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收录了海内外十多位专家学者在西南地区长期从事人类学、历史学、文学或交叉学科研究的经验访谈,体现出当今人类学对〔地方性知识〕普遍关怀的形势下,人类学西南研究在中西交流、范式更替等方面反思的过程。
作者简介
彭文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目录
序
田野、同行与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专访
学术与学会的里程——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发展
跨越边际与自我的足迹——澳大利亚著名人类学家王富文教授专访
反思历史与关怀现实的学者——著名历史学与民族学家王明珂教授专访
走进人类学的历史学家——美国著名清代边疆史、历史人类学家苏堂栋教授专访
学科关怀与学术思想传承——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史专家王建民教授专访
多维视野中的人类学西南研究——跨越学科边际的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回归地方再思田野——扎根基层的人类学者翁乃群教授专访
被中国西南所吸引的人类学者——美国三一学院那培思博士专访
“民族识别”的分类学术与公共知识建构——美国斯坦福大学墨磊宁博士专访
文学与人类学漫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乐钢教授专访
从“物之质”到“物之文”——西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研究专家张建世教授专访
西南研究答问录——徐新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彭文斌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
后记
精彩书摘
田野、同行与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专访
一、中国西南研究回顾
彭文斌:首先,我们请郝瑞教授简单介绍一下,自1988年来近2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内地西南地区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文化展示和地方发展项目等情况。
郝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第一次接触中国内地的西南地区,是从你刚刚提到的1986年那次对西南民族学院的访问开始的。当时华盛顿大学派出了一个访问代表团,先到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后来去了成都的西南民院,还有昆明的云南民院。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中国的西南地区产生了兴趣。1987年我又去了一次成都,那一次主要是和四川大学的童恩正老师协调一些科研工作和合作项目的事,那时候童恩正老师有一个课题叫做“西南丝绸之路”,这是国家“七五”期间的课题,获得了在当时来说比较多的课题经费,有好几万元人民币。那时我也已经有了一些计划,想把自己的研究范围从台湾拓展到中国内地来,特别是中国内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时我也不知道我是要到中国的西南地区还是西北地区,不过我看中国的西北地区多是牧民,他们都要骑马,我怕骑马对身体不太好,所以我选择了到西南地区。到西南地区,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能做像我在台湾地区一样规模的研究项目,当时我主要是想看中国人的家庭受到了工业化、现代化、都市化的影响后,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变迁。其实,那个时候,关于族群问题和认同问题,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就更不要说感兴趣了。所以我第一次真正地进行实地调查是1988年在攀枝花,那次是通过童老师的一些朋友关系,由当时攀枝花文物管理处的邓耀宗处长帮我联系的。
前言/序言
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