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见到不同的人,也看到不同的风景,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偏狭和局限。     
 三毛远行,是为一解“前世的乡愁”,有爱情陪伴;     
 凯鲁亚克远行,是为寻找自由,有LSD陪伴;     
 周云蓬远行,是为实现梦想,有吉他陪伴。     
 刘文去远行,却是为了与全新的自己靠得更近,陪伴他的只有一辆自行车以及一份渴望。     
 没有地图,没有路线。一次近乎“玩儿命”的旅行,掏空了刘文的精力,却将他的人生填满,从而使他完成了自我救赎。与公路恋爱,与车轮对话,7000公里的骑行改变了刘文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心灵如何涅槃。     
 有人说“冒险让我的内心浮游于水晶一般的天堂”,其实我们都该上路,去寻找这样的天堂。                  
内容简介
        我的旅行不是在空调大巴上,而是骑车在荒野,在乡村。     
 我在越南遭遇过流氓,在印度打工赚过钱,在埃塞俄比亚受到过好心人资助,在肯尼亚差点儿死在沙漠里,还在坦桑尼亚遇到狮子,在马拉维得疟疾险些丧命,后终于到了终点南非,还被当地人用枪抵着脑袋。     
 当然路上也有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看到了壮丽自然景色:从柬埔寨的雨林到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从宽广的恒河到美丽的马拉维湖……我也流连于恢宏的印度古代遗迹和非洲的人类文化遗产。     
 我走村窜户,就像古典探险家那样受到当地人的款待和帮助,也由于文化差异而闹出过笑话。     
 这是一次自我反省、尝试改变自我的旅行。         
作者简介
        刘文,1972年生,“绿洲音乐网”创始人,行者,摄影爱好者,自由撰稿人。以2000年骑行去拉萨为契机,2003年开始独自出国骑行,现足迹已遍布亚洲、非洲、欧洲,预计五年内踏足美洲。曾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尚玩家》栏目、《玩家旅游》杂志的采访,旅游卫视《行者》节目曾做过十集专题《不想骑了》报道其骑行事迹。         
内页插图
          目录
        章 缘起     
少年时代的骑车旅行     
卑微的过去     
“愤青”生活     
我病了     
拉萨之行的启发     
第二章 我们的现实     
我属于谁     
意想不到的事件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     
行前准备     
第三章 学习穿越东南亚     
关口     
很狼狈     
“你愿意陪我老婆睡觉吗?”     
进入河内     
路边召妓     
一个普通越南人家里是什么样     
夜宿妓院     
搭车去西贡     
西贡!西贡!     
逃往柬埔寨     
村子里的贵宾级待遇     
一个旅行者引发的外交事件     
国家公路的新定义     
独享柬埔寨人的秘密     
寺庙里的舞会     
幸福的普通游客     
宰客教育和装炸弹的自行车     
天堂里的年轻人     
第四章 进化穿越印度北大陆     
刚到印度的中国人     
穷得和他们一样     
好莱坞科幻片片场     
爱印度的人     
恒河线路     
GTR公路惊魂(上)     
GTR公路惊魂(下)     
意外的收获     
为世界和平而骑车旅行的尼泊尔喇嘛     
一个中国人在印度哭泣过的地方     
中国文明VS印度文明     
我爱瓦拉纳西     
喜爱中国的印度工程师     
在印度看电影     
看泰姬陵的两个角度     
让人崩溃的阿格拉     
贪污薯片的地方治安长官     
ATM机也停电     
印度也有开发区     
一个中国人的印度式婚礼     
雇用地痞“萨达姆”     
清洁工、厕所工和尼泊尔厨师     
沙特比尔的表演     
到印度农家做客     
China(瓷器)来了     
中国人际PK印度官僚     
打工结束     
申请签证难     
路在哪里     
峰回路转     
第五章 困顿穿越非洲大陆(上)     
29美元从非洲开始     
初识埃塞俄比亚     
找工作一波三折      
湖区旅行     
雨林的心脏     
折磨依旧     
灌木地带     
穿越边界     
和采采蝇赛跑     
吉库尤人约翰·卡马先生     
告别     
生不逢时     
走进非洲     
公路边的马赛人     
非洲大草原上的小镇生活     
走出非洲怀旧版     
古城蒙巴萨     
过关综合征     
迷路     
想去日本的非洲土著     
骗子遍地     
横穿马赛大平原     
在非洲的     
遇到狮子     
前人的路     
魔鬼路     
绝望的思念     
吃完玉米吃西瓜     
第六章 孕育穿越非洲大陆(下)     
一碗类似新闻联播的牛杂碎汤     
马拉维湖边的性幻想     
洗头洗出脑浆     
骑车走世界的中国人     
与警察枪战     
磨难的高潮     
夹缝中推销“中国造”     
偷渡来的中国人     
迫不及待的总结性陈词     
逃离理想国     
一个比一个差     
津巴布韦的前世今生     
夜宿土著家     
克里斯蒂安的梦想     
非洲版英国情调     
非洲人想象中的中国     
在警察局快乐的     
和“去放松”一起看大津巴布韦遗迹     
不同的路     
没有所谓的安定生活     
后一次吓破胆     
旅行终点     
尾声     
是结束还是开始,这是个问题     
关于苏的死            
精彩书摘
        “你愿意陪我老婆睡觉吗?”     
 沙巴是个可爱的地方,青山环绕,满目苍翠;镇上鲜花绿树,环绕着殖民时期留下的法式建筑。穿着艳丽的土著妇女们,在老旧的门廊、台阶、石柱下做针线活,这种场景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味。这里是值得享受的好地方,也是摄影的好地方。可我心太急,着急返回正确的路,而没想到这里就是路上的一部分。我按原路返回了老街,学会了河内的发音:哈闹依,就再次踏上去往首都的路。     
 出发之前我就认真想过,为了省钱,一定要自己做饭、野营。吃饭还好解决,一是有炉具和方便面,足够坚持几天,路上偶尔也有小饭馆。再者,一路上有不少水果摊,水果品种很多,甘蔗、香蕉、榴莲、桔子,卖得都不贵,所以一路上水果倒是没有断过。所以重要的是解决住宿问题。公路两侧不是山就是河,即使有空闲的地方也都种满了庄稼,哪能找到宿营地?     
 临近傍晚,我在一家路边的米线摊休息,考虑着晚上在这里宿营的可能性。这时,进来一群修路工。记得在路上遇到过他们,当时他们还试图拦住我呢。显然他们也想起来我这个打扮奇怪的人。身穿骑行服,头戴车盔,想不惹眼都难。     
 工人们吃饭,喝酒,大声喧哗,也许还在猜测我是哪国人、奇奇怪怪的自行车是干吗的,他们还不时地爆发出粗鲁的笑声。我有种不祥的预感,他们有排外情绪。所以我尽量不看他们,一边低头吃米线一边想,也许给老板帮忙的少年会懂些英文单词。他正在照顾工人吃饭,上菜、送酒,还没等我下定决心开口,一个工人就走过来递给我一杯酒。      
				
 
				
				
					《风从远方来》  序言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丈量世界。有人乘着时代巨轮,在繁华都市里搏击风浪;有人扎根土地,与日月星辰共舞。而我,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骑上单车,让风成为我的向导,去探索那些藏匿在地图之外的风景,去聆听那些不曾抵达的故事。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旅行,也不是一次简单的户外运动。这更像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一场与世界的拥抱。在一次又一次的出发与抵达之间,我试图寻找人生的答案,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自由。  本书记录了我在中国广袤大地上,骑行了数万公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江南烟雨的温柔,到西北戈壁的苍凉;从雪域高原的圣洁,到西南山寨的淳朴,我用双脚丈量土地,用镜头捕捉光影,用文字编织情感。  这不是一本关于速度与征服的书,它更多的是关于遇见与感悟。我遇到的不仅仅是壮丽的山河,更是淳朴的人们。他们脸上的笑容,是旅途中最温暖的阳光;他们讲述的故事,是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  骑行,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的脉搏。在日升月落间,我看到了四季的更迭,也看到了生命的轮回。在风雨兼程中,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也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趟旅程,没有终点,只有下一段的开始。每一次出发,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探索,对自我的挑战。而每一次抵达,都带来新的启迪,新的成长。  如果你也曾有过远行的梦想,如果你也渴望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一份宁静,那么,请跟随我的脚步,一同走进这片广袤的天地,一同感受骑行带来的纯粹与自由。  第一章:出发,向着地平线  出发的那一天,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崭新的自行车上,闪烁着跃动的光芒。我站在家门口,看着父母眼中不舍的目光,心中涌起万千感慨。我知道,这一去,将是一场未知的冒险,但我更清楚,这是我内心深处的声音,是我渴望了许久的自由。  我告别了熟悉的一切,背上沉重的行囊,跨上单车。随着车轮的滚动,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风拂过我的脸颊,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我贪婪地呼吸着,仿佛要把这久违的清新注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最初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挑战。烈日炙烤着大地,汗水浸湿了衣衫;陡峭的山坡,考验着体能的极限;偶尔的迷路,也曾让我感到一丝恐慌。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摔倒,都会让我更加坚定地站起来;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让我的内心更加强大。  我开始学会与自然对话。清晨,我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露珠的晶莹;黄昏,我欣赏落日的余晖,倾听晚风的低语。我看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身影,听到了孩童们天真烂漫的笑声。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在我眼中,却如诗如画,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渐渐地,我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旅人,而是融入了这片土地。我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接受他们的善意。在小小的村庄里,我品尝了最朴实的农家菜,听到了最真挚的故事。有人为我指路,有人为我遮挡风雨,有人只是微笑着向我挥手。这些温暖的瞬间,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我旅途中最珍贵的记忆。  我曾在一个黄昏,骑行在一条绵延的山路上。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山峦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我停下车,静静地望着眼前的一切。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渺小。我只是这广阔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却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和温度。  第二章:江南水乡的温柔与记忆  我的车轮碾过一座座小桥,穿梭于一条条如画的巷陌,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江南。这里的水,是它最灵动的灵魂。它静静地流淌,滋养着两岸的绿树红花,也承载着古往今来的故事。  我租住在一间临河的老宅里,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摇曳的乌篷船划破平静的水面,听见吴侬软语在空气中回荡。清晨,我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湿漉漉的石板映着古老的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和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我拜访了许多古镇,每一个古镇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西塘的“烟雨长廊”,乌镇的“枕水人家”,都让我流连忘返。我曾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独自一人坐在河边,看着雨丝落在水面上,漾起一圈圈涟漪。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  江南的人们,似乎也如同这温柔的水乡一般,带着一种温婉的气质。他们说话轻声细语,做事不急不缓。我喜欢和当地的老人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讲述那些关于岁月、关于生活、关于情感的点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平和与智慧的光芒。  我曾在一个夜晚,独自一人坐在摇橹船上,让船夫轻轻地摇着船。夜色渐浓,两岸的灯火阑珊,映在水中,迷离而浪漫。我抬头仰望星空,虽然城市的光污染让星星显得稀疏,但那种静谧的氛围,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我闭上眼睛,让思绪在风中飘荡,任由回忆与现实交织。  江南的食物,也同样充满了治愈人心的力量。一碗热腾腾的馄饨,一块香甜的桂花糕,一杯清淡的龙井茶,都能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舒缓。我曾在一个春日的午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吃到了一盘最地道的红烧肉。那入口即化的口感,那浓郁的酱香,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在这里,我放慢了脚步,也放慢了心。我不再是那个匆忙赶路的旅人,而是沉浸在这份温柔的宁静之中。我看到了生活最真实、最美好的样子,也找回了内心深处的平和。  第三章:西北风沙的呼唤与坚韧  告别了温婉的江南,我踏上了前往西北的旅程。这里的风,不再是温柔的低语,而是呼啸的怒吼;这里的沙,不再是轻轻的飘散,而是滚滚的而来。我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  当我的单车驶入广袤的戈壁,眼前的一切都变得辽阔而苍茫。无尽的荒漠,奇特的雅丹地貌,湛蓝如洗的天空,勾勒出一幅壮丽而又孤独的画卷。阳光炙烤着大地,温度计上的数字不断攀升,汗水仿佛瞬间蒸发。风沙席卷而来,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方向。  我开始明白,西北不仅仅是风沙,它更是生命的坚韧。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生命却以顽强的姿态绽放。我看到了在风沙中挺立的胡杨,它们有着“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美誉。它们的姿态,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不屈。  我遇到了许多淳朴而又热情的人们。他们生活在这片艰苦的环境中,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我曾在一家牧民的帐篷里,品尝了他们慷慨分享的奶茶和烤羊肉。听他们讲述着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关于他们的生活,关于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曾在傍晚,骑行在一条荒凉的土路上,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近处是寂寥的旷野。夕阳将整个天空染成了浓烈的色彩,红、橙、黄、紫,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令人震撼的油画。我停下车,静静地看着这壮丽的景色。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孤独与壮美是并存的,而正是这份孤独,才成就了它的壮美。  我也曾经历了漫长的沙漠骑行,每一次颠簸都考验着我的意志。风沙迷住了我的眼睛,也吹干了我的嘴唇。我曾感到绝望,但每次当我看到远方地平线上闪烁的希望之光,或者看到一处小小的绿洲,我的内心又会重新燃起力量。  西北的风沙,带走了我许多东西,但它也给了我更多。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韧,什么是生命的顽强。它让我懂得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总有希望存在,总有力量支撑着我们前行。  第四章:雪域高原的洗礼与觉醒  当我告别了广袤的西北,我的脚步迈向了更高远的地方——雪域高原。这里的天空,比任何地方都要蓝,这里的空气,比任何地方都要稀薄,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圣与神秘。  高原反应,是每个踏上这片土地的旅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沉重而艰难。身体的每一处都在叫嚣着不适,但我的内心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所笼罩。  我曾在一个清晨,骑行在一条通往圣湖的路上。当那片如宝石般晶莹的湖水出现在眼前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绝美的画面。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和神圣。  我在这里遇到了许多虔诚的朝圣者,他们用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着对信仰的执着。我看到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匍匐前进,将身体奉献给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平静与力量,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伟大。  我曾在一个傍晚,坐在一个藏族村庄的屋顶上,看着炊烟袅袅升起,听着远处传来的悠扬的歌声。远处是连绵的雪山,近处是淳朴的笑容。我看着落日将雪山染成一片金红,看着星辰逐渐爬上夜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  高原的光线,是如此纯净而强烈,它似乎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达内心深处。在这里,我卸下了所有的包袱,放下了所有的执念。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光明。  雪域高原,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它让我学会了谦卑,学会了敬畏。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在这里,我不再是那个追逐远方的旅人,而是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感受着最纯粹的存在。  第五章:西南山寨的惊喜与传承  告别了高远的神圣,我带着一颗觉醒的心,来到了生机勃勃的西南。这里群山环绕,绿意盎然,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山寨。它们如同散落在山间的珍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我曾在一个苗族村寨,参加了当地的节日庆典。人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的笑容和眼神,传递着最真诚的友谊。  我拜访了许多手工艺人,他们传承着祖辈的技艺,用双手创造着美丽的艺术品。我看到了精美的银饰,看到了色彩斑斓的蜡染,看到了古朴的木雕。我惊叹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技艺的热爱。  在这些山寨里,我看到了不同于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人们依山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乐趣和满足。我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看到了老人们在阳光下悠闲地晒太阳。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我曾在一个雨后初霁的清晨,骑行在一条蜿蜒的山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植物的清香。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近处的梯田层层叠叠,如同绿色的波浪。我停下车,静静地欣赏着这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西南的山寨,让我看到了文化的多元与传承。我看到了不同民族的风情,看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魅力。我感受到了这些古老村寨所蕴含的生命力,也感受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声:路在脚下,心向远方  我的单车之旅,仍在继续。从江南的温柔,到西北的风沙,从雪域高原的洗礼,到西南山寨的惊喜,我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心灵上的成长。  骑行,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孤独中找到力量;骑行,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世界连接,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好。我看到了大地的辽阔,也看到了人性的温暖。  这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抵达,都让我更加明白,人生没有所谓的终点,只有不断前行的道路。每一段路,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每一个人,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将继续骑行,继续探索。我将用我的双眼去观察,用我的心灵去感受,用我的文字去记录。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份启发,一份温暖,一份对远方的向往。  因为我知道,路在脚下,心向远方,这便是骑行,这便是人生最美的姿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