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984 動物農場》:被譯成65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董樂山、高源版本。
喬治·奧威爾的遺世傑作 最經典的譯本組閤
《時代周刊》“百部經典小說”
蘭登書屋“二十世紀百部小說”
紐約公共圖書館“世紀之書”
翻譯成六十五種語言,史上作品譯本最多的作傢
精裝珍藏版。
內容簡介
《1984動物農場(珍藏版)》中描述的是對極權主義惡性發展的預言——人性遭到扼殺,自由遭到剝奪,思想受到鉗製,生活極度貧乏、單調。特彆可怕的是:人性已墮落到不分是非善惡的程度。一段寫於五十年前的絕妙政治寓言讓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這一切再重現……從未在任何極權國傢生活過的英國人奧威爾,何以有如此天纔般的預見和洞察?其實就象丁春鞦的逍遙派、東方不敗的日月神教,作傢們不過是透視瞭人性中最原始而醜陋的東西。
作者簡介
喬治·奧威爾,1903年,生於英國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聞目睹瞭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尖銳的衝突。
1921年,到緬甸當瞭一名帝國警察,深深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
1930年代,參加西班牙內戰,後流亡法國。
二戰中,在英國廣播公司從事反法西斯宣傳工作。
1950年,死於纏綿數年的肺病。
英國作傢、新聞記者、社會評論傢、英語文體傢。奧威爾短暫的一生,顛沛流離,疾病纏身,鬱鬱不得誌,一直被視為危險的異端。在他為數不多的作品中,《1984》與《動物農場》影響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筆調勾畫齣人類陰暗的未來,令讀者心驚肉跳。以至於為瞭指代某些奧威爾描述過的社會現象,現代英語中還專門有一個詞叫“奧威爾現象(Orwellian)”。如果說奧威爾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貧睏”和“政治”這兩個主題,那麼激發他這樣寫作的主要動力就是良知和真誠。他堅信在一個語言墮落的時代,作傢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擔苦難上做一個永遠的實踐者。
精彩書評
★我在1936年以後寫的每一篇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反對極權主義和擁護社會主義的,當然是根據我所理解的民主社會主義。
——喬治·奧威爾《我為什麼要寫作》
★二十世紀的代錶作……黑暗的命運令人讀之難忘。
──英國《獨立報》
★喬治·奧威爾的遺世傑作……是瞭解現代曆史不可或缺而又引人入勝的一本書。
──美國《紐約書評》
★西方文學的童話和寓言中,沒有比《動物農場》更中肯地道齣當今人類的處境的瞭。
──夏誌清(文學評論傢)
★隻能用兩個詞來形容奧威爾:一是“聖徒”,指這個人;一是“先知”,因為他寫齣瞭《動物農場》和《1984》。
——止庵(著名學者)
★《動物農場》讓我們習得瞭自由精神。
──歐美15所著名大學7548名優秀大學生
目錄
1984
反極權主義的《1984》 董樂山
第一章 打倒老大哥
第二章 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第三章 無産者不是人
第四章 希望在無産者身上
第五章 孤 生
第六章 我愛你
第七章 黃金鄉
第八章 獨自去偷歡
第九章 他們終於來瞭
第十章 仇恨周
第十一章 我們是死者
第十二章 在友愛部裏
第十三章 101號房
第十四章 改造溫斯頓
第十五章 權力即上帝
第十六章 熱愛老大哥
動物農場
第一章 老少校的夢
第二章 動物七戒
第三章 四條腿的是好漢,兩條腿的是壞蛋
第四章 牛棚戰役
第五章 美妙的風車
第六章 同人類打交道?
第七章 鏟除雪球的殘餘勢力
第八章 真不明白
第九章 動物共和國
第十章 誰是豬?誰是人?
精彩書摘
四月間,天氣寒冷晴朗,鍾敲瞭十三下。溫斯頓·史密斯為瞭要躲寒風,緊縮著脖子,很快地溜進瞭勝利大廈的玻璃門,不過動作不夠迅速,沒有能夠防止一陣沙土跟著他颳進瞭門。
門廳裏有一股熬白菜和舊地席的氣味。門廳的一頭,有一張彩色的招貼畫釘在牆上,在室內懸掛略為嫌大瞭一些。畫的是一張很大的麵孔,有一米多寬:這是一個大約四十五歲的男人的臉,留著濃密的黑鬍子,麵部綫條粗獷英俊。溫斯頓朝樓梯走去。用不著試電梯。即使最順利的時候,電梯也是很少開的,現在又是白天停電。這是為瞭籌備舉行仇恨周而實行節約。溫斯頓的住所在七層樓上,他三十九歲,右腳脖子上患靜脈麯張,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瞭好幾次。每上一層樓,正對著電梯門的牆上就有那幅畫著很大臉龐的招貼畫凝視著。這是屬於這樣的一類畫,你不論走到哪裏,畫麵中的眼光總是跟著你。下麵的文字說明是:老大哥在看著你。
在他住所裏麵,有個圓潤的嗓子在念一係列與生鐵産量有關的數字。聲音來自一塊像毛玻璃一樣的橢圓形金屬闆,它構成右邊牆壁的一部分牆麵。溫斯頓按瞭一個開關,聲音就輕瞭一些,不過說的話仍聽得清楚。這個裝置(叫做電幕)可以放低聲音,可是沒有辦法完全關上。他走到窗邊。他的身材瘦小縴弱,藍色的工作服——那是黨內的製服——更加突齣瞭他身子的單薄。他的頭發很淡,臉色天生紅潤,他的皮膚由於用粗肥皂和鈍刀片,再加上剛剛過去的寒鼕,顯得有點粗糙。
外麵,即使通過關上的玻璃窗,看上去也是寒冷的。在下麵街心裏,陣陣的小捲風把塵土和碎紙吹捲起來,雖然陽光燦爛,天空蔚藍,可是除瞭到處貼著的宣傳畫以外,似乎什麼東西都沒有顔色。那張留著黑鬍子的臉從每一個關鍵地方嚮下凝視。在對麵那所房子的正麵就有一幅,文字說明是:老大哥在看著你。那雙黑色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溫斯頓的眼睛。在下麵街上有另外一張宣傳畫,一角給撕破瞭,在風中不時地吹拍著,一會兒蓋上,一會兒又露齣唯一的一個詞兒“英社”。在遠處,一架直升機在屋頂上麵掠過,像一隻綠頭蒼蠅似的徘徊瞭一會,又繞個彎兒飛走。這是警察巡邏隊,在伺察人們的窗戶。不過巡邏隊並不可怕,隻有思想警察纔可怕。
在溫斯頓的身後,電幕上的聲音仍在喋喋不休地報告生鐵産量和第九個三年計劃的超額完成情況。電幕能夠同時接收和放送。溫斯頓發齣的任何聲音,隻要比極低聲的細語大一點,它就可以接收到;此外,隻要他留在那塊金屬闆的視野之內,除瞭能聽到他的聲音之外,也能看到他的行動。當然,沒有辦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裏,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監視著。思想警察究竟多久,或者根據什麼安排在接收某個人的綫路,那你就隻能猜測瞭。甚至可以想象,他們對每個人都是從頭到尾一直在監視著的。反正不論什麼時候,隻要他們高興,他們都可以接上你的綫路。你隻能在這樣的假定下生活——從已經成為本能的習慣齣發,你早已這樣生活瞭:你發齣的每一個聲音,都是有人聽到的,你做齣的每一個動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細觀察的。
溫斯頓繼續背對著電幕。這樣比較安全些;不過他也很明白,甚至背部有時也能暴露問題的。一公裏以外,他工作的單位真理部高聳在陰沉的市景之上,樓房高大,一片白色。這,他帶著有些模糊的厭惡情緒想——這就是倫敦,一號空降場的主要城市,一號空降場是大洋國人口位居第三的省份。他竭力想擠齣一些童年時代的記憶來,能夠告訴他倫敦是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
……
前言/序言
喬治·奧威爾在1948年寫作《1984》之前,在英國是一個貧病交迫、沒有多大名氣的作傢。《1984》雖在他1950年患肺病去世前不久齣版,但他已看不到它後來在文壇引起的轟動為他帶來的榮譽瞭:不僅是作為一個獨具風格的小說傢,而且是作為一個頗有遠見卓識的政治預言傢。從此,他的名字在英語文學史上占有瞭重要的獨特地位,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詞匯都收進瞭權威的英語詞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瞭一個形容詞“奧威爾式”,不斷地齣現在報道國際新聞的記者的筆下,這在其他作傢身上是很罕見的,如果不是絕無僅有的話。
那麼,奧威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作傢,他的傳世之作《1984》究竟又是怎樣的一部作品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最好是從奧威爾不是什麼,或者《1984》不是什麼說起。這也許對我們正確理解他和他的作品更有幫助。
首先必須指齣,奧威爾不是一般概念中的所謂反共作傢,《1984》也不是簡單的所謂反蘇作品。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係漢學教授、著名評論傢西濛·黎斯1983年的一篇論文《奧威爾:政治的恐怖》中所指齣的,“許多讀者從《讀者文摘》編輯的角度來看待奧威爾: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們隻保留《1984》,然後把它斷章取義.硬把它貶低為一本反共的小冊子。他們為著自己的方便,視而不見奧威爾反極權主義鬥爭的動力是他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因此,在黎斯看來,奧威爾首先是一個社會主義者,其次是一個反極權主義者,而他的“反極權主義的鬥爭是他的社會主義信念的必然結果。他相信,隻有擊敗極權主義,社會主義纔有可能勝利”。《1984》與其說是一部影射蘇聯的反共小說,毋寜更透徹地說,是反極權主義的預言。但是無論信奉社會主義或者反對極權主義,奧威爾都是在他生涯較晚的時候纔走到這一步的。
奧威爾齣身英國中産階級,傢庭生活並不寬裕。他父親供職於印度的英國殖民地政府,作為一個下級官員,無力供養兒子迴國進貴族子弟學校上學。奧威爾隻是靠成績優異,纔免費進瞭一所二流的寄宿學校聖塞浦裏安,後來又靠成績優異考取瞭奬學金,進瞭英國最著名的伊頓公學。但是他以一個窮學生的身份,在那裏先是受到校長的歧視,稍長後又與那裏的貴族子弟格格不入。畢業後他一無上層社會關係,二無傢庭經濟支援,上不起大學,隻好遠走緬甸,為帝國警察部隊效力,但殖民地下級官員的生活對他來說同樣還是格格不入。盡管有這樣的背景,用奧威爾自己的話來說,“我經受瞭貧睏的生活和失敗的感覺。這增加瞭我天生對權威的憎恨”。但是他畢竟受瞭英國傳統的教育,因此從立場上和思想上,多少在開始的時候,是非常非政治性的。例如他寫的《緬甸歲月》,背景是殖民地社會,他對英國人和緬甸人都一視同仁,無分軒輊。這使人想起瞭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福斯特就說過,“大多數印度人,就像大多數英國人一樣,都是狗屎”。
這種傳統上層子弟教育,用一句庸俗社會學套話來說,在奧威爾身上留下瞭深深的階級烙印,這是他在政治上遲遲沒有找到“自性”(Identity)的主要原因。不錯,他在學童時代由於傢庭經濟能力的限製而在勢利的聖塞浦裏安學校校長的手裏飽受淩辱(見他死後齣版的《如此歡樂童年》),使他有瞭心理準備,日後在緬甸見到殖民統治的不公産生反感,而且後來在更大的範圍內全身投入地站在受壓迫者的一邊。但是他畢竟齣身中産階級,而在英國這個階級界限極為根深蒂固的社會裏,要擺脫這個傳統在自己身上的束縛是很睏難的。奧威爾也不例外,他一直到死都意識到這一點。
1984動物農場(珍藏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1984動物農場(珍藏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