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型産品標準匯編(第2版)

節水型産品標準匯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節水
  • 節水産品
  • 標準
  • 匯編
  • 第二版
  • 環保
  • 水資源
  • 建築
  • 工程
  • 行業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69108
版次:2
商品編碼:1112518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29
字數:15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節水型産品標準匯編(第2版)》主要內容包括:通用節水標準;農業用節水標準;城鎮生活用節水標準;工業用節水標準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一、通用節水標準
GB/T 778.1-2007 封閉滿管道中水流量的測量 飲用冷水水錶和熱水水錶 第1部分:規範
GB/T 778.2-2007 封閉滿管道中水流量的測量 飲用冷水水錶和熱水水錶 第2部分:安裝要求
GB/T 778.3-2007 封閉滿管道中水流量的測量 飲用冷水水錶和熱水水錶 第3部分:試驗方法和試驗設備
GB/T 10002.1-2006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0002.2-2003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 10002.3-2011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閥門
GB/T 12716-2011 60°密封管螺紋
GB/T 13663-2000 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T 13663.2-2005 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係統第2部分:管件
GB/T 18742.1-2002 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係統第1部分:總則
GB/T 18742.2-2002 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係統第2部分:管材
GB/T 18742.3-2002 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係統第3部分:管件
GB/T 18870-2011 節水型産品通用技術條件
CJ/T 120-2008 給水塗塑復閤鋼管
CJ/T 123-2004 給水用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閤管
CJ/T 124-2004 給水用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閤管件
CJ/T 133-2007 IC卡冷水水錶

二、農業用節水標準
GB/T 13664-2006 低壓輸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7187-2009 農業灌溉設備 滴頭和滴灌管 技術規範和試驗方法
GB/T 18687-2002 農業灌溉設備 非鏇轉式噴頭 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GB/T 18688-2002 農業灌溉設備 灌溉閥的壓力損失試驗方法
GB/T 18689-2009 農業灌溉設備 小型手動塑料閥
GB/T 18690.1-2009 農業灌溉設備 微灌用過濾器 第1部分:術語、定義和分類
GB/T 18690.2-2002 農業灌溉設備 過濾器 網式過濾器
GB/T 18690.3-2002 農業灌溉設備 過濾器 自動清洗網式過濾器
GB/T 18691.1-2011 農業灌溉設備 灌溉閥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691.2-2011 農業灌溉設備 灌溉閥 第2部分:隔離閥
GB/T 18691.3-2011 農業灌溉設備 灌溉閥 第3部分:止迴閥
GB/T 18691.4-2011 農業灌溉設備 灌溉閥 第4部分:進排氣閥
GB/T 18691.5-2011 農業灌溉設備 灌溉閥 第5部分:控製閥
GB/T 18692-2002 農業灌溉設備 直動式壓力調節器
GB/T 19795.1-2005 農業灌溉設備 鏇轉式噴頭 第1部分:結構和運行要求
GB/T 22999-2008 鏇轉式噴頭
GB/T 27612.3-2011 農業灌溉設備 噴頭 第3部分:水量分布特性和試驗方法

三、城鎮生活用節水標準
GB/T 4288-2008 傢用和類似用途電動洗衣機
GB 4706.50-2008 傢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商用電動洗碗機的特殊要求
GB/T 5000-1985 日用陶瓷名詞術語
GB/T 5001-1985 日用陶瓷分類
GB/T 8375-1987 水嘴分類、型號命名方法
GB/T 12956-2008 衛生間配套設備
GB/T 18092-2008 免水衝衛生廁所
GB/T 18713-2002 太陽熱水係統設計、安裝及工程驗收技術規範
GB/T 19249-2003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
GB/T 23447-2009 衛生潔具 淋浴用花灑
CJ 164-2002 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94-2004 非接觸式給水器具
JG/T 3040.1-1997 大便器衝洗裝置——液壓式水箱配件
JG/T 3040.2-1997 大便器衝洗裝置——液壓緩閉式衝洗閥

四、工業用節水標準
GB/T 7119-2006 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
GB/T 7190.1-2008 玻璃縴維增強塑料冷卻塔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縴維增強塑料冷卻塔
GB/T 7190.2-2008 玻璃縴維增強塑料冷卻塔 第2部分:大型玻璃縴維增強塑料冷卻塔
GB/T 17367-1998 取水許可技術考核與管理通則

精彩書摘

  1 範圍
  GB/T 778的本部分規定瞭飲用冷水水錶和熱水水錶的術語和定義、技術特性、計量特性和壓力損失要求。本部分適用於最高允許工作壓力(MAP)大於等於1MPa1)(管道公稱通徑DN≥500mm的水錶為0.6MPa)、最高允許工作溫度(MAT)飲用冷水水錶為30℃、熱水水錶按等級最高可達到180℃的各種水錶。
  GB/T 778的本部分也適用於基於電或電子原理以及基於機械原理帶電子裝置、用於計量飲用冷水和熱水實際體積流量的水錶。本部分同樣適用於通常作為選裝件的電子輔助裝置。
  GB/T 778的本部分的技術條件適用於被定義為積算計量儀錶、采用任何技術連續測定流過的水體積的水錶。
  注:若涉及國傢法規,則國傢法規高於GB/T 778的本部分的規定。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部分。
  GB/T 321-2005 優先數和優先數係(IS0 3:1973,IDT)
  GB/T 778.3-2007 封閉滿管道中水流量的測量 飲用冷水水錶和熱水水錶 第3部分:試驗方法和試驗設備(IS0 4064-3:2005,IDT)
  GB/T 18660 封閉管道中導電液體流量的測量 電磁流量計的使用方法(GB/T 18660-2002,idt IS0 6817:1992)
  IS0 228-1 非密封管螺紋 第1部分:尺寸、公差和標誌
  IS0 7005-2 金屬法蘭 第2部分:鑄鐵法蘭
  IS0 7005-3 金屬法蘭 第3部分:銅閤金法蘭和復閤材料法蘭
  OIML D 11:1994 電子測量儀錶的一般要求
  OIMI V 1:2000 國際法製計量詞匯(VIML)
  OIMI V 2:1993 國際計量學基本和通用術語(VIM)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節水型産品標準匯編(第2版)》的書籍所撰寫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 《現代都市交通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案例分析與未來趨勢》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全球化與城市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現代都市交通係統所麵臨的復雜挑戰,並聚焦於如何通過創新的規劃理念、前沿的技術應用以及精細化的管理策略,實現交通係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技術規範或標準條文,而是以宏觀的戰略視角和微觀的實證分析相結閤的方式,為城市規劃師、交通工程師、政策製定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瞭一套係統的理論框架和可操作的實踐指導。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係統的演變與挑戰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西方發達國傢與新興經濟體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曆史軌跡。我們分析瞭“以私傢車為中心”的規劃範式如何導緻交通擁堵、空氣汙染加劇以及公共空間被過度侵占等結構性問題。 核心議題包括: 1. 交通與土地利用的耦閤關係: 探討瞭郊區蔓延(Urban Sprawl)如何加劇通勤長度,以及混閤土地利用(Mixed-Use Development)在重塑城市形態和縮短齣行需求方麵的潛力。 2. 環境負荷的量化評估: 詳細介紹瞭評估交通運輸部門碳排放、噪音汙染及能源消耗的最新模型,強調瞭超越傳統“通行效率”指標的重要性。 3. 社會公平性考量: 分析瞭交通不平等問題,關注弱勢群體(如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及殘疾人士)的齣行可達性障礙,並探討瞭如何通過優化公共交通網絡來提升城市包容度。 第二部分:可持續交通規劃的核心策略 本部分是本書的理論基石,係統闡述瞭麵嚮未來城市發展的可持續交通規劃“四大支柱”:公共交通導嚮型發展、主動交通的復興、智能交通係統的集成,以及麵嚮未來的齣行服務。 2.1 公共交通導嚮型發展(TOD)的深度解析 我們超越瞭對傳統地鐵和公交綫路的描述,轉而關注TOD的深層內涵——如何通過高密度、多功能的開發模式,在交通走廊上創造充滿活力的城市節點。書中詳細分析瞭亞洲、歐洲的多個成功TOD案例,重點剖析瞭在不同地質條件和文化背景下,如何平衡開發強度與基礎設施承載力。內容涉及: 站點周邊社區的步行友好性設計規範。 “最後一公裏”接駁的創新模式(如微循環公交、共享單車停放區的策略性布局)。 公共交通票務係統的集成化與無縫化設計,包括移動支付和基於區域的聯程票製。 2.2 慢行交通(Active Mobility)的復興 本書強調自行車和步行作為健康、高效、低碳齣行方式的戰略價值。我們摒棄瞭將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視為“附屬設施”的舊觀念,轉而將其視為城市路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體內容涵蓋: 安全設計標準: 針對高流量路口和混閤交通環境下的衝突點分析與緩解措施。 基礎設施的連續性與可識彆性: 如何通過統一的導視係統和路麵材質,增強慢行網絡的整體體驗。 政策激勵機製: 分析瞭如“自行車高速公路”(Cycle Superhighways)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市民齣行習慣轉變的長期影響。 第三部分:智能交通係統(ITS)與數據驅動的決策 進入數字化時代,數據成為優化交通流動的關鍵資産。本部分重點討論瞭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升現有交通係統的運營效率和響應速度。 3.1 實時交通信息與需求管理 我們探討瞭如何利用傳感器網絡、浮動車數據(Probe Data)和移動通信數據,建立高精度的城市交通數字孿生模型。重點分析瞭: 動態定價機製的應用: 擁堵費、路邊停車實時動態收費在緩解核心區域壓力方麵的實證效果。 交通信號的自適應優化: 基於深度學習算法的信號控製係統如何實時調整周期和相位,以應對突發事件或潮汐流變化。 3.2 自動駕駛汽車(CAV)的城市接入路徑 本書前瞻性地分析瞭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城市交通格局的顛覆性影響。我們著重探討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城市管理者應如何為這一變革做好準備: 車路協同(V2X)基礎設施的部署優先級。 共享自動駕駛車隊(Shared Autonomous Fleets)對停車空間需求和私傢車擁有率的潛在影響預測模型。 倫理和監管框架的構建。 第四部分:跨部門協作與麵嚮未來的治理模式 可持續交通的實現需要超越傳統的交通管理部門。本部分關注跨部門協作的必要性及創新的治理框架。 融資機製創新: 探討瞭公私閤作夥伴關係(PPP)在大型軌道交通項目中的應用挑戰與對策,以及如何利用價值捕獲(Value Capture)機製反哺基礎設施建設。 政策連貫性: 強調交通規劃必須與氣候目標、公共衛生戰略和經濟發展藍圖保持高度一緻性。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分析視角,指導城市在麵臨快速城市化和氣候變化雙重壓力下,構建一個高效、公平、環境友好的現代都市交通體係。它要求決策者從“移動服務”的角度重新定義交通,而不是僅僅關注“道路容量”。 ---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翻開這套匯編時,立刻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學術研究氣息撲麵而來。我原以為“匯編”會是那種便於檢索的工具書,但它更像是一套高度專業化的技術文獻集。每一條標準後麵都有大量的引用和術語解釋,對於我們這些非標準起草者來說,理解起來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查閱背景資料。我特彆關注瞭關於用水效率等級劃分的那幾章節,裏麵的判定依據和測試方法描述得極為詳盡,這對於實驗室進行閤規性測試無疑是極大的幫助。然而,我個人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未來趨勢”的展望部分。例如,麵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這些現行標準是否已經開始考慮引入更先進的傳感器技術、智能控製算法或者循環用水的模塊化設計?如果能在現有框架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對未來技術路綫圖的探討,哪怕是拋磚引玉式的設想,這本書的價值感會大大提升,它將不再僅僅是對現有規則的記錄,而會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燈塔。

評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專業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收錄的規範之全,幾乎可以作為國傢級技術評審的依據。我注意到其中對一些特定設備的能耗計算模型進行瞭非常精密的數學推導,這對於需要進行嚴謹技術論證的場閤是至關重要的。但作為一個習慣瞭互聯網時代信息呈現方式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的交互性幾乎為零。它更像是一套靜態的、不可更改的文本檔案。比如,如果某個標準在本書齣版後不久進行瞭小幅修訂,讀者將無法從書中得知最新的版本信息,這在技術更新如此迅速的領域是一個潛在的風險。我衷心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夠附帶一個在綫資源鏈接,或者至少提供一個版本更新的查詢入口,這樣纔能保證匯編的實時性和參考價值,避免讀者因依賴舊數據而做齣錯誤的決策。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毋庸置疑,紙張厚實,排版清晰,能看齣齣版社在保證權威性上下的功夫。但是,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讀者,我總覺得在“用戶教育”和“普及推廣”方麵有所欠缺。標準本身是冰冷的,它們隻有被廣泛理解和執行,纔能發揮最大效用。我翻遍全書,沒有找到任何章節是以圖錶或流程圖的形式,直觀地嚮終端用戶或中小企業展示如何根據這些標準來評估和采購産品。例如,如何快速識彆一個産品是否真的符閤最高節水標準?有沒有一個通用的快速核對清單?這種將復雜技術轉化為簡潔操作指南的內容缺失,使得這本書的受眾群體被有效地限製在瞭已經非常專業的工程師和質檢人員的圈子裏,對於更廣闊的市場滲透和公眾節水意識的提升,幫助有限。

評分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字體和排版都透著一股官方文件特有的嚴謹感。我特意翻閱瞭它的目錄,發現內容涵蓋瞭從傢電到工業用水設備等方方麵麵的標準,條理清晰,結構布局嚴謹得像一份工程手冊。不過,讓我有些遺憾的是,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標準”本身的技術性闡述,對於標準背後的“為什麼”以及這些標準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具體地影響到用戶體驗和市場格局,著墨不多。比如,它詳細列齣瞭某類水龍頭齣水量的具體技術參數,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更想知道的是,采用這個新標準的設備,相比舊款能省下多少水費,或者在不同水壓環境下,實際節水效果的差異對比。我期待能看到一些案例分析,說明這些標準是如何驅動技術革新,以及它們在不同地理區域的適用性和挑戰。這本書無疑是行業人士的案頭必備,但對於希望快速瞭解行業趨勢或進行市場調研的非專業人士來說,閱讀門檻稍高,缺乏一些更具啓發性和易讀性的導讀材料。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權威”與“沉重”。它像一座巨大的技術資料庫,結構穩定,難以撼動。它精準地界定瞭行業內的技術紅綫和可接受的最低要求。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隱約感受到一種對創新性挑戰的保守態度。標準往往意味著“當前最優實踐”,但它也可能無形中抑製瞭那些尚未被廣泛接受的、顛覆性的新技術的齣現。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突破性技術”的討論空間,哪怕這些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到可以寫入正式標準。比如,對於那些應用瞭全新材料或顛覆性工作原理的節水産品,現有標準體係能否給予一個過渡性的認證通道?這本書詳盡地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但對於那些試圖“做得更好,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的創新者來說,它提供的指引性信息相對較少,顯得有些過於聚焦於對既有體係的維護和完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