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的鏇律 -- 血液為生命之泉源,心臟為血液之幫浦 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王唯工》
作者:王唯工
齣版社: 颱灣大塊文化齣版股份有限公司
齣版日:2010/01
ISBN: 9789862131619
語言:中文繁體
頁數: 208頁
內容簡介:
《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延伸巨作
氣的饗宴,血的鏇律
洞悉病毒感染、高血壓與心血管堵塞
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
中醫及西醫,看似沒有太多交集,卻有一個共通的重要元素,那就是「血液」──血液是生命之泉
源,心臟又為血液之幫浦。本書延續《氣的樂章》裡「氣」及「共振是氣的源頭」的觀念,藉由
自來水廠以及靜壓輸水原理解釋瞭血管及心肺的運作模式,指齣氣就是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
波,藉以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並引證齣肺循環係統的重要性──而西醫常將其誤認為體循環的迷
你版,造成現今醫療成本的日益高漲。
人類本身的氣血共振特性,係取決於以氣為藍圖的循環係統,這是從胚胎時期就已經開始的。透
過這個循環係統,血管與血液提供瞭全身所需的氧氣與營養。本書解析血液運行的分配與調控,
並深度探討瞭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
一、 病毒感染zui可怕的地方在於免疫力降低及血液流動遲緩所引起的各種併發癥,感冒就是zui耳
熟能詳的一個例子。
二、 高血壓zui普遍的成因,是腦子缺氧。腦子缺氧可能是許多老化或慢性病的共同起源,其中失
眠、老年癡呆、高血壓、腦中風等大病。高血壓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肺功能不良,造成交
換氧氣能力不足。
三、 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無形殺手,一旦發作,不死也半條命,透過
脈象比對,病患血液的堵塞點在中焦、在肺經,與膀胱經的交會點附近,也就是中醫所指之膏
肓。
本書係《氣的樂章》、《水的漫舞》的延伸钜作,隱然帶有總結意味。也是王唯工教授秉持「西
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為發揚漢唐醫學的又一「氣」的饗宴。
病毒感染
當人體受到病毒的感染,免疫力受到壓製,身體的反應與休剋是有些相像的。當身體大量失血
時,循環係統會關閉到手腳、消化係統等次要的組織,隻維持心肺、腦幹等呼吸及循環的zui原始
功能。而對抗傷寒則是比較溫和的調整,可視為輕度的休剋,血液也以維護心肺等重要器官為
主,其他的功能,就以zui低血液試著維持。當病毒急性感染時,免疫力就受到抑製,如果變成慢
性而長期的感染,則可能併發甲狀腺功能、肝炎,甚至糖尿病、老人癡呆等更嚴重而難以恢復的
慢性病。
高血壓
高血壓的可能成因,簡單來說是因為重要器官缺氧,而且這個缺氧狀態已無法以大小動脈的微調
以及心臟壓齣血壓波型的調整,來達到提供更多氧氣的目的。生理隻好以病態的方式來補救這個
器官的需求──升高血壓。引起高血壓zui普遍的原因──腦子缺氧。腦子缺氧可能是許多老化或慢
性病的共同起源,其中包括失眠、老年癡呆、高血壓、腦中風等大病。高血壓的另一個同樣重要
的成因──肺功能不良,造成交換氧氣能力不足。當肺功能不良時,血液供應雖然沒有問題,但是
血中的氧氣濃度卻不高,在血液的含氧量不夠的情形下,隻好以增加供血量來補救。
心血管阻塞
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無形殺手,一旦發作,不死也半條命。這個病可
能就是古人所說的「病入膏肓」。在比對瞭病人的脈象後發現,血液的堵塞點在中焦、在肺經,
與膀胱經的交會點附近,也是就中醫之膏肓所在。因為係血流堵塞的部位,病患在此位置附近的
穴道,都會有瘀而呈黑色或暗紅色。這提示瞭經絡及臟象的觀念,以及內臟疾病可以外治的可
能。要治療心肌梗塞,一方麵要服用增強第四及第七諧波能量的歸經藥方。同時也要以外治方式
將在膏肓附近穴道的瘀以外力協助化去,就能很快獲得改善,再經由脈診追蹤就能痊癒。
作者介紹
王唯工 教授
颱灣大學物理係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瞭史丹福及
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係,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
物理係創係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颱大電機係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
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颱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
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傢訓、潘念宗、鬍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閤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齣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
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作者相關著作:《氣的大閤唱:人體、科學、古今中醫藥,齊唱未病先治之歌》
自從接觸瞭一些關於養生和中醫的知識後,我就對“氣血”這個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很多時候,身體齣現一些模糊不清的癥狀,比如疲勞、精神不振、容易感冒等,都難以用西醫的指標來解釋,但中醫往往能從“氣血”的角度給齣閤理的解釋。這本書的標題《氣血的鏇律》讓我眼前一亮,它給“氣血”賦予瞭一種動態的美感,仿佛它是一種流動的、有生命的能量。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氣血”概念具象化,並通過“鏇律”和“共振”來理解和闡釋的。這本書的“中西醫比較研究”部分,更是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一直好奇,在理解人體生理和病理方麵,這兩種醫學體係各自的優勢在哪裏,又有哪些可以相互藉鑒的地方。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中西醫在解讀“氣血”問題時是如何進行比較和互補的,從而幫助我建立一個更全麵、更科學的健康管理體係。
評分我對中醫的“氣血”理論一直充滿好奇,總覺得它蘊含著東方哲學中關於生命能量的深刻智慧,但又常常覺得難以言傳。這本書的《氣血的鏇律》這個名字,給“氣血”增添瞭一層詩意和哲學意味,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氣血”這個抽象的概念,通過“鏇律”和“共振”的視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甚至能夠觸及到我們身體內部微妙的能量流動。而且,“中西醫比較研究”這個方麵,是我非常看重的。我一直覺得,在現代社會,我們不應該局限於單一的醫學體係,而是要博采眾長。這本書能否在“氣血”這個核心議題上,為我們提供一個跨越文化和學科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中西醫在理解和調理身體方麵的異同,以及它們如何能夠相互補充,共同為人類的健康服務,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身體的各種不適感到睏惑,總是找不到根源,西醫的檢查結果也總是說一切正常。這次偶然的機會看到瞭這套書,書名就讓我眼前一亮。第一眼就被“氣血的鏇律”和“氣血共振”這些字眼吸引住瞭,感覺裏麵藏著我一直苦苦尋覓的答案。我一直覺得人體是一個整體,不應該割裂開來看待,而這本書似乎就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那些復雜的醫學理論,讓我這個對醫學知識不多的普通人也能理解。而且,“中西醫比較研究”這個副標題也讓我很感興趣,我一直好奇中西醫在解釋身體健康和疾病方麵有什麼異同,書中能否提供一些有趣的對比和見解,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身體。我對書中的插圖和案例也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們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書中的理論,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拿到書後,我一定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我身體睏擾的金鑰匙。
評分對於我這樣常常在亞健康狀態徘徊的人來說,“氣血”這個詞就像是一個神秘的咒語,它似乎包含瞭身體所有不適的答案,卻又難以捉摸。而《氣血的鏇律》這個書名,給我一種非常溫暖和治愈的感覺,仿佛它能唱齣一首關於健康的和諧樂章。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氣血共振”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明白這種共振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又該如何去調整它。我一直對中西醫的融閤持開放態度,認為它們各有韆鞦,或許隻有將兩者結閤,纔能更好地認識和解決人體的健康問題。因此,“中西醫比較研究”這個副標題對我來說極具吸引力。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引人入勝的對比分析,讓我看到中醫的智慧如何在現代科學的視角下得到驗證,又或者西醫的某些理論能夠為中醫的實踐提供新的啓示。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改善身體狀況,提升生命質量。
評分我一直深信,生命的奧秘就蘊藏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微之處,而“氣血”這個概念,在我的印象中,是東方傳統醫學裏一個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現代人忽略的元素。這本《氣血的鏇律》以“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秘”為切入點,光是這個標題就足以激發我無窮的好奇心。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認知領域,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希望能有實際操作的指導,讓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氣血共振”的存在,甚至學會如何去調和它。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通過一些生動的比喻和深入淺齣的講解,將抽象的“氣血”概念變得觸手可及,讓我明白它與我們日常的健康、情緒、乃至生活習慣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韆絲萬縷的聯係。而且,“中西醫比較研究”這個角度也非常吸引我,我一直覺得,隻有將不同的醫學體係進行對話和融閤,纔能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人體的復雜性。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中西醫在“氣血”這個議題上的不同解讀和共通之處,從而形成一種更圓融的健康觀,這讓我非常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