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识别园林植物 观赏花卉 瓜果蔬菜 野花野草 植

包邮 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识别园林植物 观赏花卉 瓜果蔬菜 野花野草 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辉霞岳桂华于爱华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图鉴
  • 野外识别
  • 园林植物
  • 观赏花卉
  • 瓜果蔬菜
  • 野花
  • 植物识别
  • 速查图鉴
  • 包邮
  • 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04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7592202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1-01
页数:554
字数: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定价 58.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开本 32开
作者 杨辉霞,岳桂华,于爱华
装帧 精装
页数 554
字数 1
ISBN编码 9787122280480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公园、街道、郊野、农田、山区等地较常见的植物1000多种。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感官认识的顺序,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从而一步步缩小识别范围,后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使用说明 n

一、 植物分类术语图解及本书分类方法 / 1 n

二、 如何通过本书快速识别植物 / 14 n

第一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 n

一、陆地生植物 / 18 n

(一)茎生叶明显 / 18 n

1. 单叶、叶卵圆形 / 18 n

(1)叶缘整齐、叶互生 / 18 n

(2)叶缘整齐、叶对生或轮生 / 47 n

(3)叶缘有齿、叶互生 / 59 n

(4)叶缘有齿、叶对生或轮生 / 77 n

2. 单叶、叶长条形 / 99 n

(1)叶互生 / 99 n

(2)叶对生或轮生 / 122 n

3. 单叶、叶分裂 / 127 n

(1)羽状裂叶、叶互生 / 127 n

(2)羽状裂叶、叶对生 / 140 n

(3)掌状裂叶 / 143 n

(4)三裂叶 / 150 n

(5)其他形裂叶 / 158 n

4. 复叶 / 167 n

(1)羽状复叶、小叶不裂 / 167 n

(2)三复叶、小叶不裂 / 180 n

(3)复叶、小叶裂 / 187 n

(二)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生叶较小不明显 / 209 n

1. 卵圆形单叶 / 209 n

2. 条形单叶 / 228 n

3. 叶分裂 / 251 n

4. 复叶 / 255 n

5. 叶不明显 / 268 n

二、水中生植物 / 272 n

第二部分 藤蔓类植物 n

一、匍匐草本 / 284 n

(一)单叶 / 284 n

1. 叶互生 / 284 n

2. 叶对生或轮生 / 291 n

(二)复叶 / 300 n

二、草质藤本 / 305 n

(一)单叶 / 305 n

1. 叶不分裂 / 305 n

(1)叶互生 / 305 n

(2)叶对生或轮生 / 313 n

2. 叶分裂 / 320 n

(二)复叶 / 331 n

(三) 叶不明显 / 335 n

三、木质藤本和攀缘灌木 / 337 n

(一)单叶 / 337 n

1. 叶缘整齐 / 337 n

(1)叶互生 / 337 n

(2)叶对生 / 344 n

2. 叶缘有齿 / 349 n

3. 叶分裂 / 353 n

(二)复叶 / 357 n

1. 羽状复叶 / 357 n

2. 三复叶或掌状复叶 / 364 n

第三部分 灌木和乔木 n

一、单叶、叶针形或条形 / 372 n

二、单叶、叶卵圆形 / 384 n

(一)叶缘整齐 / 384 n

1. 叶互生 / 384 n

2. 叶对生或轮生 / 416 n

(二)叶缘有齿 / 437 n

1. 叶互生 / 437 n

2. 叶对生 / 469 n

(三)叶分裂 / 480 n

三、复叶 / 498 n

(一)羽状复叶 / 498 n

1. 奇数羽状复叶 / 498 n

2. 偶数羽状复叶 / 519 n

(二)掌状复叶或三复叶 / 529 n

四、叶不明显 / 538 n

植物名索引 / 542




繁花低语,绿叶成荫:一份关于自然之美的赏鉴指南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隐藏着无数生命的奇迹。从巍峨耸立的古木到纤细柔弱的野花,从餐桌上的馈赠到山野间的惊喜,植物以其多姿的形态、绚烂的色彩和独特的生命力,编织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画卷。这本指南,正是为您精心准备的,一场关于自然之美的深度赏鉴之旅,一次与植物灵魂对话的邀约。 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钢筋水泥丛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回归自然,去感受泥土的芬芳,去聆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去认识那些默默奉献生命,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绿色精灵。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植物世界,许多人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眼前的这株小草,究竟是野草还是即将成为餐桌上的佳肴?那片盛开的野花,是无毒的观赏者,还是需要远离的警示者?那些在公园里被精心栽种的观赏植物,它们的名字又是什么?我们身边的园林绿化,承载着怎样的生态意义? 这本指南,旨在为您解开这些疑问,点亮您探索植物世界的双眼。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植物学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的学术著作。相反,它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赏鉴指南,一份致力于让您轻松、愉快地认识和了解我们身边植物的诚意之作。 深入园林,邂逅栽培之美: 漫步在城市公园、住宅小区,或者精心设计的园林之中,我们总会被那些精心栽培、姿态各异的观赏植物所吸引。它们或以娇艳的花朵点缀季节的色彩,或以挺拔的身姿勾勒空间的线条,或以常绿的叶片带来四季的生机。这本指南将带领您走进园林的深处,认识那些常见的观赏花卉,了解它们的科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您将学会分辨那些在春天怒放的郁金香和风信子,理解它们是如何在寒意未尽时,用最绚烂的色彩宣告春天的到来。您将认识到夏天里,玫瑰和月季是如何用它们层层叠叠的花瓣,散发出醉人的香气;而九重葛和三角梅,又如何以它们明亮的苞片,点燃节日的激情。到了秋天,菊花的千姿百态,桂花的暗香浮动,又将为您带来怎样的惊喜?冬季,那些依然挺立的松柏,那些在寒风中绽放的腊梅,又如何展现顽强的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您将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指南将深入介绍这些观赏植物的养护要点,让您了解它们对阳光、水分、土壤的偏好,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剪和施肥,让它们保持最佳的观赏状态。您还将了解到,为何某些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两旁,为何某些植物适合作为庭院的主角,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观赏植物,打造属于您自己的绿色空间。 田野寻踪,解锁瓜果蔬菜的秘密: 从餐桌到田野,瓜果蔬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然而,我们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些每日滋养我们的食物,它们最初的模样,它们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野外的“亲戚”?这本指南将带您走出厨房,走进田野,去探索那些熟悉的瓜果蔬菜,并追溯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起源与演变。 您将认识到,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番茄,在野外可能是一种不起眼的小浆果;而我们喜爱的黄瓜,其野生祖先又有着怎样的形态。您将了解,那些为我们提供丰富维生素的叶菜,如菠菜、生菜,在它们的野生状态下,又有哪些有趣的特征。那些甜美多汁的水果,如草莓、西瓜,它们的野生家族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指南将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瓜果蔬菜的形态特征、生长周期、播种育苗的技巧,以及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照料。您甚至可以通过书中提供的线索,尝试辨认一些在野外生长的、尚未被驯化的瓜果蔬菜,去感受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原始风味。这不仅能增进您对食物的认识,更能激发您参与种植的兴趣,体验从种子到果实的生命轮回。 荒野拾趣,识别野花野草的智慧: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郊外、山野、甚至城市的角落,那里同样隐藏着一个充满野趣的植物世界。野花野草,它们不施粉黛,却自有风情;它们生命力顽强,在严酷的环境中倔强生长。认识它们,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自然知识,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并从中发现意想不到的乐趣。 这本指南将带您走进这片未被雕琢的绿色天地。您将学会识别那些随处可见的“小草”,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甚至隐藏的危险。例如,那些在路边随处可见的蒲公英,您可能只知道它能吹散绒毛,却不知道它在中医里的重要作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艾蒿,又蕴含着怎样的古老智慧。 您还将认识到,那些盛开在山坡、田埂上的野花,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可能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信息。它们是传粉昆虫的食物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将帮助您区分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野花,那些可以入药的植物,以及那些需要我们警惕的“害草”。您将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它们的叶形、花朵、果实,以及它们独特的生长环境,从而在野外拥有更深的感知。 超越识别,走向理解与热爱: 这本指南的核心,并非仅仅在于让您机械地记住植物的名称。它更希望通过详细的图文描述,引您进入对植物世界的深度理解。它鼓励您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 精美的插画与摄影: 我们精心挑选了大量高质量的插画和实景照片,力求真实、清晰地展现每一种植物的典型特征。无论是微小的叶片脉络,还是复杂的花朵结构,都能在书中得到细致呈现,帮助您在野外或园林中,快速找到对应的植物。 简洁易懂的描述: 我们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讲解植物的形态、习性、分布以及其独特的价值。每一项描述都经过严谨的考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图文并茂的索引: 通过清晰的分类和索引,您可以快速找到您感兴趣的植物,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无论是按科属、按形态,还是按用途,您都能轻松导航。 生态的视角: 我们不仅仅关注植物本身的特征,更强调它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您将了解到,每一种植物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们如何与昆虫、鸟类,甚至土壤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 实践的指导: 对于园林植物和瓜果蔬菜,指南提供了实用的养护和种植建议,鼓励您动手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园艺体验。 拥有一本这样的指南,您将不再是路过匆匆的游客,而是能与大自然进行深度交流的探索者。您会发现,在您熟悉的城市角落,在您偶尔踏足的郊外,都隐藏着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奥秘的植物王国。您会从识别植物中获得乐趣,从了解植物中获得智慧,从亲近植物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这本指南,是您开启自然探索之旅的绝佳伙伴。它将带领您,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身边这个丰富多彩的绿色世界,去感受植物生命的力量,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非凡之美。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指南,让繁花低语,让绿叶成荫,让我们的生活,因对自然的理解而更加丰富多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科学严谨性与大众易懂性的完美结合。很多专业的植物图鉴,往往会把拉丁学名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光是记住那些拗口的学名就已经望而却步了。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它首先是用大图和通俗的中文俗名抓住读者的兴趣点,让你一眼就能确认是不是你要找的植物。紧接着,才是详细的形态描述、生境分布,最后才是拉丁学名和科属信息。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我家里有个上高中的外甥,对生物课有点兴趣,但传统的教材枯燥乏味,我把这本书给他看,他竟然主动在里面对照着学校后院的植物开始做笔记,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草”都能说出个一二。这说明作者在内容组织上,深谙如何激发普通大众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而不是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知道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图册能比的。光是翻开首页,那清晰度就让人眼前一亮,每一张植物照片都像是从植物园里现场拍下来的一样,色彩饱和度高,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我一直对城市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特别好奇,总想知道它们叫什么,有什么特性,以前买过一些图鉴,要么是插画风格太艺术化,要么是照片太模糊,根本对不上。但这本书不一样,它那种实景拍摄的直观感,简直是为野外观察者量身定做的。我前两天去郊区公园散步,看到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灌木,立刻掏出手机准备拍照记录,结果低头一看,发现这本书的某一页不就清晰地展示了它吗?从叶片的脉络到花朵的结构,简直是一模一样,当场就找到了答案,那种“啊,原来是你啊”的满足感,是任何电子工具都替代不了的。而且,书籍的开本设计也考虑到了便携性,虽然内容丰富,但拿在手里翻阅起来并不笨重,这对于经常需要背着它出门的人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使用体验”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绝对是上乘之作。这对于一个需要频繁在户外使用,可能会被露水打湿、被泥土蹭到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试着把书页稍微弄湿了一点点,发现它不像那些便宜的杂志那样会立刻洇墨或者纸张软塌塌地皱起来,而是很快就能恢复平整。书页的厚度适中,既保证了细节的展现力,又不易透光,可以放心在阳光下仔细查看。此外,索引系统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不仅有常见的“中文名索引”,还有一个非常贴心的“形态特征索引”,比如你可以根据“掌状复叶”、“穗状花序”或者“带刺茎干”来快速定位,这对于那些只记得植物某个突出特征但忘了名字的观察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本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本用心到极致的、值得收藏和反复翻阅的自然探索指南。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都有所涵盖。很多图鉴只收录植物最盛开、最漂亮的状态,一旦你遇到它在幼苗期、结果期或者冬季休眠期,你就完全抓瞎了。这本书显然是经过了常年的、细致入微的野外跟踪拍摄。比如,我关注到里面对某种菊科植物的描述,不仅有夏末的花朵照片,还有秋季成熟时絮状种子的照片,甚至连春季刚萌发的莲座状叶丛也有配图。这对于那些需要全年跟踪物种变化的研究或者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这种全生命周期的记录,体现了编撰团队极强的专业精神和极大的耐心,他们不是简单地收集素材,而是真正地去“了解”这些生命体的生长轨迹。这种全面的视角,让我对植物的认知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认知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速查图鉴”这个名头所暗示的范畴。我本以为它顶多能识别一下常见的观赏花卉或者城市绿化带里的“网红”植物,没想到里面对一些地方性的小众植物也有收录,甚至连一些常见的药用植物和有毒植物也做了区分说明,这安全性考虑得太周到了。我记得有一次在山里采摘野菜,看到一种叶子长得很像香椿的植物,心里有点打鼓,幸亏随身带着这本书,翻到“瓜果蔬菜与野草”那一栏,仔细对比了叶片的排列方式和气味描述,最终确认了它是一种有轻微毒性的近亲植物,虚惊一场。这种关键时刻的“救命”功能,是任何网络搜索都无法提供的即时保障。而且,对于园林植物的描述部分,它不仅仅告诉你长什么样,还会简要提及适合的土壤类型和养护要点,这对于有园艺爱好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实用的“微型养护手册”,实用价值几何级数提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