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1-4(全四册)刘小川新作,读懂中国历代大文人,体味中华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品中国文人1-4(全四册)刘小川新作,读懂中国历代大文人,体味中华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小川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化
  • 历史
  • 文学
  • 传记
  • 刘小川
  • 文人
  • 中华文化
  • 历史脉动
  • 国学
  • 文化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全程在线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2093658
商品编码:1090292954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3-07-01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品中国文人》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品中国文人》的作者(刘小川)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作者简介

       刘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供职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苏曼殊》、《汉刘邦》、《暖昧》、《色醉》、《苏轼:叙述一种》、《品中国文人》系列等。

目录

《品中国文人1》

屈原(战国 约前340-278)
司马迁(西汉 约前145或135-?)
司马相如(西汉 约前179-前118)
嵇康(魏晋223或224-263)
陶渊明(东晋365-427)
李白(盛唐701-762)
杜甫(盛唐712-770)
白居易(中唐772-846)
李煜(南唐937-978)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品中国文人2》

《品中国文人3》

《品中国文人4》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专注于历史、文化和人物传记领域,不涉及您提到的《品中国文人1-4》的具体内容。 --- 书名:盛世与风骨:中国古代士人精神史纲 作者:王守德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188.00元(全三卷精装本)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断代史梳理,而是一部深刻剖析中国古代“士人”群体精神内核与社会角色演变的心血之作。王守德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对古典文献的精湛解读能力,构建起一个宏大而精微的知识体系,旨在探寻在不同历史阶段,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脊梁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又是如何与权力、与时代进行复杂博弈的。 全书横跨先秦至清末近三千年历史,以“精神的张力”为主线,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细节描摹巧妙融合,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士人精神图景。 卷一:先秦至魏晋——士的萌芽与精神的独立 第一卷聚焦于“士”这一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早期蜕变。从先秦诸子百家中“士”的身份界定,如孔子倡导的“仁”与“礼”对早期知识分子的约束与塑造,到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坚守,为后世士人确立了初步的价值坐标。 重点章节详细考察了战国游说之士的流转与困境,揭示了知识分子如何在权力中心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局限。魏晋风度被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审视,不再仅仅关注竹林七贤的洒脱,而是深入分析了玄学兴起背后,士人对腐朽的政治秩序产生“身体性疏离”的深层原因。曹植、嵇康等人的命运,被用作分析个体精神自由与集体政治责任之间永恒张力的经典案例。作者尤其强调,魏晋士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本体论思考,为后世的文人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卷二:唐宋至明初——制度的重塑与文人士大夫的典范 第二卷的重心转移至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群体结构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唐代“以诗取士”的选拔机制如何催生了群体性的浪漫主义与社会关怀的结合,李白、杜甫的创作实践被视为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分别代表了盛唐气象中的“出世的浪漫”与“入世的悲悯”。 宋代是士人精神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书详尽分析了程朱理学的兴起,如何将道德修养提升到关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使“格物致知”成为士人安身立命的终极追求。苏轼的旷达与挫折,辛弃疾的壮志与悲凉,不再仅仅是文学评价的对象,而是被视为“道德实践者”在官僚体制内遭遇困境的典型样本。作者通过对比“理学”与“心学”在实践层面的差异,阐释了士人如何在内圣外王的理想与现实政治的泥淖中寻找平衡点。明初的政治高压与文人集团的消亡,也为后续文人精神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卷三:明中后期至清末——思想的异化与文化的反思 第三卷聚焦于晚期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在思想禁锢和内忧外患下的挣扎与觉醒。 明中后期的市民文化勃兴,对传统士人精神构成了挑战。本书深入探讨了以晚明精英为代表的“个性解放”思潮,这种思潮是对僵化理学的反拨,但也带来了社会责任感的相对弱化。然而,更具历史重量的是,清代“乾嘉学派”对考据学和文献学的极端推崇。作者认为,这种对“实学”的回归,既是对空谈心性的抵制,也隐含着一种对宏大政治抱负的隐秘退却,将精力转向对文化遗产的细致梳理,以求在传统中寻求新的秩序感。 最后,本书以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群体为终点。从林则徐到洋务运动的实践者,再到戊戌变法后的知识分子,作者描绘了他们如何在传统士人精神的框架下,艰难地接纳西学,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本书强调,尽管时代变了,但晚清士人身上所体现出的“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依然是中国士人精神谱系中最为光辉的底色。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本书综合了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将人物命运置于制度变迁的背景下考察。 2. 聚焦“精神脉络”: 摒弃简单的历史事件罗列,专注于挖掘不同时代知识分子对“道义”、“名节”、“天下兴亡”等核心议题的理解与回应。 3. 史料的精妙运用: 引用了大量罕见的奏疏、尺牍和私人著作,力求还原历史现场感,展现士人日常的挣扎与思考。 4. 深邃的现实关怀: 作者并非仅做历史回顾,而是试图通过对古代士人精神的剖析,为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定位自身的社会责任提供深远的启示。 《盛世与风骨》是一部沉甸甸的学术力作,适合所有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士人文化传统及其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有深入探究兴趣的读者、历史学者以及文化研究者。它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传记叙述,直抵中国文人士大夫群体数千年不灭的精神火焰的核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增加,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学的辉煌。刘小川先生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复杂的思想流派,用一种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某些大文人已经有所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他深入挖掘了文人创作的时代背景,揭示了他们思想的渊源和演变,甚至可以追溯到他们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这种“追根溯源”的解读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文人创作的动机。而且,他并没有将文人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的失意、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坚持,这些都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引经据典,却又不失幽默风趣,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背诵。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对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很感兴趣,一直想找一些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书籍。《品中国文人》这套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刘小川先生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人物的个体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解构历史,分析人物的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他笔下的文人,有的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有的是饱经沧桑的老者,有的是在庙堂之上运筹帷幄的智者,也有的是在江湖之中隐姓埋名的侠客。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通过阅读这套书,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文学成就,更窥见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一直以来,总觉得中国古代的文人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诗词歌赋读起来总有一种隔膜感。直到读了刘小川先生的《品中国文人》这套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他们离我们并不远,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现代人的心灵。刘小川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与那些伟大的文人擦肩而过。他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古代的人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释深奥的道理,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惊喜和启迪。我发现,很多文人的困惑和挣扎,与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观察,对美的追求,都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共鸣。这套书不仅仅是历史的普及,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文人,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

评分

我很少会一次性买齐一套书,但《品中国文人》这套书,在我看到介绍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原因很简单,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和文化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很多时候觉得读起来很吃力。刘小川先生的这套书,恰好解决了我的困扰。他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文人,通过他们的生平、作品、以及与时代的关系,为我们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画卷。最让我惊喜的是,他不仅仅是介绍,更是在“品味”。他品味他们的诗词歌赋,品味他们的哲学思想,品味他们的人生际遇,甚至品味他们留下的那些充满智慧的言语。这种“品味”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这些文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整套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明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那些伟大的文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刘小川先生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赞叹,他不仅对历史文献有着深厚的理解,更能将那些遥远的名字和故事,以一种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笔下的文人,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记载,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隐秘的挣扎、不为人知的痛苦,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坚守的信念,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得以展现。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句子,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投射,去体会那位文人当时的心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潮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精神的洗礼。感觉这本书打开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另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节,体会到了文人墨客们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留下一抹独特的色彩。

评分

不错的书籍,孩子买的,,,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我儿子也很喜欢

评分

快递中通不给力啊,没送到邮件地址,要自取或加费二次投送到位!

评分

满意

评分

不错的书籍,孩子买的,,,

评分

速度很快!赞一个!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物流很快,还行,就是书质量不是很好,看看就掉页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