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講述瞭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失衡矛盾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決策思路逐步具體化的過程。從黨的十六大正式提齣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將“統籌城鄉發展”放在“五個統籌”之首,到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鬍錦濤總書記“兩個趨嚮”的論斷,指齣我國已經進入瞭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再到十六屆五中全會提齣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傢對於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的認識逐層遞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念正是對“統籌城鄉發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戰略思想的具體化。
內容簡介
綠色農業的經濟發展是綠色農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或目標。《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作為綠色農業發展理論的重要內容,在國內首次係統地研究探討瞭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理論的基本問題,從根本上確立瞭綠色農業經濟運行機理與價值取嚮等綠色農業的經濟理論範疇,揭示瞭綠色農業自然再生産與綠色農業經濟再生産過程中的生産、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相互關係,為提高我國綠色農業的經濟效益,構建較為完善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理論體係,把綠色農業納入到國傢農業發展戰略中提供理論依據。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綠色農業經濟學理念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問題的産生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一章 綠色農業經濟關係
第一節 綠色農業經濟環境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産業關係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社會關係
第二章 綠色農業經濟價值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生態經濟價值
第二節 綠色農業市場經濟價值
第三節 綠色農業社會經濟價值
第三章 綠色農業經濟評價
第一節 經濟評價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評價指標體係
第四章 綠色農業經濟戰略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産業化發展戰略
第二節 綠色農業市場化發展戰略
第三節 綠色農業國際化發展戰略
第五章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機製
第一節 綠色農業資源配置機製
第二節 綠色農業産業成長機製
第三節 綠色農業産業經營風險機製
第六章 綠色農業生産技術創新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生産技術創新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生産技術創新分析
第三節 綠色農業生産技術創新的激勵機製及措施
第七章 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農業基礎設施與綠色農業發展
第二節 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第三節 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機製
第八章 綠色農業産地環境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産地環境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産地環境監測與質量評價
第三節 綠色農業産地環境預警與控製
第九章 綠色農業保險
第一節 保險與農業保險
第二節 綠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第三節 綠色農業再保險
第十章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
第一節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的思路及模式
第四節 完善綠色農業科技服務的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
第一節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係統
第三節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係統的優化
第十二章 綠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人口、資源、環境與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製度創新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毫無疑問,綠色農業的概念應該反映這一發展過程,而僅僅從結果的角度來界定綠色農業無疑會給理論界和實踐界帶來錯誤的指引,同時也掩蓋瞭綠色農業是以當前農業為基礎,循序漸進,分階段發展的本質,綠色農業並不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發展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突齣綠色農業概念的這種特徵,將避免部分地區浪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大興規劃、設計、創新“綠色農業示範區”的政績工程。
(二)帕纍托效率——綠色農業概念推導2
曆史上齣現的石油農業模式以及剋服石油農業負效應的眾多替代農業發展模式都沒有兼顧産品數量、質量、生態、經濟效益四個主要目標,均不能同時滿足農業生産、生態安全和經濟效益三者的要求,都沒有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農業的帕纍托效率。石油農業單一追求農産品生産的數量最大化,沒有考慮在農業生産過程中保護環境,而且其經濟效益從投入一産齣比來看也是相當低的,是典型的生産主導型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等基本排除或盡量沒有化學投入物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以生産在自然條件下的農産品滿足特色人群的消費需求,客觀上對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保護,但其生産量十分低下,是典型的生態主導型農業;在一些發展中國傢,政府及人民需要從農業産業中獲取經濟效益,提齣瞭高效農業等經濟主導型農業。
所有以上農業發展模式都沒有實現帕纍托效率,當農業發展模式達到帕纍托最優時,應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條件1:交換最優。當農業沿著生産-生態-經濟三維價值取嚮協調發展時,即使三維價值之間再次進行交易,社會和居民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對社會和居民而言,在農業發展價值取嚮維度上,任意兩種價值的邊際替代率是相同的,而且,此時社會和居民的效用同時得到瞭最大化。
條件2:生産最優。此時農業生産必須處於特定的生産可能性邊界上,該生産可能性邊界是由生産-生態-經濟三維象限空間中凹嚮原點的一個球麵,邊界上所有的點在技術上是有效率的。但是從社會效用的角度看,當社會無差異麯麵(由社會生産-生態-經濟三維效用)與生産可能性邊界相切時,農産品達到最優效率的生産組閤,即生産最優點。
前言/序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齣:“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報告強調,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十七大報告首次提齣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在發展,發展的根本在於提高生産力水平,促進農村生産力布局閤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確保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和生態的和諧。
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失衡矛盾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決策思路逐步具體化的過程。從黨的十六大正式提齣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將“統籌城鄉發展”放在“五個統籌”之首,到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鬍錦濤總書記“兩個趨嚮”的論斷,指齣我國已經進入瞭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再到十六屆五中全會提齣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傢對於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的認識逐層遞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念正是對“統籌城鄉發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戰略思想的具體化。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