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泓 著
图书标签:
  • 战列巡洋舰
  • 英国海军
  • 一战
  • 二战
  • 海军历史
  • 舰船
  • 军事史
  • 英国历史
  • 战争
  • 舰艇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33030
商品编码:106570343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指文图书-世界舰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海军史专家章骞老师作序,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绘制精美拉页线图!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枪骑兵——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荣辱。
火力与速度的结合,机械美与悲剧美的交织!
上千张舰船照片和手绘结构线图,舰艇发烧友不可错过!

海报:


内容简介

战列巡洋舰是在世界海军史上短暂出现却又红极一时的著名舰种,它结合了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具有修长的舰体和美观的外形。作为早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国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过世界上数量多也著名的战列巡洋舰,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从“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到后的“胡德”号,本书聚焦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详细介绍了曾经装备过或出口过的各型战列巡洋舰的舰型情况和服役情况,以及福克兰之战、赫尔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之战、日德兰海战等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海上战役。

作者简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硕士,现就业于烟台市博物馆。自幼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2012年开始编写军事类书籍,现已出版《英国战列舰全史》等多部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章 无畏舰时代
费舍尔的超级巡洋舰
“无敌”级
“不倦”级
第二章 超无畏舰时代
“狮”级
“玛丽王后”级
英德海军战列巡洋舰竞赛(1906-1914)
福克兰之战
赫尔戈兰湾海战
多格尔沙洲之战
“虎”级
海军元帅贝蒂
日德兰海战
第三章 后的不列颠战巡
“声望”级
“海军上将”级
G3战列巡洋舰
海军假日时代的英国战列巡洋舰 
卢夫腾岛夜战
英国战列巡洋舰主炮一览
“金刚”级

精彩书摘

节选自第三章
12月10日凌晨,Z舰队收到了日军在关丹登陆的消息,菲利普斯立即命令舰队向关丹方向前进。2时20分,日军I-58号潜艇发现了Z舰队,其向目标发射了5枚鱼雷但是都没有命中。为了找到Z舰队,日军在天亮前向其可能存在的海域派出了11架侦察机,在西贡的机场上,第22航空队的86架轰炸机已经装上了鱼雷和炸弹准备起飞。7时55分至9时30分,59架九六陆攻(其中25架挂着91式鱼雷,另外34架挂着500千克炸弹)和26架一式陆攻(全部挂着91式鱼雷)全部起飞,这些飞机随时准备对发现的目标进行攻击。
上午10时,Z舰队抵达关丹附近但是没有发现日军的踪影,于是菲利普斯中将命令继续向北进行搜索。10时15分,担任侦察任务的日军飞机率先发现了海面上的英国舰队,机组人员立即以无线电向周围的战机发出发现目标的电文和目标位置,杀气腾腾的日军战机开始向这里飞来。尽管早已被发现,但是Z舰队的瞭望哨直到10时40分才发现了可疑飞机,整个舰队立即将防空预警提升到高级。
11时,英国战舰的雷达上出现了正在靠近的日军机群,这些翼下挂着死亡的铁鸟越来越近。11时13分,波8架飞机开始对更快更长的“却敌”号展开围攻,这些飞机挂载的都是500千克炸弹。对于空袭,“却敌”号上的水兵回忆道:“八架日本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在一千英尺的空中径直朝着我们一头俯冲下来,而我们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却敌’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湿了。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了。”
在轮空袭中,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中有2枚属于近失弹,只有一枚命中了“却敌”号。这枚炸弹击中了机库并摧毁了“海象”式水上飞机,爆炸还引起了火灾。英国战舰上的高射炮向空中的目标猛烈开火,但是防空炮手们发现这些飞机比平日里训练使用的靶机飞行速度快多了。尽管没有日军飞机被击落,但有5架被击伤。
轮空袭刚过,第二轮空袭就开始了,这次是20多架挂着鱼雷的轰炸机。在危急时刻,“却敌”号舰长坦南特指挥战舰灵活机动,先后躲过了19枚鱼雷的袭击。速度较慢的“威尔士亲王”号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其被2至3枚鱼雷击中,丧失了机动能力。
就在这时,第三轮空袭开始,这次是挂着鱼雷的一式陆攻。在日机的左右夹击中,“却敌”号的好运气走到了尽头,其先后被4至5枚鱼雷击中。“却敌”号的水兵回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艘军舰触了礁。我被震得跳起来,跳出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没有摔倒,也没有感到鱼雷爆炸,我只感到受到很大震动。几乎在这同时,我感到舰身倾斜了。不到1分钟以后,我感到又一次同样性质和力度的震动,不过这一次是从舰艉左方传来的。”在激烈的战斗中,“却敌”号的防空炮发挥出色,共击落2架敌机,击伤了另外的8架。
被鱼雷击中的“却敌”号很快就失去了控制,舰体因为进水而下沉,这个过程中还不断有鱼雷击中舰体。看到战舰已经无力回天,舰长坦南特下令弃舰。12时23分,“却敌”号终沉没,与舰同沉的还有508名官兵。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和“吸血鬼”号靠近救起了剩下的幸存者,而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也在苦苦挣扎了一个小时之后沉没。
日军的86架飞机在两个小时内击沉了皇家海军引以为傲的2艘大型战舰,海军中将以下834人遇难,而日军仅有3架飞机被击落,21人阵亡。就在“威尔士亲王”号沉没前不久,皇家空军的6架“水牛”式战斗机才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只能围着沉没中的战舰无奈地绕着圈子。
12月11日早晨,日军第22航空队的1架飞机再次飞临前一天的海战上空,机组人员向满是油污和残骸的海面上投下花圈以此纪念阵亡的战友,与他们做伴的还有40倍于己的皇家海军官兵。
“却敌”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是批完全由飞机在正常交战中击沉的大型战舰,这一战预示了海战模式将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家海军的报告中指出:鱼雷的攻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人员必须接受充足的防空训练才能在遇到类似的攻击时减少伤亡。
……

前言/序言

战列巡洋舰:兼具机械美和悲剧美的舰种
今年恰逢日德兰海战一百周年,在整个日德兰海战中,为引发人们争议的舰种便是英国近代海军之父费舍尔勋爵首创的战列巡洋舰了。在初的接触战中,英国海军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接连爆炸沉没,指挥这支战列巡洋舰队的英国海军中将贝蒂还留下了“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似乎有点毛病”这样的话语。这场海战中,战列巡洋舰的开山祖“无敌”号也壮烈地走向了自己的归宿。时隔25年后,在1941年那场著名的海战之中,英国海军后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依然逃不出命运的诅咒,和日德兰海战中轰然先行的前辈们一样,“强大的胡德”以一种战列巡洋舰为典型的形式轰轰烈烈地粉身碎骨而去。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战列巡洋舰大约是一种比较失败的舰种吧。
我们不妨看看什么是战列巡洋舰。首先,战列巡洋舰不是一种战列舰,而是装甲巡洋舰的发展。随着“无畏舰”的问世,巡洋舰的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单一主炮的装甲巡洋舰“无敌”号在1908年诞生,此时,简氏年鉴将其称为“无畏巡洋舰(Dreadnoughtcruiser)”,而1911年布拉希年鉴则将其放入战列舰的范畴,称“巡洋战舰(Cruiser-battleship)”,终在1912年以后基本上统一成了“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直译当为战斗巡洋舰,根据习惯而用此名)”。人们有时候还将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并称为“主力舰(Capitalship)”,但是这个只是一种统称法,这个称呼在以后的条约时代才发生更为重要的意义。
纵览整个次世界大战的海战,除了日德兰海战中有限的一段时期,英德双方建造的大量无畏战列舰并未真正进行过决战,即便在日德兰发生战斗也并未取得决定性结果,没有一艘无畏舰是被对方的舰炮所击沉。这与十年前日俄战争时期的海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原本是作为主力舰队侦察力量的战列巡洋舰却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战斗,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从德国的“戈本”号取得的战略效果,到赫尔戈兰湾、福克兰、多格尔沙洲之战,直到在日德兰的对抗。当然,在日德兰战场上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暴露出了严重的脆弱性,正如上文贝蒂本人的话“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似乎有点毛病”,三艘价格昂贵的巨舰在顷刻间便带着舰上的千余名官兵爆炸沉没。对此有人便认为战列巡洋舰是其缔造者费舍尔勋爵的严重过错的产物,但是笔者却认为不然,甚至可以说,次世界大战的水面舰艇中,战列巡洋舰反倒是一种为有效的舰艇之一。
战列巡洋舰究其性能,拥有与无畏舰相当的炮火,并在速度上对无畏舰具有4节左右的优势。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做出牺牲,而早被牺牲的,便是装甲防御了。
不过,在英国完成“虎”号的建造之后,便暂时中断了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倡议下,英国建造了计划航速25节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由此揭开了高速战列舰的时代。虽然此后英国还建造了若干航速超过30节的高速战列巡洋舰,但也只是战列巡洋舰的回光返照。随着动力技术发展,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的是那些低速的战列舰,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与教训,战列巡洋舰被融合到高速战列舰这个新的范畴内。以后随着舰队航空母舰的出现,能够伴随特混舰队的,也只有战列巡洋舰或者高速战列舰。
从这个意义而言,战列巡洋舰是通向新一代主力舰的必然阶段。
江泓君笔耕不辍,在完成了三部巨篇《英国战列舰全史》之后,又推出了这部《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前者的完美补充。作者将从“无敌”号到“胡德”号的这段英国战列巡洋舰历史进行了非常翔实的梳理,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了这种壮美的舰种身上特有的那种兼具机械美和悲剧美的一切。
衷心期待本书的早日付梓。

《铁甲巨兽的崛起与落幕:世界海军舰艇发展掠影》 这是一部关于人类海洋霸权争夺史上,那些承载着国家意志、技术结晶与铁血荣光的钢铁巨兽——战列舰的宏大史诗。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国家或某一特定时期,而是以广阔的视角,回溯自十八世纪蒸汽动力初现端倪,至二十世纪末最后一艘战列舰退役的漫长岁月中,世界各国海军舰艇设计、建造、运用与革新的跌宕起伏。 我们将从早期风帆战列舰的辉煌时代启程。那些庞大的木质船体,密布着层层火炮,代表着那个时代海军力量的巅峰。本书将深入解析风帆战列舰的结构特点、战术运用,以及它们在早期殖民扩张和海权争夺中的关键作用。我们不仅会关注那些传奇性的战役,更会揭示建造这些巨舰所依赖的造船技术、木材选择、以及工匠们的智慧与辛劳。 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钢铁取代了木材,蒸汽机取代了风帆。本书将详细描绘这一关键的转折点。我们将剖析早期铁甲舰的出现,它们如何以无畏的姿态挑战旧有秩序,以及它们在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从蒙昧时期的撞角战舰,到装备旋转炮塔的“华盛顿”号,再到日渐完善的穹甲板巡洋舰,每一种舰艇的演进都凝结着工程师们的无数次试验与改进。我们还会探讨当时各国海军对铁甲舰性能的理解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舰艇设计理念的初步分歧。 进入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海军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无畏舰”时代的到来更是将战列舰推向了技术的顶峰。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深入研究“无畏舰”及其之后的“超级无畏舰”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详细解析革命性的全重炮设计、更优化的舰体布局、以及新式装甲防护技术如何改变了海战的面貌。从英国的“无畏号”诞生,到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紧随其后,一场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本书将梳理各国在这一时期的造舰史,比较各型无畏舰的优劣,并深入分析这场竞赛背后的地缘政治动机和战略考量。 蒸汽涡轮机的应用、液压传动、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度,这些技术革新如何在战列舰的设计中得到体现?本书将细致地梳理这些技术进步的脉络。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战列舰的战术理论演变,从传统的炮战阵型,到对鱼雷和潜艇威胁的应对,再到战列舰在侦察、掩护等方面的辅助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战列舰的命运推向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本书将详细回顾包括日德兰海战在内的,几次重要的战列舰大规模交锋。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战役的战术细节、舰艇性能的实际表现、以及战役结果对后世战列舰发展的影响。战列舰是否真的如人们设想的那样,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历史的答案,在这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得到了验证与反思。 战争的硝烟散去,海军技术并未停滞。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各国海军继续对战列舰进行着精益求精的改进。本书将聚焦于这一时期的“巨型战列舰”时代。我们将分析它们的巨大吨位、更强大的主炮口径、更坚固的装甲防护,以及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同时,航空母舰的崛起,以及飞机在海战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也为战列舰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本书将探讨战列舰如何努力适应新的战场环境,以及它们在设计上所做的调整,例如增加对空火力、优化舰体结构以适应新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成为战列舰最后也是最辉煌的舞台。本书将详尽地描绘那些参与了珍珠港袭击、中途岛海战、以及后续一系列太平洋战役的战列舰。我们将分析它们在这些海战中的作用,特别是当它们与航空母舰编队协同作战时所展现出的力量。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航空母舰的制空权优势越来越明显,战列舰在海战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本书将深入分析战列舰在二战后期,面对空袭时的脆弱性,以及它们在岸轰等支援性任务中的表现。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着眼于战列舰在战后的命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和弹道导弹的威力日益增强,战列舰作为海上决战的主力,其战略价值已大大降低。本书将梳理各国海军如何逐步淘汰老旧战列舰,以及它们如何被导弹巡洋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所取代。我们将分析最后几艘战列舰退役的原因,以及它们为何会被保留下来作为博物馆舰或训练舰,承载着人类海军发展史的记忆。 除了舰艇本身的设计、性能和战术运用,本书还将触及与战列舰发展紧密相关的其他重要议题。我们将探讨海军强国的崛起与衰落,以及战列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审视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以及科学研究对海军舰艇发展的影响。我们还将考察海军战术思想的演变,以及战略家的智慧与决策如何影响了战列舰的命运。 《铁甲巨兽的崛起与落幕:世界海军舰艇发展掠影》是一部全景式的海军史著作,它不仅为军事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更是一部关于技术、战略、国家力量与人类追求海洋霸权的历史文献。通过对战列舰这一特殊历史产物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以来世界海军发展的轨迹,以及军事技术革新对人类文明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是一部关于钢铁、火焰、智慧与荣耀的宏伟叙事,它将带您穿越时空,见证人类在征服海洋的道路上,那些令人惊叹的成就与无奈的结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严谨,带着一股浓厚的英式历史学派的色彩,没有过多的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这段历史的敬意和理解却十分深刻。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的视角,即便是描写英国海军的失误和教训,也是基于事实的冷静分析,而非简单的批评或赞扬。这种平衡感,让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判断。全书对不同时期英国海军高层的战略决策也有所涉猎,探讨了政治因素是如何影响到造舰方向和舰队部署的,这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和耐人寻味,不再局限于冰冷的铁皮和火炮。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海军迷的福音,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对战列巡洋舰的历史了解不多,只知道它们是英国海军中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速度快但装甲薄。然而,作者在书中对每一艘战列巡洋舰的描述都细致入微,从设计理念的诞生,到服役期间的辉煌与挣扎,再到最终的命运,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无畏舰时代”的那些技术细节,那些图纸和性能数据的对比,看得人热血沸腾。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造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海军战略思想的演变。作者的叙事功力极强,把枯燥的史料写得如同史诗般宏大,读起来完全停不下来,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帝国海军编年史。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专业书籍,它不是那种轻描淡写的通俗历史读物。作者对资料的搜集和考证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对于那些热衷于技术细节和战术分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宝库。书里对于各级战列巡洋舰在实战中的表现分析得极其到位,比如在某次海战中,为什么某艘舰艇的装甲会被轻易击穿,而另一艘却能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些都有深入的剖析。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些舰船时,没有陷入单纯的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将技术性能与海战中的实际运用紧密结合起来,让读者能体会到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钢铁巨兽是如何在风浪中执行任务的。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开始读这本书的,一开始我还有点怀疑,毕竟“全史”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夸大。但读到后半部分,我彻底被说服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详尽地记录了每一艘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和退役,更在于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海军精神的精髓。作者似乎能与那些设计者、水手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他们在那钢铁棺材里所背负的责任与荣耀。书中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场关键海战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火控系统和远距离射击的描述,处理得既专业又极富画面感,仿佛能听到炮弹呼啸而过的声音,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权威著作。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需要一定的历史基础,它对初次接触海军史的读者可能有点门槛。但是,一旦你沉下心来阅读,你会发现它带来的知识深度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仿佛是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跨越数十年的时间旅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舰船“家族史”的梳理,比如哪些设计思想影响了后续的改进,哪些在实战中被证明是失败的教训。这些纵向的线索使得整部作品的逻辑性极强,不再是零散事件的堆砌。读完之后,我对“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战略定位有了全新的、更加立体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快慢之争”,而是帝国海军全球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