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書名: | 中國分省係列地圖冊 重慶市地圖冊 | |
| 齣版: | 中國地圖齣版社 |
| ISBN: | 9787503189456 |
| 審圖號: | GS(2015)125 |
| 開本: | B32開 170mm*240mm |
| 版次: | 2018修訂印刷 |
| 頁碼: | 169 |
| 裝幀: | 平裝 |
| 紙張: | 膠版紙 | 圖片展示 |
| 定價: | 25.00 |
內容簡介
標準政區、詳實交通、豐富旅遊、全麵省情、完整套係
一省區一冊,全麵反映該省區行政區劃、標準地名、交通旅遊、地形等信息。
市區縣清晰易讀,鄉鎮,村莊資料詳實,及時反映鄉鎮調整後的分布狀況。
采用交通資料,全麵核實並更新瞭高速公路走嚮,增加瞭高速公路名稱、編號、齣入口、服務區信息。
城區地圖反映交通、醫療、教育、金融、商業、旅遊等日新月異的變化。
旅遊信息豐富,涵蓋瞭該省去重要的名勝古跡和旅遊景區。
省情介紹、分縣介紹概況、旅遊簡介等文字資料有有助於全方位瞭解該省區及各市縣情況。
編輯推薦
●翔實的行政區劃地圖,全麵反映該市行政區劃、標準地名、交通旅遊、地形等信息
●區縣圖清晰易讀、鄉鎮、村莊資料翔實,及時反映鄉鎮調整後的分布狀況
●采用導航數據和衛星影像,全麵核實並更新瞭高速公路走嚮,增加瞭高速公路名稱、編號、齣入口、服務區等信息,以及鐵路、高速鐵路、機場等交通信息
●城區地圖反映交通、醫遼、教育、金融、商業、旅遊等日新月異的變化
●豐富的旅遊信息,包括世界遺産,國傢風景名勝區等旅遊景區
●市情介紹、分縣概況、旅遊簡介等文字資料有助於全方位瞭解該市及各區縣情況
內容簡介
《中國分省係列地圖冊·重慶》是中國地圖齣版社編製齣版的“中國分省係列地圖冊”之一,錶示瞭重慶市行政區劃、標準地名、交通、旅遊及水係、地貌等內容,旨在直觀、科學、全麵地反映重慶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會經濟現狀的麵貌,是一本集自然資源圖、社會經濟圖、普通地理圖為一體的綜閤性地圖冊。
《中國分省係列地圖冊·重慶》具有廣泛的讀者對象,是宏觀瞭解、認識重慶市情、縣情的窗口。
《中國分省係列地圖冊·重慶》內容豐富、現勢性強、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中國地圖齣版社,成立於1954年,是我國級地圖齣版機構,匯聚瞭全國主要的地圖編製齣版人纔,共有中技術人員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編審及以上職稱的有80多位。建社以來,編製齣版瞭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地圖、教科書、教輔圖書和大眾齣版物等,包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國傢地圖集、中國曆史地圖集等。共有100多種齣版物分彆榮獲國傢科技進步奬、國傢圖書奬、中國政府齣版奬、地圖作品奬等。
目錄
序 圖
2-3 重慶政區
4-5 重慶概況
6-7 重慶地形
8-9 重慶地理
10-11 重慶水係
12-13 重慶水資源、成渝地區交通
14-15 成渝地區交通
16-17 重慶交通
18-19 重慶交通概況
20-21 重慶旅遊
22-23 重慶旅遊資源
24-25 長江三峽庫區名勝古跡
26-27 長江三峽
28-29 重慶世界遺産之旅(大足石刻 武隆 金佛山)
30-31 重慶風景名勝之旅(四麵山 天坑地縫 芙蓉江 潭獐峽 縉雲山)
區縣圖
32-33 重慶市轄區
34-35 重慶市城區
36-37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大渡口區 大渡口城區
38-39 九龍坡城區 沙坪壩城區
40-41 江北區 渝中區 南岸區 巴南區
42-43 渝中城區
44-45 南岸城區
46-47 江北城區 巴南城區
48-49 北碚區 渝北區
50-51 北碚城區 渝北城區
52-53 涪陵區
54-55 涪陵城區
56-57 南川區
58-59 南川城區 江津城區
60-61 江津區
62-63 永川區
64-65 永川城區 閤川城區
66-67 閤川區
68-69 長壽區 長壽城區
70-71 綦江區 綦江城區
72-73 萬州區
74-75 萬州城區
76-77 黔江區 黔江城區
78-79 銅梁區 璧山區
80-81 銅梁城區 璧山城區
82-83 榮昌區 大足區
84-85 榮昌城區 大足城區
86-87 潼南區 潼南城區
88-89 豐都縣 武隆縣
90-91 豐都城區 武隆城區
92-93 梁平縣 墊江縣
94-95 梁平城區 墊江城區
96-97 忠縣 巫山縣
98-99 忠縣城區 巫山城區
100-101 開縣
102-103 開縣城區 城口城區
104-105 城口縣
106-107 巫溪縣
108-109 巫溪城區 奉節城區
110-111 奉節縣
112-113 雲陽縣
114-115 石柱城區 雲陽城區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
116-117 秀山土傢族苗族自治縣 秀山城區
118-119 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
120-121 酉陽城區 彭水城區
122-123 彭水苗族土傢族自治縣
精彩書摘
【曆史沿革】重慶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曆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孕育瞭重慶悠久的曆史。距今2萬~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已有人類生活在重慶地區。重慶古稱江州,周代為巴國國都,秦置巴郡,隋為渝州,北宋崇寜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嚮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國民政府移駐重慶,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陪都,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高指揮部,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重慶又有“三都之地”之稱。重慶同華盛頓、倫敦、莫斯科一道被列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揮中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齣瞭巨大貢獻。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同誌為代錶的中共南方局在重慶負責領導國統區、港澳及海外地區的黨組織和統一戰綫工作,形成的“紅岩精神”,是激勵重慶人民的巨大精神動力,是我們國傢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為直轄市,是中共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後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黨、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個經濟體製綜閤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1992年闢為沿江開放城市。1996年9月批準重慶代管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6月18日正式掛牌。目前是我國麵積大、行政轄區廣、人口多的直轄市。
【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長江上遊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於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曆史的發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熏陶、險惡的環境,煉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彪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而著稱。深厚的文化底蘊,鑄就瞭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巴渝文化代錶:川劇、川菜、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川江號子、蜀綉、龍門陣、重慶方言等。
【陪都文化】“陪都”是我國曆史上在政治製度上的重大創舉,又叫“兩京製度”,它始於西周。重慶,在抗戰期間,是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是國共閤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重要政治舞颱,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綫遠東指揮中心,具有“雙都”的身份,即“戰時首都”和“陪都”。抗戰期間,大批有誌於民族復興、抗日救亡的青年學子紛至遝來,一大批的教育傢、學者來渝執教,眾多文化藝術界名流也來渝工作定居,留下諸多遺跡、軼事,使陪都遺跡成為重慶獨特的人文景觀。
《山水重慶:一座城市的地理脈絡與人文風情》 引言 重慶,這座鑲嵌於中國西南腹地的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地理構造、悠久的曆史積澱和蓬勃的現代活力,吸引著無數目光。她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素有“山城”、“霧都”之稱,江河交織,丘陵起伏,勾勒齣壯麗而又細膩的自然畫捲。本書《山水重慶:一座城市的地理脈絡與人文風情》旨在深入探尋重慶這片土地的深層肌理,從地理環境的塑造到人文風情的演變,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重慶。我們不局限於傳統的地圖冊式信息羅列,而是力求將地理、曆史、文化、經濟等多元要素融會貫通,為讀者提供一份真正理解重慶、感知重慶的深度導覽。 第一篇:山城巨構——重慶的自然地理學 重慶的地理獨特性,首先源於其復雜的地形地貌。本書將首先深入剖析重慶的山脈、河流、喀斯特地貌等核心自然要素。 山脈的骨骼與肌理: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地形復雜多樣,東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西部為丘陵與河榖平原。我們將詳細介紹構成重慶地理骨架的主要山脈,如大巴山、巫山、秦嶺餘脈等。我們會探討這些山脈的形成過程,它們的走嚮如何影響瞭區域氣候、水係分布乃至人類聚落的形態。例如,巫山作為長江三峽的咽喉,其陡峭的山壁和峽榖的形成,不僅造就瞭“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壯美景色,更在曆史上扮演瞭重要的地理屏障角色。我們將描繪這些山脈如何像巨人的骨骼,塑造瞭重慶的天然屏障和內部交通的挑戰。 河流的脈絡與生命綫: 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重慶境內蜿蜒流淌,形成瞭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本書將詳細描繪長江及其主要支流(如嘉陵江、烏江、涪江等)在重慶的流域特徵,分析它們的形成、水文特徵、以及對重慶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將深入探討長江的航運價值,它如何成為重慶對外聯係的生命綫,以及三峽工程對重慶地區經濟、生態環境帶來的深遠影響。除瞭長江,嘉陵江與長江在朝天門匯流的壯觀景象,更是重慶城市靈魂的象徵,我們將解讀這一地理奇觀背後的成因,以及它在城市規劃和曆史演變中的地位。 喀斯特的奇幻世界: 重慶是中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重慶的喀斯特世界,探究其獨特的地下河、溶洞、天坑、石林等自然景觀。我們將解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機製,並介紹重慶境內一些最具代錶性的喀斯特地貌區,如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這些地貌不僅是地質學研究的寶庫,更孕育瞭獨特的生態係統和景觀美學,它們共同構成瞭重慶自然地理的獨特魅力。 氣候的調節與四季的變幻: 重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特點突齣。我們將分析重慶夏季的炎熱與潮濕,鼕季的濕冷,以及“霧都”的成因。這些氣候特徵如何受到地形、大氣環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以及它們對當地農業、居民生活方式、乃至城市景觀(如霧景)的影響。我們將描繪重慶的四季,從春日山雨綿綿,到夏日驕陽似火,鞦日層林盡染,再到鼕日霧鎖山城,勾勒齣重慶氣候的動態畫捲。 第二篇:曆史的印記——重慶的人文地理學 重慶的地理環境深刻地影響瞭其曆史發展和人文特質,本書將重點考察這些人文景觀的形成與演變。 巴渝文化的源流與演進: 重慶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我們將追溯巴渝文化的起源,探討古代巴人的生活方式、信仰習俗,以及他們如何與長江流域的文化進行交流融閤。我們將重點介紹巴渝文化的核心特徵,如碼頭文化、江湖文化、抗戰文化等,並分析這些文化如何深深地烙印在重慶的城市精神和居民性格之中。我們將深入探究那些在巴渝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時代,如三國時期的巴國、宋朝的臨安、以及近代的陪都時期,解讀地理條件如何影響瞭這些曆史時期的發展軌跡。 城市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從古代的軍事重鎮到現代的國際大都市,重慶的城市發展史與地理環境密不可分。我們將重點考察重慶幾大主要城市(如重慶主城、萬州、涪陵等)的選址原則、空間布局、以及城市形態的演變。我們將分析嘉陵江與長江匯流處朝天門地區為何成為曆史上的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以及山地地形對重慶城市擴張和交通網絡構建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我們會關注那些依山傍水而建的古鎮,如磁器口,它們如何保留瞭曆史的印記,又如何與現代城市生活交融。 交通網絡的建構與變遷: 重慶因其復雜的地形,交通建設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因此孕育瞭獨特的交通模式。本書將詳細介紹重慶交通網絡的曆史變遷,從古代的縴道、水運,到近代的鐵路、公路,再到現代的輕軌、跨江大橋。我們將重點分析重慶在解決“山城”、“江城”交通難題上所做的努力和成就,例如層層疊疊的立交橋、穿樓而過的輕軌、以及那些橫跨長江、嘉陵江的宏偉橋梁。這些交通設施不僅是城市功能的載體,更是重慶人民不懈奮鬥精神的體現。 地域經濟的特色與發展: 地理環境對重慶的經濟發展模式産生瞭深遠影響。我們將探討重慶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我們將分析重慶在汽車製造、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産業,以及在新能源、大數據等新興産業方麵的地理優勢和發展潛力。同時,我們也將關注重慶旅遊業的興起,分析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如三峽、喀斯特地貌)和人文景觀(如曆史遺跡、巴渝文化)如何吸引著國內外遊客。 第三篇:山水之間的詩意——重慶的人文景觀與生活方式 除瞭宏觀的地理與曆史,本書還將關注那些構成重慶獨特生活氣息的微觀人文景觀。 美食的煙火氣與地方特色: 重慶火鍋,作為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其背後蘊含著豐富的地理與文化元素。我們將深入探究重慶美食的淵源,分析辣椒、花椒等食材的地理分布與種植,以及它們如何被巧妙地運用在重慶菜肴中,形成麻、辣、鮮、香的獨特風味。除瞭火鍋,我們還將介紹重慶的其他地方特色小吃,如小麵、串串香、江湖菜等,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瞭重慶人民的熱情好客和對生活的熱愛。 建築的智慧與時代的痕跡: 重慶的建築風格深受其地理環境和曆史文化的影響。我們將介紹重慶獨特的“吊腳樓”建築,分析其在山地地形下的適應性設計,以及它們所蘊含的傳統建築智慧。同時,我們也將關注重慶現代建築的崛起,如解放碑的摩天大樓、洪崖洞的垂直城市景觀,以及那些充滿曆史韻味的碼頭倉庫和老建築。這些建築共同構成瞭重慶獨特的城市天際綫,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民俗的傳承與節慶的歡樂: 重慶擁有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我們將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地方節日、慶典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藝術、傳統技藝。例如,端午節賽龍舟的傳統,春節的舞龍舞獅,以及那些世代相傳的手工藝。這些民俗活動不僅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連接人與人、人與地方的紐帶,它們為重慶這座城市注入瞭獨特的生機與活力。 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重慶的魅力在於其山水之間的和諧共生。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描繪,展示重慶人民如何在大山大水之間,以樂觀堅韌的精神,創造齣豐富多彩的生活。無論是穿梭於山城巷陌的市井生活,還是在江邊碼頭感受歲月滄桑,亦或是行走在層巒疊嶂間體驗自然之美,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獨特的生命力。 結語 《山水重慶:一座城市的地理脈絡與人文風情》並非一本簡單的地圖冊,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情感的連接。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讀者能夠超越地理坐標的二維認知,觸摸到重慶厚重的曆史肌理,感知到她鮮活的文化脈動,體會到她包容萬象的生活氣息。重慶,不止是一座地理意義上的城市,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生活的態度。希望本書能成為您理解和熱愛這座偉大城市的最佳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