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西情报思想史 |
| 作者 | 高金虎 吴晓晓 |
| 定价 | 50.00元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 ISBN | 9787515509242 |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数 | 320000 |
| 页码 | 376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在人类6000年情报史上,情报实践只有三次飞跃。 次飞跃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大量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管子、孙子、吴起这样的战略家和情报理论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世纪初的西方。拿破仑战争不仅荡涤了欧洲落后的封建制度,也促成了资产阶级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军事学术的繁荣,诞生了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这样的理论大师,形成了世界情报思想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中叶。两次世界大战,数百场局部战争,无数次战争危机……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为情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情报工作在20世纪后半期走向了成熟。 本书选取十余位有代表性的情报人物,系统阐述其情报思想和实践,揭示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探索中西情报思想发展的不同脉络。 |
| 作者简介 | |
| 高金虎,历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情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情报史和情报理论的研究工作,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情报史》、《外国情报体制研究》、《美国战略情报与决策体制研究》、《大失误》等。 |
| 目录 | |
| 导 论………………………………………………………………… 1 什么是情报 …………………………………………………… 2 情报工作要素 ………………………………………………… 9 计与情报 ……………………………………………………… 13 研究状况 ……………………………………………………… 14 主要内容 ……………………………………………………… 16 章 20 章 古代情报思想 ……………………………………… 20 节 孙子的情报思想 ……………………………………… 23 贯穿《孙子兵法》的情报认识论 …………………………… 25 先知:情况认识的重要性 …………………………………… 27 知彼:情报搜集手段的多样性 ……………………………… 30 “称胜”:战略情报要素认识的完整性 ……………………… 32 “庙算”:情报评估的科学性 ………………………………… 38 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 40 诡道:情报谋略的微妙性 …………………………………… 41 反间:情报作战的枢纽 ……………………………………… 44 评价 …………………………………………………………… 45 第二节 诸葛亮的情报思想 …………………………………… 47 先谋后胜:战略计划的基础 ………………………………… 51 “善知”:侦察的内容和要求 ………………………………… 52 “识时务”:战略评估典范 …………………………………… 56 “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 …………………………………… 58 “耳目”:侦察幕僚的地位作用 ……………………………… 59 评价 …………………………………………………………… 60 第三节 《李卫公问对》中的情报思想 ……………………… 61 知彼知己,兵家大要 ………………………………………… 64 致敌虚实,奇正相生 ………………………………………… 65 为将之道,先胜后战 ………………………………………… 69 或以间成,或凭间败,非仁义不可使间 …………………… 71 置驿以通斥候,多方搜集情报 ……………………………… 74 评价 …………………………………………………………… 75 第二章 77 第二章 近代情报思想 ……………………………………… 77 节 拿破仑的情报思想 …………………………………… 78 对情报的基本认识 …………………………………………… 79 专业性情报机构的创立者 …………………………………… 81 应通过多种手段搜集情报 …………………………………… 82 通过情报分析消除战争迷雾 ………………………………… 84 反情报是维护国内安全的盾牌 ……………………………… 86 情报谋略是力量倍增器 ……………………………………… 87 评价 …………………………………………………………… 89 第二节 克劳塞维茨的情报思想 ……………………………… 90 战争计划 ……………………………………………………… 92 战略要素 ……………………………………………………… 94 对情报的认识 ………………………………………………… 98 情报的不确实性 …………………………………………… 101 情况认识的概然性 ………………………………………… 103 评价 ………………………………………………………… 106 第三章 108 第三章 现代情报思想 …………………………………… 108 节 丘吉尔的情报思想 ………………………………… 109 情报观念 …………………………………………………… 111 高明的预警大师 …………………………………………… 116 现代英国情报体制的倡导者 …………………………… 121 对信号情报的倚重 ………………………………………… 124 通过隐蔽行动推进国家利益 ……………………………… 126 “用谎言保卫真理”:丘吉尔的情报谋略 ………………… 136 做自己的情报官 …………………………………………… 143 评价 ……………………………………………………… 146 第二节 斯大林的情报思想 ………………………………… 147 对情报工作的认识 ………………………………………… 147 情报体制应高度集中 ……………………………………… 154 高度重视谍报工作 ………………………………………… 158 通过反情报维护苏维埃政权的安全 ……………………… 161 “革命的圣物”:斯大林与“积极措施” ………………… 165 情报分析是情报人员的“危险猜测” …………………… 168 情报与决策脱节 …………………………………………… 174 评价 ………………………………………………………… 176 第三节 毛泽东的情报思想 ………………………………… 179 对情报的认识:“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 180 战争预测:科学预见大师 ………………………………… 182 战争要素:决定战争的根本因素 ………………………… 184 情报搜集: 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 ………… 188 情况判断:16 字要诀 …………………………………… 192 知彼知己:“把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 ………………… 195 实事求是:把握战争的概然性 …………………………… 196 评价 ………………………………………………………… 198 第四节 多诺万的情报思想 ………………………………… 200 对战略情报的认识 ………………………………………… 202 情报机构应协调管理 ……………………………………… 204 情报分析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 ………………………… 209 向敌国的士气和精神防线发动心理攻势 ………………… 213 评价 ………………………………………………………… 215 第四章 221 第四章 当代情报思想 …………………………………… 221 节 谢尔曼·肯特的情报思想 ………………………… 223 战略情报的提出及界定 …………………………………… 225 战略情报分析与评估 ……………………………………… 228 情报体制建设的基本蓝图 ………………………………… 233 对情报与决策关系的初步探索 …………………………… 237 评价 ………………………………………………………… 241 第二节 艾伦·杜勒斯的情报思想 ………………………… 246 情报职能:“先导”“预警”“威慑” ……………………… 248 美国现代情报体制的奠基者 ……………………………… 250 “三心二意”的情报界首长 ……………………………… 253 情报搜集:谍报手段、公开资料、技术情报 …………… 254 谍报艺术:渗透、攻心 …………………………………… 259 反情报:防御与进攻 ……………………………………… 261 隐蔽行动的鼓吹者与践行者 ……………………………… 263 情报分析: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侏儒 ……………… 266 情报分析:并非纯粹的科学 ……………………………… 270 对情报与决策关系的认识 ………………………………… 272 公开社会中的情报工作 …………………………………… 274 评价 ………………………………………………………… 278 第三节 史密斯的情报思想 ………………………………… 280 情报管理:保证情报机构高效运转 ……………………… 281 情报协调:让情报体系顺畅运转 ………………………… 285 《国家情报评估》:规范化生产与专业化建设 …………… 294 隐蔽行动: 在规范和制约中良好发展 …………………… 297 评价 ………………………………………………………… 303 第四节 艾森豪威尔的情报思想 …………………………… 304 技术情报的倡导者 ………………………………………… 307 “司令官评估”:东西方兵学文化对接的典范 …………… 310 政策山机制:对情报– 决策关系的全新认识 …………… 312 评价 ………………………………………………………… 315 第五节 杰克·戴维斯的情报分析理论 …………………… 321 对情报分析技巧的认识 …………………………………… 324 对战略预警的认识 ………………………………………… 335 对机遇分析的认识 ………………………………………… 344 评价 ………………………………………………………… 354 参考书目 ……………………………………………………… 357 后 记 ………………………………………………………… 362 |
| 编辑推荐 | |
| 阐释世界情报历史三次飞跃 探索中西情报思想不同脉络 窥探情报大师思想精华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让我有些捉摸不透,让我好奇心大起。《现货 中西情报思想史》——光是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阅读的欲望。我首先想到的是,“情报”这个词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分析、利用信息,简直是一门大学问。而“思想史”则让我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他们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情报的认知和运用产生影响的。更何况,它还标榜着“中西”,这暗示着作者将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去梳理这两大文明在情报思想上的发展脉络。我会想象,或许书中会从古代中国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聊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信息传播的变革;或许会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情报”的定义和价值判断是否存在根本差异;又或许会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背后,情报分析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否将看似抽象的“思想”,落脚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让我能够更生动地理解情报思想的演变。这本书的题目,就像一张藏宝图,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其中隐藏的知识宝藏。
评分《现货 中西情报思想史》这个书名,本身就仿佛一个精心设计的引子,瞬间勾起了我探索的欲望。我脑海中浮现出一条由远及近的时间长河,河的两岸,是迥异却又相互影响的文明——东方与西方。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对于“信息”的早期认知入手,比如那些关于“耳目”、“奸细”的记载,又或者是在外交场合中,如何通过微妙的言语和动作捕捉对方意图的智慧。随后,目光转向西方,或许会深入探讨古希腊罗马的政治运作中,信息收集和传播的机制,亦或是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如何推动了信息记录和分析的系统化。最让我期待的是,作者如何描绘这两条文明脉络的交汇点,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学习、借鉴,又或者是怎样的独立发展,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指向了对情报价值的共同认知。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单单是关于“情报”本身,更是关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理解他人、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决策的智慧演变史。
评分《现货 中西情报思想史》这个书名,总让我联想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象着,作者就像一位严谨的史学家,又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在浩瀚的文献中穿梭,捕捉中西方情报思想发展的闪光点。也许,书中会从中国古代的兵法谋略讲起,比如《孙子兵法》中对于“知彼知己”的强调,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制定战略。然后,视角会转向西方,或许会谈到近代西方情报机构的兴起,或者是在科学探索中,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是如何逐渐被认识到的。让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中西”这两条看似独立的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影响,甚至是碰撞。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超越简单对比的叙述,能够揭示情报思想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相互启发,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情报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对于历史和智慧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评分拿到这本《现货 中西情报思想史》,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仿佛捧着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卷轴。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引人遐想的空间。“情报”二字,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已然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思想史”则预示着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知识探索。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或许是古代中国帝王将相如何运用谋略和眼线搜集敌情,制定战争策略;又或者是西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如何促进了情报的积累和分析。这本书的“中西”定位,更是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对比和融合东西方在情报观念上的异同。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还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土壤?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而是对情报思想发展脉络的深刻剖析,以及不同文明在这一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情报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类认知和智慧演变的书,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评分初见《现货 中西情报思想史》这个书名,便觉其内容定然不凡。我首先想到的,是“情报”二字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隐秘而关键的角色。从古代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到近代的电报、密码,再到如今的数字信息洪流,情报的形态和传递方式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价值——了解对手、洞察先机——却始终未变。而“思想史”三个字,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并非仅仅关注情报的工具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对支撑这些工具和技术的观念、哲学、乃至伦理的反思。尤其,“中西”的结合,更是极具吸引力。我脑海中闪过无数疑问:东方文明在情报运用上是否更加注重“道”与“术”的结合,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西方文明又是否更侧重于科学方法的引进和情报机构的专业化建设?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助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信息、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以及这些观念又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历史走向。我期待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