貝爾奬得主:基辛格、科斯、赫剋曼、尤努斯
六位世界知名政治傢:李光耀、弗雷、巴爾采羅維奇、曼德爾森、斯考剋羅夫特、莫德羅
三位世界**思想傢:福山、施樂文、米奇尼剋
五位***經濟學傢:青木昌彥、科爾奈、鬍永泰、薩多夫斯基、科勒德剋
以及眾多知名學者共同洞察、建言中國改革與未來發展。
資深媒體人馬國川與這些***大師對中國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大師們根據各自畢生研究成果與經驗的總結,毫無保留地對中國問題以及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進行瞭分析與評判,涵蓋瞭中國模式、經濟社會轉型與改革等重大問題,對中國的改革提齣瞭諸多有價值的建議。
大師們深邃思想的閃光貫穿書稿始終,呈現齣世界眼中的中國,為大轉變時期的國人思考中國和思考世界提供瞭有益的視角。希望通過總結曆史經驗、思考當下問題、厘清未來迷思,用思想的力量凝聚改革共識,匯集變革正能量。
內容提要
中國經濟正在崛起,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另一方麵,中國也麵臨著巨大的轉型難題。隻有站在世界看中國,纔能清晰地看到中國麵臨的問題和挑戰;隻有以世界的視野來審視中國的轉型,纔能準確認識到中國未來的道路。
本書是《財經》雜誌主筆馬國川2009年以來對國際*、*有影響力的人士的采訪。其中既有基辛格、李光耀、斯考剋羅夫特、莫德羅等世界知名政治傢,也有科斯、科爾奈、青木昌彥等大師級經濟學傢,還有福山、尤努斯等思想傢。這些人士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分析中國的現狀,對中國政治、經濟、法律、民生、文化、曆史等方麵進行瞭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包括如何消除貧睏和腐敗、中國經濟新階段的**特點、政府自我改革、人口政策與**製度變革、中國未來的挑戰、中國與美國和世界的關係等涉及每一個中國人命運的重大問題,力圖從嚴峻的現實問題中思考和探索齣未來中國當走的路。對中國的改革提齣瞭諸多有價值的建議,很值得正在為實現大轉型而努力的國人從中汲取營養。
目錄
序 言 站在世界看中國 / / III
**篇 中國與世界秩序
基辛格:尋求21世紀的世界秩序 / / 002
斯考剋羅夫特:中美兩國有共同的全球目標和利益 / / 012
尤努斯:爭取一個沒有貧睏的世界 / / 026
曼德爾森:中國與世界的利益休戚與共 / / 040
傅高義:嚮鄧小平學習什麼 / / 054
第二篇 建言中國改革
科斯:自由的“思想市場”至關重要 / / 068
科爾奈:中國改革再建言 / / 080
青木昌彥:中國經濟“新階段” / / 094
赫剋曼:開放教育和勞動力市場 / / 108
科勒德剋:未來取決於政府自我改革 / / 120
巴爾采羅維奇:為“激進改革”正名 / / 134
鬍永泰:中國的**挑戰來自外部世界 / / 148
薩多夫斯基:自由越多,腐敗越少 / / 162
第三篇 曆史終結瞭嗎
福山:曆史終結瞭嗎 / / 176
附:求解“福山之問” / / 193
莫德羅:親曆蘇東劇變 / / 198
弗雷:智利為什麼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 220
米奇尼剋:還有比麵包更可貴的 / / 232
施樂文:不要幻想儒傢思想代替其他思想 / / 254
第四篇 新的世界曆史也許剛剛開始
何方:北非巨變,政治民主化潮流第四波 / / 270
王緝思:新的世界曆史也許剛剛開始 / / 284
錢乘旦:《大憲章》的曆史啓示 / / 300
張森根:不要總是拿拉美說事 / / 316
李光耀:一個政治強人的背影 / / 330
凱末爾:走嚮共和 / / 350
哀卡紮菲 / / 364
後記 / / 369
作者介紹
馬國川,《財經》雜誌主筆、財經評論刊執行主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曾供職於中國改革雜誌社、經濟觀察報社。多年關注中國改革進程,已齣版《大碰撞》《我與八十年代》《沒有皇帝的中國》《重啓改革議程》(與經濟學傢吳敬璉先生閤著)等作品。《大碰撞》是**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爭論的作品,被評為“2006年十大好書”之一。《重啓改革議程》榮獲“第八屆文津圖書奬” (2013年)。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學而富有洞察力的朋友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馬國川先生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他不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樸實而精準的語言,將復雜的曆史圖景娓娓道來。他對於中國社會結構、文化基因以及曆史演進的分析,總是能夠觸及到最核心的問題,並且提供齣令人信服的論證。我喜歡他那種層層遞進的寫作方式,每一次的闡釋都建立在紮實的史料基礎之上,並且引申齣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對於一些曆史進程中反復齣現的模式和規律的總結,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仿佛為我們揭示瞭理解中國曆史的一把鑰匙。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的敘述,更是關於當下的啓示。它幫助我們梳理瞭曆史的脈絡,理解瞭當下中國的形成機製,並且對未來的發展提供瞭一些值得深思的方嚮。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的拓展,一種看問題的角度。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獨到的敘事視角。作者仿佛是一位在曆史長河中漫步的智者,用一種旁觀者的清醒和深情的投入,為我們展現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他筆下的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紮的鮮活個體。無論是廟堂之上的權謀較量,還是市井之中的民生百態,他都能夠描繪得淋灕盡緻,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細節的把握,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瑣事,卻往往是理解人物內心世界和時代特徵的鑰匙。通過這些細節,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的脈絡,感受到時代的溫度。這本書並沒有給齣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中國曆史和現實的全新視角,挑戰我們固有的認知,激發我們獨立的判斷。讀完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經曆瞭一場與曆史的深度對話,對“中國”這個概念,有瞭更豐富、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經曆一場思想的洗禮。馬國川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不急不緩,卻步步為營,引人深思。他對於中國社會變遷的洞察,常常能觸及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很少深究的角落。書中對於不同時代思潮的梳理,以及它們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相互碰撞,簡直就是一部精彩的社會思想史縮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和闡釋,他總能從不同的維度去解讀,避免瞭簡單的標簽化和臉譜化,讓讀者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 nuanced 的中國。他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也常常帶有超越時代的啓發性,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的一些現象,找到曆史的根源。閱讀時,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句子,迴味作者的思考。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一種獨立思考能力的激發。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能夠從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刻的層麵去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以及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那是一種沉靜而堅毅的藍,仿佛訴說著穿越韆年的故事。馬國川這個名字,對於很多關注中國曆史和文化的人來說,早已不陌生,他的文字總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能夠將宏大的敘事變得鮮活,將復雜的議題剖析得條分縷析。這本書,我滿懷期待地翻開,就被那種嚴謹的考證和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又像是一位敏銳的社會觀察傢,他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事件,更是在探尋這些事件背後驅動的邏輯,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下的個體命運。我尤其喜歡他處理那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深刻的筆觸。沒有過多的煽情,卻能讓讀者感受到時代的激蕩和人物的掙紮。書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卻熠熠生輝,成為理解整個曆史畫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看中國”的書,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邀請,一次對民族精神深層挖掘的嘗試。那種求真務實的態度,讓人忍不住一頁頁地讀下去,仿佛置身其中,與曆史同行。
評分打開這本書,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嚴謹而不失溫度的文字氣息。馬國川先生的筆觸,猶如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在曆史的畫布上精雕細琢,將那些模糊的輪廓變得清晰,將那些沉寂的事件賦予生命。他對於中國社會轉型期復雜性的描繪,尤為精彩。書中對於各種思潮的碰撞、不同群體間的互動,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社會變遷,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非常欣賞他處理那些敏感而又重要的曆史議題時所展現齣的客觀和理性,既不迴避問題,又不帶有偏見。他善於從宏觀的曆史進程中,挖掘齣微觀的人物故事,通過個體的命運來摺射時代的變遷。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讓原本宏大的曆史變得觸手可及,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時代的印記。閱讀這本書,不僅是對中國曆史的一次梳理,更是一次對民族精神的深刻體認,它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從何而來,又將走嚮何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