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師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空間布局和美學設計方麵的指導幾乎是零,這在預料之中,畢竟它專注於熱工性能。但即便是在功能性設計環節,比如如何將規範要求的厚重保溫層,以最不影響建築立麵韻律感的方式整閤進去,書中也隻是給齣瞭幾種基本的構造節點圖,缺乏對復雜轉角、凸窗等建築細部處理的優化思路。它更多的是告訴你“必須多厚”,而不是“如何優雅地做到這麼厚”。對於追求建築形態與技術完美結閤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設計指導更多是“限製性條件”的羅列,而非“創新性解決方案”的激發。我倒是很想知道,在設計復雜的大跨度空間或異形結構時,如何根據這本書的嚴苛要求進行結構與保溫的協同優化,但這些內容似乎需要讀者自行進行大量的二次轉化和推演,這本書本身更像是一本“閤規手冊”,而非“設計靈感庫”。
評分我最近在著手一個北方地區的改造項目,急需一份權威的、能夠指導我優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參考資料。拿到手後,我立馬跳過瞭前言和目錄,直接翻閱瞭關於外牆保溫構造和門窗熱工性能指標的部分。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邏輯是典型的標準製定思路,清晰地界定瞭不同氣候分區的具體熱工參數和計算方法,這一點無可挑剔,非常符閤規範的嚴密性要求。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在闡述一些關鍵概念時,比如“動態熱惰性指標”或“太陽得熱係數”的具體應用場景時,雖然提供瞭公式,但對於實際工程中如何根據當地特有的微氣候條件進行微調的案例分析卻顯得有些不足。很多參數似乎直接套用瞭幾年前的經驗值,對於近年來新齣現的復閤保溫材料或者真空隔熱闆這類高科技産品,介紹得不夠深入,更像是對傳統做法的鞏固和細化。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具體案例中,設計優化帶來的能耗降低百分比的實際數據對比,而不是單純的理論計算,這對於說服業主采納更昂貴的節能方案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樸實瞭,乍一看,還以為是哪個年代久遠的工程手冊,那種深藍或墨綠的底色,配上略顯僵硬的宋體字,簡直就是“嚴肅”的代名詞。我原本期待的是能有一些現代設計的元素,畢竟是關於“節能設計”的,多少應該有點與時俱進的視覺錶達吧。不過,翻開扉頁,那種撲麵而來的技術資料的氣息倒是挺濃鬱的,大量的圖錶和規範性的文字占據瞭主要篇幅,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更像是一份必須在施工現場隨時備查的工具書。我特彆留意瞭一下附帶的光盤,希望裏麵能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3D模型或者軟件模擬結果,畢竟對於嚴寒和寒冷地區的設計,熱橋、氣密性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細節,光靠文字描述是很難完全把握的。但老實說,這種老派的裝幀風格,讓我對光盤內容的豐富度和易用性産生瞭些許疑慮,希望它不會是那種隻能在老舊電腦上纔能讀取的、格式落後的資料包。總體來說,第一印象是專業、嚴謹,但缺乏一點點吸引力,更像是給已經深諳此道的工程師準備的“寶典”,而不是給初學者入門的“嚮導”。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發行時間跨度(2010年之前的數據和標準)和其標題所指的時間段,這使得其中引用的某些材料性能數據在今天看來可能已經有所更新。比如,關於非金屬管道的保溫厚度推薦,或者某些特定區域的地麵防凍脹要求的參數,與最新的建材目錄可能存在齣入。作為一個實踐者,我最關心的是這些“老”標準在新的建築法框架下如何被解釋和執行。一個比較突齣的地方是,書中對不同能源形式(電采暖、燃氣壁爐、區域供熱)的綜閤能耗摺算係數的討論顯得比較保守,沒有充分考慮光伏自發電等分布式能源對整體能耗指標的影響。光盤附件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動態的分析工具,而不是簡單的靜態圖紙或PDF文檔。如果光盤內容隻是對紙質書的電子化復印,那它的價值就大打摺扣瞭,因為真正有價值的是那些可以進行參數修改和模擬的電子錶格或軟件接口,這一點上,我目前還沒有找到充分的證據錶明它能提供這種程度的交互性。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相當可觀,內容密度非常高,幾乎每一個公式或條文後麵都緊跟著一長串的注釋和引用標準。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理解其中的術語,發現它對於“極限溫差”和“冷橋效應”的量化處理非常細緻,這正是北方建築最頭疼的問題。然而,這種極緻的規範化也帶來瞭一個副作用:閱讀體驗略顯枯燥。文字的組織方式更傾嚮於“規定”而非“探討”。比如,在談到通風熱迴收係統的能耗評估時,它似乎更側重於最低能效比的強製要求,而對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效率更高的熱迴收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和長效維護的考量著墨不多。感覺這本書更像是設定瞭一個“及格綫”,確保建築不會太差,但對於如何達到“世界領先”的超低能耗標準,可能需要讀者自己去查閱更前沿的國際期刊或者專業會議的論文。對於希望找到一站式解決所有復雜問題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堅實的基礎框架,需要在其上填充更靈活、更創新的技術細節。
評分隨書給瞭光盤,包裝完好,能用到的工具書
評分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的通知》(建標函E20053 84號)的要求,標準編製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築部分)》JGJ 26-95進行瞭修訂,並更名為《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
評分送的光盤還木有看,不過覺得不錯!
評分很好的圖書,推薦閱讀,京東的快遞飛快!
評分東西不錯,正版好用好用好用
評分很快,正版很好,考試用。
評分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搞暖通的一定要買。
評分單位用,還是挺不錯的
評分書不錯 送貨也快 光盤也給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