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工程(第2版)

供电工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翁双安 编
图书标签:
  • 供电工程
  • 电力系统
  • 电力供应
  • 电气工程
  • 电能转换
  • 电力技术
  • 高电压
  • 电力设备
  • 电力自动化
  • 电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62579
版次:2
商品编码:1090338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供电工程(第2版)》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短路电流计算,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选择,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接地与防雷以及电能质量的提高等。为便于教学,一些重要章节都配有例题,同时每章均有思考题与习题。书中例题与习题大多来源于工程实际。
《供电工程(第2版)》在内容阐述上,强调以工程综合应用为目的,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理念、规范要求和实际应用的知识和能力,以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安排章节内容及深度,充分体现供电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国家标准规范的新要求,并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
《供电工程(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供电工程设计、监理、安装和运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本书常用文字符号与图形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电压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第四节 用户供电系统及供电要求
第五节 供电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第三节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第四节 尖峰电流的计算
第五节 无功功率补偿
第六节 供电系统的计算负荷
第七节 供电系统的电能节 约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供电系统短路过程的分析
第三节 高压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
第四节 低压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
第五节 短路电流的效应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选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
第三节 高压电器
第四节 低压电器
第五节 互感器
第六节 电线电缆
第七节 低压保护电器的选择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力变压器的选择
第三节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变配电所电气主接线示例
第五节 高低压配电系统
第六节 变配电所与箱式变电站
第七节 供电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操作电源
第三节 电气测量回路与绝缘监视
第四节 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和信号回路
第五节 中央信号装置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力线路的保护
第三节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第四节 电力电容器与高压电动机的保护
第五节 微机保护及应用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供电系统的自动化
第一节 微机自动控制装置
第二节 配电自动化概述
第三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第四节 负荷控制与用电管理自动化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接地与防雷
第一节 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第二节 电击防护
第三节 雷电有关知识
第四节 建筑物的雷电防护
第五节 供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电能质量的提高
第一节 电能质量标准与频率调整
第二节 电压偏差及其调节
第三节 电压波动和闪变及其降低
第四节 公用电网谐波及其抑制
第五节 三相电压不平衡及其补偿思考题与习题附录
附录表1 工厂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及功率因数值
附录表2 照明设备的需要系数
附录表3 民用建筑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及功率因数值
附录表4 住宅用电负荷需要系数(同时系数)
附录表5 工厂部分用电设备组的利用系数及功率因数值
附录表6 用电设备组的最大系数Km
附录表7 不同行业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与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τ
附录表8 各类建筑物的单位面积功率
附录表9.1 全国普通住宅每户的用电指标
附录表9.2 江苏省普通住宅每户的用电指标
附录表10 相间负荷换算相负荷的功率换算系数
附录表11 自愈式低压并联电力电容器的主要技术数据
附录表12 三相线路电线电缆单位长度每相阻抗值
附录表13 10×(1±5%)/0��4kV 三相双绕组无励磁调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
附录表14 10×(1±5%)/0��4kV三相双绕组无励磁调压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
附录表15 低压铜母线单位长度每相阻抗及相保护导体阻抗值
附录表16 低压密集绝缘铜母线槽单位长度每相阻抗及相保护导体阻抗值
附录表17 低压铜芯电线电缆单位长度相保护导体阻抗值
附录表18 CV1系列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19 XRNT3、XRNP3、XRNC3型高压限流熔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0 FL(R)N36B12D型户内高压SF负荷开关及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1 XRNT3.12型高压限流熔断器熔体电流与10kV电力变压器容量的配合表
附录表22 CW2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3 CM2(Z)系列塑壳式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4 NT系列高分断熔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时间�驳缌魈匦�
附录表25 LZZBJ12��10A系列高压电流互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6 BH��0��66型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7 JDZ(X)12��10系列高压电压互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表28 常用绝缘材料的耐热分级及其极限温度
附录表29 架空裸导线的最小允许截面积
附录表30 绝缘导线的最小允许截面积
附录表31 裸导体及高压电缆在正常和短路时的最高允许温度及热稳定系数
附录表32 低压电线电缆的最高允许温度及热稳定系数K
附录表33 选择电线电缆的环境温度
附录表34 450/750V型BV绝缘电线穿管敷设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35 450/750V型RV等绝缘电线明敷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36 450/750V型BYJ绝缘电线穿管敷设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37 450/750V型BYJ绝缘电线明敷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38 0��6/1kV型VV电缆明敷和埋地敷设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39 0��6/1kV型YJV电缆明敷和埋地敷设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40 6~35kV型YJV电缆明敷和埋地敷设时的载流量
附录表41 矩形涂漆裸铜母线(TMY)的载流量(交流)
附录表42 LJ、LGJ型裸铝绞线的载流量
附录表43 环境空气温度不等于30℃时的校正系数(用于敷设在空气中的电缆载流量)
附录表44 埋地敷设时环境温度不同于20℃时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45 土壤热阻系数不同于2��5K?m/W时的载流量校正系数
附录表46 多回路管线或多根多芯电缆成束敷设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47 多回路直埋电缆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48 多回路多芯电缆穿管埋地敷设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49 敷设在自由空气中多根多芯电缆束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50 多芯电缆在托盘、梯架内多层敷设时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51 敷设在自由空气中单芯电缆多回路成束敷设的校正系数
附录表52 低压母线槽的额定电流等级
附录表53 配电用低压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的反时限动作特性
附录表54 电动机保护用低压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和过载继电器的反时限动作特性
附录表55 g类熔断体的约定时间和约定电流
附录表56 照明线路保护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可靠系数
附录表57 照明线路熔体选择计算系数Km
附录表58 熔体允许通过的电动机起动电流
附录表59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代号
附录表60 JL��80系列静态电流继电器(无源)的主要技术数据
附录表61 JGL��2系列静态反时限过电流继电器(多功能)的主要技术数据
附录表62 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附录表63 独立变电所(A类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
附录表64 建筑物电气装置(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
附录表65 接地装置导体最小规格尺寸
附录表66 人工接地极的冲击利用系数
附录表67 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积
附录表68 防雷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附录表69 电气设备防电击保护分类及应用
附录表70 220/380V线路单位长度泄漏电流
附录表71 电动机泄漏电流
附录表72 荧光灯、家用电器及计算机泄电流
附录表73 避雷针、避雷带(网)以及用作接闪器的建筑物金属屋面的材料、规格
附录表74 防雷引下线的材料、规格
附录表75 SPD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
附录表76 普通阀式避雷器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
参考文献
本书常用文字符号与图形符号表本书常用文字符号与图形符

前言/序言


《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第三版)》 本书是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旨在系统阐述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计算技术。内容涵盖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暂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分析、经济调度、无功功率及电压调节、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及计算机监控等方面。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电力系统的定义、构成及发展历史。 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互联性、动态性、集中性、复杂性。 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如新能源接入、智能化、大电网互联等。 本书的章节安排和学习重点。 第二章 电力系统接线方式 不同电压等级下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接线原则。 常用变电站接线方式的类型,如单母线、双母线、单断路器、双断路器、桥式接线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不同接线方式在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方面的考量。 直流输电系统简介。 第三章 标幺值及其计算 标幺值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基准值的选取原则(功率基准、电压基准)。 电气设备参数(阻抗、电纳)的标幺值计算。 统一标幺制和独立标幺制的比较。 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应用标幺值简化计算的优势。 第二部分:稳态分析 第四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节点电压方程和导纳矩阵。 几种主要的潮流计算方法:高斯-赛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等。 直流潮流计算(DC Load Flow)的概念及其在某些场景下的应用。 潮流计算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功率传输、电压分布、线路损耗等。 第五章 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的概念、类型(对称短路、不对称短路)及其危害。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计算短路电流的基本方法:等值电源法、阻抗法。 对称短路电流计算流程和公式。 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原理(对称分量法)。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的应用:设备选择、继电保护整定等。 第三部分:动态分析与稳定 第六章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与稳定性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特点。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和分类:暂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稳态稳定性。 暂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转子角度、临界加速时间、临界功角。 影响暂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系统结构、机组容量等。 暂态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解析法(微分方程)、数值积分法。 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稳态稳定性的概念。 第七章 无功功率与电压调节 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无功功率缺额的产生原因。 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措施: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电抗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动态无功补偿器STATCOM)。 电压调节器(AVR)的工作原理。 无功功率优化调度。 第四部分: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第八章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定义和目标(最小运行成本)。 成本函数(燃料成本函数)的数学模型。 不计或计及线路损耗的经济调度计算方法。 基于梯度法的寻优算法。 经济调度的实际应用和考虑因素。 第九章 继电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的功能和基本要求(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可靠性)。 继电保护的分类:按作用原理、按保护对象、按被保护线路类型等。 常用继电保护的原理:过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方向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保护配置和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电力系统故障的类型和原因。 不同类型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故障的判别和定位技术。 故障发生后的系统恢复策略。 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SCADA) SCADA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遥测、遥信、遥控的概念。 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 自动装置和自动化控制功能。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能量管理系统(EMS)简介。 第五部分:进阶内容与展望 第十二章 新型电力系统分析技术(可选) 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接入对系统稳定性和运行的影响。 柔性直流输电(HVDC)技术及其优势。 微电网的概念与运行。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掌握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的实际技能,为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供电工程(第2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偏重于某个具体领域,比如只讲输电或者配电。但事实证明,它几乎涵盖了供电工程的方方面面,从发电厂的接入,到电力的传输、分配,再到最终用户的供电,无所不包。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的供电方式,比如集中供电、分布式供电,以及不同负荷的特点,如工业负荷、居民负荷,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这让我对整个电力供应体系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也让我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供电工程的设计和优化问题。

评分

作为一名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参考大量的专业书籍。《供电工程(第2版)》是我认为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一本。它不仅仅是关于电力设备和线路的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书中关于 SCADA 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以及新能源接入的调度控制等内容,都让我印象深刻。这些章节的介绍,让我能够将我在课堂上学到的自动化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供电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本书为我指明了未来在电力自动化领域可以深耕的方向,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

作为一名电力设计院的现场工程师,我的工作内容繁杂,常常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快速切换。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涵盖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的书籍,《供电工程(第2版)》可谓是我的“救星”。它对各种常见供电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流程,以及对设备维护保养的最佳实践,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现场遇到一个复杂的继电保护动作异常问题,翻阅了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很快就找到了可能的症结所在,并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它帮助我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工作信心。

评分

拿到《供电工程(第2版)》的时候,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购买的。他是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资深电气工程师,他说这本书是他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之一。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结果就再也放不下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惊人,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书中对各种供电系统的优缺点分析,对不同设备选型的考量因素,以及对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详细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配电网的优化和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作者的见解独到,不仅总结了现有技术,还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在行业内有所建树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是一名电力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平时需要与设计院和发电厂的工程师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是做好技术支持的关键。《供电工程(第2版)》成为了我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窗口。书中对各种供电环节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对设备选型的考量因素,以及对工程经济性的分析,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比如,在与客户讨论某款新型变压器时,我能够结合书中关于负荷特性和电网接入的要求,更精准地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型号。这本书让我能够更专业地与客户沟通,也更能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初入电力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打牢基础,又能兼顾前沿知识的教材。《供电工程(第2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内容组织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供电系统概述、电力负荷分析,到具体的变电站设计、线路架设,再到更深入的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每一个章节都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并没有止步于枯燥的公式推导,而是大量穿插了实际工程案例,比如某某地区的电网改造项目,或者某个大型工业园区的供电方案设计。这些案例的引入,不仅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也让我对知识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电力行业的爱好者,虽然没有直接从事相关工作,但对电力系统一直充满好奇。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供电工程(第2版)》,这本书让我对电力供应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供电就是简单的“把电送出去”,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其中的复杂性:如何保证电力的稳定可靠,如何平衡供需,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电网安全运行的章节,它让我了解到了在看似平静的电网背后,有多少严密的防护措施在默默工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平实,并没有过多的技术术语,即使是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其中大部分内容。

评分

我是一名电力工程领域的学者,在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时,《供电工程(第2版)》为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书中关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以及暂态稳定性分析等章节,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而且,作者在分析这些理论问题时,并没有回避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性,而是结合了不同类型电网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新型电力系统,如含有大量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其稳定性挑战和应对策略的分析。这本书为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

我最近正在为一个大型工业园区规划供电方案,遇到了不少挑战。《供电工程(第2版)》在我这个项目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关于工业负荷特性分析的章节,以及不同类型工业用电的供电方案设计,为我提供了很多思路。我能够从中借鉴成功案例,并根据我们园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关于高可靠性供电的要求,书中详细介绍了双回路供电、备用电源切换等技术方案,以及相应的工程实施要点。这本书让我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考虑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制定出更安全、更经济的供电方案。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的电力系统专业讲师,在选择教学用书时,我总是非常谨慎。我需要一本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书籍。《供电工程(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概念的引入上,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电力系统原理。同时,书中丰富的图表、流程图和示意图,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强调了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对接,比如对不同电压等级的供电要求,对安全距离的规定等等。这使得我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初步接触到行业内的规范要求,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

《供电工程(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供电工程设计、监理、安装和运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评分

挺不错的书,应该是正版,没有什么破损之类的,送货员态度也不错。

评分

挺不错的书,应该是正版,没有什么破损之类的,送货员态度也不错。

评分

《供电工程(第2版)》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短路电流计算,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选择,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接地与防雷以及电能质量的提高等。为便于教学,一些重要章节都配有例题,同时每章均有思考题与习题。书中例题与习题大多来源于工程实际。

评分

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①,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

评分

挺不错的书,应该是正版,没有什么破损之类的,送货员态度也不错。

评分

刚刚收到,还可以。等等仔细看看。

评分

有了语言,人类往往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言加以传播。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于是,聪明的人类起而发明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结绳。以结绳的大小、松紧、多寡及涂上不同颜色等方式,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我们可称之为绳书。

评分

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手工精制的纸特别适合中国书画之用,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