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土工试验
  • 土工工程
  • 试验规程
  • 行业标准
  • SL237-1999
  • 地基处理
  • 岩土工程
  • 工程地质
  • 土力学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
ISBN:15508410
商品编码:11121093583
开本:32
出版时间:1999-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作者:编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定价:180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
  • ISBN号:1550841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99-12-01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印次:9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750
  • 字数:635千字

土工试验技术手册 全面解析岩土工程勘察与测试的实践指南 本书是一本内容详实、技术领先的土工试验综合性参考手册,旨在为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规范。本书深入剖析了土工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等各个阶段的关键作用,并针对当前土工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整合了国内外先进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性、内容实用性与操作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第一部分:土工试验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本部分为全书的理论基石,详细阐述了土工试验的科学原理、统计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通用原则。 第一章 土工试验概述 1.1 土工试验的意义与作用:为何进行土工试验?它在岩土工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地下水流动性到隧道围岩特性,本书将一一解读土工试验如何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土工试验的分类与体系: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试验对象(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变形性质、渗透性质等)以及试验手段(室内试验、现场试验、模型试验),本书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土工试验分类体系,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各类试验的定位与联系。 1.3 土工试验的基本要求与质量控制:从试验前准备、仪器设备校准、试样采集与制备,到试验过程的规范操作、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再到试验结果的复核与报告编制,本书强调了土工试验全程的质量控制要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2.1 土的天然密度与含水量测定:精确测定土的天然状态下的密度和含水量是岩土工程分析的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不同土质条件下,适用于各种环境(如饱水、潮湿、干燥)的密度测定方法(烘干法、蜡封法、环刀法等),以及精确测定含水量(烘干法、酒精法)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2.2 土的颗粒组成分析:了解土的颗粒大小分布(粒径分布曲线)是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如透水性、压缩性、密实度)的关键。本书系统阐述了筛分法(适用于粗粒土)和比重计法(适用于细粒土)的操作流程、仪器要求、数据计算与图表绘制方法,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颗粒组成对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 2.3 土的密度指标测定: 2.3.1 土的密度:包括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重度等基本密度指标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3.2 土的密度试验:重点介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的测定(阿特伯格界限法),及其在土的分类、判别和工程性质预测中的应用。 2.3.3 土的孔隙比与饱和度:阐述孔隙比(e)和饱和度(Sr)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土体的疏松程度和含水状态。 2.4 土的相对密度测定:对于粗粒土,相对密度(Dr)是衡量其密实程度的重要指标。本书详细介绍不同容器和振实方法下相对密度的测定步骤,以及相对密度与土体工程强度的关系。 第三章 土的力学性质试验 3.1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抗剪强度是评价土体稳定性的最重要力学参数。本书详细介绍各种典型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并深入分析其适用范围、操作要点与结果解释。 3.1.1 直剪试验:经典方法,适用于各种土样,特别是砂土和粉土。本书详细介绍不同加荷方式(恒应力、恒应变)下的操作流程,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以及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φ、黏聚力c)的确定方法。 3.1.2 三轴剪切试验:更为先进和全面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可模拟土体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与破坏。本书详细介绍固结不排水(CU)、固结排水(CD)、不固结不排水(UU)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操作流程,试样制备,以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获得更精确的抗剪强度参数(如有效应力参数c'、φ'和总应力参数c、φ)。 3.1.3 压力试验:一种快速评估土体承载能力的方法。本书介绍压力试验的基本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根据试验数据初步判断土的承载力。 3.2 土的压缩性试验:压缩性直接关系到土体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3.2.1 固结试验:测定土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获取压缩模量(Es)、压缩系数(a)、固结系数(Cv)、最终沉降量(Ss)等关键参数。本书详细介绍单面排水、双面排水固结试验的操作规程,试样饱和、加荷、卸荷过程,以及根据时间-沉降曲线和应力-沉降曲线进行参数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3.2.2 变形模量(Es)与泊松比(ν)的测定:本书结合三轴试验和旁压试验,详细介绍如何测定土体的变形模量和泊松比,这些参数对于土体变形分析和数值模拟至关重要。 3.3 土的渗透性试验:渗透性是影响地下水流动、有效应力变化及稳定性判定的关键因素。 3.3.1 恒定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粗粒土(砂土、砾石)。本书详细介绍试验装置、操作步骤、数据计算(渗透系数k)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3.3.2 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细粒土(黏土、粉土)。本书详细介绍试验装置、操作步骤、数据计算(渗透系数k)及其在饱和土体中的应用。 3.3.3 现场渗透试验(如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在实际工程场地进行的试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土体的渗透特性。本书简要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与目的,并指导如何解读初步结果。 第四章 土的动力学性质试验 4.1 土的动力学性质概述: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体的行为与静力作用下有显著不同。本书介绍土的动力学性质(如动弹性模量、阻尼比、液化势)的重要性。 4.2 室内动力学试验方法: 4.2.1 动三轴试验:模拟地震荷载下的土体变形与破坏。 4.2.2 共振柱试验与弯曲条试验:测定土体在小应变下的动力学参数。 4.3 现场动力学试验方法: 4.3.1 动力触探(DPSH, SPT):获取土体的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SPT)锤击数N值,可初步估算土的密实度及承载力。 4.3.2 剪切波速测定(MASW, ReMi):通过测量地表接收到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反演出不同深度土层的剪切波速,进而获得动弹性模量。 4.4 土的液化判别与抗液化评估:地震时,饱和松散砂土可能发生液化。本书介绍液化发生的机理,常用的液化判别方法(如标准贯入试验、锥形动力触探等),以及抗液化措施的初步建议。 第二部分:现场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 本部分聚焦于在实际工程场地进行的各类原位测试技术,强调其高效性、经济性及宏观性。 第五章 原位测试方法 5.1 标准贯入试验(SPT):最常用、最广泛的现场试验之一。本书详细介绍试验步骤、设备、试验记录,以及如何根据N值初步判断土的密实度、强度、承载力,并估算土的动力学参数。 5.2 动力触探试验(CPT/CPTU):通过机械装置将探头连续插入土体,记录贯入阻力、侧壁摩阻力等,能够提供连续的地层信息。本书介绍静力触探(CPT)和静力触探与孔隙水压力联测(CPTU)的原理、设备、操作,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可用于土的性质判别、地层划分、土体强度与变形参数的估算。 5.3 旁压试验(PMT):在钻孔内进行,通过施加径向压力并测量变形,获得土体的变形模量、泊松比、抗剪强度等参数。本书介绍试验原理、设备、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及应用。 5.4 扁铲动力触探试验(DMT):通过测量扁铲插入土中的阻力,可快速评估土体的超固结比、竖向应力、剪切强度等。本书介绍试验原理、设备、操作及数据解读。 5.5 侧壁贯入试验(SBT):与CPT类似,但设备更为轻便,适用于某些特殊地层。 5.6 钻孔平板载荷试验:在钻孔底部进行的,用于测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本书介绍试验设备、操作流程、数据记录与分析。 第六章 现场渗透性测试 6.1 抽水试验:通过降低地下水位,监测井水位变化,推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参数。本书详细介绍试验方案设计、操作流程、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含水层(承压、无压)的计算差异。 6.2 注水试验:向钻孔或井中注水,监测水位变化,用于评估土体的渗透性能,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性土层。 6.3 压水试验(packer test):在钻孔中利用封隔器将一定段落隔离,进行加压注水试验,用于测试岩体或土体的渗透性。本书介绍试验原理、设备、操作步骤和参数计算。 第三部分:特殊土工试验与前沿技术 本部分关注特殊土体(如软弱土、膨胀土、冻土、高填土等)的试验方法,以及土工试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第七章 特殊土体的工程特性与试验方法 7.1 软弱土(如黏性土、淤泥)的试验:强调其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的特点,重点介绍大变形固结试验、蠕变试验、长期强度试验、敏感性试验等。 7.2 膨胀土的试验:关注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介绍吸胀试验、胀缩试验、体积变化率测定等。 7.3 冻土的试验:介绍冻融循环对土体性质的影响,以及冻胀性、融化沉降、导热性等参数的测定方法。 7.4 高填土的试验:强调其密实度、均匀性、固结沉降的控制,介绍大型室内模拟试验、现场静载荷试验等。 7.5 复杂土体的试验:如堆积土、填挖交叉地段土体等的试验考量。 第八章 新型土工试验技术与发展趋势 8.1 土工试验自动化与智能化:介绍自动化仪器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应用,提高试验效率和精度。 8.2 室内模拟试验技术:如大型室内应力路径试验、多场耦合(水-热-力)试验台等,用于模拟复杂工程环境下的土体行为。 8.3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在土工试验中的应用:实现对土体表面变形场的非接触式测量。 8.4 无损检测技术在土工领域的应用:如 GPR、电阻率层析成像(ERT)等,用于勘察地下结构和土体变化。 8.5 微观尺度的土体研究: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在土体结构和微观力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土工试验结果的应用与报告 本部分强调试验结果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规范地编制土工试验报告。 第九章 土工试验结果的应用 9.1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如何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地基承载力、估算沉降、评估边坡稳定性、选择适宜的工程措施。 9.2 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如何指导桩基施工、基坑支护、土方工程、地基处理等。 9.3 岩土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如何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设计,评估工程变形与稳定性。 9.4 数值模拟中的参数选取:如何为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数值分析软件提供可靠的土体本构参数。 第十章 土工试验报告编制 10.1 报告的结构与内容:包括试验目的、依据、场地概况、试验方法、仪器设备、试验结果(图、表)、数据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建议等。 10.2 报告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强调图表绘制的规范、数据记录的准确、分析讨论的逻辑性以及结论建议的合理性。 10.3 典型土工试验报告示例:提供一份详细的报告范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力求在严谨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工具书”。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与应用,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土体的工程特性,更准确地开展土工试验,从而为各类岩土工程项目的安全、经济、高效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看待土工试验方式的书籍。在未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土工试验就是一堆繁琐的步骤,似乎与工程的宏观决策相去甚远。然而,《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的出现,让我对土工试验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执行标准的工具,更是理解土体行为、预测工程风险的基石。书中对每一种试验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其理论基础、操作细节、以及结果的解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描述各种试验时,都会穿插一些相关的工程案例,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具体数据,但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准确的土工试验数据在工程决策中的重要性。例如,通过了解某次工程事故的教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当初的土工试验不够严谨,可能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这种警示性的讲解,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土工试验的重视程度。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土工工程基础知识的书籍。在以往的认知中,土工试验似乎是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对“基础”且“固定”的部分,其重要性虽不容忽视,但往往被视为一种例行公事。然而,通过阅读《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我才深刻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土工试验,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精密的实践要求。书中对各种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最基本的含水量、密度,到更复杂的抗剪强度、压缩性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要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描述每一种试验方法时,都会对其适用性、原理以及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深入的剖析,这让我能够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例如,在讲解直剪试验时,书中不仅列出了试验步骤,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施加法向应力,以及法向应力对剪切强度的影响。这种层层深入的讲解,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试验方法的理解深度。

评分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在实际的土工试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之前在操作一些试验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某个参数会影响试验结果,或者为什么会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数据。而这本书,通过对各种试验原理的深入讲解,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疑惑。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误差分析的详细阐述,它让我意识到,在土工试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规范的操作和科学的分析来减小和控制误差,从而获得更可靠的试验数据。例如,书中在介绍液限和塑限试验时,详细分析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这种细致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试验,并对自己的数据更有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操作手册,它更像是一本土工试验的“圣经”。我一直对土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工程的稳定性感到好奇,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土工试验的目的、原理、方法、以及结果的分析和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试验设备和试剂的规范说明,这让我了解到,精确的试验结果离不开高质量的设备和规范的试剂。书中对于各种试验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提醒我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应用试验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例如,在进行渗透试验时,书中明确指出了不同饱和度土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试验中进行相应的控制。这种对细节的强调,让我感受到了标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大大提升了我对试验结果的信任度。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土工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严谨与精密。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我接触到的土工试验更多是作为一种验证手段,其背后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被一带而过。然而,《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则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详细地阐述了各种土工试验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试验结果分析的指导,它不仅教我如何计算数据,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解读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例如,在进行固结试验时,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从试验曲线中提取固结系数和压缩系数,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地基沉降的预测意义。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试验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它让我意识到,土工试验并非仅仅是数字的堆砌,而是对土体性质的深入探索,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技术手册,但实际阅读下来,却发现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专业,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使得即便是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能够被清晰地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试验原理的讲解,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示,将抽象的物理和力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讲解土的压缩性时,书中用到了类似海绵的类比,非常形象地解释了土颗粒之间的孔隙以及水的作用。这种解释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也让我对土的内在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外,书中对试验设备的选用和维护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对于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我了解到,即使是最简单的试验,也需要对仪器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才能确保数据的有效性。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标准制定者的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也让我对执行的每一个试验都更加审慎。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土工试验是土木工程中最具实践性的学科之一,而这本书则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土工试验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其背后深层原理的认知。《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书中对每一种试验方法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其目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试验原理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基础的力学和物理学概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这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看似复杂的科学原理。同时,书中还强调了试验中的质量控制,让我认识到,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是工程安全的基础。例如,书中对试验设备校准、试剂纯度等方面的要求,都体现了对数据质量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土工试验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一种科学的探索和严谨的态度。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精密而有序的科学世界。对于我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土工试验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操作规范,更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很多时候,我们在现场执行试验,往往只关注流程的完成,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试验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条件下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对试验误差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列举了可能导致误差的各种因素,从仪器本身的精度,到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再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忽,并学会如何去规避和减小误差。比如,在进行土的密度试验时,书中强调了试样扰动程度对结果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取样和制样过程中必须格外小心。同时,书中对不同类型土的特性与试验方法的匹配性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试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这样做”的书,帮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土工试验的科学内涵。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土工试验这一看似枯燥的领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土工试验无非就是一些固定流程和数据记录,缺乏太多的灵活性和深度。然而,《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以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阐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百科全书,将土工试验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度剖析。从最初的样品采集,到各种试验设备的原理介绍,再到数据的分析解读,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如此重要且环环相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试验方法背后科学原理的解释,这使得我不再是被动地执行指令,而是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对于土的含水量测定,书中不仅给出了详细的烘干法步骤,还解释了为什么需要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温度可能带来的误差。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看到了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工程案例的引用,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具体的试验数据,但通过这些案例,我能直观地感受到准确的土工试验数据对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性。这大大提升了我学习的积极性,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从业者,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必要性。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原本我略显零散的土工试验知识变得系统而完整。在我看来,土工试验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而《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恰恰能够培养和巩固这些品质。书中对于每一种试验的步骤都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描述,同时还穿插了一些注意事项和提示,这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土样类型的试验方法的区分和推荐,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试验方式,避免了盲目操作。例如,书中在讲解渗透试验时,根据粘性土和砂土的特性,分别介绍了不同的试验方法和考虑因素。这种细致的区分,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