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醫療史與‘現代性”’,集中呈現瞭近代中國醫學史研究中不可迴避的中西問題。在迴顧與總結中國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學術曆程之外,分彆從理論檢討和研究範例兩個方麵,展示學界在省思如何從醫療史的角度來思考中國的現代性問題上所做的嘗試和努力。
評分第二部分“醫療史與‘現代性”’,集中呈現瞭近代中國醫學史研究中不可迴避的中西問題。在迴顧與總結中國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學術曆程之外,分彆從理論檢討和研究範例兩個方麵,展示學界在省思如何從醫療史的角度來思考中國的現代性問題上所做的嘗試和努力。
評分大量的社會和醫療結閤的知識,書中,她大量引用美國和英國的例子,對19世紀涉及女性及性彆差異的科學和醫學大加嘲弄。在盧塞特看來,“性彆歧視者”發錶宣言或者付諸行動之後,執業醫生正在應用的科學並不是好的科學,自由的女權主義成瞭遣責科學的“濫用”的原因所在。該書簡單地假設性彆生物學的早期方法是神經錯亂的,對應用/濫用模型的運用秉持高度戒備態度。它在知識論層次和政治意義上把科學和醫學懸置一邊,不予觸碰。這種做法帶來瞭兩種曆史性的消極後果。其一,它的道德框架模糊不清,使得對人的思考何以如此不同這一問題的理解看起來是不必要的,因為它給齣的答案極其簡單:或者他們不是好的科學傢,或者他們的成果被彆人用來乾壞事瞭。而這種道德化的做法恰恰與社會建構主義的目標背道而馳。其二,對於揭示知識製造過程中的醫學進程的曆史學傢來說,應用/濫用模型並不認為“好”的科學和醫學是曆史形成的,因此對他們而言並未構成挑戰。
評分正版實用
評分博雅人文讀本:醫療、社會與文化讀本》的編選,旨在跳齣單純醫學史的範疇,凸顯當前醫療史研究的兩個重要麵相——社會史和文化史。強調將社會史的分析和文化史的詮釋結閤起來,不僅還原和描繪醫療史實演變的具體過程,更要挖掘這些現象背後的社會關係、權力關係,及其特定的文化含義。
評分餘新忠,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醫療社會文化史和明清社會史研究。代錶作為《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2003)和《中國傢庭史·明清捲》(2007),曾主編《清以來的疾病、醫療和衛生——以社會文化史為視角的探索》(2009)和《新近海外社會史論文選譯》(閤編,2010)等書,並譯有《瘟疫與人》(2010)。 杜麗紅,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城市史、經濟史和公共衛生史。代錶作為《1930年代北平汙物處理改革》(2005)和《清末北京衛生行政的創立》(2007)等。
評分第一部分“觀念與方法”,重點關注西方醫學史研究在從社會史嚮文化史轉型時麵臨的理論問題,為研究者梳理基本的學術脈絡,並探討西方中國醫學史界目前關注的焦點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評分京東活動很給力!值得入手!!
評分京東活動很給力!值得入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