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包括笔译、口译、理论、通识和工具书五大系列,是国内一套专门针对MTI学生编写的专业教材,具有专业化、实践性、应用型的鲜明特色。整套教材以职业翻译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应用型翻译理论为指导,配合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题训练,旨在完善学习者的翻译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习者口、笔译实践能力。
《计算机辅助翻译》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选修课教材。全书共十一章,主要涉及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史、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原理、广义与狭义的翻译工具、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与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本地化等内容。《计算机辅助翻译》具有以下特点:顺应时代需求,将翻译产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融为一体,突出实用性,易于学习者入门和掌握,为就业提前做好技术上的基础准备;从理论知识的铺垫到实际工具的操作,每一章都有特定的主题,循序渐进,引导学习者逐步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并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内容要求,每章附有拓展阅读推荐、练习与思考题,供师生参考使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内页插图
目录
开篇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与思考
一、课程背景
二、课程板块及内容
三、经验与反思
四、结语
第一章 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
一、背景和需求
二、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
三、机器翻译的原理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萌芽与繁荣
五、计算机辅助翻译:主要模块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概述
一、硬件配置
二、基本的软件配置
三、电子词典和在线自动翻译工具
四、百科全书
五、搜索引擎
六、狭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第三章 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用途
一、双语语料库的概念与类型划分
二、双语语料库的建设
三、双语语料库的应用
四、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五、双语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六、小结
第四章 双语语料库对齐与检索使用实例
一、ParaConc操作基础
二、ParaConc检索功能及使用
三、ParaConc其他功能与使用简介
四、小结
第五章 术语、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
一、术语与术语学
二、术语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三、主流术语库软件
四、对齐与翻译记忆
五、主流翻译记忆软件简介
六、小结
第六章 SDL Trados 2007的使用
一、SDL Translator’s Workbench的使用
二、Win Align的使用
三、SDL MultiTerm 2007的使用
四、其他组件简介
五、SDL Trados Studio 2009的新增功能
第七章 雅信辅助翻译教学系统演示
一、学生笔译练习平台
二、专家库建设及检索平台
三、雅信翻译项目演练
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的译文质量保证
一、《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翻译与校对需求
二、计算机辅助的译文校对
三、小结
第九章 主流机辅翻译软件的比较与评估
一、国内机辅翻译软件的使用现状
二、CAT工具:评估的框架
三、评估结果
四、给未来CAT工具使用者的建议
五、结论
第十章 本地化与翻译
一、本地化
二、本地化与翻译
三、主流的本地化工具
四、SDLPassolo使用演示
第十一章 桌面排版系统与翻译
一、桌面排版系统
二、FrameMaker简介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三、FrameMaker排版演示
四、小结
结语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前景
一、使用翻译技术的主要障碍
二、翻译技术的前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术语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查询和及时更新,同时还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各种新的研究和处理,对翻译工作有着重大影响。由于查询方便迅速,新词术语能及时补充,并有防止术语混乱的作用,因而可使翻译速度加快,译文质量得到提高。对于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其建立原则、方法和格式由不同的用户根据具体需要来制定,并要求其使用者严格执行。术语库的改动、扩充和更新,也要统一掌握。
据估计,全球化项目的总成本中约有15%源于返工,而造成返工的主要原因就是术语的不一致。随着业务的扩张,各大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维持一致的公司“语言”这一难题。在不同的职能团队或地区部门各自为政时,不一致问题影响不大。但是一旦他们合作执行产品开发或营销计划时,术语的差异就会不断地导致返工和代价高昂的延误。因此,术语管理尤其重要。
术语管理是用户内部的业务语言标准化的过程。确定、采集和部署这一独特的术语系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决定术语系统需求的范围和标准化的潜在好处;审查任何此前已有的词汇表、风格指南或正式沟通格式,以确定核心的术语库;对新术语系统进行编目、审阅和批准,并将其部署到所有相关者和用户的工作流程中;在每种目标语言中为每个术语确定唯一的可接受翻译;向内部作者、营销联络员和外部供应商提供访问已批准的术语库的权限。
通过使用共有的术语系统,能够消除不一致情形,并大大降低本地化和翻译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术语管理和翻译记忆库一起完全集成到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的工作界面使用一种可以及时弹出术语的工具,提醒翻译人员正确的术语,确保用户的术语系统得到遵守,并提高信息的质量和一致性。
《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技术与实践》 图书简介 在数字时代浪潮的席卷下,翻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简称CAT)技术,以其高效、精准、规范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翻译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本书旨在为读者系统性地梳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主流工具及其在实际翻译项目中的应用,帮助广大翻译从业者、学习者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全面掌握CAT技术,提升翻译效率与质量,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力求深入浅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走进CAT的广阔天地。 第一章 导论: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述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宏观认知。我们将首先探讨翻译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追溯从手工翻译到机器翻译,再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演进过程,阐明CAT技术出现的必然性及其在整个翻译生态中的定位。接着,我们将深入剖析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理念,明确其“辅助”而非“替代”翻译者的角色,强调技术如何赋能译员,使其能够更专注于语言的艺术和文化的传递。 同时,本章还将详细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TM)、术语库(Termbase)、语料库(Corpus)、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引擎、质量检查工具(QA Checkers)等。我们将阐述这些组件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CAT工作流程。最后,本章将简要概括当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 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核心原理与应用 翻译记忆是计算机辅助翻译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翻译记忆的工作原理,解释其如何通过存储和匹配已翻译的文本片段(即“翻译单元”),来实现重复文本的快速调用和一致性翻译。我们将详细介绍翻译记忆的创建、导入、导出、编辑以及优化等操作流程,帮助读者掌握如何构建和维护高质量的翻译记忆库。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翻译记忆在不同类型翻译项目中的应用策略,例如,如何利用翻译记忆提升多语种项目的一致性,如何处理大型项目中的重复性文本,以及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翻译记忆的价值。我们还将讨论翻译记忆库的质量评估和维护策略,确保其作为宝贵资产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第三章 术语管理(Terminology Management):构建精准的专业翻译 在专业翻译领域,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本章将聚焦于术语管理,阐述其在CAT工作流程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详细介绍术语库(Termbase)的构建方法,包括术语的收集、录入、定义、关联(例如,语种、领域、上下文、图片等)以及审核等环节。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设计和维护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术语库。 本章还将深入探讨术语管理工具的功能,以及如何将其与翻译记忆库集成,实现术语的自动识别和提示。我们将分析不同行业(如法律、医疗、金融、科技等)的术语管理特点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术语管理体系,确保翻译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第四章 语料库(Corpus):数据驱动的翻译实践 语料库作为海量真实语言数据的集合,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本章将介绍语料库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构建方法。我们将阐述如何收集、标注、整理和管理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包括平行语料库、单语语料库等。 本章的重点将放在语料库在翻译辅助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例如,分析特定语言现象、挖掘常用表达、研究语体风格等,为译员提供语言决策的依据。同时,我们将介绍语料库工具如何与CAT软件集成,实现文本的比对、搜索和分析,辅助译员进行更精准的翻译。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语料库如何帮助译员应对生僻词汇、特定领域表达和新兴语言现象。 第五章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现状、挑战与融合 机器翻译作为翻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正经历着飞速发展。本章将对机器翻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介绍。我们将梳理机器翻译技术的演进,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机器翻译方法,如统计机器翻译(SMT)和神经机器翻译(NMT),并分析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本章还将探讨机器翻译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的应用场景,特别是“译后编辑”(Post-Editing Machine Translation,PEMT)模式。我们将详细分析PEMT的流程、技术要点以及质量评估标准。同时,本章也将坦诚地指出机器翻译目前面临的挑战,如对语境理解的不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较低、以及在创造性文本和高度专业化文本上的局限性。我们将强调,尽管机器翻译能力不断提升,但译员的专业判断和润色能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第六章 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详解 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实际的CAT工具世界。我们将详细介绍当前市场上最流行、最广泛使用的CAT软件,例如Trados Studio、memoQ、Wordfast、Déjà Vu等。对于每款工具,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用户界面与基本操作: 介绍软件的整体布局、主要功能模块以及常用操作方法,使读者能够快速上手。 核心功能剖析: 详细介绍翻译记忆的创建与管理、术语库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管理、质量检查等关键功能。 特色功能与高级应用: 探讨不同软件的独有特色功能,如多语言项目管理、自动化工作流、集成机器翻译引擎、插件扩展等。 安装与配置: 提供软件的安装指南和初步配置建议。 优缺点分析与选择建议: 对比不同工具的优劣势,帮助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和项目特点,选择最合适的CAT软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款主流CAT工具,并具备独立完成CAT项目翻译的能力。 第七章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作流程与项目管理 本章将聚焦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整体工作流程和有效的项目管理策略。我们将从接收项目开始,详细讲解一个完整的CAT项目从启动到交付的每一个环节,包括: 项目准备: 文件预处理、客户需求分析、语言对与工具选择、翻译记忆和术语库的准备。 翻译过程: 利用CAT工具进行翻译、术语管理、语言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QA): 自动化QA检查、人工审校、术语一致性检查、格式检查。 项目交付: 文件格式转换、最终审校、打包与交付。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CAT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如项目排期、资源分配、沟通协调、风险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我们将强调有效的项目管理能够显著提升翻译效率、保证翻译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放眼未来,探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我们将分析人工智能(AI)在翻译领域的进一步渗透,例如,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进步如何影响CAT工具的智能化水平,以及AI驱动的机器翻译将如何与CAT技术更深度地融合。 同时,本章还将讨论新兴技术,如实时翻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翻译等,以及它们可能为翻译行业带来的机遇与变革。此外,我们将探讨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翻译从业者需要具备哪些新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最后,我们将回顾CAT技术在提升翻译效率、保证质量、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贡献,并展望其在构建更开放、更互联的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 作为MTI专业课程的辅助教材,系统性地讲解CAT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必备技能。 高校翻译专业本科生: 为学生提供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入门指导和深入了解。 职业翻译译员: 帮助译员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最新的CAT工具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翻译公司项目经理: 学习项目管理和技术应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为理解现代翻译行业和相关技术提供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价值,熟练掌握核心技术和主流工具,并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更具竞争力的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