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建筑 景观 室内设计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
定价:69.00元
作者:麓山手绘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11508694
字数:465000
页码:30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建筑.景观.室内设计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一书全面讲解建筑/景观/室内设计马克笔手绘的综合教程,该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涵盖了马克笔手绘表现的方方面面。《建筑.景观.室内设计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一书知识结构清晰,讲解循序渐进,案例丰富,步骤细致深入。本书适合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的在校学生、培训机构以及所有对手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建筑.景观.室内设计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一书共分为12章,第1章为手绘概述,详细讲解了手绘的概念与意义,手绘表现的工具;第2章主要讲解了透视与构图;第3章讲解了线条的训练;第4章讲解了形体的塑造;第5章讲解了色彩的运用;第6章讲解了材质的表现;第7章讲解了配景的表现;第8章讲解了景观局部手绘表现;第911章全面解析了园林景观综合表现、建筑设计手绘表现和室内设计手绘表现;第12章为综合案例手绘表现,分别对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平面图、立面图、鸟瞰图和效果图进行讲解,是对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学习的一个补充和检验。
第1章 手绘概述
1.1 手绘的概念
1.2 手绘的作用与意义
1.3 手绘表现的工具
1.3.1 黑白表现类
1.3.2 色彩表现类
1.3.3 辅助类工具
1.3.4 纸张的选用
第2章 透视与构图
2.1 透视原理
2.1.1 一点透视
2.1.2 一点斜透视
2.1.3 两点斜透视
2.2 构图原理
2.2.1 构图的方法
2.2.2 构图的要点
2.2.3 常见构图问题解析
2.3 透视线稿练习
2.3.1 建筑透视练习
2.3.2 景观透视练习
2.3.3 室内透视练习
第3章 线条的训练
3.1 手绘姿势
3.1.1 握笔姿势
3.1.2 坐姿
3.2 线的画法与应用
3.2.1 直线
3.2.2 抖线
3.2.3 曲线
3.3 软硬线条的运用
3.3.1 软线条的画法与运用
3.3.2 硬线条的画法与运用
3.4 基础体块与光影的关系
3.4.1 线条疏密产生的明暗关系
3.4.2 留白产生的明暗关系
3.5 线稿综合练习
3.5.1 建筑线稿练习
3.5.2 景观线稿练习
3.5.3 室内线稿练习
第4章 形体的塑造
4.1 基本几何形体绘制技巧
4.1.1 棱角
4.1.2 圆角
4.1.3 弧面
4.2 形体演变训练
4.2.1 形体的概述
4.2.2 形体的演变
4.3 造型的简化
4.3.1 观察分析
4.3.2 形体概括提炼
4.4 光影的简化
4.4.1 光影的作用
4.4.2 光影的画法
第5章 色彩的运用
5.1 色彩的基础知识
5.1.1 色彩的三种类型
5.1.2 色彩的特性
5.1.3 色彩的属性
5.2 马克笔上色技巧
5.2.1 马克笔笔触和用色规律
5.2.2 笔触的基本应用
5.2.3 马克笔的渐变与过渡训练
5.2.4 马克笔手绘表现练习
5.3 彩铅上色技巧
5.3.1 彩铅用笔方法
5.3.2 彩铅上色规律
5.3.3 彩铅手绘表现练习
5.4 单色立体感练习
5.5 彩色立体感练习
5.6 马克笔和彩铅综合表现
5.6.1 建筑案例
5.6.2 景观案例
5.6.3 室内案例
第6章 材质的表现
6.1 石材
6.1.1 大理石
6.1.2 文化石
6.1.3 墙砖
6.1.4 瓷砖
6.2 金属
6.2.1 金属的绘制
6.2.2 金属的应用
6.3 玻璃
6.3.1 玻璃的绘制
6.3.2 玻璃的应用
6.4 木材
6.4.1 木材的绘制
6.4.2 木材的应用
6.5 布艺
6.5.1 布艺的绘制
6.5.2 布艺的应用
第7章 配景的表现
7.1 植物
7.1.1 乔木
7.1.2 灌木与绿篱
7.1.3 地被和花草
7.2 天空
7.2.1 天空的几种表现方法
7.2.2 常见的天空表现形式
7.3 汽车
7.3.1 汽车平面图
7.3.2 汽车透视图
7.4 人物
7.4.1 人物的比例
7.4.2 人物的表现
7.5 山石
7.5.1 绿地景石
7.5.2 叠水假山
7.6 水体
7.6.1 自然型溪水、湖水
7.6.2 人工造型喷泉、游泳池
7.7 园桥
7.7.1 平桥
7.7.2 拱桥
7.8 道路铺装
7.8.1 铺装分类
7.8.2 铺装色彩
7.8.3 铺装尺度
7.8.4 铺装图案纹样
第8章 景观局部手绘表现
8.1 景观小品
8.1.1 景观桌椅
8.1.2 遮阳伞
8.1.3 景窗
8.1.4 花钵水缸
8.1.5 灯具
8.1.6 垃圾箱
8.1.7 景观说明牌
8.2 景观建筑
8.2.1 公园凉亭
8.2.2 廊
第9章 园林景观综合表现
9.1 植物平面图
9.2 公园景观
9.3 小区景观
9.4 别墅庭院
9.5 校园景观
第10章 建筑设计手绘表现
10.1 古代建筑
10.1.1 居住建筑
10.1.2 公共建筑
10.2 现代建筑
10.2.1 居住建筑
10.2.2 公共建筑
10.3 西方建筑
10.3.1 居住建筑
10.3.2 公共建筑
10.4 风情民居
10.4.1 徽州民居
10.4.2 江南民居
10.4.3 碉楼
第11章 室内设计手绘表现
11.1 室内陈设单体
11.1.1 床
11.1.2 单人沙发
11.1.3 茶几
11.1.4 洁具
11.1.5 灯具
11.1.6 家用电器
11.2 单体组合
11.2.1 沙发组合
11.2.2 书房组合家具
11.2.3 卫生间器具组合
11.3 室内空间效果图案例
11.3.1 普通住宅手绘表现
11.3.2 别墅手绘表现
11.3.3 主题酒店手绘表现
11.3.4 大型商场手绘表现
11.3.5 酒店餐厅手绘表现
第12章 综合案例手绘表现
12.1 建筑手绘表现
12.1.1 平面图
12.1.2 立面图
12.1.3 鸟瞰图
12.1.4 效果图
12.2 景观手绘表现
12.2.1 平面图
12.2.2 立面图
12.2.3 鸟瞰图
12.2.3 效果图
12.3 室内手绘表现
12.3.1 平面图
12.3.2 立面图
12.2.3 鸟瞰图
12.2.4 效果图
恒久图书专营店
恒久图书专营店
恒久图书专营店
我是一名对建筑风格和历史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自己动手画一些简单的建筑草图,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那种专业设计师的韵味。偶然间看到这本书,就被它精美的封面吸引了。翻开书,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喜。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更是教你如何“看”建筑。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有着非常独到的手绘表现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表现技法的对比讲解,通过不同的笔触和色彩运用,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我尝试着模仿书中绘制了一座古建筑的局部,我发现通过对线条和光影的细致刻画,我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建筑的精髓。书中关于建筑细节的处理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如何用笔触表现出墙体的肌理,如何用色彩来区分不同的材料,这让我对手绘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之前画的建筑图总是显得比较平淡,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懂得如何通过细节来丰富画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本建筑美学的启蒙读物,让我对建筑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分我是一名刚起步的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一些小型项目的室内设计。客户通常对设计效果图的要求很高,而我目前的财务状况还不足以购买昂贵的渲染软件,所以我一直致力于提升我的手绘能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书中关于室内空间表现的技法,从基础的透视原理到复杂的材质刻画,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运用马克笔来表现空间氛围的部分,作者是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的对比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教程,绘制了一个我最近接到的一个小户型的客餐厅效果图,我发现通过马克笔的叠加和晕染,我能够很轻松地表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和温馨感,客户对我的手绘效果图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建议,这让我不仅能画出“像”的图,更能画出“好看”的图。这本书让我对手绘表现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承接更多的项目。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本来是想找点灵感,看看能不能学点高级的渲染技巧,毕竟现在光靠CAD出图是远远不够的。翻开第一页,我就被精美的插画吸引住了,那些手绘效果图简直太漂亮了!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草图构思的部分,虽然我平时画图比较少,但看那些流畅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搭配,我感觉自己也能画出一些不错的草图来。书中对笔触的运用、明暗关系的表现、材质的刻画都有很详细的讲解,我觉得这对于提升我的手绘功底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不仅有建筑效果图,还有景观和室内设计的案例,这对我来说是个惊喜,因为我的工作有时候会涉及到这些领域。特别是室内设计部分的表现技法,让我看到了如何用马克笔快速捕捉空间感和氛围,这比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教程都要直观和实用。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色彩理论的讲解,作者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主题、营造气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手绘的思维方式和创作理念,这让我不仅仅是学习技巧,更能从宏观层面理解手绘的意义。我尝试跟着书中的步骤画了一张简单的草图,虽然和书里的作品还有很大差距,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本书让我对手绘表现又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把图画得像,更是要画出感觉,画出灵魂。
评分我对建筑设计一直充满热情,尤其钟情于那些充满艺术感的手绘效果图。市面上的建筑类书籍很多,但真正能系统地教你如何运用马克笔来表现建筑的独特韵味的书籍却相对较少。这本书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建筑体块和光影表现的部分,作者是如何通过简洁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塑造建筑的轮廓和立体感,让我对建筑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画了一些简单的建筑草图,我发现通过马克笔的叠加和渲染,原本呆板的线条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如何表现建筑的材质,比如石材的厚重感、玻璃的通透感、金属的质感,这让我对手绘建筑的细节处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在表现建筑细节的时候比较吃力,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技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建筑构图和透视的讲解,这对于我理解和绘制复杂的建筑场景非常有帮助。我能感觉到,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在技巧上有所提升,在对建筑的理解和表现上也更加深入了。我对手绘建筑的热情也因此被进一步点燃。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建筑系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充满了期待,但也面临着如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有效地传达给导师和评审老师的挑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指导我进行手绘表现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内容,简直为我量 মস্তি。书中关于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表现技法都有涵盖,这对于我一个即将面对多方面挑战的毕业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方案推敲和概念表达的手绘方法,作者是如何通过快速的草图和示意图来记录和发展设计思路,这对我梳理自己的设计过程非常有帮助。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方法,绘制了一张我毕业设计的初步概念草图,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快地捕捉到设计的核心要素,并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书中对色彩和笔触的运用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强调建筑的不同属性,比如历史感、未来感、或者人性化等,这对我理解设计的情感表达非常有启发。这本书让我对手绘作为设计工具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去面对接下来的毕业设计。
评分我是一名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市民,平时喜欢观察城市中的各种建筑和街景,并尝试着自己动手绘制。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我一直渴望能够用更专业、更生动的方式来记录和表达我对城市的热爱。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位绘画老师。书中关于城市肌理、街道空间、以及标志性建筑的手绘表现技法,都非常吸引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运用马克笔来捕捉城市氛围的处理,作者是如何通过色彩和笔触来表现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城市景象,这让我对城市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绘制了一张我居住小区的街景草图,我发现通过简单的马克笔运用,我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小区的空间感和生活气息,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城市观察和速写方法的讲解,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让我知道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绘画的灵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眼睛去发现美、用画笔去记录美的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升我手绘表现能力的教材。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关于理论的书籍,但真正能教我如何将设计的空间感、材质感、光影感通过手绘直观地呈现出来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翻开书,就被那些精美的手绘效果图深深吸引。书中对不同风格室内空间的表现技巧都有详细的讲解,无论是现代简约、新中式还是北欧风格,作者都能用恰当的笔触和色彩来捕捉其精髓。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材质表现的部分,比如如何用马克笔画出木纹的肌理、布艺的柔软感、金属的冰冷感,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画材质的时候总是显得很生硬,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此外,书中关于光影的运用也让我大开眼界,如何通过明暗对比和色彩的过渡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这对于室内设计效果图的表现至关重要。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教程画了一个客厅的草图,虽然我还是新手,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画出来的空间比以前更有立体感和氛围感了。这本书不仅教我画什么,更教我怎么去观察和表现。它让我对手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对空间和情感的表达。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的景观设计师,对于如何将脑海中的构思转化为直观的图纸一直感到困惑。市面上关于景观设计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教你如何用手绘将设计理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精细的步骤图,向我展示了如何运用马克笔来表现不同的景观元素,比如水景、植物、硬质铺装等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植物表现的部分,作者是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植物的形态和质感,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为手绘景观图是很费时费力的,但看了书中的示范,我发现只要掌握了技巧,就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表达设计意图。书中关于光影的处理也让我印象深刻,如何在手绘图中标注出光源的方向和强度,以及如何通过阴影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这对于景观设计来说至关重要。我尝试着画了一片小区域的景观草图,按照书中的方法,我很快就勾勒出了大概的轮廓,然后通过色彩的叠加和笔触的变化,让画面变得生动起来。虽然我画的还不够成熟,但我已经能感受到手绘带来的效率和表现力。这本书让我对景观手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尝试更复杂的项目。
评分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负责一些项目的宣传策划。虽然我不直接参与设计,但理解和欣赏设计图纸的能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手绘,更好地理解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背后的逻辑和美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直观和易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是如何运用手绘来表达他们的创意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城市景观的绘制部分,作者是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和氛围,这让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书中对室内空间的表现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如何通过手绘来传达空间的舒适感和功能性,这对于我理解房地产项目的定位和卖点很有帮助。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画了一张简单的城市街景的草图,虽然我画得还很粗糙,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开始能够捕捉到画面的整体感觉了。这本书让我对手绘表现技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欣赏设计师们的创意和辛劳。它不仅仅是一本技巧书,更是一扇了解设计世界的窗口。
评分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常常在思考如何让我的设计作品在众多枯燥的图纸中脱颖而出。传统的CAD出图虽然精确,但总归缺少一些人情味和艺术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快速、有效地将我的设计理念传达出去的工具和方法,而马克笔手绘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仔细研究了书中的案例,发现作者在表现建筑的尺度感、空间感以及材料质感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建筑氛围的处理,那些充满活力的色彩搭配,让原本静态的建筑变得栩栩如生。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绘制了一张小型的建筑分析图,我发现通过简单的马克笔叠加,我就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建筑的体块关系和空间流动性。书中关于阴影的描绘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阴影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这对于建筑效果图的表达至关重要。我之前总觉得自己的手绘图显得比较单薄,而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更好地运用明暗关系来丰富画面。这本书让我对建筑手绘的表现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去探索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