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張鳴說曆史:大國的虛與實
原 價:36.8元
作者:張鳴 著
齣版社:群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1 0:00:00
ISBN:9787802568679
字數:213000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張鳴這本隨筆,引述的不是什麼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這本書裏,辮子、燒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蓋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來當話題,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瞭曆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齣不簡單的命題來。然後通過這些命題,揭露瞭曆史的另類真相,還原人性假麵。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個性鮮明,在嬉笑怒罵中藏有嚴肅的悲憫之心。社會責任感使然,張鳴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理性的人文關懷關注天下事,為曆史與當下人物事件揭下虛華假麵,使真相豁然,真知畢然。
主要著作:
《重說中國近代史》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辛亥:搖晃的中國》
《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
《曆史的壞脾氣》
《張鳴說曆史:重說中國國民性》
《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張鳴說曆史:重說中國古代史》
張鳴這本《張鳴說曆史(大國的虛與實)》,引述的不是什麼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這本書裏,辮子、燒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蓋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來當話題,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瞭曆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齣不簡單的命題來。然後通過這些命題,揭露瞭曆史的另類真相,還原人性假麵。
權謀下的王朝
監督與分肥
高處的擁擠
神不迷人官自迷
風月與官場
文甘草的故事
民意何如官意
獄吏之貴
一齣掉包戲的颱前幕後
給西太後講立憲
永樂皇帝的功德箱
鐵麵法官手裏的“冤案”及其他
左宗棠晚年的“罵人事業”
藉口的故事
兩個糊塗丞相的故事
小人不可得罪
自己被自己忽悠瞭
民國裏的五光十色
兩隻老虎跑得快
兩個人日記裏的“五四”
五光十色說民國
辛亥革命前後,搖晃的中國
關於辮子與革命的零碎故事
沿下降綫行進的民國政府
雙槍兵與雙槍將
對毒與賭的另一種期待
張氏父子頭上的光環
世紀末的看客
高人指點
瞄準射擊
曆史在大學轉瞭一個圈
顧和尚和他的法術
辮帥的人緣和地緣
當代國民性的疼痛
責任心、職業道德和骨氣
中國颱灣的“大埔事件”
群體性乖戾的傳統
中國zui牛的縣太爺
燒狗事件的核心問題
令人麻木的悲劇的幕後敘事
一個普通貧睏者的特殊悲劇
從富二代的衰相到富二代培訓的亂局
國人養生狂迷
“逼祼”的荒唐
速成病及其經濟
“大”字病及其他
正常社會的不正常話題
隻圖自己方便的管理者
圍牆故事的續篇
富不齣三代的魔咒
銀子堆齣來的白象—中華文化城
農民工也要安居
燃放鞭炮的民主和人道問題
嗜血兒童的製造者
黑窯的存在與揭黑記者的命運
戲颱上的百姓
上海外教激起眾怒的背後
洋人的膝蓋
人有權不受監視地生活
“國”字及其濫觴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美國人的“中國戲”
混事的本事
榮譽和麵子的閑話
離譜的假古董和沒有文化的遊客
從公廁的修建到大糞主義
正在肆虐著的兩種惡俗
選舉與美女經濟
無法分級的《色戒》
土洋並舉的剋己復禮
曆史可以當飯吃嗎?
紅色“桃花源”的解讀
真祖宗和真真老王麻子剪刀之爭
狗血淋頭的文人
逼上梁山的《蘇報》
文人打手的故事
吳稚暉的兩次“冤”
狗血淋頭的文人們
以吃為價值取嚮的民族
不識字的好處
梁啓超和鬍適的“醫療事件”
馬屁也不易
中國式的死撐現象
章太炎的政治瘋病
監督與分肥 一有官員貪汙腐化,總結經驗教訓,總免不瞭要 說監督不力。怎麼纔算有力呢?我們現在政府有監察 部門,有審計部門,有反貪局,黨還有紀律檢查部門 ,據說還要效法香港,成立廉政公署,世界上有哪個 國傢有我們這麼多專門的監督部門呢?沒有,那為什 麼偏是我們監督不力? 有人說瞭,各個地方政府裏的監督機構跟被監督 的對象屬於同一個級彆,同級之間監督的有效性自然 不高。於是改進,紀檢委級彆提高,好像效果也不大 。又有人認為監督部門跟地方黨政負責部門有統屬關 係,於是改進,監督部門盡量獨立,由中央直綫領導 。但是,如果監督機構也齣問題怎麼辦?那就再派監 督監督者。現在,聽說已經開始實行中央嚮地方派巡 視員製度,此舉能否有效遏製腐敗?從曆史的經驗上 看,短期效果應該有,但想要根本改善,也難。
做古代曆史研究的,大多認為明代的政治昏亂, 但是從製度層麵講,明代的監督機製偏偏zui發達。曆 朝都有的監察機構自然少不瞭,隻是不叫禦史颱而叫 都察院,轄十三道禦史,原來專門的諫官給事中此時 也演變成分布在六部的監察官,從給皇帝提意見,轉 變為給京官挑錯,除此而外,各省還派有專門定期駐 省監察的巡按,後來再加派巡撫、總督。政府體係之 外,皇帝還要派自己身邊的人到各地監察,有礦監、 稅監,zui重要的是監軍,正因為如此,被閹割過的宦 官到瞭明代被尊成為太監。這還不算那些直屬於皇帝 、權力無邊,但卻近似於特務組織的錦衣衛和東廠、 西廠。
巡按是zui早下派的監督人員,官位不高,不過跟 一般的禦史一個級彆,七品官而已。跟四處走走的十 三道禦史不同,巡按盯在一個地方,不可能什麼都看 不齣來,因此,早期的巡按還真能查齣點事來。但是 ,恰好也是因為定期駐在一個地方,很容易被地方官 們包圍軟化。按規矩,監察官位卑而權重,可以跟省 級的三司長官相分庭抗禮,三司見瞭巡按,隻能客客 氣氣的。客氣歸客氣,禮貌歸禮貌,但巡按沒有具體 的行政權,按規矩辦事,實惠撈不到。人都是要吃飯 的,官員也是人,當官還是要圖吃好飯,明朝的官俸 又低得可憐,大傢隻有自己想辦法。巡按雖然隻有七 品但也是官,有跟所有官一樣的想法。巡按沒有行政 權力,但卻有跟行使行政權的人挑刺的權力,於是大 傢心照不宣,監察變成瞭分肥。這下好瞭,巡按不僅 地位跟省級官員平起平坐,連實惠也平起平坐,朝廷 要的監督自然也就不瞭瞭之。
巡按不中用,有人找原因說是官位不高,於是派 下來六部堂官一級(類似部長和副部長)的人掛上都 察院的副職,下來做巡撫、總督。原來七品芝麻官派 下來都可以跟省級官員平起平坐,派來部長副部長跟 省級三司官階相當,更瞭不得,直接就把個三司變成 自己的下屬,以至於後來人們不認為巡撫和總督是中 央派齣官員,徑直把他們當成瞭省長。
zui受皇帝信任的太監,雖說身體關鍵零件少瞭, 但貪心一點都不少,隻要被派下去,就無師自通地把 監督化為分肥的契機,打著皇帝的名義,為自己撈足 瞭好處。明代宦官機構二十四監,權力zui大的是司禮 監,因為那裏的太監可以替皇帝批奏摺,zui實惠的卻 是禦馬監。禦馬監裏的太監官階都跟當年的孫猴子差 不多(估計當年吳承恩寫這個情節,有諷刺太監之意 ),但權勢可不小,不僅掌握著調兵遣將的令牌兵符 ,而且可以嚮外派監軍。軍隊多瞭監軍,長官無所謂 ,但是小兵倒黴,因為又多瞭一個喝兵血的。時人寫 道:“監視之設,止多一扣餉之人。監視之欲滿,則 督撫鎮道皆有所恃矣。故邊臣反樂於有監視,功易飾 ,敗易掩也。上(指皇帝)性多疑,有監視,又有監 視監視者,多一人有一人之費,窮邊士卒,何不幸一 至於此。”(楊士聰《玉堂薈記》) 隻要官員是隻對上負責的,無論監督怎樣綿密都 無濟於事,監督變成分肥絕對是官員的理性選擇。隻 有讓官員不僅隻是對上負責,而且對下負責,讓社會 來參與監督,保障輿論監督自由,監督機構纔會真正 有效。19世紀中葉,美國工業化時期也一度齣現過官 商勾結、權錢交易盛行的局麵,但是由於有社會的監 督,有輿論的揭弊,民間掀起掃黑風暴,很快就扭轉 瞭局麵。(p002-004)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