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未讀×窮遊*世界 聯手製作「京都」特刊
漫步京都街頭,尋訪名寺、名匠、名吃、名物,感受四季時光。
1. 國內旅行網站窮遊網齣品,深度瞭解京都的旅行特刊,由淺入深全方位多視角解讀京都,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
2. 精選京都極具代錶性的寺廟、美食、手工藝,尋訪地道的京都體驗。走進幽靜隱逸的寺廟,尋訪深藏巷中的匠人,遍覽流傳百年的祭典與四季風物,品嘗精緻用心的料理。帶你真正深入京都,體驗前所未有的精彩旅行。
3. 一綫探訪+本地人供稿+實用攻略,搭配精美實景照片與暖萌手繪,提供更有效率的行前規劃,為你呈現不一樣的文化之旅。
4. 隨書附送16頁全彩行程計劃手冊+大幅手繪賞花海報:精選87個地點和餐廳遊覽,搭配10條旅行綫路,提供交通信息、地圖、門票價格、開放時間,滿足不同旅行者的需求,發現不一樣的京都。(掃描綫路二維碼即可定製特色綫路,下單備注購書信息有機會獲贈神秘禮物)
5. 貼心收錄全年詳細節慶日曆,提供實用貼士及具體活動信息,一年四季,隨時造訪,感受曆經韆年的古都之美。
窮遊·*世界“京都”特輯!京都是一個一年四季可以隨時前往的城市。全書從京都速覽、實地探訪、特寫欄目、當地聲音等四個方麵,尋訪名寺、名匠、名吃、名物,再現瞭古城京都的傳統風貌與今日風情。
速覽:從書籍、音樂、熒幕中瞭解京都,詳細收錄京都節慶日曆。
寺:深度解讀每座寺廟的獨特體驗,瞭解和尚們的現代生活。
匠:漆器、京香、三輪車,對話傳統手工藝人,展現彆緻人文景觀。
食:京料理、番菜、拉麵與烏鼕、和果子、喫茶店,每一種料理,都蘊藏著京都的曆史。
玩:到日本泡溫泉,到京都泡錢湯,追求地道的當地體驗與樂趣。
購:多綫路購物手帖+生活小物推薦,感懷京都生活的精緻與美好。
本地聲音:專訪京都名人,從街頭巷尾瞭解當地人眼中的曆史與現代。
駱儀,旅行作傢,《*世界》主編,曾參與LonelyPlanet《廣西》《海南》的寫作。
速覽
01 數說京都
02 熒幕之上,京都今昔浮世繪
03 閱讀京都
04 在音樂中感受彆樣京都
05 京都節慶日曆
在路上
>>寺
01 登上清水舞颱 清水寺
02 在年輕的金閣讀懂曆史 金閣寺
03 第15 塊石頭在哪裏?龍安寺
04 南禪絕景值萬兩 南禪寺
05 邂逅青苔微光 祇王寺
06 日日是好日 鈴蟲寺
07 明月鬆間照,不敢高聲語 仁和寺
08 給深度寺廟迷的你
09 寺廟太嚴肅,開傢酒吧普度眾生
10 和尚戀愛的煩惱
匠
01 漆器是沒有疑問的存在 漆器
02 微小光芒,長久燃燒 京香
03 如何能做一名zui酷的體力勞動者 三輪車夫
>>食
01 京料理,源自宮廷和寺廟
02 番菜,京都人的傢常菜
03 京都人說吃肉,就是牛肉
04 濃拉麵還是淡烏鼕?
05 喫茶店,明治維新帶來的潮店
06 和果子的四季風物詩
>>玩
錢湯氤氳 赤膊相見
>>購
京都購物手帖
特寫
平安王朝遺緒風華 葵祭
本地聲音
01 除瞭巴掌大的“洛中”,都是鄉下
02 古都不古
03 京都纔不是旅遊城市
04 京町傢:老房子的新生活
05 京都人眼裏的京都
06 像京都人一樣生活的8 個tips
京都漫步路綫(彆冊)
01 東山
02 嵐山
03 錦市場
04 北區
05 貴船鞍馬
06 伏見
07 親子
08 賞櫻
09 賞楓
海報
京都賞花地圖+路綫
京都惹人厭
“我有27個喜歡京都的理由:流淌於鬧市中心的鴨川的美麗,有輛自行車便可踏遍市內的便捷,不掛招牌營業的飯館的幽雅……”日劇《鴨去京都》的男主角衣川一齣場,就錶達瞭他對京都的熱愛。
“我有27個討厭京都的理由:流淌於鬧市中心的鴨川的礙事,京都人騎自行車速度之快,隻接待預約客人的高高在上的體製……”《鴨去京都》的女主角上羽鴨卻厭煩京都的固守成規,身為一傢200多年老鋪旅館的繼承人,她毅然前往東京求學工作,十年不迴京都。
我們像衣川一樣喜歡京都,所以專門做瞭一本Mook來說京都的好:幽靜的寺廟,敬業的匠人,精緻的料理,四季風物與山川……京都太好,不愁沒選題,愁的是選題太多,該如何挑選,如何選取角度切入。
然而過分美化目的地,外國的月亮特彆圓,是旅行者和旅行書籍常犯的毛病。所以我也想站在上羽鴨的角度,說說京都的不好。
京都人,規矩多。
上羽鴨一迴到自傢的旅館上羽屋,就被侍應總管鞠子教訓:鞋子要在正門脫瞭之後反過來擺放(這樣齣門時就能直接穿上)。
代錶著現代高效的東京的上羽鴨,與恪守200年老鋪規矩的一眾老員工格格不入,處處被後者鄙視,不懂規矩。電視劇總是比較誇張,在現實生活中,有教養的京都人往往不會直接錶露情緒,不懂規矩的外來者,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被鄙視瞭。
在京都時,我通過郵件預約一傢數百年老鋪的采訪,當傢女主人很快迴復應承。采訪當天,女主人上茶,與我相談甚歡,臨彆時我奉上一盒和果子答謝。
“主人上茶,客人要先喝,你不喝的話主人也不能喝。但你不能一口喝完,這樣要麻煩人傢給你續上,也不能不喝,好像嫌棄人傢的茶似的。要控製節奏,zui好是到告辭的時候剛好喝完zui後一口。”喝茶時,我謹記在京都生活瞭18年的翻譯刁刁告訴我的規矩。
和果子也是刁刁幫忙買的,購於百年百貨公司高島屋,是一傢百年和果子老鋪的齣品。刁刁說,要是買瞭彆的沒名氣的牌子,人傢看都不看一眼。我不由得感到萬幸,原本沒想過要送禮,經刁刁提醒後,差點就自己跑去街邊超市買,哪曾想到有這麼多講究!
而另外一傢老鋪的采訪就沒這麼順利。直接上門預約,對方說請發郵件預約,發瞭郵件,遲遲沒有收到迴復,再打電話去詢問,對方還是堅持隻接受郵件預約。重新發送的郵件依然石沉大海。後來聽說,這是京都人錶示拒絕的方式。
在中國,zui難約到的采訪對象往往是官員和明星,但即使是麵對難搞的“大牌”人物,記者也得不卑不亢、平等對話,送禮什麼的倒有討好采訪對象的嫌疑。更何況采訪商傢,等於免費幫你做宣傳,怎麼還要我送禮?然而在京都人看來,這就是規矩,未經郵件預約就上門、空手前來、沒買對禮物都是失禮。
想采訪京都的寺廟就更難瞭,需要提前一兩個月預約。如果萬幸預約成功,要拍攝平常禁止攝影的經堂等地,還得支付數萬日元的拍攝費用。至於那些不接生客的老鋪旅館和米其林餐廳,早已是旅行者心頭的痛,給你送錢來瞭都不要,太傲嬌。
彆以為日本人就不受鄙視瞭。京都人瞧不起外地的,洛中人瞧不起洛外的,井上章一先生對京都人的“鄙視鏈”深有體會,寫瞭《京都惹人厭》一書,書名也被我藉用為本文標題。從書的暢銷程度來看,受鄙視的日本人怕是不少。
井上先生也有規矩:不上網,不用電郵、當然也沒有社交網絡賬號。我們的約稿是他手寫後傳真過來的,跟他討要一張照片,他寄來瞭底片。在一進門就問WiFi密碼的中國年輕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然而在京都,提供WiFi的餐館屈指可數,信用卡也不是那麼普及。
京都的規矩多著呢。另一位京都齣身的作傢鷲田清一在著作《京都人生》寫到,京都人對不起眼的蔬菜使用敬語,包括前綴“禦”和後綴“桑”。極端的例子是把味噌湯稱為“禦禦禦味噌”,豆子、芋頭稱為“禦豆子桑”“禦芋頭桑”。但奈良泡菜前麵可不能用“禦”,不然念起來就成瞭“屁泡菜”(禦、奈良連讀與屁onara同音)。
在京都我學會瞭一個詞:こだわり(kodowari),指對特定事物有某種強烈意願,可以翻譯成講究、執著,接近於在中國已經被用濫的“匠心”,也有拘泥、固執的意思。
不管是喜歡京都,還是討厭京都,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但京都人就這麼守著他們的規矩,不因你的喜歡或討厭而改變,こだわり。
這本書的視角真的太獨特瞭!作為一個對京都的曆史文化非常感興趣的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這座城市靈魂的讀物。而《京都漫步》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簡單羅列景點,而是通過“實地探訪”的方式,帶讀者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充滿故事的角落。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匠人精神”的篇章,深入介紹瞭京都那些世代傳承的手工藝人,他們對技藝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讀來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看”京都,更是關於“懂”京都。它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古老建築、傳統節日、甚至是街頭巷尾的細微之處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書中的文字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將我帶迴到過去的某個時代,親身感受那份寜靜與雅緻。我尤其欣賞它對於一些小眾景點的介紹,那些不是遊客必去,卻有著獨特魅力的場所,讓人在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寜靜。這本書讓我對京都的認識,不再停留在淺顯的錶麵,而是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評分哇!拿到這本《京都漫步:窮遊·世界「京都」特輯》真是太驚喜瞭!我一直對日本文化,尤其是京都的古韻情有獨鍾,但每次想到自由行,總會覺得信息太雜亂,攻略太碎片化,難免有些無從下手。這本書就像及時雨一樣,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介紹,而是真正深入到京都的每一個角落,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視角來展現這座城市的魅力。我特彆喜歡它關於“窮遊”的理念,這對我這種預算有限但又渴望深度體驗的旅行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從交通方式的選擇,到當地人常去的平價美食,再到如何找到隱藏在小巷裏的特色民宿,這本書都給齣瞭非常具體且可操作的建議。書中提供的地圖和路綫規劃也很清晰,讓我感覺即使是第一次去京都,也不會迷失方嚮。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傳遞一種旅行的態度——去感受,去體驗,去融入當地的生活,而不是走馬觀花。裏麵的圖片也特彆有質感,仿佛能聞到京都寺廟的檀香,聽到街頭藝人的三味綫,看到古老建築上斑駁的歲月痕跡。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按照書裏的指引,踏上自己的京都探索之旅瞭!
評分老實說,我之前對旅行書籍的期望值並不高,很多都隻是圖文並茂的導遊手冊。《京都漫步》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真實感”和“實用性”。作者似乎並不是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專傢”身份在撰寫,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旅伴,娓娓道來自己的京都經曆。裏麵的很多細節,比如如何避開旅遊高峰期,如何利用公共交通節省時間和金錢,甚至是如何在寺廟裏找到最佳的拍照角度,都寫得非常實在。我特彆喜歡書中分享的一些“私房”景點和美食推薦,這些都不是大眾攻略裏常見的,而是經過作者親身體驗和篩選的,充滿瞭驚喜。書中的“生活化”建議,比如如何和當地人交流,如何在小餐館點餐,都極大地減輕瞭我旅行前的焦慮。而且,它的“窮遊”理念非常貼近我的旅行方式,讓我覺得去京都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精打細算,依然能玩得精彩。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一個更接地氣、更具人情味的京都,我非常期待能夠親身去驗證書中的每一個細節。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其“深度”和“人文關懷”。它不僅僅是提供行程建議,更是在講述京都的故事。通過對不同人物的采訪,對不同行業的考察,這本書勾勒齣瞭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京都。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京都的慢生活”的描寫,它讓我意識到,旅行不僅僅是為瞭打卡景點,更是為瞭感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節奏。書中的許多小故事,比如關於一個傳統老店的傳承,關於一個藝術傢在京都的生活靈感,都充滿瞭溫度和啓示。它讓我明白,京都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古跡,更在於它的人文精神,在於那些默默堅守和創新的人們。這本書讓我對京都的認知,從一個遊客的視角,轉嚮瞭一個更接近當地人的視角。我不再隻是想去“看”京都,而是想去“體驗”京都,去感受它的呼吸,去理解它的脈搏。我希望在我的京都之行中,能夠找到那些書裏提到的、充滿人情味的小細節,並把它們變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旅行記憶。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瞭一種非常獨特的“京都之美”。它不隻是展現瞭京都宏偉壯麗的寺廟和神社,更捕捉到瞭這座城市生活中那些細膩、溫婉、甚至有些略帶憂傷的美。書中對京都四季景色的描繪,尤其是那些隱藏在街巷深處的庭院,以及在不同季節裏,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都讓我深深著迷。它用一種非常詩意化的語言,讓我看到瞭京都不僅僅是曆史的載體,更是充滿生命力的現代都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和風美學”的探討,從建築的留白,到庭院的枯山水,再到和服的色彩搭配,都讓我對京都的美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它展現瞭京都人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保持一份內心的寜靜。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漫步,讓我對即將到來的京都之行充滿瞭期待,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希望在京都找到怎樣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