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松树篇)

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松树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岩,曾慧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
ISBN:9787539444321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01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松树篇)》精选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画家的绘画技法并分门别类,以“局部写真”的呈现方式汇集成册,且各章节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和技法介绍,使读者能够对国画传统技法精髓进行系统的欣赏、学习,同时对其生成、演变有一个概略认识。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北宋的李成、郭熙,宋代的李唐、马远,元代的王蒙,清代的弘

评分

评分

古人画松多以松石点缀山水,在唐代的山水画中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画家,他们把松石作为山水的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画面呈现出“妙之至极”的韵致。 唐代张璪写松,很能用笔法,“常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牙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而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历代的艺术家所服膺,成为中国画论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后梁的荆浩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一面“耕而食之”,一面深入观察大自然,那“翔鳞乘空”、“欲附云汉”的古松,使他倍感惊讶,“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评分

古人画松多以松石点缀山水,在唐代的山水画中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画家,他们把松石作为山水的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画面呈现出“妙之至极”的韵致。 唐代张璪写松,很能用笔法,“常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牙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而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历代的艺术家所服膺,成为中国画论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后梁的荆浩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一面“耕而食之”,一面深入观察大自然,那“翔鳞乘空”、“欲附云汉”的古松,使他倍感惊讶,“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评分

评分

仁、石涛、梅清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画法自然呈现出各异的形态。 唐以前的画家追求精心描绘理想的真实境界,注重真实物象的再现。而五代以后,画家们则不但能师法造化,更能中得心源,将生活的感受和松的自然变化相结合,赋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风骨,使作品的意境、寓意更丰富、更深刻、更具个性化。 古代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创造,总结出一整套极完整且系统化的画学理论,也形成了一个极富特色的艺术程式,它体系完备而又极其灵活多变,反映出画家对大自然敏锐的理解、对艺术深刻的体会。松的画法与国画中山石、人物、花卉等一样式样丰富,可以说它是一种便于掌握的类型化的处理方法,以利于画家从纷繁琐碎杂乱的现实景物中寻找到具有典型性的形式语言。现代画家,黄宾虹在构图、立意上,无一点常套,不拘泥古法,不依样葫芦。徐湛笔下的劲松顶天立地、巍然挺拔、果断而强悍、迎风冒寒、树干苍劲、松针如铁,有屹立雄健、刚直凝练、气雄力坚的特点。潘天寿先生的作品生气勃勃,淋漓壮阔,属雄健一派。他所作的《黄山松》用坚劲沉着的线条,枝枝如铁,背景始信峰只寥寥数笔,却挺俊奇特、品格高妙。《松石横卷》一株老松,盘根石畔,古干槎牙,神清骨峭,苍劲的书法题字占据了画面的一半,真是“树如屈铁山画沙,笔能扛鼎腾龙蛇”。

评分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松的叶群给人以清脱之感。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龙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评分

非常不错,喜欢

评分

松树生命力旺盛,在贫瘠的山崖上也能生长,这是发达的根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画好松根有助于松树神态的体现。松根要多盘曲紧扣山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