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夫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易經》
《易經》在“十三經”中最為古老,其內容涵蓋“天道、人道、地道”,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
《易經》以符號之組閤與移動,描繪自然界韆變萬化的奧妙,展示人世的吉凶與因應之道。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首尾相應,福禍相倚,其中蘊含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
《易經》對日常生活有眾多啓示。身處逆境,應思“否極泰來”;前無去路,當想“剝極而復”;見社會亂象,期“革故鼎新”;遇分配不均,知“有損有益”。習其義理,增強理性,久之則心領神會,境界自然開闊。
傅佩榮譯解經典係列:
《大學中庸》領略儒傢和諧博大的處世規範
《老子》深入老子返樸守真的自由境界
《莊子》遨遊莊子無限廣闊的逍遙天地
《論語》品味孔子心係普世的仁者胸懷
《孟子》探究孟子亂世大智的政治理想
《易經》涵蓋天地人生之道的生命哲學
內容簡介
《傅佩榮譯解易經》在“十三經”中最為古老,其內容涵蓋“天道、人道、地道”,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
《傅佩榮譯解易經》以符號之組閤與移動,描繪自然界韆變萬化的奧妙,展示人世的吉凶與因應之道。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首尾相應,福禍相倚,其中蘊含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
《易經》對日常生活有眾多啓示。身處逆境,應思“否極泰來”;前無去路,當想“剝極而復”;見社會亂象,期“革故鼎新”;遇分配不均,知“有損有益”。習其義理,增強理性,久之則心領神會,境界自然開闊。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畢業於颱灣大學哲學係,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菜頓大學講座教授。曾被颱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並獲颱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奬。其作品曾獲颱灣中正文化奬、高文藝奬。是央視《百傢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及山東衛視《新杏壇》首席主講專傢。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皆有成就,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教育、宗教、文化、心理勵誌。其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齣,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傢。
傅教授還是一位傑齣的演講傢。近年來,每年演講達兩百多場,態度真誠,條理清晰,理融辭暢,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瞭一係列國學演講,引起瞭熱烈反響。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一《易經》這本書
前言二《易經》的魅力
前言三怎樣讀《易經》
1 乾卦
2 坤卦
3 屯卦
4 濛卦
5 需卦
6 訟卦
7 師卦
8 比卦
9 小畜卦
10 履卦
11 泰卦
12 否卦
13 同人卦
14 大有卦
15 謙卦
16 豫卦
17 隨卦
18 蠱卦
19 臨卦
20 觀卦
21 噬嗑卦
22 賁卦
23 剝卦
24 復卦
25 無妄卦
26 大畜卦
27 頤卦
28 大過卦
29 習坎卦
30 離卦
31 鹹卦
32 恒卦
33 遁卦
34 大壯卦
35 晉卦
36 明夷卦
37 傢人卦
38 睽卦
39 蹇卦
40 解卦
41 損卦
42 益卦
43 央卦
……
精彩書摘
【譯文】
訟卦。有憑證可信,窒塞而須警惕,中間吉祥,最後有凶禍。適宜見到大人,不適宜渡過大河。
【注解】
①訟卦是下坎上乾,亦即“天水訟”。《序卦》說:“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人與人之間因為爭取需求而發生訴訟。
②“孚”是信,在此是指有憑證或證據可以采信。但是,處於訟卦,證據未必被人采信,顯示齣窒塞不通的狀況,所以要戒慎。
③“中吉”,所指為九二,因為它居於下卦中位,並且擁有上下兩個柔爻而“有孚”。“終凶”,訴訟若不能適可而止,則最後的結局將是凶禍。此時適宜見到公正廉明的大人,而不適宜逞勇冒險。
《彖》日: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譯文】
《彖傳》說:訟卦,上卦剛強,下卦險惡;遇到險惡還健行不已,就形成訟卦。訟卦有憑證可信,卻窒塞而須警惕;至於中間吉祥,是因為剛爻來到下卦並居於中位。最後有凶禍,是因為爭訟不可能成就任何事。適宜見到大人,是因為崇尚守中而端正的品德。不適宜渡過大河,是因為本身陷於深淵之中。
【注解】
①訟卦由下坎上乾組成。坎為險,乾為剛,是為“上剛下險”。遇到險惡還往前奮進,或者內心險惡外錶剛強,自然難免爭訟瞭。
②九二雖有孚,但處於下卦坎中。坎有險阻之意,並且對人而言,坎是加憂、心病,所以閤成“窒惕”。若是不窒,何必爭訟?“中吉”由九二居中的中,引申為爭訟的中間過程。“終凶”是指爭訟不會有好結果。
九五陽爻居剛位,又在上卦之中,是具有中正之德的“大人”,可以秉公斷案。由“剛來而得中”一語可知訟卦是由遁卦所變,即六二與九三換位而成訟卦。這是“卦變”。大多數的卦皆由十二消息卦變成,有關消息卦請參考臨卦卦辭的注解部分。“人於淵也”,是指九二本身到瞭坎的中間位置。
……
前言/序言
《易經》:宇宙生命智慧的古老啓示 《易經》,這部古老而深邃的東方智慧經典,曆經數韆年,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它並非僅僅是一本占蔔之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哲學體係,一種洞察宇宙運行規律、理解生命演化奧秘的獨特視角。從天地初開的混沌,到萬物生長的脈絡,再到人世間的倫理道德,《易經》以其精煉的語言、象徵性的卦象,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宇宙生命圖景,為我們提供瞭理解自身、認識世界、安身立命的深刻啓迪。 一、 陰陽肇始:宇宙的本源與動力 《易經》的基石,在於其對“易”的理解。“易”,即變化。宇宙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而驅動這一切變化的核心動力,便是陰陽。《易經》認為,宇宙最初是混沌一片,陰陽未分。隨著陰陽二氣的交感相化,便生齣瞭天地,繼而演化齣萬物。陰陽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統一體。陽為剛健、主動、光明;陰為柔順、被動、黑暗。它們在變化中相互作用,相互製約,共同構成瞭宇宙的生成與發展。 這種陰陽觀念,深刻地影響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它教會我們看到事物的一體兩麵,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統一性,從而以一種更圓融、更辯證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陰陽的相互轉化,也意味著任何事物都處於動態發展之中,沒有永恒不變的絕對,隻有在變化中尋求平衡與和諧。 二、 卦象的語言:天道人道的象徵解讀 《易經》的核心載體,是其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每一爻又由陽爻(—)和陰爻(--)構成。這看似簡單的符號,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象徵意義。乾卦(☰☰)代錶天,是陽的極緻;坤卦(☷☷)代錶地,是陰的極緻。它們構成瞭宇宙的二元基本結構。 從乾坤二卦齣發,通過六爻的組閤,便衍生齣瞭描述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六十四卦。例如,屯卦(☵☳)象徵著萬物初生,如同草木萌芽,充滿生機卻也麵臨艱難;泰卦(☷☰)則代錶著天地交閤,陰陽和諧,萬物欣欣嚮榮;否卦(☰☷)則相反,象徵著天地不交,陰陽隔閡,萬物阻塞。每一卦的卦名、卦辭、爻辭,都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瞭特定情境下的事物狀態、發展趨勢以及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卦象的解讀,是一種象徵性的語言。它不直接陳述事實,而是通過類比、象徵、比興等手法,引導讀者去體會事物內在的聯係與運行的規律。理解卦象,需要深入的體悟和聯想,它鼓勵我們跳齣固定的思維模式,用更廣闊的視野去觀察和思考。 三、 象數之學:體悟天機與人事 《易經》的智慧,體現在其“象”與“數”的結閤之中。“象”是卦象所象徵的形象,“數”則是卦象所代錶的特定數值。這種象數之學,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認知方法。通過對卦象的觀察和對數的推演,人們試圖探尋天道的運行軌跡,並從中類比到人事的變化。 例如,乾卦由六個陽爻組成,其數可推演為“老陽”的集閤。而坤卦則由六個陰爻組成,代錶“老陰”。通過對這些象數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宇宙萬物從生到滅,從盛到衰的周期性規律。這種規律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也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和個人生活。 《易經》的象數之學,並非是機械的計算,而是一種觀察天地、體悟天機的過程。它提醒我們,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係,掌握瞭自然的規律,也就掌握瞭人事發展的脈絡。 四、 變易之理:人生修養與處世智慧 《易經》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變易”。它告訴我們,世間一切皆在變化之中,唯有順應變化,纔能獲得安身立命之道。《易經》中的每一卦,都象徵著一種特定的生命狀態或人生境遇,而每一爻的變動,則預示著事情的發展趨勢。 麵對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易經》提供瞭豐富的智慧。它教導我們要保持謙卑(謙卦),謹慎(蹇卦),勤勉(睏卦),以及時把握機遇(大過卦)。它也警示我們,要避免驕傲(否卦),固執(革卦),以及不思進取(艮卦)。 《易經》中的許多卦象,都與人生修養和處世之道緊密相連。例如,君子在《易經》中是理想人格的象徵,他們能夠效法天道,順應變化,以仁德之心去待人接物。通過對《易經》的學習,我們能夠培養齣更強的適應能力、更深的洞察力,以及更成熟的處世哲學。 五、 哲思的殿堂:道傢、儒傢乃至現代思想的源泉 《易經》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道傢思想中的“道法自然”,與《易經》順應自然的觀念不謀而閤。儒傢思想中的“天人閤一”,也與《易經》中對天地人之間聯係的強調息息相關。 《易經》中的許多觀念,例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即使在現代社會,《易經》的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它提供的辯證思維、係統觀以及對事物發展趨勢的洞察,對於我們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做齣決策、應對挑戰,都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結語:一本常讀常新的智慧之書 《易經》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用心體悟的書。它不像一般的書籍,能夠一蹴而就地讀懂。它的深邃之處在於,每一次的閱讀,都會因應我們自身閱曆和心境的不同,而産生新的感悟。它提供瞭一種理解生命、認識世界的方式,是一種探索自身潛能、追求和諧境界的指南。 《易經》並非神秘莫測的玄學,而是一種高度提煉的生活哲學,一種關於宇宙與生命的深刻智慧。它引導我們去思考,去覺察,去體悟,從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通往真理與和諧的道路。閱讀《易經》,就是在與古老的智慧對話,就是在為自己的人生注入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堅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