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收藏入門》一書,傳收藏入門之學,開收藏入門之眼,啓收藏入門之智,長收藏入門之識,不隻可為收藏愛好者迷津引渡之用焉,抑亦可為收藏者藏品觀賞之藉鑒也。
作者簡介
卞兆明,西南大學曆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西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長期從事文物研究管理工作,同時擔任西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古玩鑒定方麵的教學任務,具有豐富的文物鑒定實踐經驗。發錶專業學術論文敬十篇、文物鑒定專著兩部,尤其對古瓷器、書畫、唐卡等有研究。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卞君之《收藏入門》一書,雖日“入門”著眼在普及收藏鑒古之識,然因其朝夕從事博物館工作,於文物之類摩挲把玩有年,又因其經驗化為學識,教授《古玩鑒賞與投資》課業有年,故書中所列之備類通常收藏之品如古玉器、古陶瓷、古錢幣:古銅鏡乃至唐卡佛像、木雕竹刻等等,不僅專業解析清爽明朗,且融入曆史,文化、藝術,技術眼光,在個案例舉中亦辨亦析亦證亦賞,讓讀者在學中有賞,賞中樂學,學賞之間,得其用焉。該書可謂在相當程度上將知識性、實用性、應用性集乾一體、為收藏入門奠定堅實基礎,起於收藏入門而不止於收藏入門。
——曹廷華
目錄
收藏:交融曆史情懷與藝術眼光的人生樂趣\1
開場白\1
古玉器\5
彩陶\21
古瓷\33
書畫\57
青銅禮器\87
古錢幣\103
銅鏡\118
宜德爐與景泰藍\131
唐卡與藏傳佛像\152
木雕\183
竹刻\199
牙角器\212
明清傢具\228
俑\248
魂瓶\267
結尾詞\276
精彩書摘
最後,鑒彆古玉一定要瞭解皮殼和包漿的知識。
俗話說:“瓷看底,玉看皮。”就像人的皮膚一樣,玉皮殼是玉器所有裏外錶象的連接和公開之地,每一年的歲月都會在玉皮殼上留下自然進化或老化的痕跡。雖然有的玉天生麗質,皮的質量很好,能抵抗老化留下的痕跡,而且一直保養得很好,很難看齣歲月的痕跡。但大多數古玉還是會在玉裏玉外的對比中分析齣玉皮殼的老化程度的。 古玉人土後,形成生坑皮殼,生坑皮殼的錶象是侵蝕痕跡和玉色的老化沁化。有咎裂處是最容易沁化而形成沁裂紋,這在玉皮殼上最先起變化,因氣候變化或其他因素,玉皮殼上會錶現齣膨脹或萎縮,膨脹的結果是齣現橘皮紋、象皮紋、皮疹紋,而萎縮的結果是齣現縮斑紋。古玉皮殼上的侵蝕痕跡和玉色的老化沁化是長時間的變化,形態自然,錶裏相成,可以清晰的看到它變化的來龍去脈,所有的變化也有根有據。最重要的是注意刻工,都是沉在老化沁化之下皮殼之中。如果玉皮殼老化瞭,而玉裏肉顯新,或者玉裏肉色老而玉皮殼不老,都是要注意的。
玉器的工和沁紋都是在玉皮殼上進行的,所以不通過玉皮殼的工和沁紋或者與皮殼不符閤的工和沁紋,都是要特彆注意的。雕刻綫條糟口錶麵皮殼、顔色、包漿等方麵一緻的是真品,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的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老玉新工是用原璞玉皮來冒充玉皮殼和玉裏的沁化,這就要注意沁和工的關係,特彆是沁化的切割麵,要注意玉皮殼本身、玉裏肉或沁紋有沒有齣現新老之分。
古玉齣土後,收藏者把玩盤摩,玉錶上又開始留下盤摩時的汗跡,包漿就更厚更潤瞭,形成熟坑皮殼。把玩過程中,磨去瞭很多原來的工和拋光痕跡,幾乎所有傳世古物上都有包漿的痕跡。
前言/序言
收藏:交融曆史情懷與藝術眼光的人生樂趣
——卞兆明《收藏入門》序
曹延華
“盛世興收藏”,今盛世而收藏之風漸盛。然收藏雅事,學問深焉。非特具眼力,不能收真品,更不能收珍品。蓋因所謂可藏之品,多為曆史物件,且不乏價值連城乃至無價之寶之珍貴文物,故贋品常以假亂真,混淆視聽,以牟取暴利也。無特具眼力,則難辨真僞,及至寶貝失之而仿冒拾之,後悔已晚,空有欷虛之嘆。故收藏須有入門之學,須開入門之眼。日積月纍,登堂入室,自能放齣眼光,見人之不能見,識人之不能識,得一藏品而有相見恨晚之心神怡悅,珍之愛之研之賞之,享受交融曆史情懷與藝術眼光之人生樂趣。收藏之真諦,於茲生焉。值此收藏風盛而收藏者急欲尋門覓徑之時,卞君兆明推齣其《收藏入門》一書,傳收藏入門之學,開收藏入門之眼,啓收藏入門之智,長收藏入門之識,不隻可為收藏愛好者迷津引渡之用焉,抑亦可為收藏者藏品觀賞之藉鑒也。
卞君之《收藏入門》一書,雖日“入門”,著眼在普及收藏鑒古之識,然因其朝夕從事博物館工作。
收藏入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收藏入門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