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集合传统经典、引领国学变革
★ 知名的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知名学者倾力打造
★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很早的诗歌总集。收集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古代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本次出版对《诗经》进行全新注释和导读,学术基础扎实且富有见解。
导读
陈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院长、文学院署里院长、创意研究院副院长、中文系讲座教授。主要从事《诗经》、古史、史传文学、金文与清代学术方面的研究。
译注
陈致
黎汉杰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前《声韵诗刊》总编辑。著有个人诗集《渔父》。
《诗经》导读 020
国风
周南 036
关雎 037
葛覃 039
卷耳 041
樛木 043
螽斯 044
桃夭 045
兔罝 046
芣苢 047
汉广 048
汝坟 049
麟之趾 050
召南 051
鹊巢 052
采蘩 053
草虫 054
采苹 055
甘棠 056
行露 057
羔羊 058
殷其靁 059
摽有梅 060
小星 061
江有汜 062
野有死麕 063
何彼矣 064
驺虞 065
邶风 066
柏舟 067
绿衣 069
燕燕 070
日月 072
终风 074
击鼓 075
凯风 077
雄雉 078
匏有苦叶 079
谷风 080
式微 083
旄丘 084
简兮 085
泉水 087
北门 089
北风 090
静女 091
新台 092
二子乘舟 093
墉风 094
柏舟 095
墙有茨 096
君子偕老 097
桑中 099
鹑之奔奔 100
定之方中 101
蝃 103
相鼠 104
干旄 105
载驰 106
卫风 108
淇奥 109
考槃 111
硕人 112
氓 114
竹竿 118
芄兰 119
河广 120
伯兮 121
有狐 123
木瓜 124
王风 125
黍离 126
君子于役 127
君子阳阳 128
扬之水 129
中谷有蓷 130
兔爰 131
葛藟 132
采葛 133
大车 134
丘中有麻 135
郑风 136
缁衣 137
将仲子 138
叔于田 139
大叔于田 140
清人 142
羔裘 143
遵大路 144
女曰鸡鸣 145
有女同车 146
山有扶苏 147
萚兮 148
狡童 149
褰裳 150
丰 151
东门之 152
风雨 153
子衿 154
扬之水 155
出其东门 156
野有蔓草 157
溱洧 158
齐风 159
鸡鸣 160
还 161
著 162
东方之日 163
东方未明 164
南山 165
甫田 167
卢令 168
敝笱 169
载驱 170
猗嗟 171
魏风 173
葛屦 174
汾沮洳 175
园有桃 176
陟岵 177
十亩之间 178
伐檀 179
硕鼠 181
唐风 182
蟋蟀 183
山有枢 184
扬之水 185
椒聊 186
绸缪 187
杕杜 188
羔裘 189
鸨羽 190
无衣 191
有杕之杜 192
葛生 193
采苓 194
秦风 195
车邻 196
驷 197
小戎 198
蒹葭 200
终南 202
黄鸟 203
晨风 205
无衣 206
渭阳 207
权舆 208
陈风 209
宛丘 210
东门之枌 211
衡门 212
东门之池 213
东门之杨 214
墓门 215
防有鹊巢 216
月出 217
株林 218
泽陂 219
桧风 220
羔裘 221
素冠 222
隰有苌楚 223
匪风 224
曹风 225
蜉蝣 226
候人 227
鸤鸠 229
下泉 230
豳风 231
七月 232
鸱鸮 237
东山 239
破斧 241
伐柯 242
九罭 243
狼跋 245
雅
小雅 248
鹿鸣 249
四牡 251
皇皇者华 252
常棣 253
伐木 255
天保 257
采薇 259
出车 261
杕杜 263
鱼丽 265
南有嘉鱼 266
南山有台 267
蓼萧 269
湛露 271
彤弓 272
菁菁者莪 273
六月 274
采芑 276
车攻 279
吉日 281
鸿雁 283
庭燎 284
沔水 285
鹤鸣 286
祈父 287
白驹 288
黄鸟 290
我行其野 291
斯干 292
无羊 295
节南山 297
正月 301
十月之交 305
雨无正 309
小旻 312
小宛 314
小弁 316
巧言 319
何人斯 321
巷伯 323
谷风 325
蓼莪 326
大东 328
四月 331
北山 333
无将大车 335
小明 336
鼓钟 338
楚茨 339
信南山 343
甫田 345
大田 347
瞻彼洛矣 349
裳裳者华 350
桑扈 351
鸳鸯 352
弁 353
车舝 354
青蝇 356
宾之初筵 357
鱼藻 361
采菽 362
角弓 364
菀柳 366
都人士 367
采绿 369
黍苗 370
隰桑 372
白华 373
绵蛮 375
瓠叶 376
渐渐之石 377
苕之华 378
何草不黄 379
大雅 380
文王 381
大明 384
绵 387
棫朴 390
旱麓 392
思齐 394
皇矣 396
灵台 401
下武 403
文王有声 405
生民 407
行苇 412
既醉 414
凫鹥 416
假乐 418
公刘 420
泂酌 424
卷阿 425
民劳 427
板 429
荡 432
抑 435
桑柔 440
云汉 446
崧高 450
烝民 453
韩奕 456
江汉 460
常武 463
瞻卬 466
召旻 469
颂
周颂 474
清庙 475
维天之命 476
维清 477
烈文 478
天作 479
昊天有成命 480
我将 481
时迈 482
执竞 483
思文 484
臣工 485
噫嘻 486
振鹭 487
丰年 488
有瞽 489
潜 490
雝 491
载见 493
有客 495
武 496
闵予小子 497
访落 498
敬之 499
小毖 500
载芟 501
良耜 503
丝衣 505
酌 506
桓 507
赉 508
般 509
鲁颂 510
駧 510
有駜 513
泮水 514
宫 517
商颂 522
那 523
烈祖 525
玄鸟 527
长发 529
殷武 532
名句索引 534
《诗经》导读
一、《诗》之为“经”
《诗经》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是中国古代zui早的诗歌集子。zui初,《诗经》就称作《诗》。春秋时期,孔子教训他的儿子孔鲤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只称之为“诗”,而不是“诗经”。那《诗经》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明明白白提到,“《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诗经》之名,似乎已经明列其中。但今人如屈万里先生认为,这里断句应该是:“《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并且认为,《诗经》真正作为书名,是晚到宋代的廖刚写《诗经讲义》一书的时候。屈先生的解释固有其道理,但我们不同意此说。战国文献如《礼记·经解》提到 “述六经”,这六经当然也包括《诗经》,《庄子·天运》也提及“六经”,《庄子·天道》言及十二经,《庄子·天下》又云:“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在这些先秦的文献中,《诗经》之名虽未直接出现,但已经是琵琶在抱,呼之欲出了。
我认为,《诗经》之名,实际上在汉代已经出现。《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申公教授《诗经》,“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其弟子王臧﹑赵绾,皆由于修习《诗经》而飞黄腾达,王臧做了太子的老师,赵绾官至御史大夫。这里所说的“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诗经》之名。东汉王充在《论衡·正说》中说:“或言秦燔《诗》、《书》者,燔《诗经》之‘书’也,其经不燔焉。”《诗经》之名在汉代似乎并不少见。zui诡异的是晋代干宝在《搜神记》里面讲的一个故事:
汉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诗经》。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为夫妇之言,曰:“我与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后,方可照耳!”
这也许是古语“书中自有颜如玉”较早的故事来源。后来,谈生不听这女子之言,未满一年,就用火烛照她,结果二人终至仳离。这故事情节很像是古本的《白蛇传》。到唐太宗时,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已经屡屡提到“诗经”一词。所以,可以说在汉代已经有了《诗经》的名称。
但是,两汉时期,对《诗经》zui常见的称名并不是“诗经”,而是“韩诗”、“齐诗”、“鲁诗”和“毛诗”。前面三者并称为“三家诗”,是靠老师对学生面提指授,口耳相传,在西汉时用当时的流行文字书写下来的,所以属于“今文经”。后者是西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搜罗发现的古本,故称为“古文经”。据《史记·乐书》记载:“至今上(汉武帝)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可见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诗经》已在其中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齐鲁韩三家诗在汉武帝以前已经设博士,立于学官,但zui后流传下来的却是毛诗,主要是东汉大儒郑玄为《诗经》作《笺》,就以毛诗为本,参合了多家意见。郑笺流行之后,三家诗便逐渐失传。隋唐开始科举取士,要核定五经的文本,唐太宗时乃令颜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令孔颖达作正义,令陆德明作音义。今天所谓的《诗经》就是唐代颜师古所定的文本。近年来,又有一些从战国晚期到汉代的与《诗经》相关的文本出现,如清华大学所藏竹简中的《耆夜》、《周公之琴舞》;上海博物馆竹简《孔子诗论》、《缁衣》;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竹简《缁衣》引诗、阜阳双古堆汉简《诗经》、汉代熹平石经鲁诗残石等,可以看到很多诗经的异文和对诗旨的解释。这些数据又丰富了我们对《诗经》的认识。
……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zui有影响、zui具代表性、zui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yi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zui早、zui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zui早、zui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zui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yi部诗歌总集《诗经》,第yi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yi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zui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zui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zui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
(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
(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
(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zui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