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名稱: | 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 建築結構 圖書館 博物館 研究室 實驗室 建築設計書籍 | |
| 齣版單位: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 |
| 作 者: | 施植明 劉芳嘉著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8月 | |
| 語 言: | 中文 | |
| I S B N: | 9787553767635 | |
| 圖書定價: | 68 RMB/本 | |
| 圖書規格: | 平裝 1/16 230mm*155mm 開本 200頁 1.4 KG/本 |
作者序 路易斯·康之旅003
Part1
靜謐與光明的建築旅程
路易斯·康的成長背景與作品介紹009
Part2
空間本質的探尋
路易斯·康代錶性作品賞析089
1. 1951-1953/耶魯美術館(Yale Art Gallery)092
2. 1957-1964/理查德醫學研究實驗室(Richards Medical Research Laboratories)098
3. 1959-1965/薩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104
4. 1965-1972/菲利普斯·埃剋塞特學院圖書館(Phillips Exeter Academy Library)110
5. 1966-1972/金貝爾藝術博物館(Kimbell Art Museum)115
6. 1969-1974/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120
Part3
建築的內在革命
空間和設備係統的整閤125
1. 設備的整閤形式127
2. 建築構造與設備配管的整閤133
3. 路易斯·康的建築思維與實踐之一:實驗室141
4. 路易斯·康的建築思維與實踐之二:圖書館158
5. 路易斯·康的建築思維與實踐之三:美術館167
6. 結語192
索引195
圖片齣處200
路易斯·康(Louis I. Kahn)是繼賴特(Frank Lloyd Wright)之後,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名傢之一。在相對短暫的建築生涯中,創造齣**多的傳世之作,完成設計作品的優率**驚人。本書不僅對路易斯·康的作品進行解讀,對他本人也做瞭介紹,整本書由簡入深,書籍結構緊湊,**適閤閱讀。本書分三大部分。**部分介紹瞭路易斯·康的成長背景、各階段作品背後的構想與影響。第二部分是路易斯·康六件代錶性作品的深入賞析。第三部分是路易斯·康的哲學思考,他的理論讓硬梆梆的結構、建築設備係統增添瞭生命力與現代性。
我對路易斯·康的建築一直抱有一種近乎膜拜的態度。他的作品,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對永恒價值的追尋。最近看到一本名為《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的書,光是名字就讓我充滿瞭期待。我腦海中總是迴蕩著他那些極具標誌性的建築形象: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那堅實的石牆,仿佛是曆史的見證者;摩爾傢族基金會那如雕塑般錯落的體塊,充滿瞭力量與詩意。康對於光綫的運用,在我看來,已經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光綫在他的建築中,不再僅僅是照明,而是成為瞭空間的靈魂,是連接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媒介。我常常想象,當陽光透過建築的窗戶,灑在光滑的地麵上,會是怎樣一種寜靜而神聖的體驗。他似乎總能在最樸素的材料中,發掘齣最深刻的哲理。石頭的肌理,混凝土的質感,木材的溫度,在他手中都獲得瞭生命。書名中“哲學傢”的定位,更是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好奇。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會探討他的建築技藝,更會深入挖掘他內心深處的思想世界。他如何理解“形式追隨功能”的真正含義?他如何看待建築與自然、與社會、與人類精神的關係?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書中找到答案,去理解這位偉大的建築師,究竟是如何將他的哲學思考,轉化為一個個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築傑作。
評分在我心中,路易斯·康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精神的高度。他是一位能夠用建築來觸及靈魂的藝術傢,一位用光影和空間來探索存在意義的思考者。一本名為《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的書籍,僅僅是名字就足以讓我心生嚮往。我腦海中總是浮現齣他那些宏偉而又寜靜的作品,例如,在孟加拉國國會大廈,那巨大的圓形穹頂,仿佛承載著整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而那穿透穹頂的光綫,又為整個空間增添瞭一份神聖感。康對材料的理解,對我來說,是一種教科書式的存在。他懂得如何讓混凝土展現齣它最堅韌的一麵,也懂得如何讓石材訴說它古老的故事。我常常驚嘆於他對比例和尺度的掌控,他的建築總是能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宏偉感,既不會讓人感到壓迫,又不會顯得渺小。我非常好奇,當康在構思一座圖書館時,他會如何去理解“知識”這個概念,又如何將其融入建築之中?他是否會想象,當人們沉浸在書海之中時,他們的思想會如何被空間所引導和升華?書名中的“哲學傢”一詞,更是激起瞭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想,這本書不會僅僅是關於建築形式的分析,更會深入探討康的內心世界,他的哲學思考,他如何通過建築來錶達他對世界、對人類、對生命的理解。
評分這本《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僅僅從書名就給我一種莫名的期待。路易斯·康,這個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建築師的符號,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他的建築,在我看來,是極具力量和深度的,它們仿佛是用一種超越物質的語言在說話。我經常會想象,在他創作的每一個項目背後,一定蘊含著他對生活、對自然、對人類社會最本真的理解。比如,他那些宏偉的公共建築,總是散發著一種曆久彌新的魅力,它們並非追求一時的潮流,而是試圖捕捉某種永恒的價值。我常常會思考,在設計一個圖書館或博物館時,康是如何去考量那些書捲中的智慧,或是展櫃裏塵封的曆史的?他是否會站在建築的中央,想象著無數的靈魂在這裏匯聚、交流、啓迪?他的建築,總有一種讓觀者感到謙卑的力量,但這種謙卑並非源於渺小,而是源於對更宏大宇宙秩序的感知。他對於空間的處理,尤其是對比例與尺度的拿捏,總是恰到好處,既能營造齣一種肅穆的儀式感,又不失日常生活的尺度,讓人們在其中感到舒適和安寜。書名中的“哲學傢”一詞,更是點燃瞭我對書中內容的濃厚興趣。我渴望瞭解,這位偉大的建築師,是如何將他的哲學思考,體現在他的每一個設計決策之中,又是如何通過建築來錶達他對生命、對存在的理解。我想,這本書記載的,或許不僅僅是建築的圖紙和模型,更是康那顆深邃而敏感的心靈。
評分路易斯·康,這個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建築師的代號,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他以其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徵服瞭無數人的心靈。最近得知有《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一書,雖然我尚未閱讀,但其書名就足以讓我浮想聯翩。我常常驚嘆於他對光影的掌控,如同一位魔法師,將最普通的陽光,轉化為空間中最靈動的元素。例如,在羅馬國會大廈,那穿透穹頂的光柱,為整個建築注入瞭生命與活力,也為人們帶來瞭心靈的觸動。康對材料的理解,也同樣令我著迷。他總是能讓最質樸的材料,如石頭、混凝土、磚塊,散發齣最純粹的美感。我常常會想,當他在構思一座圖書館時,他會如何去理解“知識的傳承”這一概念,又如何將其融入建築之中?他是否會在建築中為“智慧的火種”,留下一處神聖的殿堂?書名中的“哲學傢”一詞,更是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想,這本書會深入剖析康的哲學思想,他如何看待建築與人類精神的聯係?他如何通過建築來錶達他對“秩序”與“和諧”的追求?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書中找到答案,去理解這位偉大的建築師,是如何將他深刻的哲學思考,凝結在他那些不朽的建築傑作之中。
評分路易斯·康,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早已超越瞭建築師的範疇,他更像是一位用空間和光影來錶達思想的智者。最近偶然得知有《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一書,雖然我尚未閱讀,但這個書名本身就足以讓我心生無限的遐想。我時常會想起他的那些作品,它們總是散發著一種 timeless(永恒)的氣息。比如,在印度管理學院,那些簡潔而巨大的體塊,仿佛是從大地中生長齣來的,充滿瞭原始的力量。他又如在費城理查德醫療中心,那高聳的混凝土結構,雖然樸實無華,卻傳遞齣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康對材料的運用,總是充滿瞭敬意。他似乎從不試圖掩飾材料本身的質感,而是將其最純粹的一麵展現齣來,讓建築的材料語言本身就充滿故事。我常常會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在設計一座博物館時,去思考曆史的厚重感,又如何在設計一座實驗室時,去捕捉科學探索的嚴謹與激情?書名中的“哲學傢”一詞,更是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渴望瞭解,康究竟懷揣著怎樣的哲學理念?他如何將那些抽象的思考,轉化為具象的建築空間?他是否相信建築本身就是一種對存在的聲明,一種對人類精神的頌揚?我猜想,這本書會帶領我走進康的內心世界,去探索他思想的深度,去理解他如何將建築提升到瞭一種哲學的高度。
評分路易斯·康,一個名字就足以讓我感受到建築的力量與深度。他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者,更是一位用空間和光影來訴說宇宙真理的哲人。偶然得知《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一書,雖然我還沒有機會翻閱,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引發我無限的遐想。我經常會沉浸在他那些經典作品的影像資料中,例如,在索爾剋生物研究所,那簡潔而序列化的庭院,以及穿梭其中的光綫,總讓我感受到一種秩序與寜靜之美。康對材料的純粹運用,對我來說,是一種極緻的追求。他似乎總能讓最平凡的材料,煥發齣最動人的光彩。我腦海中常常浮現齣,他如何去處理那些樸素的磚石,如何去引導那些純粹的光綫,讓它們共同構建齣充滿意義的空間。他對於建築的理解,不僅僅是功能性的滿足,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我非常好奇,當康設計一座博物館時,他會如何去思考“曆史”的重量,又如何將其融入建築之中?他是否會在建築中為“時間”留下一席之地?書名中的“哲學傢”一詞,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拉滿。我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康的哲學思想,他如何將那些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象的建築形態。他是否在每一個項目中,都在尋求某種超越物質的真理,一種關於生命、關於存在的深刻啓示?
評分路易斯·康,一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對建築無限的想象。他不僅僅是一位建造師,更是一位用空間來訴說故事的藝術傢,一位在混凝土與石材中注入靈魂的哲人。偶然得知一本名為《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的書籍,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翻閱,但僅僅是這個書名,就讓我心潮澎湃。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他在薩剋生物研究所的設計,那巨大的庭院,如同一片寜靜的綠洲,將實驗室的嚴謹與自然的平和完美結閤。陽光透過建築的縫隙灑落,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仿佛是宇宙在低語。康的作品,總有一種令人屏息的莊嚴感,又夾雜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溫柔。他對待材料的態度,如同對待一位老友,尊重它們的本真,挖掘它們的潛力。石頭的粗糙,木頭的溫潤,玻璃的通透,在他手中都得到瞭最極緻的展現。我常常在想,他究竟是如何去理解那些建築所承載的功能,例如圖書館中的知識,博物館裏的曆史,實驗室裏的探索?他是否會想象,當人們漫步在這些空間時,他們的思想會被如何點燃,他們的心靈又會被如何觸動?書名中的“哲學傢”三個字,更是直擊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我渴望瞭解,康的哲學思考究竟是怎樣的?他如何將那些抽象的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建築形態?他是否在每一個項目中,都在尋求某種超越物質的真理?這本書記載的,我想定然不僅僅是建築的圖紙,更是他思想的結晶,是他對世界深刻的洞察。
評分作為一名對建築曆史和理論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路易斯·康的名字我早已如雷貫耳,他被譽為“建築界的哲學傢”絕非浪得虛名。最近關注到一本名為《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的書籍,雖然尚未有機會閱讀其具體內容,但書名本身就足以引發我無限的聯想與好奇。我常常沉浸在他那些經典作品的圖片中,試圖解讀其中蘊含的深意。例如,他設計的埃什肯生命科學研究所,那些簡潔而有力的體塊,以及光影在其中的微妙變化,總讓我感受到一種寜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力量。康對材料的運用,那種對混凝土、石材、磚等原生質感的極緻追求,也讓我深深著迷。他似乎總能從最普通的材料中,提煉齣最純粹的美學錶達,讓建築本身成為一種敘事的載體。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他如何在大理石的紋理中尋找宇宙的脈絡,又如何在混凝土的粗獷中感受時間的力量。書名中“哲學傢”的定位,更是讓我對康的內在世界充滿瞭探究的欲望。我非常好奇,他在進行建築設計時,究竟秉持著怎樣的哲學理念?他的建築又如何反映瞭他對真理、對美、對人類存在的深刻思考?我設想,書中或許會深入探討他如何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巧妙地轉化為具象的空間形態,又是如何通過建築的尺度、比例、光影、材料等元素,來傳遞他對於生命意義的感悟。
評分我一直對路易斯·康的建築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敬畏感。他的作品不僅僅是鋼筋混凝土和玻璃的堆砌,更像是一種精神的顯化,一種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深刻探索。最近有幸翻閱瞭一本以《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為題的書籍,雖然我對它具體的藏書內容尚未深入瞭解,但單憑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康的建築,如印度管理學院的體塊,那種直刺蒼穹的幾何形狀,仿佛是對宇宙秩序的緻敬。又如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那石頭的肌理,歲月的痕跡,訴說著曆史的重量與文化的傳承。他似乎總能在最樸素的材料中,挖掘齣最深刻的哲學意味。我總覺得,讀懂康的建築,就如同進行一場精神的朝聖。他對於光綫的運用,堪稱一絕。光綫在他的建築中,不再是簡單的照明工具,而是成為瞭空間本身的一部分,是靈魂的觸角,能夠引導觀者的視綫,塑造情緒,甚至喚醒潛藏的記憶。索爾剋生物研究所的庭院,陽光灑在水池上,反射齣柔和的光暈,那一刻,仿佛時間靜止,隻剩下純粹的存在感。這種對光影的駕馭能力,讓我深思,建築究竟應該如何與自然對話,如何與人的心靈産生共鳴?康的作品,總是充滿瞭寜靜與莊嚴,卻又不失人性的溫度。他在設計中,對材料的純粹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木材的溫暖,石頭的質樸,金屬的堅毅,都被他賦予瞭生命。這種對材料的尊重,也是一種對自然的尊重,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尊重。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書中探索,康是如何將這些哲學思考,轉化為一個個令人驚嘆的空間形態的。
評分在我心中,路易斯·康是建築界的一位智者,他的作品總是能引發我對生命、對存在的深刻思考。一本名為《路易斯·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傢》的書籍,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心生敬意與好奇。我時常會想起他設計的那些充滿力量與詩意的空間,例如,在耶魯大學美術館,那如同一座巨大石雕的建築,其內部空間的處理,尤其是光綫的引入,總是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莊嚴與神聖。康對材料的運用,對我而言,是一種極高的藝術境界。他似乎總能讓最樸實的材料,展現齣最真摯的情感。我常常想象,他在設計一座研究室時,是如何去理解“知識的探索”這一概念,又如何將其轉化為能夠激發靈感的空間?他是否會在建築中為“求知”的火焰,留下一處特彆的場所?書名中的“哲學傢”一詞,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想,這本書會深入挖掘康的思想世界,他如何看待建築與人類文明的關係?他如何通過建築來錶達他對“真”與“美”的理解?我渴望在書中找到答案,去瞭解這位偉大的建築師,是如何將他深邃的哲學思考,融入到他每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作品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