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原汁原味的真实的“书信”,《洛克菲勒书信集》一出版,所有编著书“伪家书”都将现出原形!
* 全面了解这个神秘家族深层次的成功基因!
* 特别是富二代必须读的!
内容简介
这些书信来自赫赫有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老洛克菲勒当时已经富可敌国了,那么,这个父亲是怎么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教育他的“富二代”儿子的呢?
1887年11月17日,13岁的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写信给他纽约家中的父亲——48岁的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了父子俩开始了长达50年的通信史。这些书信第1次在国内出版,非常珍贵,从中可以一窥老洛克菲勒对待经营和财富的态度。
作者简介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1937),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以革命了石油工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于世。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1位10亿富豪与全球首富。他也普遍被视为人类近代史上首富,财富总价值相当于现在的4000亿美元以上。
精彩书摘
亲爱的约翰:
收到你寄自布朗的大学生涯的第一封长信,我们都非常高兴——似乎这是一个好开端,读着你的信,我更加确信当初选择布朗而不是耶鲁是一个正确的决定——那里男生相对较多,并且在学生素质、道德及宗教教育上都是最好的,这一点从他们接待新生的举动中可见一斑。我把你的信也转发给了妈妈。我们都欣慰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开心看到你的大学生涯开了个好头。
你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是能量的来源。
如果你想骑马,我们可以把你的马送去给你。
你要多在户外运动。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多送一匹马过去让你的朋友用。
我们计划下周五去纽约,鲁德[ 威廉·卡伦·鲁德(William Cullen Rudd)娶了约翰·洛克菲勒的姐妹玛丽·安·洛克菲勒(Mary Ann Rockefeller)。他是克里夫兰一家杂货及特产商店“钱德勒——鲁德”(Chandler and Rudd)的总裁。
]叔叔将和我们一起去——妈妈周二已经到了费城,一路平安。
我们终于下定决心砍了一些树——房子西南面那棵突兀的橡树,栗树旁边那棵枫树,以及房子前面那棵又高又瘦的枫树。
这里气候宜人——我们过得很开心。
父亲
史雷特厅11号
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
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
1894年1月27日
亲爱的父亲:
这次写信又是要向您要钱了。我怕您会误认为我花钱大手大脚。但是我这里确实需要花钱所以我只好向您开口。
那张25元的支票我已经交给校长,托他转交给上次跟您提起的那位生活困难的同学。这家伙自己并不知道是谁送的钱,但安德鲁斯博士给我发了一封感谢信,在这里我将他的感谢以及我的感谢转寄给您。
安德鲁斯博士不走了,我们都非常开心。当然,我也为威廉·雷尼·哈珀[ 威廉·雷尼·哈珀博士是芝加哥大学的首任校长。
](William Rainey Harper)博士和芝加哥大学感到遗憾。
这里正在下暴风雪,地上的雪积了有一英寸厚,严重阻碍了交通。
妈妈的信中说您在莫里斯镇过得很开心,身体也开始恢复,这个消息真令人开心。
方便的时候请给我寄100元钱。
爱您的
约翰
百老汇大街26号
纽约
家
西54街4号
纽约
1895年1月26日
亲爱的儿子:
随信附上21块钱的支票,作为你21岁生日的礼物——一岁一块钱。
如果可以在家里为你庆祝生日将会非常开心,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你还是留在学校比较好,因为你功课上已经落下了一些。
我无法告诉你有你这个儿子我们是多么地幸福,对你的未来,我们也寄托了无限多的希望。
你的承诺令我们无比欣慰,你不仅为我们,也为你的朋友和相识之人带来了信心,这一点对我们的价值超过了其他所有物质上的东西。
我们衷心地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帆风顺,我们也很开心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是与你为别人带来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并不是在说教,而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在深爱的儿子21岁生日时,送给他的善意的提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布朗大学
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
史雷特厅11号
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
1895年2月3日
亲爱的父亲:
再次谢谢您上星期给我寄来的支票,以及随附的信件。
如果我为您们带来了快乐,我将不胜感激;我本应做得更多的。但即使我做得比现在好上千万倍,也不足以回报您们为我所做的一切。
很开心您说我为你们带来了信心。我还是有点自信不足,但您对我的信心将帮助我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亲爱的父亲,请放心,我最大的快乐永远在于孝敬您和母亲,不玷污你们的名誉,并且努力成为你们的骄傲。人们总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会比父亲更胜一筹,但如果我有您一半的慷慨,一半的无私,一半地热爱我们的同胞,我将无悔此生。
爱您的
约翰
百老汇大街26号
纽约
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
1897年4月2日
亲爱的父亲:
前几天,摩豪斯博士[ 亨利·摩豪斯(Henry Morehouse)博士执掌浸礼宗国内布道会,他创建了美国浸信教育协会(the American Baptist Education Society),并在芝加哥大学创办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加入浸礼宗国内布道会(Home Mission Society)的理事会。
我对他的好意表示感谢,说我当然愿意为慈善机构及基督教组织效劳,我义不容辞,会像做生意一样尽力。但是,今年之后,我的第一个使命,同时也是我的荣幸,便是帮助您,在任何您认为我可以胜任的职位。于是我觉得我的时间是属于您的。
如果还有其他类似的更能代表您和您的利益的工作,上面的这一份工作我将不会考虑。如果没有,并且如果您希望我成为浸礼宗国内布道会的成员的话,我将会接受他们的邀请,虽然如果我有些经验的话可能会对他们帮助更大。
就我自己来说,我对城市宣教的工作更有兴趣,但这些机构的理事会每月只碰头一次,不会影响我做其他的工作。
您知道很多不同的基督教慈善组织。我希望加入这些组织,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最大程度地协助您的事业。所以,无论您做出什么决定,我都将感到心满意足。
佛斯先生也来信和我讨论这件事情。
爱您的
约翰
百老汇大街26号
纽约
百老汇大街26号
纽约
1899年7月7日
亲爱的父亲:
回到办公室[ 1897年10月1日,小洛克菲勒开始在父亲位于百老汇大街26号的私人办公室工作。他的同事包括施赈员和财政顾问弗里德里克·盖茨(Frederick T. Gates);洛克菲勒的私人秘书乔治·罗杰斯(George D. Rogers);簿记员和会计师卡里(E.V.Cary);采购员阿尔瓦·詹金斯(J.Alva Jenkins);以及小洛克菲勒的私人秘书查尔斯·海特(Charles O. Heydt)。后来,小洛克菲勒提到,他并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但遇到问题时,他必须主动承担责任。
]之后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未能早点回信,虽然每天我都想着写信给您。西部之旅[ 1899年夏天,小洛克菲勒和朋友们一起到西部和阿拉斯加旅行。
]很开心,我很珍视这个休息和调整的机会。这次旅行让我享受了一个夏日里的悠长假期,比原来计划的要长,但我觉得收益颇丰,工作状态更好了,或许这已经帮我节省了时间。我想向您表达我衷心的感谢,为您对我的关怀,我相信您对我的爱护超过了任何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护。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我将努力奋斗,不辜负您对我的信任。
爱您的
约翰
……
前言/序言
序 言
这些书信来自赫赫有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老洛克菲勒当时已经富可敌国了,那么,这个父亲是怎么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教育他 的“富二代”儿子的呢?小洛克菲勒是独子,是在老洛克菲勒36岁时才出生的。
首先我们了解下洛克菲勒的资产。1 887年之前,约翰·戴维 森·洛克菲勒家族共有三处住宅,两处在克里夫兰,一处在纽约。
1868年,洛克菲勒在克里夫兰买下尤克利德大道(Euclid Avenue)997 号。这是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双层建筑。1874年1月29日,小约翰·戴 维森·洛克菲勒在这栋房子里诞生。1878年,洛克菲勒在克里夫兰购 买了第二处房产——一个700英亩的森林山庄园。这是一栋三层的别 墅,起先用于度假的,之后洛克菲勒在庄园内建造了一个农场,两个 湖,分别用于滑冰、游泳、赛马道、自行车道以及一个九孔高尔夫球 场。1917年12月,房子毁于一场火灾。20世纪30年代,这处房产被开 发为独家住宅、复式公寓,以及购物中心。剩余的区域开放为公园。
1877年至1884年,在纽约时,洛克菲勒及家人居住在白金汉酒 店,位于第五大道第49至50街间。1884年10月,他购买了西54街4号的 房产,一栋装修豪华的四层赤褐色砂石建筑。在此他居住了40年,并 没有怎么改造过房子。
1877年之后,洛克菲勒一家一般五月至十月住克里夫兰,十月至 下年五月住纽约。但是,由于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身体健康欠 佳,1887——1888年冬天,他和母亲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在森 林山庄园度过。正是因为他们与老洛克菲勒的分离,才存留下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珍贵的信件。
1887年11月17日,13岁的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写信给 他纽约家中的父亲——48岁的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了父 子俩开始了长达50年的通信史。这些书信第一次在国内出版,非常珍 贵,从中可以一窥老洛克菲勒对待经营和财富的态度。
《洛克菲勒书信集》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商业帝国的崛起秘史,亦非仅仅是石油大王的财富帝国扩张轨迹,更不是简单的个人生活札记。它是一部熔炼了那个时代精神、个人思考与社会变迁的熔炉。它以书信这种最私人、最直接的载体,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时代的脉搏,以及一位站在时代潮头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书信,宛如穿越时空的信使,将我们带回到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同时伴随着巨大变革的时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结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D·洛克菲勒,这位极具远见卓识的实业家,不仅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更是其中的关键推动者。他的每一次决策,每一次商业布局,都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经济格局,甚至在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其深远的影响。 然而,《洛克菲勒书信集》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记录商业历史的宏大叙事。它更触及到了一个复杂人性的光谱。在这些信件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神化的商业巨头,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考、有情感的个体。他会对事业的挑战感到忧虑,会为团队的合作而欣慰,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会关注家庭的幸福。信件中流露出的,是他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机遇面前果断出击,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以及如何在财富积累之外,思考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书信的内容,可以说是洛克菲勒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并非天生的商业奇才,他的成功,是无数次思考、实践、总结与调整的结果。在信件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商业运作的深刻洞察,他对组织管理的精辟见解,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他对风险控制的严谨态度。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洞察市场的潜在需求,并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去实现目标。这种对事业的专注与执着,贯穿于他所有的书信之中,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基石。 然而,洛克菲勒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全然冷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个人阅历的丰富,他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他步入晚年,开始更多地关注慈善事业之后,信件中所展现出的,则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社会关怀和人文情怀。他开始思考财富的意义,思考如何用其回馈社会,如何用其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进步。这种从“创造财富”到“运用财富”的转变,是其人生轨迹的重要升华,也是《洛克菲勒书信集》赋予我们的一份宝贵启示。 书信中,洛克菲勒时常会提到他对于“效率”的追求。这种效率,不仅体现在生产流程的优化,更体现在他对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他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组织,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他的信件中,常常充斥着对如何优化流程、如何提高生产力、如何降低成本的讨论,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卓越运营的极致追求。这种对效率的深刻理解,是他构建庞大商业帝国的重要秘诀之一。 同时,信件也展现了他对“合作”的重视。尽管他是一位强大的领导者,但他深知,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协作。他在信件中,常常强调与合作伙伴、与员工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达成共同的目标。他对团队的信任与授权,对下属的培养与激励,都是他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细节,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商业机器,而是一位懂得凝聚人心的领导者。 《洛克菲勒书信集》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时代精神”的窗口。那个时代,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并存,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交织。洛克菲勒正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与行为,既符合那个时代对商业成功的定义,也引发了对财富与权力、个人与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他的书信,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以及那个时代所孕育出的独特精神气质。 此外,书信中也透露出洛克菲勒对于“道德”的考量。尽管在商业竞争中,他以其果断和甚至有时被视为冷酷的手段著称,但在他的书信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对“正直”、“诚信”的重视。他对商业道德的看法,以及他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权衡利益与道德,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这些思考,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商业伦理的复杂性,以及洛克菲勒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洛克菲勒书信集》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成功学手册,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它更像是一份历史的文献,一份思想的宝库。它通过最真挚、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巨人的思考,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成长。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商业背后的逻辑,去反思财富的意义,去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而言之,《洛克菲勒书信集》所承载的内容,远超乎我们对一位商业巨头的刻板印象。它是一部关于商业智慧、人生哲学、时代变迁和人性探索的宏大画卷,通过最朴实无华的书信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历史、理解人性的宝贵机会。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思考,一份智慧,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感悟。