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66-2011):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Safety Rules of Operation for Cable Crane of Hydropower & Water Enginee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66-2011):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Safety Rules of Operation for Cable Crane of Hydropower & Water Engineer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水电工程
  • 水利工程
  • 缆索起重机
  • 安全操作
  • 电力行业标准
  • DL/T 5266-2011
  • 起重机械
  • 规范标准
  • 工程安全
  • 操作规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70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173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afety Rules of Operation for Cable Crane of Hydropower & Water Engineering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66-2011):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总结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运行管理的经验,吸取了有关成果,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66-2011):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66-2011):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安装与拆除
5.1 准备工作
5.2 安装
5.3 试验
5.4 拆除

6 运行
6.1 一般规定
6.2 作业
6.3 交接班

7 维修保养
7.1 一般规定
7.2 机械部分
7.3 电气部分

8 运输

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
承载索 track rope
支撑起重小车、取物装置和额定载荷的钢索。
3.0.2
起重小车 crab
在承载索上运行,使吊挂重物移动的装置。
3.0.3
缆索起重机 cable cranes
承载索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塔架顶部的缆索型起重机。
3.0.4
固定式缆索起重机 stationary cable crane
承载索两端固定于(塔架)地面基础上,吊钩只有两个运动方向的缆索起重机。两个运动方向,即升降和左右移动。
3.0.5
平移式缆索起重机 parallelly travelling cable crane
承载索两端塔架在两侧平行的轨道上运行,可以实现重物在立体空间三个方向的运动的缆索起重机。
3.0.6
辐射式缆索起重机 radial cable crane
一端塔架固定,另一端台车组或塔架在弧形轨道上运行,可以实现三个方向的运动的缆索起重机。
3.0.7
摆塔式缆索起重机 cable crane with swinging leg
塔架能在垂直于跨度方向摆动一定幅度的缆索起重机。
3.0.8
跨距 span
承载索两端悬挂支铰点的水平距离。
3.0.9
额定起重量 rated littng capacity
在额定起升速度下允许吊起的重物(含可分吊具)的质量的总和。
3.0.10
最大垂度 max sag
起吊额定载荷位于跨中时,承载索与两铰点连线中点之间实际下垂的垂直距离。
3.0.11
扬程 hoisting height
吊钩起升最高点与下降最低点之间的高差。
3.0.12
支索器(承马) rope carrier
悬挂在承载索上,支托起升索、牵引索和支索器索(承马索)的部件。
3.0.13
主车 machine car
装有大车行走机构,能在轨道上行走并在其上设置有起升机构、牵引机构、前垂直台车、后垂直台车、水平台车、电气主要设备、承载索拉板装置、天轮装置等的车架。
3.0.14
主塔 machine tower
为了提高承载索铰点高度而在主车架上加设塔形构架,由塔架结构组成的台车架,放置起升机构、牵引机构、前垂直台车、后垂直台车、水平台车、电气主要设备、承载索拉板装置、天轮装置等。
……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 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66-2011):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Safety Rules of Operation for Cable Crane of Hydropower & Water Engineering] 【注:此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上述标准所涵盖的任何技术细节或安全操作规范。】 聚焦水利工程的非起重技术领域:现代水工结构设计与材料创新 本书并非关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缆索起重机的具体操作规程,而是深入探讨支撑现代大型水利枢纽建设与运行的结构设计理论、新型材料应用以及长期运行监测技术的综合性专著。本书旨在为水利工程师、结构设计师以及材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超越单一机械操作层面的宏观视野。 第一部分:先进水工结构受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本部分内容集中于如何通过先进的计算模型和设计理念,提升大跨度泄洪设施、高面板堆石坝以及复杂地下厂房的结构安全性与经济性。 1. 复杂荷载耦合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重点研究水工建筑物在遭遇极端气候事件(如超标准洪水、强地震、冰冻融化循环)时,结构体系所承受的复杂荷载耦合效应。内容涉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FEA)在评估混凝土裂缝扩展、岩体结构变形以及水工建筑物与基岩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建立更贴近实际工况的边界条件和本构模型,尤其关注水压力、温应力、地震动输入与库水位变化的动态耦合作用。 2. 大跨度溢洪道与导流工程的结构创新: 深入剖析弧形坝、重力坝以及非常规泄洪洞的结构体系。讨论了如何利用预应力技术、后张拉技术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和扩展。内容详述了高拱坝的精确几何设计、应力平衡分析,以及在复杂地质条件(如溶洞、断层带)下,如何通过结构布置和基础处理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 水电站厂房与引水系统的抗震设计策略: 鉴于水电站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本章详述了针对不同设防等级的厂房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内容涵盖了设备基础的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水电站地下洞室的开挖支护与永久衬砌设计,以及压力钢管、调压井等附属设施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探讨了基于性能化设计的理念,明确不同结构部件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预期行为。 第二部分:高性能水工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本部分致力于介绍和评估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最新一代结构材料,关注其耐久性、施工适应性及长期性能。 1. 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研发具有超高强度、低渗透性、优异抗冻融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新型混凝土。内容包括超高强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在关键受力部位的应用潜力,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搅拌工艺控制以及现场浇筑和养护技术。特别关注了混凝土的长期水化热控制和收缩应力管理。 2. 智能与自修复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前沿探索: 探讨了将现代材料科学引入水利工程的最新趋势。内容包括: 自修复材料: 引入微胶囊技术或细菌诱导的钙化机制,旨在使混凝土结构在微小裂缝产生初期即可实现自动修复,从而提高结构的自愈合能力和服役寿命。 功能性混凝土: 研究掺入导电或压电材料的混凝土,使其具备结构健康监测(SHM)的基础传感功能,用于实时感知内部应变和损伤。 高耐久性金属材料: 针对水轮机蜗壳、球阀、泄洪闸门等关键金属部件,分析了新型不锈钢合金、耐磨损和抗冲蚀涂层的开发与应用,以应对复杂水流环境的腐蚀和冲蚀问题。 3. 新型岩体加固与结构界面处理技术: 聚焦于结构与地基的连接界面。内容包括对新型高强度灌浆料的研发,用于处理复杂岩溶地基和断层破碎带。探讨了新型锚固技术(如自进式锚杆、组合式锚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数值模拟优化锚固长度和注浆压力,确保结构与基岩的有效荷载传递和整体性。 第三部分:水工建筑物长期服役状态监测与评估 本部分转向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与维护,特别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1. 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的集成与数据解析: 详细阐述了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计、渗压计等嵌入式传感器网络集成到大坝、溢洪道和压力隧洞中的具体方案。重点分析了海量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可视化技术。内容侧重于如何从复杂的环境噪声中提取出与结构健康状态相关的关键信息,识别异常模式和潜在故障前兆。 2. 风险评估与寿命预测模型: 基于长期的运行数据和材料老化模型,介绍如何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框架。内容包括概率极限状态设计(PLSM)在既有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算法的结构性能衰减预测模型。这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维护和加固决策。 3. 现代化水工设施的运行与安全管理: 讨论了如何将数字化模型(如BIM/CIM技术)应用于现有水工资产的管理,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贯通。内容还涵盖了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高风险部位的定期巡检技术(如无人机检测、声发射技术),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运行调度策略,以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风险。 本书特点: 本书集合了当代水利工程领域在结构力学、材料科学和信息工程交叉融合的前沿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面向未来的水工结构设计与管理方法论,是构建高标准、长寿命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重要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是看它的名字和厚度,就让人对电力行业标准的严谨性有了初步的印象。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水利工程安全的朋友,这类规范性文件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它们是确保大型工程顺利进行,保障一线工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设备操作规范、日常维护检查、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提供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尤其是在缆索起重机这种高风险、高精度的设备上,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能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潜在的风险点,给出“为什么”和“怎么做”的清晰解答,让安全规程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纸面文件。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水电水利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一次重要提升。

评分

从包装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的装帧非常扎实,这很符合行业标准的厚重感和正式感,让人感觉它不是一本可以随意丢弃的技术手册,而是需要被认真对待的官方文件。我更关注的是它在“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方面的论述。在水电建设领域,人才的迭代速度很快,新进场的年轻技术人员对传统安全规范的理解可能需要加强。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学习路径和考核标准?如果它能附带一些便于理解的图示、流程图,将大大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深度。毕竟,再好的规程,如果不能被一线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其效力也会大打折扣。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实操性”是我非常看重的两个维度。

评分

最近我们项目上正好要进行一次大型设备的吊装准备,时间紧、任务重,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浮躁。我把这本关于缆索起重机操作规程的新标准放在手边,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稳定军心的定心丸。这类规程的价值,不在于它记录了多少我们已知的常识,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填补那些“灰色地带”的空白——那些看似不常发生,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的操作盲区。例如,关于索具的选型、疲劳损伤的判断标准,以及在复杂地形下力矩计算的精确度要求,这些细节决定了吊装的成败。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最新的技术参数和行业共识,帮助项目部在紧迫的工期压力下,依然能够坚守安全底线,避免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规范。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标准总有一种敬畏感,它们往往代表着行业内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和技术沉淀。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立刻被其涵盖的广度和深度所吸引。从起重机的日常点检到复杂的吊装作业流程,再到特殊天气条件下的作业限制,每一个章节都似乎在提醒操作人员,责任重于泰山。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关于“违章指挥”和“超载作业”的警示部分,这些往往是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界限,让所有参与者——无论是司机、指挥员还是现场监理——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安全闭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教科书;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手,它更像是一部时刻警醒的“安全宝典”。

评分

总而言之,一本合格的行业标准,其价值在于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我注意到这本标准发布的时间节点——2011年,这在快速发展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基准。我希望它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缆索起重机应用中出现的新型材料、新技术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反思。例如,对于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锁定机制,新标准是否有更细致的规定?对于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接入要求是否明确?如果这本书能够将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融入到传统的操作安全框架中,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是一部引领未来安全技术方向的指导性文献。它承载着行业对“零事故”的坚定承诺,其内容的权威性,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年内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文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