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作傢傳記坊間已有多種,為何還要齣這套書?和以往的作傢傳記相比,這套書有什麼特色?我看有這麼四點。
一是圖文互動。這套書命名為“圖本傳記”,因為有大量的“圖”。不是新畫的插圖,而是老照片。每本書的編寫過程,編者都花費很多精力去搜尋有關傳主的各種照片資料。這套書在“圖”這方麵是下瞭大工夫的。照片在書中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者補充,而是經過精心的編排,其本身就構成書的主乾部分,和文字同等重要。圖與文互?映照,互為闡釋,更生動也直觀地敘說傳主的生平。那些斑駁陳舊的老照片不光為瞭“好看”,也是為瞭製造濃厚的曆史現場感,給人某種衝擊,加上文字的點撥,讀者就愈加真切地感受到傳主及其所處的時代的那些情味。
二是迴歸日常。和常見的以褒揚頌贊為主的評傳不同,這套傳記更注重把作傢看做是特定時代中有個性的生命體,是“人間的”作傢,而不是超人。編者不拒絕傳主的日常錶現、逸聞瑣事,格外留意捕捉一些生活細節、性格側麵,甚至某些獨異的品性。這會和我們通常對這些作傢的認識有些“落差”,但閱讀的興趣反而由此生發。即使魯迅這樣的大作傢,也不見得老要對他仰視,有時采取平視,會讓人覺得親切,能觸摸到他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麵,也就可以更放鬆地走近文學巨人。對傳主的生活與心性的描寫越是具體而豐富,也就越有利於對他們創作的深入瞭解,幫助讀者進入作傢的世界。
三是史傢筆法。這套書雖然麵嚮普通讀者,卻有厚實的學術支持,有史傢的眼光與方法。編撰者都清楚意識到,現代作傢傳記的寫作其實就是文學史研究的一支,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是前提,而且因為立足真實,還可以糾正或補充?學史之不足。這套書搜求與考證瞭許多曆史資料,補正瞭以往文學史對相關作傢評價上的某些偏失,豐富瞭對文學史的理解。叢書還吸納瞭當前學界對相關作傢研究的很多新的成果,顯現齣鮮明的學理追求。這套書既注重對傳主創作生涯的輪廓勾勒,又有曆史細部的體察,所喚起的是一種知性與感性的交織。讀這樣的傳記能得到靈魂遊曆的快感,又有睿智的啓迪。
四是優美可讀。這套書各冊齣自不同編者之手,他們都是有建樹的學者,彼此風格不同,共同的都很注重和讀者平等交流,用比較平實活潑的筆調去引領讀者。這種圖本敘述方式既是文學的,又帶有濃厚的“科普”特點,文學史研究專深的成果在這裏終於轉化為平易誘人的記論說。這套書總讓讀者感到一種親和力,仿佛可以和編者一起,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傳記林苑中遊逛,觸摸那些現代作傢非同尋常的生活軌跡,體味他們的苦惱與歡樂,思索他們的經驗與忠告,細察各種人生況味,增加生活的見識與樂趣!和那些作傢“約會”,不但加深瞭對他們創作的理解,還能感受某種精神的提升,對應我們自己的生活,也許可以在迷惘中得到啓示,寂寞中領略撫慰,失意中獲取鼓舞。
現代文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傳統”。 作為文學傳統的相當重要的部分,是一代代眾多作傢的創作積存,保留著社會群體的共同記憶。其中一些作品經過時間的篩選,成為經典,占據著傳統中顯要的位置,對後世産生持續的影響。無論承認與否,現代文學“新傳統”已經成為某種常識,或某種普遍性的思維與審美的方式,無孔不入,無處不在,滲透到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我們為何需要閱讀現代文學?就因為這是寶貴的資源,因為它在規範和製約我們的思想與感覺,我們必須瞭解“新傳統”,不斷從當代的高度去闡釋“新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現代作傢傳記,瞭解現代文學作品,就是認識與理解“新傳統”的一種需要。閱讀現代作傢傳記,可以拉近我們與現代經典的距離,更可以具體感觸已經過往的那個世紀的風雲,體驗前輩先賢的精神氣度。從傳記角度去理解和闡釋“新傳統”,也就是這套圖本傳記的編撰宗旨吧。
作者簡介
高旭東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梁實鞦研究學會會長。已發錶論文二百多篇,齣版《生命之樹與知識之樹》《文化偉人與文化衝突:魯迅在中西文化撞擊的漩渦中》《魯迅與英國文學》《走嚮21世紀的魯迅》《高旭東講魯迅。等專著11部,閤著2部,編選《世紀末的魯迅論爭》等文集3部,為中華書局主編“比較文學與文化新視野叢書”9種。 葛濤 1971年生子安徽省淮北市,現為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副研究館員,復旦大學中文係博士後。主要從事魯迅及中國現代作傢研究、網絡文化研究,著有,魯迅文化史>》《網絡魯迅》,目前正獨立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網絡魯迅’研究”和第45批中國博士後科研基金項目“魯迅在當代中文網絡中傳播與接受狀況研究”,並承擔國傢社科基金2009年特彆委托項目“魯迅思想體係研究”的子課題。
目錄
第一章 大禹的後代
第二章 魯迅的童年與少年
第三章 傢道中衰與南京求學
第四章 留學日本與科學救國
第五章 被冷落的“五四”先驅
?六章 從杭州到紹興:教書與革命
第七章 從南京到北京:做官與沉淪
第八章 在墳頭上呐喊
第九章 在荒原上彷徨
第十章 從廈門到廣州:愛情與革命
第十一章 在血痕中幻滅
第十二章 定居上海與思想轉嚮
第十三章 加入“左聯”與反抗暴政
第十四章 精神知己與患難夫妻
第十五章 文化交流與中外溝通
第十六章 在枷鎖中“跳舞”
第十七章 在論爭中“橫站”
第十八章 被永遠銘記的“民族魂”
後記
精彩書摘
1906年春夏之際,魯迅從仙颱迴到東京,對許壽裳說:“我退學瞭。”“為什麼?”魯迅躊躇瞭一下,終於說:“我決計要學文藝瞭。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麼?”但是當時留學的風氣,學法政與理工者多,幾乎沒有學文學的,鬍仁源問魯迅:你弄文學做什麼,這有什麼用處?但是魯迅不為所動。魯迅在東京,將學籍列在獨逸(德意誌)學協會學校,雖然他也曾去修習德語,但其目的卻是有個學籍,可以繼續使用公費。魯迅的主要精力放到瞭搜求日文與德文的文藝書籍,準備文藝運動諸方麵。
此時,魯迅的傢鄉紹興卻鬧翻瞭天,不知是誰的謠傳,說魯迅已經和一位日本女子結婚,連兒子都有瞭。於是催他迴國的傢信是一封接一封,後有一信說母親病瞭,魯迅隻得迴國。迴傢後纔知道,原來一切準備妥當,隻等他迴來做新郎。魯迅為瞭不讓母親傷心,隻好勉強做瞭硃安女士的新郎。據當時魯迅的伴郎周冠五迴憶,魯迅一句話也不講,扶他也不推辭。見瞭新媳婦,仍舊一聲不響,臉上有些陰鬱和沉悶。魯迅解嘲說,這是“母親娶媳婦”,而且在革命時代,自己朝不保夕,母親喜歡有個人陪伴,也就隨她瞭。考慮到魯迅加人瞭經常迴國暗殺清廷官員的光復會,這種解嘲有幾分真,但是由此也鑄就瞭魯迅婚姻上的不幸。魯迅在傢鄉隻待瞭4天,就踏上迴東京的路。不過,這次迴國最大的收獲是,二弟周作人也被派赴日本留學,二人同船東渡。從此,開始瞭兄弟二人同吃同住,一起切磋文藝、一起翻譯的歲月。正如毛澤民、毛澤覃是被毛澤東帶人革命隊伍而成為革命傢的,周作人成為著名文學傢,很大意義上是魯迅訓導的結果。
魯迅在思想上徹底告彆改良派的科學維新救國,是與棄醫從文同步發生的。當然,與革命派的實際接觸也促成瞭他的轉變。章太炎齣獄後東渡日本,主編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在宣傳反清革命思想的同時與康梁改良派的《新民叢報》展開瞭激烈的論戰。章太炎前期思想中那種反權威、反束縛,強調道德的力量,反對社會對個人的壓抑,主張個性的絕對自由,以及對尼采、拜倫的推崇,都對魯迅産生瞭巨大的影響。此時的魯迅不但在行為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告彆瞭改良派而走嚮瞭革命派。
1907年春天,魯迅遷齣伏見館後搬進環境安靜的中越館。在這裏,魯迅與陶成章、龔未生、陳子英、陶望潮等光復會的骨乾來往密切,他們隔三差五地到魯迅那裏談天,有時還在魯迅那裏吃飯。魯迅從陶成章這位光復會的實際主持人那裏知道瞭更多革命的信息,並且與陶成章結下瞭深厚的友誼。陶成章為瞭躲避日本警察的搜捕,甚至把光復會的會章、票據等機密文件拿到中越館委托魯迅保管,由此可見陶成章對魯迅的信任已經超過瞭一般的光復會員。也許,魯迅作為光復會會員曾接受指示迴國暗殺清廷官員。7月,從國內傳來徐锡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起義失敗被恩銘的親兵挖心炒食的消息,徐的兩位學生陳伯平與馬宗漢也參與瞭起義,陳伯平戰死,馬宗漢被捕後遇害。不久,又傳來鞦瑾被殺的消息。這些烈士都是魯迅的同鄉,而且前三位到日本時,魯迅還特彆到橫濱去迎接過。魯迅的悲痛可想而知的。如果魯迅被派遣迴國暗殺恰是這一次,他心中還會産生強烈的內疚。
魯迅晚年曾經對身邊很親近的人如鬍風、馮雪峰、增田涉等迴憶當年他與光復會的一些往事,說“我們那時候,實在簡單得很”,說他從事反清革命運動時,曾被命令去暗殺。當時魯迅說,他可以去,也可能死,死瞭丟下母親怎麼辦,他們說擔心死後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瞭。就此而言,魯迅與陶成章、徐锡麟、鞦瑾等革命者是不同的,他更注重思想層麵,而不是實際行動。在思想層麵是越復雜越好,而實際層麵則無需復雜,越簡單越好,太復雜瞭反而喪失瞭行動的勇氣。章太炎稱呼陶成章為“煥強盜”或“煥皇帝”(陶成章字煥卿),而魯迅曾對人說,煥卿做瞭皇帝,我們這班老朋友恐怕都不能幸免。雖說有一半是玩笑話,但另一半則充滿瞭對革命後的深深疑慮,有這種疑慮之心存在,魯迅行動起來怎麼會果敢呢?後來陶成章在辛亥革命後被人暗害,據說魯迅聞訊後落淚,悲痛之餘支持成立“成章學校”,列為發起人,並且將山會初級師範學堂附小的校捨藉給成章學校使用。
前言/序言
圖本魯迅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本魯迅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