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

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海燕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
  • 电路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元件
  • 第三版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29360
版次:3
商品编码:105404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字数:38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4个项目融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40个技能训练培训学生电路设计、安装、电气测试技能,62个知识点讲解电路基本原理、应用知识。
特点:
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技能训练,每个技能训练分解成1至2个任务书;以技能为主,知识为辅,知识为技能做铺垫,相关知识融入技能训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技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设计、识读、安装、调试实际电子电路的能力。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共有14个项目,在安排上考虑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顺序规律,项目1-项目6以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为主,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分立元件、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制作与调试,信号发生器的制作与测试等;项目7-项目14以涉及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为主,主要内容包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触发器、集成计数器等时序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常用接口芯片的功能测试,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的应用等。本书每个项目源于产品,有独立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项目里包含的技?训练任务本身也是完整电路功能模块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要求灵活取舍。为方便组织日常教学,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训练任务都提供了电路参考原理图,在项目、技能训练实施中列出了元件材料清单。
《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适合于高职高专电子、电气、机电、计算机类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电类产品开发制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项目1 简易直流电源制作
技能训练1 二极管检测
知识点 晶体二极管
技能训练2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测试
知识点 稳压二极管
技能训练3 发光二极管电路测试
知识点 发光二极管(led)
技能训练4 桥式整流电路仿真
知识点 桥式整流电路
技能训练5 滤波电路仿真
知识点 滤波电路
技能训练6 印制电路板制作
知识点 印制电路板设计常识
项目实施 简易直流电源制作
习题1
项目2 音频前置放大电路制作
技能训练7 三极管的检测
知识点 半导体三极管
技能训练8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测试
知识点1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知识点2 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
知识点3 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技能训练9 放大电路性能参数仿真测试
知识点 放大电路性能参数
知识拓展 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
技能训练10 多级放大电路仿真测试
知识点 多级放大电路
项目实施 音频前置放大电路制作
习题2
项目3 功率放大电路制作
技能训练11 差分放大电路仿真测试
知识点 差分放大器
技能训练1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测试仿真
知识点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项目实施 功率放大电路制作
习题3
项目4 红外线报警器制作
技能训练13 运算放大电路功能测试
知识点1 集成运算放大器
知识点2 比例运算放大电路
知识点3 加/减运算放大电路
知识点4 积分/微分运算电路
技能训练14 迟滞电压比较器电路功能测试
知识点1 电压比较器
知识点2 迟滞比较器
技能训练15 负反馈放大电路测试
知识点 负反馈放大电路
项目实施 红外线报警器制作
习题4
项目5 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制作
技能训练16 正弦波产生电路制作与测试
知识点 正弦波振荡电路
技能训练17 方波产生电路制作与测试
知识点 方波产生电路
技能训练18 三角波产生电路制作与测试
知识点 三角波产生电路
技能训练19 三角波-矩形波转换电路测试与仿真
知识点 三角波-矩形波转换电路
知识拓展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
项目实施 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制作
习题5
项目6 车载12v/24v转5v开关稳压集成电源制作
技能训练20 串联稳压电路制作
知识点 串联稳压电路
技能训练21 线性三端稳压集成电源制作
知识点1 常用线性集成稳压器
知识点2 集成三端稳压器扩流技术
技能训练22 开关稳压集成电源测试
知识点 开关集成稳压器
项目实施 车载12v/24v转5v开关稳压集成电源制作
习题6
项目7 全加器设计与制作
技能训练23 常用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知识点1 逻辑门电路
知识点2 TTL门和Cmos门
技能训练24 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制作
知识点1 数制和BCD码
知识点2 逻辑代数基础
知识点3 逻辑表示的相互转换
知识点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知识点5 卡诺图化简
项目实施 全加器设计与制作
习题7
项目8 电风扇模拟阵风调速电路制作
技能训练25 基本RS触发器功能测试
知识点 基本RS触发器
技能训练26 集成边沿触发器功能测试
知识点 边沿触发器介绍
技能训练27 施密特触发器功能测试
知识点 施密特触发器
技能训练28 555多谐振荡器制作与测试
知识点 555集成电路
项目实施 电风扇模拟阵风调速电路制作
习题8
项目9 四路抢答器制作
技能训练29 数据选择器逻辑功能测试
知识点 数据选择器介绍
技能训练30 译码器/编码器逻辑功能测试
知识点1 译码器
知识点2 编码器
技能训练31 led显示译码电路制作与测试
知识点1 led数码显示器
知识点2 数字显示译码器
技能训练32 集成缓冲器功能测试
知识点 集成缓冲器
技能训练33 集成锁存器功能测试
知识点 集成锁存器
技能训练34 集成寄存器功能测试
知识点 集成寄存器
项目实施 四路抢答器制作
习题9
项目10 数字钟设计与制作
技能训练35 二进制集成计数器测试
知识点 常用集成计数器
技能训练36 六十进制集成计数器测试
知识点 高进制计数器变成低进制计数器的方法
技能训练37 晶体振荡产生电路测试
知识点 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项目实施 数字钟设计与制作
习题10
项目11 简易数控直流电源制作
技能训练38 dac0832单极性输出应用电路测试
知识点 数模转换器常用芯片介绍
技能训练39 dac0832双极性输出应用电路测试
知识点 d/a转换器的双极性输出
项目实施 简易数控直流电源制作
习题11
项目12 数字电压表制作
知识点1 模数转换器(ADC)
知识点2 常用ADC芯片介绍
项目实施 数字电压表制作
习题12
项目13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认识
知识点1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
知识点2 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知识点3 可编程逻辑器件
习题13
项目14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测试
技能训练40 分压式共源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测试
知识点1 场效应晶体管
知识点2 VMOS场效应晶体管
习题14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电路原理导论》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初学者构建扎实的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在涵盖经典电路理论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电子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应用背景,力求使读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其在实际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阐述了电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从家用电器到通信系统,无不依赖于精密的电路设计。接着,引入了电路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电源、导线和负载。我们详细解释了电压、电流、电阻、电导等基本电学量的定义、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为了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识,我们引入了水流模型作为类比,但同时也强调了电学量的独特性质。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电路图的绘制规范和常用符号,这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基石。最后,我们简要概述了电路分析的几个主要方向,包括电路的暂态分析和稳态分析,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 直流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是直流电路分析的起点。我们首先介绍了欧姆定律,这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详细讲解了其数学表达式以及在不同电路元件中的应用。紧接着,我们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包括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然后,本章重点讲解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对于串联电路,我们阐述了电流的唯一性、电压的分配以及总电阻的计算。对于并联电路,我们则详细分析了电压的共同性、电流的分流以及总电导的计算。通过大量实例,读者可以熟练掌握这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的分析技巧。 第三章 直流电路中的节点和网孔分析 在处理更复杂的直流电路时,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章详细介绍了节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的应用。我们演示了如何选择节点、如何列写节点电压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确定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和支路电流。随后,我们转向网孔分析法,基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本章深入讲解了如何定义网孔电流、如何列写网孔电压方程,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方程组来获得电路的分析结果。对于含有理想电流源或受控源的复杂电路,本章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策略和技巧,帮助读者应对各种挑战。 第四章 等效电路和电路化简 为了简化复杂的电路,等效电路的思想至关重要。本章首先介绍了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这是最基础的等效化简方法。随后,我们深入讲解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宁定理允许我们将一个复杂的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串联电阻的组合,极大地简化了对负载的分析。同样,诺顿定理则将该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并联电阻的组合。本章通过详实的推导和丰富的例题,使读者深刻理解这些定理的内涵和应用。此外,我们还探讨了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第五章 暂态电路分析基础 许多实际电路元件,如电容器和电感器,都具有储能的特性,这导致电路的响应不是瞬时的,而是存在一个过渡过程,即暂态过程。本章是暂态电路分析的入门。我们首先介绍了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基本电学特性,包括它们存储电场能和磁场能的能力。接着,我们引入了时间常数的概念,这是描述电路暂态响应速度的关键参数。本章重点分析了一阶RC电路和RL电路的充放电过程,详细推导了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指数规律,并解释了稳态值的概念。通过对这些基本一阶电路的深入理解,读者为后续更复杂的暂态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六章 交流电路基础 本章开始将分析对象扩展到交流电路。我们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交流信号波形,如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特性,如幅值、频率、周期、相位等。随后,我们重点讲解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的分析离不开相量法的应用。本章详细介绍了相量的概念,以及如何将时域的正弦信号转化为频域的相量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复阻抗和复导纳的概念,将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统一起来。本章还解释了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包括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七章 交流电路中的RLC串联和并联电路 本章深入探讨了交流电路中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RLC串联和并联电路。对于RLC串联电路,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频率下电路的阻抗特性,并重点讲解了谐振现象。当电路发生谐振时,感抗和容抗相互抵消,电路的阻抗最小(或最大,取决于连接方式),电流(或电压)最大。本章还介绍了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RLC并联电路,我们也进行了类似的分析,重点关注谐振时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图示,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RLC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行为。 第八章 三相交流电路 在电力系统中,三相交流电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章系统介绍了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原理,以及三相发电机和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包括星形(Y)连接和三角形(Δ)连接。我们详细分析了两种连接方式下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本章还讲解了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三相电路的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三相交流电的特性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全面的认识。 第九章 交流电路的瞬态分析 类似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中也存在暂态过程。本章将暂态分析的思想扩展到交流电路。我们讨论了含有电容和电感的交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的概念。本章将直流暂态分析中的方法与交流稳态分析中的相量法相结合,处理更复杂的交流暂态问题。通过对RLC电路在不同激励下的暂态行为的分析,读者将对电路动态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十章 电路分析的进阶概念 本章作为全书的总结和提升,介绍了一些电路分析中更高级的概念和方法。我们简要回顾了前面章节所学的各类分析工具,并探讨了它们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章还初步介绍了双口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描述双口网络特性的参数(如阻抗参数、导纳参数、混合参数等)。此外,我们还提及了一些现代电路分析软件在解决大规模电路问题中的作用,并鼓励读者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际应用。 总结 《电路原理导论》通过详实的理论讲解、丰富的例题分析和由浅入深的章节安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电路分析入门学习路径。本书不仅注重基本概念的清晰阐述,更强调分析方法的逻辑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无论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还是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本书都将是您踏入精彩的电路世界的一本必备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我一直对电子产品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们内部的运作方式神秘莫测。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背后都蕴含着精妙的科学原理。书中的内容,从最简单的电阻、电容、电感,到后来讲解的二极管、三极管,再到复杂的集成电路,都介绍得非常系统和深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元器件的“灵魂”——特性曲线的分析,它们就像是元器件的“指纹”,清晰地展现了它们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行为。通过对这些曲线的理解,我不仅能预测电路的功能,更能发现潜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书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电流“单行道”的画面。而在学习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时,那种“小信号控制大信号”的神奇景象,也让我惊叹于人类的智慧。我曾经尝试着根据书中的讲解,用面包板搭建过一些简单的放大电路,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整个过程让我对理论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培养了我一种“动手实践”的意识,让我知道,学习电子技术,光看不练是远远不够的。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评分

我与《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的缘分,始于一个关于“如何让一切动起来”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能发出声音、能显示图像、能做出各种神奇动作的电子设备着迷,但却不知道它们内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本“魔法秘籍”,为我揭示了电子世界的奥秘。我喜欢书中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电荷、电流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更复杂的电路分析。我尤其享受学习各种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使用方法的部分,它们让我感觉自己真的能够“看到”电路中的信号变化。书中对各种滤波电路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收音机能接收到清晰的信号,为什么电源适配器能输出稳定的电压。我记得当我第一次用示波器观察到正弦波的形状时,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仿佛亲眼见证了电流的律动。这本书也让我学会了如何“读懂”电路图,那些看似杂乱的线条和符号,在理解了它们的含义之后,就变成了一张张清晰的“蓝图”。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关于电子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遇到电器故障时,我不再束手无策,而是会尝试从最基本的电路原理出发,去分析可能的原因。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给我指引方向。我并非科班出身,接触电子技术纯属偶然,而《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就是我跨入这个全新领域的第一块踏板。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敬畏,生怕自己跟不上趟。但是,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逐渐建立起了自信。从最基础的直流电路分析,到复杂的交流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作者都用了非常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图示来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概念的解释,它们往往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类比、举例,甚至是一些历史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我记得对“电容”和“电感”的理解,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觉得它们很抽象,很难把握。但书中对它们充放电过程的详尽描述,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在生活中留意那些使用这些元器件的电器,比如电源适配器里的滤波电容,或者音响设备里的耦合电容,都能从中找到这本书的影子。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究的种子。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复杂的技术,拆解开来,其实都是由一些基本原理和巧妙的设计构成的。这种“抽丝剥茧”的能力,让我在面对新的技术挑战时,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信心去尝试和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但我想分享的,是它在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如何悄悄地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最初拿到这本书,我还是个对电路板一窍不通的“小白”,老师推荐它,说它“打基础”。说实话,那时候我对“基础”的理解,可能只是把那些零散的电子元器件勉强记住名字。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领略到一种别样的逻辑美。那些看起来枯燥的公式,其实是描述自然界运行规律的优雅语言。我记得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欧姆定律,就像推开了一扇门,看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那种不可动摇的关系。这不仅仅是记住了一个公式,更是理解了能量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和转化的。书中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讲解,也从一开始的“长什么样”变成了“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在实际电路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开始尝试着自己搭建一些简单的电路,用万用表去测量,去验证书本上的理论。那些闪烁的LED,随着我的手动操作而亮起或熄灭,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培养了我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在电子的世界里,一个小小的连接错误,一个参数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效。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逐渐渗透到了我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发现,解决问题时,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会去追溯根本原因,分析各个环节的可能性。

评分

我始终觉得,《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这本书,在我整个工程学习生涯中扮演了一个“定海神针”的角色。我不是那种天生就对理工科特别敏感的学生,在刚接触到电子技术的时候,我确实感到过一些吃力。有些概念,比如“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在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简直是天书。但是,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总能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可以理解。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没有太多花哨的语言,而是专注于把最核心的知识点讲透。我记得我曾经花了好几个晚上,反复琢磨戴维宁定理的推导过程,最终在理解了“等效电压源”和“等效内阻”这两个核心概念后,一切都豁然开朗。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定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和逻辑分析得出的必然结果。这种对“为什么”的深入追问,让我养成了深入探究问题的习惯。我不再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去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在学习到晶体管的特性时,书中对不同工作区域的划分,以及每个区域的数学模型,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设计放大电路。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电子技术领域建立扎实根基的关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