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1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杨辉霞,岳桂华,于爱华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554 | |
| 字数 | 1 | |
| ISBN编码 | 9787122280480 | |
本书收录了公园、街道、郊野、农田、山区等地较常见的植物1000多种。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感官认识的顺序,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从而一步步缩小识别范围,后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使用说明 n
一、 植物分类术语图解及本书分类方法 / 1 n
二、 如何通过本书快速识别植物 / 14 n
第一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 n
一、陆地生植物 / 18 n
(一)茎生叶明显 / 18 n
1. 单叶、叶卵圆形 / 18 n
(1)叶缘整齐、叶互生 / 18 n
(2)叶缘整齐、叶对生或轮生 / 47 n
(3)叶缘有齿、叶互生 / 59 n
(4)叶缘有齿、叶对生或轮生 / 77 n
2. 单叶、叶长条形 / 99 n
(1)叶互生 / 99 n
(2)叶对生或轮生 / 122 n
3. 单叶、叶分裂 / 127 n
(1)羽状裂叶、叶互生 / 127 n
(2)羽状裂叶、叶对生 / 140 n
(3)掌状裂叶 / 143 n
(4)三裂叶 / 150 n
(5)其他形裂叶 / 158 n
4. 复叶 / 167 n
(1)羽状复叶、小叶不裂 / 167 n
(2)三复叶、小叶不裂 / 180 n
(3)复叶、小叶裂 / 187 n
(二)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生叶较小不明显 / 209 n
1. 卵圆形单叶 / 209 n
2. 条形单叶 / 228 n
3. 叶分裂 / 251 n
4. 复叶 / 255 n
5. 叶不明显 / 268 n
二、水中生植物 / 272 n
第二部分 藤蔓类植物 n
一、匍匐草本 / 284 n
(一)单叶 / 284 n
1. 叶互生 / 284 n
2. 叶对生或轮生 / 291 n
(二)复叶 / 300 n
二、草质藤本 / 305 n
(一)单叶 / 305 n
1. 叶不分裂 / 305 n
(1)叶互生 / 305 n
(2)叶对生或轮生 / 313 n
2. 叶分裂 / 320 n
(二)复叶 / 331 n
(三) 叶不明显 / 335 n
三、木质藤本和攀缘灌木 / 337 n
(一)单叶 / 337 n
1. 叶缘整齐 / 337 n
(1)叶互生 / 337 n
(2)叶对生 / 344 n
2. 叶缘有齿 / 349 n
3. 叶分裂 / 353 n
(二)复叶 / 357 n
1. 羽状复叶 / 357 n
2. 三复叶或掌状复叶 / 364 n
第三部分 灌木和乔木 n
一、单叶、叶针形或条形 / 372 n
二、单叶、叶卵圆形 / 384 n
(一)叶缘整齐 / 384 n
1. 叶互生 / 384 n
2. 叶对生或轮生 / 416 n
(二)叶缘有齿 / 437 n
1. 叶互生 / 437 n
2. 叶对生 / 469 n
(三)叶分裂 / 480 n
三、复叶 / 498 n
(一)羽状复叶 / 498 n
1. 奇数羽状复叶 / 498 n
2. 偶数羽状复叶 / 519 n
(二)掌状复叶或三复叶 / 529 n
四、叶不明显 / 538 n
植物名索引 / 542
从一个纯粹的“使用体验”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绝对是上乘之作。这对于一个需要频繁在户外使用,可能会被露水打湿、被泥土蹭到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试着把书页稍微弄湿了一点点,发现它不像那些便宜的杂志那样会立刻洇墨或者纸张软塌塌地皱起来,而是很快就能恢复平整。书页的厚度适中,既保证了细节的展现力,又不易透光,可以放心在阳光下仔细查看。此外,索引系统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不仅有常见的“中文名索引”,还有一个非常贴心的“形态特征索引”,比如你可以根据“掌状复叶”、“穗状花序”或者“带刺茎干”来快速定位,这对于那些只记得植物某个突出特征但忘了名字的观察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本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本用心到极致的、值得收藏和反复翻阅的自然探索指南。
评分我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科学严谨性与大众易懂性的完美结合。很多专业的植物图鉴,往往会把拉丁学名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光是记住那些拗口的学名就已经望而却步了。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它首先是用大图和通俗的中文俗名抓住读者的兴趣点,让你一眼就能确认是不是你要找的植物。紧接着,才是详细的形态描述、生境分布,最后才是拉丁学名和科属信息。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我家里有个上高中的外甥,对生物课有点兴趣,但传统的教材枯燥乏味,我把这本书给他看,他竟然主动在里面对照着学校后院的植物开始做笔记,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草”都能说出个一二。这说明作者在内容组织上,深谙如何激发普通大众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而不是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都有所涵盖。很多图鉴只收录植物最盛开、最漂亮的状态,一旦你遇到它在幼苗期、结果期或者冬季休眠期,你就完全抓瞎了。这本书显然是经过了常年的、细致入微的野外跟踪拍摄。比如,我关注到里面对某种菊科植物的描述,不仅有夏末的花朵照片,还有秋季成熟时絮状种子的照片,甚至连春季刚萌发的莲座状叶丛也有配图。这对于那些需要全年跟踪物种变化的研究或者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这种全生命周期的记录,体现了编撰团队极强的专业精神和极大的耐心,他们不是简单地收集素材,而是真正地去“了解”这些生命体的生长轨迹。这种全面的视角,让我对植物的认知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认知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速查图鉴”这个名头所暗示的范畴。我本以为它顶多能识别一下常见的观赏花卉或者城市绿化带里的“网红”植物,没想到里面对一些地方性的小众植物也有收录,甚至连一些常见的药用植物和有毒植物也做了区分说明,这安全性考虑得太周到了。我记得有一次在山里采摘野菜,看到一种叶子长得很像香椿的植物,心里有点打鼓,幸亏随身带着这本书,翻到“瓜果蔬菜与野草”那一栏,仔细对比了叶片的排列方式和气味描述,最终确认了它是一种有轻微毒性的近亲植物,虚惊一场。这种关键时刻的“救命”功能,是任何网络搜索都无法提供的即时保障。而且,对于园林植物的描述部分,它不仅仅告诉你长什么样,还会简要提及适合的土壤类型和养护要点,这对于有园艺爱好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实用的“微型养护手册”,实用价值几何级数提升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知道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图册能比的。光是翻开首页,那清晰度就让人眼前一亮,每一张植物照片都像是从植物园里现场拍下来的一样,色彩饱和度高,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我一直对城市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特别好奇,总想知道它们叫什么,有什么特性,以前买过一些图鉴,要么是插画风格太艺术化,要么是照片太模糊,根本对不上。但这本书不一样,它那种实景拍摄的直观感,简直是为野外观察者量身定做的。我前两天去郊区公园散步,看到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灌木,立刻掏出手机准备拍照记录,结果低头一看,发现这本书的某一页不就清晰地展示了它吗?从叶片的脉络到花朵的结构,简直是一模一样,当场就找到了答案,那种“啊,原来是你啊”的满足感,是任何电子工具都替代不了的。而且,书籍的开本设计也考虑到了便携性,虽然内容丰富,但拿在手里翻阅起来并不笨重,这对于经常需要背着它出门的人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