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2010年禅堂开示
自然是道 出家不忘世
佛祖心语 迷与悟
悟与行 腿上见功夫
……
下篇 2011年禅堂开示
忆六祖 话东华 万物同体 凡圣有别
本来面目无处不在 理是顿悟 事需渐修
意识的力量 心灵的力量
……
《善用其心》目录
上篇
不能缺的就是德 无我的人才能成佛
心态决定一切 成佛需要基本素质
随境能出入,方为自在人 学佛是为了起用
学佛就是管住身口意 不同的修行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
我佛慈悲不舍众生 万千法门不离觉照
学会在生活中修行 我们都是剩闲之人
和谐是修行的开始 自知方能自明
六根做主方可入道 做人学佛从奉献开始
人格的完美决定寺院的完善 放下的是罗汉,提起的是菩萨
人人皆有高贵品质 学佛先融化自己
学佛的根本在于正知正见 身心和谐方能入道
修证功夫体现在用上 入道要门——关闭六根
上帝就是你自己 学佛就在点滴中
业障现前即消业 佛度不了无明之人
有胆有识方为人才 成功在于后几秒钟
世间万物皆是身心灵的显现 三字明的修行要诀
呼吸对修行的重要性 调和身体的工具
长寿的秘诀 宇宙只有一种力量
不能活在虚假中 助你打开心灵之窗
下篇
悟前悟后的区别 学佛就跟佛比
与天地同行,与道相伴 昼夜一如方证道
信教先爱国 知识升华即智慧
学佛先做人 实践出智慧
说到不等于做到 退步是向前
吃苦是培福 只有承受才能成长
成就是做出来的 正知正见才是开悟的钥匙
心灵的力量不可思议 披上袈裟事更忙
了解明师你就是明师 灵魂是这么成长的
终点就是起点 学佛就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
人生价值在于利他 知识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以无我之心做事方不堕轮回 少用头脑,多用心灵
方向不明如何迈步 心灵是万物总开关
放下即是得道 凡圣本一体
舍弃众生无法成佛 提起是为了放下
学佛的人容易迷信 不能用言语评论圣人
万物同一体,他错即你错 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幸福
心动 基本的修行方法
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发现释万行老师的作品,从“心中月”到“降伏其心”,再到“其心无住”,最后落脚到“善用其心”,整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仿佛是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心修行体系。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我一直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系统化的指导。我常常觉得,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可能只触及到某个方面,但这本书似乎将修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都囊括了进去。从初期的观照内心,到中期的自我驯服,再到后期的自在无碍,最后到付诸实践,这不正是一个循序渐进、殊途同归的修行过程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高深的佛法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修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实践,一点一滴地去实现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位慈悲的智者,在向我伸出援手,引领我穿越内心的迷雾,找到那条通往真正自由与智慧的道路。我非常有信心,这本书将是我心灵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些探讨内心平静和自我修行的书籍,在书店闲逛时,一本封面素雅,书名意境深远的《心中月》吸引了我。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品读,但仅从书名和它所传递出的哲学气息,我就已经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吸引力。 “心中月”这三个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它让我联想到内心的宁静,如同皎洁的月光,能照亮迷茫的黑暗。 我常常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我们似乎总是被外界的喧嚣裹挟着前进,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这本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一点,它仿佛在召唤我们回归内心,去寻找那轮属于自己的、永不熄灭的“心中月”。 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学习如何安顿一颗躁动的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澄澈与宁静。 它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如何观照自我、如何应对情绪波动的智慧? 会不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心中月”的意境? 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 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触动灵魂,引导人思考生命本质的书籍,而《心中月》无疑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性。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心灵的指南针,引领我找到内心的灯塔,驱散一切阴霾,让我的内心也能如月光般皎洁、宁静。 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份来自“心中月”的深邃与美好。
评分刚收到这本书,就被它的气质给打动了。虽然我还没正式开始阅读,但光是封面设计和字体选择,就透露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气息。书名《降伏其心》更是直击人心,试问谁的心不曾有过叛逆、不安、甚至失控的时候呢?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情绪、念头牵引着,像被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我一直觉得,如果能真正做到“降伏其心”,那将是人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慈悲的导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内心的“敌人”,如何用智慧和耐心去驯服那匹野马?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觉察和转化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如何在高压之下保持冷静,如何在诱惑面前坚守原则,如何在失败时重拾信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让我们能够一点一点地磨练自己的心性,最终达到一种平和、稳定的状态。读过一些关于心理学和佛教的书籍,但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点“实操性”。如果这本书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提供清晰的步骤和指导,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不再被情绪左右,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管理和引导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真正的主宰。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对“其心无住”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大脑似乎总是停不下来,思绪万千,一会儿担心过去,一会儿又忧虑未来,很难真正活在当下。这种“心住”的状态,常常让我们错失了很多美好的瞬间,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解读“其心无住”的哲学内涵?它会不会教我们如何放下那些执念,如何摆脱过去的束缚,如何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无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一些冥想技巧,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觉知力”的指导。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逐渐学会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不被自己的念头所困扰,让心像水一样,随遇而安,不滞留,不挂碍。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自由,而“心无住”正是通往这种自由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心灵的“禅房”,让我能够在这里找到一片宁静之地,学会观照内心,让心不再“住”于任何一个地方,而是能够在每一个当下自由地流动。
评分这本书的第三部分,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善用其心”,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前两部分可能是在帮助我们认识和稳定内心,而这部分则是在教我们如何将这份稳定的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和成就。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拥有了平静的心,然后呢?是仅仅满足于这份宁静,还是可以将这份平静的力量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行动力?我希望“善用其心”能够为我指明方向,它会不会讲述如何将内心的平和转化为创造力,如何用清晰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心”的力量,用在服务他人、贡献社会方面的方法。我常常觉得,一个内心强大且平和的人,一定能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智慧的引导者,帮助我发掘内心潜藏的巨大能量,并教会我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去影响自己、影响他人、甚至影响这个世界?我渴望从中获得启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生活的人,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的生活,用我的“心”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