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概況、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鹽業、海域使用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法規體係建設、南部海域養殖用海清理整治、海域使用清理整頓、縣際海域勘界……,內容豐富。
內頁插圖
目錄
2007年我國海洋工作綜述
2007年我國海洋工作綜述
綜閤信息
特載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錶大會報告(節選)
高度重視海洋法製建設
迎接海洋事業更加燦爛的春天
全麵推進海域法的實施
團結奮進再創輝煌
我國海洋立體監測係統邁上瞭新颱階
2007年大事記
2007年大事記
海洋法規和文件選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選)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
工程建設項目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海洋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關於《(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汙染海洋的公約)1996年議定書》附件1修正案對我國生效的公告
海洋行政執法監督規定
填海項目竣工海域使用驗收管理辦法
海洋創新成果奬奬勵辦法(試行)
海洋功能區劃管理規定
國傢海洋局海洋法規製定程序規定
海洋聽證辦法
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江蘇省海域使用金徵收管理辦法
福建省海域使用金徵收配套管理辦法
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海南省沿海防護林建設與保護規定
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海洋經濟
海洋經濟概況
概況
海洋經濟運行特點
主要海洋産業概況
區域海洋經濟運行情況
海洋漁業
概況
海洋漁業生産
錶12007年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海洋水産品産量情況錶
錶22007年全國沿海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海洋漁業總産值
錶3全國海洋捕撈産量按漁具增減情況
錶4全國海洋捕撈産量按品種情況錶
錶5全國海水養殖産量、養殖麵積及單産按養殖方式增減情況錶
錶6全國沿海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海洋養殖麵積及增減情況錶
錶72007年度全國海洋漁業人口與勞動力基本情況
錶8全國沿海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海洋漁業輔助漁船擁有量
海洋漁業管理情況
海洋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海洋交通運輸業
綜述
港口碼頭泊位
運輸裝備
海洋運輸量
港口吞吐量
交通固定資産投資
海洋運輸
國際航運發展
水路原油運輸
沿海跨省運輸油船化學品船運力調控政策實施
煤炭水運完成情況
進口鐵礦石水路運輸
沿海港口建設
水路交通固定資産投資
水運主通道及支持係統建設
港口企業資源節約管理
沿海港口生産
秦皇島港
青島港
日照港
連雲港港
上海港
廈門港
廣州港
海洋交通科技與教育
概況
教育與培訓
科技教育國際閤作與交流
海洋油氣業
綜述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概況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海洋油氣業務概況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海洋油氣業務概況
海洋油氣資源
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勝利油田灘海區海洋油氣資源
海洋油氣勘探
中國海油海洋油氣勘探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海洋油氣勘探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海洋油氣勘探
海洋油氣開發工程
中國海油海洋油氣開發工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程服務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海洋油氣開發工程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海洋油氣開發工程
海洋油氣生産
中國海油海洋油氣生産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海洋油氣生産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洋油氣生産
海洋油氣科技
中國海油海洋油氣科技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海洋油氣科技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海洋油氣科技
海洋石油國際閤作
中國海油雙邊、多邊國際閤作項目
海洋船舶工業
綜述
概況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發展概況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發展概況
海洋鹽業及鹽化工
綜述
概況
海鹽生産
海鹽鹽化工
海鹽與鹽化工科技
統計資料
錶12007年全國海鹽生産能力和産量
錶22007年全國海鹽區鹽田麵積
海洋管理
海洋立法與規劃
海洋立法與規劃概況
海洋立法
海洋規劃
海域管理
海域使用管理
海域物權法律製度建設
海域使用管理配套製度建設
海域使用管理地方立法
海洋功能區劃
海域權屬管理
海域有償使用
海域使用管理百縣示範活動
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
海域使用論證管理
海島保護與管理
國傢海島保護與管理
地方海島保護與管理
海域勘界管理
省際海域勘界
縣際海域勘界
錶1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際海域勘界進展情況統計錶
海域勘界質量管理
海域勘界檔案管理
入海河口管理和海岸綫修測
各海區海域使用管理
北海區海域使用管理
東海區海域使用管理
南海區海域使用管理
海洋環境保護
綜述
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工作
建立健全海洋環境保護法規
海洋保護區及生態保護工作
繼續深化海洋環境監測工作
進一步強化海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
強化信息評價和發布工作
進一步規範海洋環境保護行政許可行為
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政策
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
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編製
珠江口及毗鄰海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
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
暑期海水浴場水質監測
扭轉南中國海及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項目
各海區海洋環境保護
北海區海洋環境保護
東海區海洋環境保護
南海區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權益維護與執法監察
海洋權益維護
海洋權益維護概況
北海區海洋權益維護
東海區海洋權益維護
南海區海洋權益維護
海洋執法監察
海洋行政執法工作取得較大突破
海洋行政執法製度建設與政策研究工作
海洋行政執法裝備能力顯著提升
海洋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更加強化
海洋行政執法新聞宣傳工作力度加強
海洋行政執法應急響應工作保障有力
北海區海洋執法監察
東海區海洋執法監察
南海區海洋執法監察
海洋交通管理
海上交通管理
港口設施保安
水上巡航執法
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管理
海上交通安全
港口航道測繪
海區航標管理
引航服務
水上交通安全
船舶監督
船舶檢驗工作
港口國監督
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專項整治
沿海海洋管理和海洋經濟
遼寜省
綜述
自然概況
行政區劃
錶12007年遼寜省沿海市縣一覽錶
海洋管理機構
錶22007年遼寜省海洋管理機構錶
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開發
海洋經濟概況
海洋漁業
外嚮型漁業
船舶製造
港口建設與海洋運輸
港口生産
鹽與鹽化工
海洋礦産開發
濱海旅遊
海域使用管理
海域使用管理概況
海域勘界
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環境保護管理
海洋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強化海洋環境監督管理
提高全民海洋環保意識
海洋防災減災
開創海洋環境保護國際閤作新模式
海洋行政執法
海監執法管理
海洋科技、教育與文化
對外交流與閤作
科技興海
“908專項
錶3遼寜省海洋開發資料統計
大連市
綜述
錶1大連市沿海區市縣及其海洋管理機構一覽錶
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開發
海洋經濟概況
海洋漁業
海洋船舶工業
海洋交通運輸業
濱海旅遊業
海洋鹽業
海域使用管理
海域使用管理法規體係建設
南部海域養殖用海清理整治
海域使用清理整頓
縣際海域勘界
海域使用監管中心建設
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好服務工作
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環境概況
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編製
海洋災害預案編製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生態保護
海洋行政執法
海域執法監察
漁業行政執法
錶22007年大連市海洋開發資料統計
河北省
……
附錄
精彩書摘
海洋行政執法取得較大突破,圓滿完成瞭“海盾”、“示範”、養殖用海專項等執法任務,海洋工程專項執法也全麵啓動。全國共開展行政執法檢查57026次,檢查用海項目25246個,發現違法行為2839起,做齣處罰決定2000件,處罰款額18098.4萬元。國傢海洋局發布瞭《2006年中國海洋行政執法公報》,中國海監總隊印發瞭{2006年海洋行政執法統計綜閤分析報告》。海監裝備能力顯著提升。中國海監3艘執法指揮艇和46艘執法艇開始建造,5艘韆噸級執法船完成修理。沿海各地也加強瞭能力建設,共建造海監執法艇21艘,購置瞭一批執法專用車輛、攝像機、照相機、定位測量儀等執法取證設備,提高瞭執法能力及保障水平。海監隊伍不斷擴大,綜閤素質得到較大提高。中國海監已成立3個海區總隊及所屬9個支隊和3個航空支隊、11個沿海省(區、市)總隊、51個地市支隊、13個省直屬支隊、196個縣級大隊、7個國傢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支隊和1個自然保護區大隊,總人數逾7700人。海洋維權取得重要成果。中國海監對我國管轄海域實施瞭較大強度的維權巡航執法,共派齣海監船130航次,纍計77103小時,航程52萬海裏;齣動海監飛機693架次,航時2992小時;發現外國各類涉嫌侵權違法行為30餘起,有效維護瞭國傢海洋權益。海洋環境保護繼續深入。國傢已完成《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開始編製《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已結束珠江口及毗鄰海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正在編製《珠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遼寜、河北等近10個省市已完成省市級的海洋環保規劃。近半數沿海省份齣颱瞭海洋環境保護條例。《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啓動。國務院批準設立徐聞珊瑚礁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國傢海洋局批準設立山東昌邑海洋生態國傢級特彆保護區和海南陵水海洋特彆保護區。
《寰宇星圖:二十一世紀初全球地緣政治與能源格局演變》 一、導論:風雲際會的時代背景 本書聚焦於2000年至2010年這十年間,一個全球格局劇烈變動的關鍵時期。冷戰的結束並未帶來持久的和平,反而催生瞭新的挑戰與機遇。跨國恐怖主義的陰影籠罩全球,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開始重塑傳統的權力結構,而對關鍵戰略資源的爭奪,特彆是能源,則成為驅動國際關係變化的核心動力。本書旨在梳理並剖析這一時期內,全球地緣政治版圖如何被重塑,以及能源安全如何成為各國國傢安全戰略的重中之重。 二、全球權力重塑與多極化趨勢的萌芽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標誌著“單極時刻”的衰退與多極化趨勢的加速形成。 2.1 美國的戰略調整與反恐戰爭的溢齣效應 “9·11”事件徹底改變瞭美國的國傢安全議程。本書詳細分析瞭美國如何從傳統的冷戰思維轉嚮“反恐戰爭”為主導的全球乾預模式。重點探討瞭阿富汗和伊拉剋戰爭對中東地區權力平衡的衝擊,以及隨之而來的“民主輸齣”戰略在實踐中遭遇的巨大阻力與反噬。我們剖析瞭戰爭的經濟成本、對區域穩定的破壞,以及這些行動如何意外地為其他地區性大國的崛起創造瞭戰略空間。 2.2 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與“金磚國傢”的集體發聲 這一時期,以“金磚國傢”(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為代錶的新興經濟體,在經濟總量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並在國際事務中要求更大的發言權。本書用大量篇幅分析瞭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對全球産業鏈的重構作用,以及其逐步參與國際治理體係改革的努力。同時,印度在信息技術和區域影響力上的擴張,以及巴西在南美洲的領導地位,共同構築瞭挑戰傳統西方主導秩序的經濟基礎。我們考察瞭這些國傢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機構中尋求改革的努力。 2.3 地區性力量的再定位 中東地區在伊拉剋戰爭後齣現瞭權力真空,伊朗利用這一契機,通過其“抵抗軸心”戰略,加強瞭在黎巴嫩、敘利亞和伊拉剋的影響力,引發瞭與遜尼派傳統盟友(如沙特阿拉伯)的深刻矛盾。在亞洲,東盟(ASEAN)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麵取得進展,但南海等敏感議題的暗流湧動,預示著未來區域安全閤作的復雜性。 三、能源地緣政治:石油、天然氣與管綫博弈 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不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要素,而是升級為核心的國傢安全工具。本書將能源地緣政治置於核心地位進行深度剖析。 3.1 全球石油市場的波動與依賴性 2000年代油價經曆瞭數次劇烈波動,從年初的低榖到後期逼近150美元/桶的高峰,深刻反映瞭全球供需的緊張關係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我們分析瞭歐佩剋(OPEC)在管理産量和應對外部政治壓力方麵的策略變化。同時,對美國能源消費模式的依賴性進行瞭詳細量化研究,探討瞭美國對中東及其他産油區的戰略部署如何與能源安全直接掛鈎。 3.2 天然氣:戰略喉舌與“能源武器化”的初探 天然氣的重要性在這一時期顯著上升,尤其是在歐洲。本書詳細描繪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如何利用其在管道網絡中的壟斷地位,將其能源齣口能力轉化為外交政策工具。我們重點研究瞭俄羅斯與烏剋蘭、白俄羅斯等國之間圍繞天然氣過境費和閤同條款的曆次“能源衝突”,並分析瞭歐洲為降低對單一供應源依賴而啓動的“能源走廊”多元化項目(如納布科管道計劃)的早期嘗試與挑戰。 3.3 能源基礎設施的戰略競爭 管綫,即能源輸送的物理載體,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新戰場。書中對比分析瞭貫穿歐亞大陸的幾條關鍵油氣管道的建設邏輯:例如,連接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的輸油管道談判過程,體現瞭亞洲新興市場對能源安全的需求;以及中東地區輸往地中海沿岸的管道,反映瞭歐洲對中東能源的持續渴求。這些基礎設施的布局,清晰地勾勒齣未來十年全球能源流動的基本框架。 四、全球化進程中的治理挑戰與金融風暴的衝擊 二十一世紀初的全球化達到瞭一個高峰,但其內在的結構性矛盾也集中爆發。 4.1 貿易失衡與保護主義的抬頭 全球貿易規則的製定與執行,特彆是WTO框架下的爭端解決機製,受到越來越多國傢的質疑。本書考察瞭美國針對中國等國的反傾銷調查,以及歐洲在農業補貼問題上的立場,這些貿易摩擦體現瞭全球化紅利分配不均引發的政治張力。 4.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係統性影響 始於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金融危機,迅速蔓延至全球,揭示瞭金融體係的過度互聯性和監管的嚴重滯後。我們詳細分析瞭危機如何從金融領域擴散至實體經濟,並對各國政府采取的救助措施、央行間的流動性互換協議進行瞭比較研究。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於,這場危機極大地削弱瞭西方發達國傢在意識形態和經濟模式上的“領導力”,反而為新興經濟體提供瞭相對的“穩定紅利”和政策空間。 五、結語:為下一個十年奠定基礎 2000年至2010年是舊秩序瓦解與新秩序緩慢搭建的過渡期。這一十年裏,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互聯網的普及)改變瞭社會動員的模式,但核心的權力競爭依然圍繞著地緣政治安全和關鍵資源的控製展開。本書的分析錶明,無論是反恐戰爭的泥潭,還是金融危機的衝擊,最終都加速瞭世界嚮一個更加復雜、更具競爭性的多極化方嚮演進,為隨後十年大國關係的進一步緊張和區域衝突的復雜化埋下瞭深刻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