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江茹著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发展
  • 产业结构
  • 经济增长
  • 区域经济
  • 金融与经济
  • 产业升级
  • 经济发展
  • 结构优化
  • 金融理论
  • 经济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1973
商品编码:10990967194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冯江茹 著 著作 定  价:48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页  数:21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3041973 导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
2.1产业及产业结构
2.1.1产业的含义
2.1.2产业结构的含义
2.1.3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
2.2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2.1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2.2.2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2.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2.3.1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冯江茹编著的《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山西产融结合新思路》在明晰山西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国外和历史经验,对实现山西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并进一步带动经济走出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冯江茹 著 著作 冯江茹,女,1982年生,河北鹿泉人。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现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科技论坛》《企业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教育部及省级课题多项,所撰写论文曾荣获20l2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很好成果奖和2013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很好论文一等奖。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区域经济地理与产业集群演化”的图书简介,重点探讨了空间要素如何塑造经济活动和区域发展路径,与您提及的“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主题形成对比。 --- 图书名称:区域经济地理与产业集群演化:空间、网络与创新驱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规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其在创新驱动下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日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地理位置的相对重要性并未消退,反而以更加复杂和网络化的方式重塑着区域竞争力。本书旨在超越传统的区位理论,结合地理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复杂的网络科学方法,构建一个多尺度、多视角的区域经济地理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重构与空间基础 本书首先立足于对经典区域经济地理理论的批判性回顾。我们不再将空间视为一个被动的背景,而是视为一个主动的塑造力量。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经济空间”的内涵,区分了绝对空间、相对空间与认知空间。重点分析了诸如克鲁格曼(Krugman)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如何解释工业的集聚现象,以及这些模型在解释现实中复杂、非线性的产业布局时的局限性。 第二章聚焦于“距离的衰减”与“网络的构建”。传统上,运输成本构成了距离的物理阻碍。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流、知识流和资本流的速度极大地改变了这种衰减效应。本章深入研究了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光纤网络)的密度如何创造出“接近性的红利”(Proximity Bonus),以及这种红利如何催生出特定的空间形态,如“都市圈”和“功能性区域”。我们强调,空间关联不再是简单的物理邻近,而是由多层次的互动网络所定义的。 第二部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生命周期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活力的核心载体。第三章详细剖析了产业集群的起源与内在机制。集群并非自然产生,而是特定历史、制度和环境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本书提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集群形成模型:制度基础(地方治理与政策偏好)、知识溢出(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和要素禀赋(专业化劳动力与供应链的深度)。 第四章着重于集群内部的互动动态,即“知识溢出的地理边界”。我们利用专利引文分析和企业社会网络数据,实证检验了知识溢出在地理上的渗透半径。研究发现,尽管数字化工具增强了远程协作能力,但高价值、非编码性(Tacit)知识的传递仍高度依赖于面对面的互动,这解释了为何高技术产业集群依然青睐特定的地理节点。 第五章转向集群的生命周期管理。集群的兴衰具有周期性。本书将集群的演化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重点分析了“知识锁定”(Knowledge Lock-in)现象——即集群过度依赖于一种过时的核心技术或市场定位,从而阻碍了其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的风险。通过对多个传统制造业集群的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了“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在集群层面的应用,强调集群需要发展出持续的自我革新和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三部分:空间治理、创新生态与区域包容性发展 区域经济地理的分析最终必须回归到政策实践。第六章探讨了“地方政府的角色与竞争性合作”。地方政府不仅仅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是积极的“区域产业政策的代理人”。本章分析了“招商引资”的局限性,并提出应转向“培育本土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模式。这包括建立跨企业的研发合作平台、提供共享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以及构建稳定的地方法规环境。 第七章深入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的构建要素。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包括大学、研究机构、风险资本、成熟企业、初创企业以及支持性的地方机构。本书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型,量化了生态系统中不同主体间的连接强度和中介性,揭示了哪些环节的缺失是导致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的关键瓶颈。 第八章关注“空间不平衡与包容性增长”。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差距扩大。本书审视了“涓滴效应”在空间上的有效性,并指出仅仅依靠中心城市的集聚优势不足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共同繁荣。为此,我们提出了“功能耦合型区域发展战略”,强调通过跨行政边界的交通、信息和劳动力一体化,实现产业环节在不同地域间的合理分工与连接,从而实现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结论与展望: 本书的结论强调,未来的区域发展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经济总量竞争,而是空间网络韧性、知识生成速度和生态系统协同效率的综合较量。理解经济活动如何在空间中自我组织、如何在网络中流动和交换,是制定有效区域政策、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本书为政策制定者、区域规划师和经济地理学者提供了一套结合经验观察与前沿理论的分析工具。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大且细致的观察视角。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国家或地区,而是将视角扩展到全球经济的宏观图景,对比了不同国家在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异同,这让我对各国发展路径的独特性和共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作者在分析东亚经济体崛起时,详细阐述了其金融体系如何支持了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进程,以及之后如何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同时,他也对一些拉美国家在资源依赖型经济中,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这种比较研究非常有价值,因为它揭示了金融发展并非是普适性的“灵丹妙药”,而必须与特定的产业结构特点、制度环境以及发展阶段相匹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金融抑制”和“产业空心化”时所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勇敢地挑战了许多被奉为圭臬的经济学理论,并提出了更为 nuanced 的解释。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挑战,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真是被里面的逻辑深度给惊到了。作者一开始就花了大量篇幅来梳理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渊源,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内生增长理论,各种学派的观点被一一剖析,而且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层层递进,如同剥洋葱一样,越往里越觉得精髓。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联系的论述,他并没有简单地把金融看作是资金的提供者,而是深入探讨了金融体系如何通过风险分担、信息传递、公司治理等机制,切实地推动了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促进了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的转移。这一点在现实中太重要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往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源就在于产业升级的乏力,而金融体系的缺位或错位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用严谨的数据和模型,印证了他的理论假设,让我对这种联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那几章,简直是点睛之笔,让我看到了金融创新如何与产业技术进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尤其是在理解经济增长的深层驱动力方面。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分析,而是非常深入地挖掘了产业结构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金融发展如何成为这种变迁的助推器。我之前可能更多地关注资本和技术对增长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初级产业向中高端产业的升级,才是实现经济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而金融体系,就像是为这种产业升级提供“血液”的器官,它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潜力和创新性的产业,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持,并帮助企业克服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了不同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金融体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尤其是关于“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增长方面的潜力,让我看到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感到好奇,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系统性的解答。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的界定,到核心理论的推演,再到政策建议的提出,整个过程都显得非常有条理。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金融发展简单地等同于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大,而是更加侧重于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功能。他深入探讨了金融市场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他也强调了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的重要性。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毕竟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书中对于“金融创新”的讨论也让我大开眼界,了解了金融创新如何改变了投融资的模式,如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金融体系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健康、高效的金融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严谨的学术辩论,作者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又用扎实的理论和数据一一解答。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经济问题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视为孤立的因素,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书中对于“金融约束”和“产业转型阵痛期”的讨论,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审慎的金融政策和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来克服这些困难。作者对政策含义的解读也非常到位,他提出的建议不仅具有理论上的说服力,更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都非常有价值。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经济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