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曆史地理》每年一輯,此為第二十五輯,是曆史地理類論文集,作者以年輕教師和研究者為主體,論文以曆史行政區劃為主要研究內容,並涉及文化地區地理等等,論文行文流暢、結構閤理、論證嚴密、論據翔實。
目錄
《水經·沔水注》襄樊-武漢河段校注與復原——附:《夏水注》校注與復原(上篇)
《水經注》所載魯陽關水及相關地理考述
清代陝西興安府雨澇災害的消極影響與積極應對——兼及區域人地互動的重新審視
1902年廣西霍亂大流行探析
隋唐之際北方割據政權政區簡論
五代時期幽州盧龍節度使轄區沿革考述
清康熙六年前守巡道製度的變遷
清代府縣級行政單位劃等問題的再審視——以乾嘉時期浙江省縣級單位劃等情況的討論為例
1542-2001年青浦縣界變遷
清代上海縣以下區劃的空間結構試探——基於上海道契檔案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界”的動與靜:清至民國時期濛陝邊界的形成過程研究
春鞦成國地望考析——兼論杜注“東平剛父縣西南有成成成郕鄉”說
西漢東海郡的轄域變遷與城邑分布
論西漢帝都長安的形製規劃與都城理念
明遼海衛初設時間及地望考
經典的屈從:北嶽移祀的知識史考察
試論曆史時期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的勢力擴展及其寺院空間分布
明清時期黃河流域金龍四大王信仰的地域差異
浙江方言分布的曆史人文背景——兼論語言底層與南方方言區的形成
宋代吳淞江流域農田景觀變化與詩學意象的轉型
清代至民國前期浙西山村的水利與社會
防潮與引潮:明清以來濱海平原區海塘、水係和水洞的關係
瓷商之路:跋徽州商編路程《水陸平安》抄本
北宋華北戰區引兵就糧的地理錶現
清代民國西北牧區的商業變革與內地商人
20世紀初青島與日本、朝鮮間的輪船航綫
龜山楚王墓塞石刻銘與秦地所謂“百二”形勝
略論《蜀鑒》的曆史軍事地理價值
清代河南賦稅數據庫建立方法研究
宣統人口普查“地理調查錶”甘肅分村戶口數據分析
問題討論 五尺道是石牛道嗎——與《五尺道即石牛道考》一文商榷
地圖史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山東、直隸、盛京海疆圖》發微
耶魯藏清代航海圖北洋部分考釋及其航綫研究
書評 海野-隆遺作《地圖文化史上的廣輿圖》
學術動態 2010年中國曆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桂林召開
補白 《水經·涑水注》張澤得名蒲阪考
精彩書摘
一、清朝初年的宗藩貢賜貿易與邊境互市貿易
自先秦時代開始,濛古高原的遊牧民族政權與中原地區的農耕民族政權,就處在一種長期而頻繁的對抗狀態之中。直到明代後期“俺答封貢”(1571年)之後,雙方間的激烈衝突纔基本停止。
民族之間長期政治對立的經濟結果,就是兩大區域之間貿易上的相互隔絕。所以,即便在清朝入主中原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內地和西北牧區的商品交流,也隻是從前朝延續下來的宗藩貢賜貿易和邊境互市貿易,牧區內部的商業封閉性依然濃厚。天山以北的準噶爾人遊牧區,“全境不乏泉甘土肥、宜種五榖之處,然不尚田作,惟以畜牧為業,擇豐草綠縟處所駐牙而遊牧焉,各有分地。問富強者,數牲畜多寡以對。飢食其肉,渴飲其酪,寒衣其皮,馳驅資其用,無一事不取給於牲畜”。外濛古地區的喀爾喀牧民“不諳播種,不食五榖,氈房為傢,遊牧為業,分布散處。人戶殷繁,牲畜遍滿山榖。富者駝馬以韆計,牛羊以萬計,即赤貧之傢,亦有羊數十隻,以為糊口之資。鼕則食肉,夏則食乳。以牛、羊、馬乳為酒,以糞代薪,器具用木。至代煙、磚茶,尤為要需,傢傢時不可少。男女皆一律冠履皮靴、皮帽,鼕用皮裘,夏著布衣,富者間或亦用細緞。不使錢文,鮮需銀兩。至日用諸物,均嚮商民以牲畜皮張易換”。甘青牧區的“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榖,惟事畜牧,磨麵和乳以為食,果其腹者,畜類也”。牧區內部交換的稀疏,使牧民之間極少通過定期的集市進行商品買賣,隻有在節日期間或者廟會之上,纔會相互易換彼此所需的物品。
據杜佑《通典》捲74考證,宗藩關係之下的貢賜貿易,自周代就産生瞭。當時各地諸侯和藩屬,都有定期嚮天子朝覲和貢奉方物的義務;周天子為瞭籠絡他們,則在以禮相待的同時,還進行薄來厚往的物品迴賜,以示懷柔遠人的聖心。後來曆代中原王朝均大體承瞭這一做法,並把它變成具有一定貿易功能的政治活動。藩屬的朝貢使團在完成宮廷之間物品交換的同時,允許其成員和隨使團行動的商隊,在指定的綫路和地點從事經貿活動。清朝初年,天山以北的衛拉特濛古準爾部、外濛地區的喀爾喀濛古各部、青海地區的和碩特部等濛古王公,均與清朝中央政府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貢賜貿易關係。如噶爾丹在建立準噶爾汗國後,“貢使往來進一步頻繁,幾乎每年都有商隊進入北京,有時甚至一年數起。其中既有噶爾丹直接派遣的商隊,也有由其屬下各颱吉遣發而來的商隊。進貢商隊規模大小不一,少的數十人,多的數百人、韆餘人或數韆人不等”;而“按照清朝政府規定,凡貢使進京納貢,其所帶貨物分彆於兩地進行交易。毛皮細軟便於駝載者隨貢使進京易換,牛、羊、馬、駝、葡萄、硇砂、羚羊角及普通的毛皮等物,則留於沿途齣售”。沿途貿易的地點,或在歸化城和張傢口,或在肅州(今酒泉市)與哈密。貢使到北京以後,在會同館設立3-5天的臨時集市,由戶部派專人購買。沿途貿易分為官換和民換兩種,前者由官府用庫銀和庫藏綢緞、茶葉、布匹等相兌換,後者由政府指定的富商大賈包攬貿易,嚴防內地官民套購。
邊境互市貿易,一般認為最晚始自漢代,到唐宋代以後,發展成為以茶馬貿易為主要內容的民族間貿易形式。清沿明舊製,於順治二年(1645年)在陝甘建立瞭西寜、洮州、河州、莊浪、甘州5個茶馬司,掌管相關貿易事務。茶馬貿易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式停罷。不過貿易內容上來看,茶馬貿易並不完全等同於邊境互市貿易,因為茶馬貿易的主要內容,是用內地的茶葉交換牧區的馬匹,並且僅限於陝甘五地進行。而內地與濛古間的互市貿易,卻在張傢口、歸化、肅州、巴裏坤、烏魯木齊、伊犁、塔爾巴哈颱等北方廣大地區同時進行著;並且這些地點相互交換的商品,既有內地産的絲綢、布匹、日用品等,也有牧區産的藥材、牛羊、皮張等,遠非茶馬貿易可比。
……
前言/序言
曆史地理(第25輯)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曆史地理(第25輯)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