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早年毛泽东》选编了七部有关毛泽东早期经历的稀见传记资料。它们都是以客观的态度、朴实的文笔写成的,大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撰写和出版,今天读来感觉亲切、可信。这些传记是:《毛泽东自传》埃德加·斯诺著,张宗汉译;《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 萧三著;《毛泽东思想与作风》张如心著;《毛泽东的思想》安娜·路易斯 斯特朗著,孟展译;《向毛泽东学习》庄淡如编;《毛泽东和我的游学经历》 萧瑜著;《毛泽东印象记》 许之桢编译。
目录
题记
《毛泽东自传》 埃德加·斯诺著 张宗汉译
第一章 少年时代
第二章 动乱中的中年时代
第三章 共党的展开
第四章 超人的忠勇和忍耐心
附录 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女士小传等
译后记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 萧三著
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
农家子
六岁就开始劳动
一位贤良的母亲
一个诚实的孩子
从小就好学
从小就和被压迫者在一道
但他是倔强的
年十四五而志于救国
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
一 卷入辛亥革命运动的漩涡
他的第一次政治行动
干革命——当兵去!
开始赞成社会主义
二 他是怎样刻苦自学的
漂泊在长沙城
要求学还是靠自修
学习抓住中心
学问,学问,好学要好问
日浴、风浴、雨浴及其他
游学
政治头脑,善于分析、总结、概括的头脑
三 初步的社会活动
组织家的天才
学生自治会
第一次“搞军事”和反军阀运动
湖南革命运动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
四 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哨
新文化运动开展在湖南
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但自己不出国
在北平
开始了大规模的革命活动
毛泽东的初期革命活动
组织!组织!斗争!斗争!
找到了、具备着和工人接近的言语
可纪念的“七一”和“三十节”
斗争是不简单、不容易的
湖南工人运动中的几个片断
《毛泽东思想与作风》 张如心著
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略历
毛泽东的人生观
毛泽东的科学方法——兼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学说
一 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观
二 毛泽东的革命学说是从实践中来又被实践所证实和发展
三 毛泽东的科学方法既反对教条主义,也反对经验主义
毛泽东的科学预见
一 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说起
二 毛泽东的科学预见
三 “论持久战”中的科学预见
四 没有预见,谈不上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
毛泽东的作风
平凡与伟大
领袖与群众
先生与学生
谦逊与原则性
大胆与小心
狠与和
结束语
人民领袖这样爱咱们——吴满有去见毛主席的故事
人民歌颂毛泽东
《毛泽东的思想》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 孟展译
介绍史特朗女士
一 毛泽东思想的来源
二 ”毛泽东路线”的发展
三 毛泽东的六大著作
四 毛泽东科学的预见
《向毛泽东学习》 庄淡如编
序
第一章 少年时期
一 人民的领袖
二 农家子弟
三 撒播革命种籽
四 划时代底转变
第二章 革命时期
五 中国革命的性质
六 阶级关系的性质
七 二万五千里长征
八 在苦难中成长
第三章 红军时期
九 红军发展史
十 “围剿”的奇迹
第四章 抗战时期
十一 统一阵线的过程
十二 统一战线的特点
十三 八路军的行进
第五章 成功时期
十四 列宁第二
十五 心理武器
十六 新中国的创造者
十七 新中国的诞生
十八 向毛泽东学习
《毛泽东和我的游学经历》 萧瑜著
第一章 湖南——英雄与强盗之域
第二章 毛泽东度过其童年时代的田园
第三章 毛泽东为求学而奋斗
第四章 到学堂的路上
第五章 到了东山学堂
第六章 到长沙去
第七章 我们第一次谈话
第八章 第一师范”孔夫子”
第九章 许配毛泽东的杨开慧
第十章 我们的朋友蔡和森
第十一章 杨度
第十二章 妙高峰上竟夕谈
第十三章 新民学会:中国共产主义的胚胎
第十四章 学校放暑假了
第十五章 修业学校和楚怡学校
第十六章 “叫化”生活
第十七章 乞丐出发了
第十八章 克服第一道难关
第十九章 第二道难关:饥饿
第二十章 何胡子的家
第二十一章 从何家农场到宁乡县城
第二十二章 沩山之行
第二十三章 沩山的寺院
第二十四章 到安化途中
第二十五章 沙滩上的一夜
第二十六章 离开沙滩之后
第二十七章 安化县城中的困厄
第二十八章 到益阳县城的路上
第二十九章 到了益阳县城
第三十章 沅江泛洪
第三十一章 返回长沙
第三十二章 留学运动的发起
第三十三章 “勤工俭学”运动
第三十四章 毛泽东留在北京
第三十五章 中共在法国的萌芽
第三十六章 森林群英会
第三十七章 长沙长叙
第三十八章 一连串的问题
第三十九章 中国共产党之诞生
第四十章 最后的联系
《毛泽东印象记》 许之桢编译
毛泽东同志略传
这就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袖
毛泽东印象记
毛泽东会见记
访问毛泽东
毛泽东先生访问记
延安归来
毛泽东先生访问记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我所知道的毛泽东先生二三事
关于毛泽东早期传记(代后记)
精彩书摘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乡。我的父亲是一个贫农,当他年青的时候,因负债累累,便去投军。他当了一年多的兵。后来他回到我生长的乡村里,由于拼命的节省,他靠着做小生意和其他事业赚了一点钱,便设法买回了他的土地。
这时,我家已有了十五亩田,成为中农了。在这些田中,每年大约可以收获六十担谷。全家五口每年一共消费三十五担,这样,每年可以多余二十五担。靠了这个剩余,父亲积聚了一点资本,不久又买了七亩田,使我家升到“富”农的地位。这时,我们可以每年在田里收获八十四担谷。
当我十岁,我家只有十五亩田的时候,一家五口是:祖父,父亲,母亲,弟弟和我自己。在我们增加了七亩田之后,祖父逝世,但又添了一个小弟弟。不过我们每年仍有四十五担谷的剩余,因此,我家一步步兴旺起来了。
这时,父亲还是一个中农,他开始做贩卖粮食的生意,并赚了一点钱。在他成为“富”农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多半花在这个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把自己的儿子和妻子都放在田里做工。我在六岁时便开始做耕种的工作了。父亲的生意并不是开店营业的。他不过把贫农的谷购买过来,运到城市商人那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在冬天磨米的时候,他另雇一个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时他要养活七口。我家吃得很节省,但总是吃饱的。
我八岁起,就在本乡的一个小学校里读书,一直到十三岁时候。每天清早和晚上,我在田里作工。白天就读《四书》。我的塾师管教甚严。他很严厉,时常责打学生,因此,我在十三岁时,便从校中逃出。逃出以后,我不敢回家,恐怕挨打,于是向城上的方向走去,我以为那个城是在一个山谷的里面。我飘流了三天之后,家里才找到了我。这时我才知道,我的旅行不过绕来绕去地兜圈子而已,一共走的路程不过距家约八里。
但,回家之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情形反而好了一点。父亲比较能体谅我了,而塾师也较前来得温和。我这次反抗行为的结果,给我的印象极深。这是我第一次成功的“罢工”。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了。他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在晚间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的懒惰,如果没有账记,他便要我到田间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打我和我的弟弟们。他一个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砺的东西。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工人们吃鸡蛋和白米饭,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既没有蛋也没有肉。
我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妇人,慷慨而仁爱,不论什么都肯施合。她很怜惜穷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给那些跑来乞讨的人。不过在父亲的面前,她就不能这样做了。他不赞成做好事。家中因了这个问题吵闹时常。
我家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是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的,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情感作用的显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
但当我十三岁时,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据经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父亲常喜责我不孝和懒惰。我则引用经书上的话来和他相对,说为上的应该慈爱。至于说我的懒惰,我的辩解是大人应较年青的人多做工作,而父亲的年纪既然比我大上三倍,他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并且我说我到了他那样大的时候,我一定比他更出力地工作。
这个老人继续“积聚财物”,在那个小村里可以说是大富了。他自己不再买田,但是他向别人押来很多的田。他的资本增加了二三千元。
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在说明的时候毛很幽默地引用这些政治术语,他一面笑一面追述这些事件——史诺。)有一件事,我特别地记得。当我在十三岁左右时,有一天我的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中来。在他们的面前,我们两人发生了争执。父亲当众骂我,说我懒惰无用。这使我大发其火。我咒骂他,离开了家。我的母亲在后面追我,恶劝我回去。我的父亲也追我,同时骂我,命令我回去。我走到一个池塘的旁边,对他威胁,如果他再走近一点,我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我的父亲一定要我赔不是,并且要磕头赔礼,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屈膝一下跪。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当我怯懦屈服时,他骂打得更厉害。
回想到这一点,我以为我父亲的死硬派结果使他失败。我渐渐地仇恨他了,我们成立了一个真正的联合战线来反对他。这对于我也许很有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使我小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的父亲读过两年书,能够记账,我的母亲则完全不识字。两人都出身农家。我是家庭中的“学者”。我熟读经书,但我不欢喜那些东西。我所欢喜读的是中国古代的罗曼史,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青时,我不顾教师的告诫,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和《西游记》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是害人的。我总是在学校里读这些书的,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经书来掩盖着。我的同学大多都是如此。我们读了许多故事,差不多都能够背诵出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关于这类故事,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知道得多,他们也欢喜故事,我们便交换地讲听。我想我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
最后我在十三岁离开小学,开始在田中做长时间的工作,帮雇工的忙,白天完全做着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亲记账。然而我还继续求学,找到什么书便读,除了经书以外。这使要我读经书的父亲十分生气,尤其是当他因对方在中国旧式法庭中引用了一句适当的经书而使他官司打败以后。在深夜,我常把我的窗门遮盖起来,所以我的父亲看不见灯光。我这样读了一本我很欢喜的书,叫做《盛世危言》。该书的作者们都是主张改革的老学者,他们以为中国积弱的原因是由于缺少西洋的工具:铁器、电话、电报、轮船等,想将它们介绍到中国来。我的父亲认为读这一类的书是浪费时间的。他要我读可以助他打赢官司的如同经书那类的实际东西!
我继续读中国文学中的旧罗曼小说。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偶然发现一件特殊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这件事使我奇怪了两年,以后我便进行分析这些故事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赞美人民的统治者的武士,他们用不着在土地上工作,因为他们占有土地,显然地是叫农民替他们工作。
在少年与中年时期,我的父亲在宗教上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但母亲则笃信神佛。她给与她的孩子们以宗教教育,我们都因父亲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而感觉难过。九岁的时候,我便板起面孔讨论我的父亲对母亲欠缺礼貌的问题了。自那个时候以及以后,我们都想了许多办法来改变他的心,但没有效果。他只是责骂我们。因为他向我们进攻得太厉害了,我们退而想新的计划。但他无论如何不与神佛发生关系。
……
前言/序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建党和毛泽东同志,我们重新选编了这本《早年毛泽东》,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和毛泽东个人革命历程的史料,献给读者。
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和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是新中国成立前有关毛泽东的传记和著作,解放后很少流传和再版。虽然这些传记和著作受时代的局限,只能部分地反映毛泽东同志的情况,但这些资料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们叙述的虽然都是局部,但却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当年都是以客观的态度、朴实的文笔写成的,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生动、可信。由于时间的流逝,这些著作都已成为稀有版本,不但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本书选择了七部有关毛泽东早期生活的著作,进行整理和注释,下面分别加以简介。更翔实的绍述请参阅在书后由编注者撰写的“关于毛泽东早期传记(代后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著作出版的年代较早,专有名词、行文表述都有与现在一般规范不符之处,但并不影响读者理解。我们为尽量保存文献原貌,未做改动,只有个别显误的文字在整理中直接予以订正。
《毛泽东自传》
这是美国作家、记者斯诺记录的毛泽东口述传记。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1926年进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斯诺在宋庆龄和中共白区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于当年7月来到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的陕北保安县城。成为进入红区的第一个外国记者。毛泽东对他非常重视,同他谈了几天关于抗战形势的问题。随后,斯诺在陕北进行了三个多月广泛的采访,接触了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10月回保安后,毛泽东又同他谈了自己的经历和长征的主要情况。斯诺先在《密勒氏评论报》、《美亚》杂志上发表了采访毛泽东的记录,随后发表了专著《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因为斯诺采访毛泽东的记录发表早于《西行漫记》,所以国内读者从英文杂志直接转译,名为《毛泽东自传》。译本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尚存的版本有十几个。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收藏有1937年9月延安文明书局出版的张宗汉译本,是目前国内最早的中文译本。当年发行量最多、影响较大的是1937年11月上海黎明书局出版的汪衡译本。早期版本文字风格各异,后面附录的内容也不同。最权威的译本是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黎平译本《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现以延安版《毛泽东自传》为底本,注释参考了吴黎平和汪衡的译本,订正了一些错误,并对一些史实作了说明。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
这是作家萧三撰写的毛泽东早期生活的传记。萧三(1896—1983),字子唪,湖南湘乡人,萧瑜之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三班学生,新民学会会员。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苏学习,1924年回国。曾任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1930年以中国左翼作家常驻代表名义,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会议,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并从事写作。1939年回延安。新中国成立前后从事国际交往工作和文艺活动。
萧三在东山学校和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并参加了“新民学会”和毛泽东组织的革命活动。对毛泽东的早年经历相当了解。在苏联,他曾用俄文写过《毛泽东传》。1943年秋,任弼时在延安建议萧三写一本毛主席传。1944年7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部分内容。1946年7月1日,张家口《晋察冀日报》发表《大革命时代的毛泽东同志》。1946年张家口的《北方文化》月刊第1号发表((毛泽东同志传略》,许之桢主编的《毛泽东印象记》作为第一篇转载。1946—1947年华北解放区的《时代青年》发表《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以后萧三又作了几次修订,1949年合并为《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4年再次修订为《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79年萧三作了最后的修订,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
这本书的版本很多,内容也不一样。我们现在选定的是《时代青年》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及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是最原始的版本。
《毛泽东思想与作风》
作者张如心(1908—1976),广东兴宁人。1921年入梅县乐育中学学习,1926年至1929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新文化运动。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政治部《红军报》主编、后方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员、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1946年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北方文化》副主编,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与作风》是1946年初,张如心在华北联合大学及张家口市的“青年讲座”上作的几场演讲。题目分别是“毛泽东的人生观”、“毛泽东的科学方法”、“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毛泽东的作风”等。演讲稿发表在晋察冀边区理论文艺刊物《北方文化》第一卷一至四期上。山东、冀南、香港等地书店纷纷进行翻印和再版,分别命名《毛泽东论》、《毛泽东的思想及作风》、《毛泽东的人生观》、《毛泽东的作风》、《毛泽东的人生观与作风》等,广为发行。这是解放区较早总结、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专著,因为是个人著作,所以比较通俗生动,有个人见解。对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在党内成为指导思想的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根据山东渤海新华书店1946年10月的版本整理出版此书。
《毛泽东的思想》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47年在美国《美亚》杂志上发表的介绍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早年就学于奥伯林学院。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她年青时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年第一次来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来华,积极报道中国抗战情况。1946年第五次访华时来到延安,对中共领导人和解放区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采访。她在延安的时候,正逢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斯特朗采访了刘少奇、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把这些谈话整理出来,并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写成了这本小册子。1947年在美国《美亚》杂志上发表后,影响很大。同年4月,由孟展翻译、中共地下党经营的香港光华书屋出版了中译本。这本书解放后没有再版,也没有收入斯特朗的文集。现在我们将它整理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
《向毛泽东学习》
这是上海刚解放时出版的一本毛泽东传记,庄淡如编。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迅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区的许多大城市。国统区群众在欢迎解放的同时,急需了解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情况。上海文化界的进步人士配合这个需求,迅速出版了一批反映解放区情况、党的政策和领袖传记读物,《向毛泽东学习》作为“新生丛书”的一种,由
早年毛泽东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早年毛泽东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