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GA/T 168-1997)》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7.3.2擦伤
对擦伤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表皮翘起的方向及形态,以分析外力的作用方向。
7.3.3挫伤
对挫伤应注明其表面有无擦痕,如有则注明其方向、大小及颜色。从颜色估计挫伤的深度。
7.3.4创
对创应描述创口形状、创缘、创角、创壁、创腔及创底的情况;观察创壁间有无组织间桥,刨腔内有无异物,创缘周围有无其余附着物的痕迹;用手指将两创缘合拢或用透明胶纸贴住后再观察创角及创缘的形状。
7.4出血
7.4.1血迹形态
注意体表出血的来源及血迹的分布,描述血迹的形态及流注的方向,以估计出血时人体的位置及姿势以及出血后保持在该位置的时间。从血迹形态考虑是动脉或静脉出血。
7.4.2出血量
从体表及衣服上的血迹估计出血量。
7.5伤痕周围附着物
7.5.1火药或烟晕
创周如见火药或烟晕,应观察其分布范围并测量其直径,描述其颜色。
7.5.2其他附着物
仔细观察伤痕周围有无其他附着物,如泥沙、油污、铁锈、纤维或漆末等,如有应记录、提取,妥善保存。
8尸体解剖
8.1要求
尸体解剖应尽可能将尸体运至有一定设备的解剖室旌行。尸体解剖应剖开颅、胸、腹三腔,查明从皮肤开始的损伤的深度、创内有无异物,查明内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内出血情况,找出直接死因。还应暴露骨折部位,查明骨折位置、分布及断端情况。解剖前还要对尸体上的衣服及体表进行再次检查。
8.2检查头皮及颅骨
检查头皮创伤的深度,头皮及帽状腱膜下出血的分布范围。剥下头皮观察颅骨骨折的条数、走向及交叉情况-有无凹陷或缺损。将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进行比对,找出造成颅骨骨折的暴力在头皮上形成的损伤,分析二者的关系。锯开颅骨后还应检查颅顶骨内板骨折情况,与颅骨外板进行比较。颅骨骨折要在取出脑并剥去颅底的硬脑膜后才能观察清楚。
8.3检查硬脑膜及蛛网膜
在发现硬膜外血肿时必须检查相应部位的颅骨骨折和头皮损伤。硬膜下血肿多因桥静脉破裂,常找不到血管破裂点。硬膜下血肿形成后经过一定时间死亡者,应观察血肿的机化情况,以推断出血时间。如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检查相应部位大脑皮质,以判断是否因脑挫伤所致;如血肿在脑底,应用流水徐徐洗去血块后观察脑底动脉有无先天性动脉瘤,如仍看不清,可用注射器从大脑基底动脉注入清水,同时仔细观察;如出血位于脑底后部,应检查颈上部有无损伤,有无椎动脉上端出血进入脑底蛛网膜下腔的可能。
8.4检查脑
除特殊急需者外,脑的检查zui好在用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脑的固定可用足够大的容器,内储10%的福尔马林液,以一细绳穿过大脑基底动脉间将脑悬于福尔马林液中,固定24 h后换以新的福尔马林液,再固定数日,才进行切开检查。注意观察脑挫伤及脑出血的部位、大小、范围及颜色。
“GA/T 168-1997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性和学术性。它直观地指向了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如何通过对死亡尸体的检验,来确定其遭受的机械性损伤的性质、原因以及可能的影响。我个人对医学、尤其是法医学的知识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而“机械性损伤”这一术语,在我看来,涵盖了非常广泛的暴力类型,从轻微的擦伤到严重的内脏破裂,都属于其范畴。因此,我推测这本书的内容必然是极其细致和深入的。它可能详细地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机械性损伤在尸体上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比如损伤的形态、边缘的特征、出血情况、组织的水肿或撕裂程度等等。我甚至想象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图例和照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这些损伤的表现,并辅以文字解释,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此外,对于“尸体检验”,我理解这不仅仅是表皮的观察,还可能包括对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深层组织的检查,以发现那些隐藏在表皮之下的、由机械性损伤造成的损害。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关于如何从死亡的身体中读取“真相”的科学指南,它展示了法医工作者如何运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来揭示事故或案件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就吸引了我,"GA/T 168-1997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光是这个标题,就勾勒出了一个严肃、科学又充满挑战的领域。我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画面:冰冷的解剖台,细致入微的观察,专业仪器在手中精准操作,以及背后隐藏的无数故事和未解之谜。作为一个对法医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痕迹鉴定、法医病理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机械性损伤,这个词语本身就包含了力量、撞击、撕裂等概念,它们在人体上留下的印记,无疑是还原事件真相的关键线索。我想象着书中的内容,一定是对各种类型机械性损伤的分类、成因、损伤机制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通过尸体检验来辨别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原因。例如,钝器伤、锐器伤、切割伤、穿透伤等等,每一种损伤在形态、深度、边缘特征上都会有其独特性,而这些独特性正是法医需要捕捉和解读的语言。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案例分析,那些真实的尸检报告,配合图片和详细的描述,无疑能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具象。即使我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阅读这些案例,也能感受到法医学的严谨和重要性,以及法医在追寻正义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扇了解生命终结背后科学探索的窗口。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第一反应是它的专业性。"GA/T 168-1997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这妥妥的是一本学术著作,或者说是技术规程类书籍。我猜测它的内容会非常具体和详实,可能充满了各种图表、数据、以及严谨的科学术语。作为一名对物理科学和工程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对机械作用力如何影响生物组织感到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机械损伤的形成过程?比如,不同速度、不同形状的物体撞击,会对骨骼、肌肉、内脏造成怎样的力学反应?损伤的深度和广度与作用力的大小、接触面积之间是否存在量化的关系?我想象书中会提供很多关于损伤特征的细致描述,例如撕裂的边缘是否规则,出血的程度如何,组织的水肿或挫伤情况等等,这些细节对于区分是意外事故、自伤还是他伤至关重要。我特别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比如组织学检查、弹道学分析在机械性损伤鉴定中的应用。可能还会涉及一些法医学上常用的仪器设备,它们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总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本高度专业化的科学典籍,它为理解身体遭受外力作用后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答。
评分书名“GA/T 168-1997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让我对其中涵盖的知识体系充满了好奇。我理解这很可能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是一本系统性的学术著作。对于“机械性损伤”这一概念,我联想到的是各种非自然的、由外部物理力量造成的身体创伤,例如跌落、撞击、挤压、切割等。这本书的书名明确指向“尸体检验”,这意味着它将详细阐述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如何针对这些机械性损伤进行系统性的检查、记录和分析。我猜测,书中会涉及损伤的分类,例如钝性损伤、锐性损伤,以及更具体的如擦伤、挫伤、裂创、刺创、切割伤等。对于每一种损伤,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损伤的机制、以及在尸体上留下的形态学特征。例如,组织在不同力学作用下的变形、断裂、分离等过程,都会在书中得到科学的解释。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在解剖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部位、应该采取哪些观察角度、应该使用哪些辅助工具来进行记录和测量。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严谨、专业、为法医学工作者提供操作指南和理论依据的宝典,它将帮助人们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和处理由机械性损伤引发的死亡事件。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GA/T 168-1997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让我想到了很多影视剧中的情节。虽然我知道现实远比戏剧复杂和严肃,但这些作品往往会勾起我对法医学的兴趣。机械性损伤,听起来就充满力量和破坏性。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会聚焦于如何通过对尸体表面的损伤以及内部组织的变化进行细致的检查,来判断损伤是如何产生的。比如,什么样的钝器才会造成这样的淤血和骨折?什么样的锐器才会留下如此整齐的创口?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损伤的典型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特征来推断作案工具的形状、大小、材质甚至运动方式?我很好奇,在1997年的时候,这样的尸体检验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我特别想知道,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非典型性的损伤时,法医是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知识来一步步还原事件真相的。也许书中会分享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展现法医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找到突破口,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证据。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医学知识,更是一门关于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