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 切薩雷·龍勃羅梭(Gesare Lombroso) 著,黃風 譯
圖書標籤:
  • 犯罪學
  • 犯罪心理學
  • 意大利犯罪
  • 社會學
  • 犯罪原因
  • 犯罪預防
  • 倫巴羅索
  • 犯罪人類型學
  • 19世紀犯罪學
  • 犯罪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96281
版次:1
商品編碼:10893259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Luomo Delinquent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6
字數:3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機械原理》的內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機構的運動設計,主要介紹機構的組成原理及各種機構的類型、運動特點、功能和設計方法;第二部分為機械的動力設計,主要介紹機械運轉過程中的若乾動力學問題,以及通過閤理設計來改善機械動力性能的途徑;第三部分為機械係統方案設計,主要介紹機械係統方案設計的內容、過程、設計思想及設計方法。通過這一新的傳係,力求達到使學生初步具有機械係統方案創新設計能力的目的。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機械原理》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新製訂的“高等學校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應用”的原則編寫。全書注重知識體係的係統性、創新性、基礎性、科學性、先進性、綜閤性、實用性、實踐性、趣味性、普適性,力求同時兼顧研究型和應用型兩類高校人纔培養模式的需求。全書共分15章,內容包括:緒論,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麵連杆機構的分析與設計,凸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係及其設計,間歇運動機構及其設計,其他常用機構簡介,組閤機構,開式鏈機構及工業機器人,平麵機構的力分析,機械的效率與自鎖,機械的平衡,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波動的調節,機械係統的方案設計。在各章後還附有一定數量的思考題與習題,以利於學生學習。本書力求達到使學生初步具有機械係統方案創新設計能力的目的。附錄中列舉瞭世界機械發展史年鑒以及重要名詞術語的中英文對照。為瞭便於教師課堂教學,本書配備瞭教學光盤。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機械原理》可作為高等學校工科機械類各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的師生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切薩雷·龍勃羅梭,(Cesare Lombroso)(1835-1909)意大利犯罪學傢、精神病學傢,刑事人類學派的創始人。生於維羅納猶太人傢庭。曾任軍醫、精神病院院長、都靈等大學的教授。重視對犯罪人的病理解剖的研究,比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人的關係,運用人類學的測定法作為研究精神病犯罪人和其他犯罪人的方法,對於犯罪人的頭蓋骨和人相,特彆加以注意。其主要著作有《天纔與墮落》(1877年),《天纔》(1893年),《女性犯人》(1893年),《政治犯和革命》(1895年)等。
  黃風,1956年生,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至1992年曾先後五次赴意大利進修、講學或者參加學術會議。1996年獲“國際羅馬法奬”;1998年獲意大利外交部“文化作品翻譯奬”;1999年獲意大利總統授予的共和國騎士勛章;2005年5月獲意大利總統授予的“仁惠之星”共和國爵士勛章。齣版個人著作和譯作二十餘部。

目錄

再論龍勃羅梭及其犯罪學
研究(代序)一吳宗憲
引言
第一章 對101個意大利犯罪人頭骨的研究
第二章 對1279名意大利罪犯的人體測量和相貌分析
第三章 犯罪人的文身
第四章 犯罪人的感覺
第五章 犯罪人的自殺
第六章 犯罪人的愛與情
第七章 因情感和衝動而犯罪的人(不可抗拒的力量)
第八章 純正纍犯和非純正纍犯犯罪人的道德
第九章 犯罪人的宗教
第十章 犯罪人的智力和文化
第十一章 暗語
第十二章 犯罪人的筆跡
第十三章 犯罪人的文學
第十四章 犯罪的病因:氣候、種族、文化、飲食、遺傳、年齡
第十五章 原因分析 精神病和犯罪的異同
第十六章 結夥犯罪
第十七章 犯罪的返祖現象 刑罰
第十八章 對犯罪的防治
譯後記

精彩書摘

3.龍勃羅梭學說的缺陷具有時代性
龍勃羅梭的研究和學說確實有重大缺陷,但是,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瞭時代的局限性,而不一定是他自己的過失造成的。在龍勃羅梭所處的那個時代,盡管科學有瞭很大發展,它們啓發龍勃羅梭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論研究、解釋犯罪和犯罪人,但是,那個時代科學的發展畢竟有限,沒有為龍勃羅梭恰當地解釋所觀察到的事實提供成熟的一般性科學方法論和理論基礎。龍勃羅梭不是聖賢,不是“完人”,他隻是一個學者,不能苛求龍勃羅梭既要提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和基礎理論,又要將它們應用於犯罪和犯罪人研究;龍勃羅梭隻能根據那個時代的精神,隻能在那個時代的科學氛圍中進行研究,他隻能將當時已有的一般性科學方法論和基礎理論應用於犯罪和犯罪人研究,而不可能超越當時整個科學的發展水平,提齣永恒不變的“真理”。=
4.將龍勃羅梭的學說與法西斯聯係起來,可能是不適當的
一些評價中將龍勃羅梭與德國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和意大利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政權及其血腥活動聯係起來,以此指責龍勃羅梭的犯罪學研究,這可能是不適當的。主要理由如下:
(1)從時間順序來看,在法西斯興起的時候,龍勃羅梭已經逝世,他不能為自己身後的事情負責。龍勃羅梭是1909年去世的。德國法西斯領導人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參與政治活動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他擔任德國總理是在1933年,實行種族滅絕更是在此之後。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裏尼(BenitoMussolini,1883一1945)組建法西斯組織“戰鬥團”是在1919年,正式建立法西斯黨是在1921年,擔任意大利首相是在1922年。這些都是在龍勃羅梭逝世很久之後纔發生的,不能讓已經去世多年的龍勃羅梭為自己死後的事情負責。
(2)法西斯政權的做法可能與龍勃羅梭的某些觀點吻閤,這隻能說是法西斯分子對於龍勃羅梭學說的濫用或者歪麯,而不能認為龍勃羅梭啓發或者誘發瞭法西斯的血腥念頭和做法。法西斯政權的血腥活動並非都是利用自己發明和創造的觀念、工具等進行的,他們實際上大量利用瞭人類文明發展的很多成果,不能因為法西斯分子利用這些成果就歸罪於這些文明成果的發明者、創造者。
……

前言/序言







塵封的古籍:《星辰之謎與失落的帝國》 作者: 埃利亞斯·凡·德·維爾德 譯者: [待定] 齣版社: 秘密手稿協會 裝幀: 硬皮精裝,附帶防潮羊皮紙內襯 頁數: 約 850 頁 (含插圖、附錄及索引) --- 內容提要 《星辰之謎與失落的帝國》並非一部簡單的曆史編年史,而是一部橫跨數個韆年,融閤瞭天文學觀測、神話傳說、古老工程學以及失落文明社會結構的宏大考察錄。本書的核心關注點在於對“阿卡迪亞-塞萊斯提斯”(Arcadia Caelestis,即“天體阿卡迪亞”)這一前科林斯文明時期,被主流曆史學界視為純粹神話的超前社會形態的深度探究。 凡·德·維爾德教授窮盡畢生心血,通過對全球範圍內零散的、經常被誤譯或低估的文獻片段——包括但不限於美索不達米亞泥闆上晦澀的星圖、秘魯安第斯山脈中發現的幾何刻石、以及西伯利亞凍土中殘存的金屬銘文——進行交叉比對與破解,構建瞭一個令人震驚的理論框架: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在人類曆史的黎明時期,曾掌握瞭遠超我們想象的宇宙學知識和物質控製技術,其興衰直接關聯於周期性的天文事件。 本書的敘事結構復雜而精妙,它不采取綫性的時間順序,而是圍繞著“天體周期”這一核心驅動力展開。 第一部分:象限與迴溯——星辰的低語 開篇部分,作者首先詳細剖析瞭數種已滅絕的古語言中,關於“九星連珠”或“大靜默期”的記載。凡·德·維爾德認為,阿卡迪亞人的技術巔峰並非基於蒸汽或電力,而是基於對宇宙引力場和周期性能量流的精確捕捉與引導。他詳細描述瞭他們用於“校準世界軸綫”的巨型天文結構——被後世誤認為是宗教祭壇或灌溉設施的宏偉石陣群。通過對這些結構的地質年代學測定和能量殘留分析,作者提齣瞭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這些結構的設計目的,是為瞭抵禦或引導一場每隔約 3940 年發生一次的“恒星波瀾”。 第二部分:失落的技術圖景——光與影的幾何學 本部分是本書中最具爭議且技術性最強的章節。凡·德·維爾德重構瞭阿卡迪亞人對“以太”和“時空褶皺”的理解。他引述瞭大量來自被認為是非主流的煉金術手稿中的符號和公式,並將其與現代物理學(特彆是高維空間理論的早期雛形)進行對比。 核心的討論圍繞著一種被稱為“光閤晶格”(Lumen Lattice)的材料展開。根據作者的推斷,這種晶格不僅是他們主要的能源載體,也是他們信息傳輸和建築的核心。通過對撒哈拉沙漠深處發現的、無法用已知冶金技術復製的玻璃化岩石樣本的分析,作者試圖證明,阿卡迪亞人曾經擁有瞬間移動或至少是遠距離精確物質重組的能力。 書中包含瞭大量手繪圖解和復雜的數學推演,旨在展示阿卡迪亞人如何利用特定星體間的引力差,在地球上創造齣局部化的“時間緩滯區”,從而確保瞭其精英階層的生命延續,但這最終也成為瞭他們文明崩潰的根源——階級固化與資源濫用。 第三部分:社會結構與哲學內核——秩序的崩塌 凡·德·維爾德深入考察瞭阿卡迪亞的社會等級製度。這個社會被嚴格劃分為三層:觀測者(負責星象計算與知識傳承)、塑造者(負責工程與物質轉化)以及承載者(承擔基礎勞作與維持生態平衡)。 作者認為,阿卡迪亞文明的衰落並非源於外部入侵或自然災害,而是源於內部的知識壟斷和哲學異化。觀測者階層開始將星辰的周期視為對凡人的“神諭”,而非可被理解和預測的物理現象。當關鍵的星辰周期發生偏差,而觀測者無法給齣閤理的解釋或修正時,整個社會的認知基礎開始瓦解。 最後的篇章,記錄瞭阿卡迪亞人最後的“大遷移”嘗試。作者堅信,部分精英成員曾試圖利用他們掌握的“光閤晶格”技術,將自己的意識或實體轉移到地球之外的某處,留下的隻有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充滿矛盾和警告的遺跡。 --- 本書的獨特價值與爭議點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無畏的跨學科整閤能力,它迫使讀者跳齣現有的曆史框架去審視古文明的可能性。凡·德·維爾德的論證充滿激情和令人信服的細節,他不僅展示瞭“我們不知道什麼”,更試圖構建一個關於“我們曾經是什麼”的完整敘事。 然而,本書自首次秘密齣版以來,便飽受主流考古學界的質疑。批評者指齣,作者過度依賴對神話文本的“反嚮工程式”解讀,並將巧閤的幾何圖案強行與高深莫測的物理定律掛鈎。書中關於“時間緩滯區”的論述,被認為是典型的僞科學臆想。 盡管存在爭議,但《星辰之謎與失落的帝國》已成為全球秘學研究者和對人類文明起源抱有異議的學者們案頭必備的“禁忌之書”。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已知曆史”的顛覆性挑戰,引導讀者在浩瀚的星空下,重新審視我們自身文明的脆弱與短暫。 (全書附錄包含:阿卡迪亞語核心詞匯對照錶、關鍵星圖拓印件、以及關於“第九顆星體”的辯論文獻節選。)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捧起《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時,我並沒有預設它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隻是懷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平靜心態。然而,這本書卻以其獨特的魅力,一點點地滲透進我的思緒,讓我重新思考瞭許多關於人性的基本問題。作者的論證方式嚴謹而富有邏輯,他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案例和當時的社會數據,使得他的觀點充滿瞭說服力。我尤其欣賞他那種抽絲剝離、層層遞進的分析方法,從錶象的犯罪行為,深入到內在的動機,再到外在的環境影響,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有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類的“犯罪”並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與社會結構、文化傳統、個體經曆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的復雜現象。我被書中那種冷靜而客觀的視角所吸引,它沒有將犯罪者妖魔化,也沒有為他們的行為辯護,而是試圖以一種科學的態度去理解他們。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麵得到瞭拓展,對人類行為的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和 nuanced。

評分

不得不說,《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是一本讓人“坐立不安”的書。它不提供安慰,不給予廉價的同情,而是直麵那些隱藏在文明社會錶象下的黑暗角落。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寒意,仿佛看到瞭人性中最脆弱、最容易被腐蝕的一麵。作者對犯罪原因的剖析,細緻入微,甚至可以說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他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適的細節,而是用冷靜的筆觸,將它們一一呈現。我最震撼的是書中關於“環境影響”的論述,那些在貧睏、歧視和絕望中滋生的罪惡,讓我深刻體會到社會的不公是如何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這本書挑戰瞭我許多固有的觀念,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好人”與“壞人”之間的界限,以及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將一個人從前者推嚮後者。閱讀過程中,我感到自己的人性觀受到瞭極大的衝擊,同時也更加警醒,意識到構建一個更公正、更包容的社會是多麼重要。這本書並非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並願意去麵對那些不願觸碰的真相。

評分

這本《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我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翻開扉頁,那些古老的意大利文和中文對照,瞬間把我拉迴到那個對犯罪與人性進行深刻探索的時代。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曾經的思想傢們一起,審視人類內心深處的暗影。我被書中所描繪的那些生動而又令人不安的案例所吸引,它們不僅僅是統計數字,更是活生生的人,有著復雜的動機和扭麯的命運。作者在分析這些案例時,展現瞭驚人的洞察力,他不僅僅是在描述現象,更是在追溯根源,試圖理解是什麼樣的力量將一個人推嚮瞭犯罪的深淵。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思考社會環境、個體經曆以及生理因素是如何交織作用,塑造瞭一個“犯罪人”。這本書並非易讀,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耐心和批判性思維,但每一次的深入理解,都像是在撥開層層迷霧,讓我對人類行為的理解又進瞭一步。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迴避復雜性的態度,他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探索和思考。這種開放式的探討,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求知欲,讓我對接下來的章節充滿瞭期待。

評分

《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是多層次的。起初,我被它充滿學術氣息的封麵和書名所吸引,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著作。然而,當我深入閱讀之後,纔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生動和引人入勝。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般的精神,深入挖掘瞭曆史文獻和當時的社會現實,試圖揭示“犯罪人”形成的深層原因。我尤其著迷於他所描繪的那些不同時代的社會背景,它們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舞颱,上演著悲歡離閤,而“犯罪”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卻又常常被忽視的劇目。書中的一些分析,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人類麵臨的許多睏境和挑戰依然有著相似之處。這本書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齣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我發現,每一次閱讀,我都會有新的感悟,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理解犯罪,不僅僅是理解罪犯本身,更是理解我們所身處的整個社會。

評分

作為一名對社會學和心理學交叉領域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犯罪”這個議題懷有復雜的情感。當我在書店偶然瞥見《犯罪人論》 [Luomo Delinquente] 時,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犯罪者的特徵,而是試圖構建一個更宏大的理論框架,來解釋為何會有人成為“犯罪人”。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引用的那些曆史文獻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這讓我能夠更立體地理解當時人們是如何看待和研究犯罪行為的。書中的一些論述,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啓發性,它提醒我們,對犯罪的理解不能脫離其産生的社會土壤。雖然部分觀點可能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這恰恰是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它讓我們看到思想的演變過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犯罪動機”的探討印象深刻,作者試圖從多個維度去剖析,比如經濟壓力、心理創傷、社會歧視等等,這些都讓我深思。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犯罪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的道德評判,而是能夠以一種更係統、更理性的方式去審視它。這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和品味的著作。

評分

一直很喜歡 自己買瞭一本 送人瞭一本

評分

老師介紹的,我要好好學習。

評分

三本裏麵唯一包裝塑料膜的

評分

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

有關犯罪的的理論我蠻感興趣的,生活的各種心理都是很有意思。犯罪算是普通行為的極端,,,。

評分

還沒看,但這本書應該蠻好的

評分

support!

評分

好啊,包裝完整,書是正版,物流也快,主要是便宜,充實自己不錯

評分

犯罪人論好好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