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收藏+文化+娱乐于一身的京味儿佳作!
“现实主义史观”倡导者高悦西蓄势三年力作!
畅销书作家、著名文玩学者“片儿白”大力推荐!
将文玩与历史完美融合,开辟“以物写史”新视角,用蕴含哲理的常识为您解剖尘封的历史,揭示潜藏在文玩深处的秘密。
新派京味儿作家高悦西与您畅聊那些叫国宝的“玩意儿”。
内容简介
《玩意儿(1):画外烟云》通过以物讲史的模式,围绕一些传世绘画作品而展开,用大众化的视角追忆它们流传的历史,体味它们蕴含的文化,评述与它们相关的传说与典故,同读者聊一聊文玩字画的收藏及背后的那些事儿。
作者简介
高悦西,北京人,中国非权威“白话流”文学没有家(疑似老北京之说的“白话蛋”)。
某原创小说网站写手,以历史小说见长。酷爱古董文玩,但从不染指收藏,长久以来沉浸在对于中西历史文化狂热的痴迷中,提倡“现实主义史观”,主张以现实的逻辑和常识来解读史料,质疑一切不合逻辑或违背常规的记载。其作品京味儿浓厚而不乏时代气息;其语言辛辣犀利而不失调侃幽默;虽多颠覆言论,却亦在情理之中;貌似通俗,又蕴含深意。
目录
马老板,对不住,我们冤枉了您
——《游春图》
双赢!史上最成功的“做局”
——《八十七神仙卷》
侦查与反侦查的结晶
——《韩熙载夜宴图》
慢着,大千同志,您捐的画有问题
——《潇湘图》
被启功先生“一棍子打死”的两幅古画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当国宝沦为抹布
——《早春图》
宿命与悲剧
——《听琴图》
一幅流动的历史
——《清明上河图》
“东北货”的故事
——《水村图》
一衣带水的企盼
——《富山春居图》上篇
一衣带水的企盼
——《富山春居图》下篇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幅流动的历史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但凡是个中国人,估计没几个不知道的。
但是我斗胆再问一句,您真的知道了吗?
未准。
您保不齐就会含糊了,《清明上河图》的那些事儿,您未准都知道。
比如说这“清明”二字指的是什么,您就未必说得出来,那么,“上河”又当怎讲?
有人说了,清明啊,还不明白?清明节呀!
不错,“清明”有清明节的意思,但是在这幅画里,它未必是清明节的意思。
那么说还有别的意思吗?
有,它是当政治清明讲的,说的是太平盛世。
这幅画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画成后进献给宋徽宗赵佶,赵佶看见这东京汴梁繁华似锦,大喜过望,遂题书“清明上河图”。
原来这幅画单名“上河图”,后加上“清明”,合成“清明上河图”。
那“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什么意思?
“上河”在这幅画的名字中有下列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说“上河”是指汴河上游,画的是汴河上游这一段城市的街景。
第二,指的是“进城赶集”,画的是老百姓纷纷涌入城里,做生意、干大小买卖儿的场面。
第三,有的学者觉得“上河”就是“上坟”的意思,可能这些专家就认为这幅画表现的时间就在清明时节,大家都扫墓去了。
可问题是这幅画的主题表现的是都市风光,说“上坟”的都跑题了。
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张择端为了展示东京汴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深入生活,才绘制出来的一幅极具写实性和历史文献价值的风俗长卷。
画中由城市到郊区,构图疏密得当,人物安排得紧凑而不拥挤,房舍鳞次栉比,基本上是还原了当时京城里的街道景象。
街上的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么都有,推车的、担担的,卖葱卖蒜的、卖米卖面的,摇煤的、烧炭的,卖茶叶鸡蛋的……嚯!这人太多了。
根据统计,宋代时期的东京汴梁一共有多少人口呢?大约一百五十多万人。
但是算上那些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的流动闲散人员,估计比这个数字还得多。
这么庞大的一个都市,吃穿用度,生活物资的运输,用现在话讲叫物流,全都靠着汴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清明上河图》中汴水岸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船只。
《宋史?河渠志》记载:“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养给,在此一渠水。”
这么一说来,汴河就是东京人的“母亲河”了。
此外,宋太祖赵匡胤废除夜市禁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
在这之前就大不一样,比如盛唐,那时节城里开市要等到午后,傍晚左右收摊儿,也就一个下午的时间。
长安城里的作息全听钟楼的钟声,“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
这就说明宋代的城市管理制度相较于前代,更适合商业的发展,所以北宋国家GDP增长迅速,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这也就导致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贸易商旅不远万里来到东京汴梁进行商业活动。
尽管北宋周边有辽、金、西夏,但是阻隔不住那些西域及中东各国的客商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原进行贸易。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东京城里会出现一队骆驼。
当然了,从图上我们能发现满城什么动物都有,不仅有骆驼,还有马、驴、牛、猪,这些动物估计都是近郊赶着进城做买卖用的。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政治腐败,任用奸佞。当时高俅、杨戬、蔡京、童贯为宣和四大奸党,另外,由于宋徽宗独有的对太湖石“瘦、皱、陋、透”的奇怪审美,导致举国上下运送大宗的“花石纲”,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基于这些现象,有一种观点就出来了,说离开汴梁三百里,就是人间地狱。
事实上,这个观点多少有点形而上学,它孤立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跟现在当然没法比,但是如果要跟唐朝比,跟五代比,宋朝的百姓生活确实提高了不少,因为那是一个经济空前发达的时代,除了军队力量不及周边少数民族以外,哪方面都比同时代国家强盛,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
史料的证据是单方面的,了解一个时代还需要有那个时代的历史证物。
《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算是反映徽宗朝社会城市面貌的一件“证物”。
这件别具一格的“证物”不仅见证着画中本身呈现出来的历史风貌,更是经过了八百多年的沉浮,如今也见证了这小一个世纪以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辗转与飘零。
下面,就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大宋宣和年间,由打《清明上河图》问世的那一年开始,来品读一下这八百年来的国宝传奇,其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演绎,已难考据,您索性就权当听一乐呵吧。赵天子降香识正道张择端制宝献端王
大清早,东京大相国寺里被收拾得格外干净,院子里一尘不染,一帮小和尚都拿着笤帚在地上划拉。
……
前言/序言
我一直试图想在前言的篇幅里稍微阐述一下我的写作初衷,但是在我看了白老师为我做的序之后,感觉我没啥可说的了,索性,就专门针对这本表现中国古画流传有绪的作品做一个绪论吧。
由于我自幼学习西方美术,对于欧洲绘画比较了解,国画次之,但是这毕竟属于艺术文化史的范畴之内,加之我是一个中国人,不对本国的绘画艺术加以研究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于是,我在给这一系列丛书分门别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画。
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解读其实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技术层面。辨别真伪,跟文物鉴定是一样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是我高山仰止的一位文化巨人。他在书画鉴定方面是很厉害的,咱是不懂,这回没假谦虚,真不懂。不过这也很正常,我要连这一套“手艺”都门儿清了的话,那专家就都变成“砖家”了,都抄板儿砖奔我来了。
第二,文化层面。这个咱们就有的说了,我总感觉看我们的国画古卷与欧洲的传世名画能感受出两种艺术家的心态。前一个比较超脱和纯净,后一个比较市侩。国画的题材以文人画居多,画山水,画花鸟,要么就给你来个大写意,反正你看不出来时代对艺术产生过什么影响。尽管以顾闳中和周文矩为代表的宫廷画派也画一些场景来表现当时的状况,但是自从时间过了宋代,这种画就越来越不占主流了,那什么是主流的呢——《富春山居图》。大家都改画山水了,中国文人讲究的就是个超脱世外,有人说学而优则仕,那是他们不够境界,真正的境界得是“归去来兮”那种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人,高雅脱俗的文人可看不起了——你们丫忒庸俗。所以,文人国画的题材从能够反映出时代特色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或《清明上河图》变成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山水花鸟。
最后,我想从流传层面说。记得是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刚开始踢世界杯,我跟一帮人一块在夜市聚餐(图凉快),其中有几个还是图书行业的,有一个出版社的总编在饭桌上跟我们大讲关于文玩流传怎么怎么吸引人,怎么怎么有故事,说了一堆,具体的我记不住了,就记得那天我一人吃了二十多串羊肉串,对了,还有好些腰子。回来以后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打开电脑看了一下我已经完成了十五万字的一部写史的作品,这部作品中途断了大半年,返回头来重新看了一下,估计是我水平提高了,我感觉当时写的太次,有太多地方需要修改,修改量比重新写小不了多少,我心想拉倒吧您呐,我别开生面,以文玩流传为线索,聊一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的事儿,您还别说,这类作品我在书店里还真没怎么看到过,因为本身我也是一个文玩古董的爱好者,尽管自己不收藏,但是我对这些东西极为感兴趣,拿它当艺术来研究,要说写故事,还真是能讲出不少来。如此一来,既能打破传统写史读本的模式,又能将我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将文玩与历史结合起来,这种思路比较吸引我。
其实论起文玩中的书画类来,流传的脉络是比较容易被理清的,画的开头与结尾有题跋,有盖章,经谁的手,又转与谁,十分明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杂项,文玩核桃和橄榄核,再有就是玉器,你能鉴定玉器的好坏,你怎么鉴定他的历代主人?你从上头给我找出董其昌的指纹来?不可能啊。
在我脑子里,有大量中国传世名画可以写写,我必须进行筛选,我一气儿可写不了那么些个,篇幅也不允许,于是乎,我就从中选取了几个能反映时代艺术特色的,故事又比较曲折富有戏剧性的,再加上也是我最为熟悉的几幅画来写。
那么,这第一幅画就从流传过程被世人误解很深的《游春图》说起。
玩意儿(1):画外烟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玩意儿(1):画外烟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